图书介绍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 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 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
  • 何晓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2174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农村-群众自治-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 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1

(一)问题缘起:免除农业税后巨变的乡村治理格局1

(二)选题意义:乡村社会达成善治的使命4

二、文献回顾与简要评述5

(一)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演进6

(二)乡村治理研究的主要论域9

(三)乡村治理的分析路径17

(四)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趋势19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进路22

四、核心概念与研究界定26

(一)核心概念26

(二)研究界定29

五、可能创新与研究不足30

第一章“后农业税时代”的内涵阐释和政治意义32

一、中国农业税的历史演变与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背景32

(一)中国农业税的历史演变33

(二)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过程36

二、“后农业税时代”的内涵阐释与政策导向38

(一)“后农业税时代”的概念简考38

(二)“后农业税时代”的特征认识39

(三)“后农业税时代”的政策导向41

三、免除农业税: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44

(一)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调整45

(二)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优化46

(三)乡村政治稳定的逻辑实现46

第二章 治理与乡村治理理论概述48

一、治理与乡村治理的内涵48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与概念界定48

(二)乡村治理的提出和中国境域的诠释52

二、乡村治理的主体分析框架:国家—社会关系理论54

(一)西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演进脉络与理论检视55

(二)“国家—社会”二元分析框架下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路径及其理论限度57

三、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历程60

(一)传统乡村社会:“皇权止于县政”的乡里模式60

(二)民国时期:政权下沉及其“内卷化”的经纪模式62

(三)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乡)行政村制”模式63

(四)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的全能主义控制型模式64

(五)改革开放后:“乡政村治”的政府主导型模式65

第三章 税费征缴时代的乡村治理运作逻辑与制度缺陷69

一、税费征缴时代农业税费与乡村治理的关联及其矛盾69

二、代表国家的乡镇政权运作实态及治理缺陷71

(一)税费改革前吉南乡机构设置与权力运作实态72

(二)税费改革前乡镇治理体系的制度缺陷77

三、代表社会的村治体系及其内部冲突86

(一)税费征缴时代村治体系的权力结构划分及相互关系86

(二)税费改革前的村治困境91

第四章 免除农业税对乡村治理的正效应102

一、“后农业税时代”的乡村治理呈现新特点102

(一)乡村关系柔性化102

(二)治理主体多元化104

(三)治理方式间接化105

二、“农不养政”倒逼“乡政”体制全面转型106

(一)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动力106

(二)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创造了条件107

三、功能消减催生“村治”权力关系优化108

(一)村治组织“去行政化”得以可能108

(二)村“两委”矛盾有所缓解110

(三)干群关系趋于改善110

四、“官退民进”提升村民政治权利意识111

(一)农民对国家政权政治认同感增强111

(二)乡村精英取代乡镇干部成为村治主体114

第五章“后农业税时代”乡村治理的新困境118

一、从“积极行政”到“治理缺位”:乡村治理危机的新表现118

二、“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权面临的治理困境120

(一)乡镇政府治理逻辑发生新变121

(二)乡镇治理能力呈现弱化表象126

(三)乡镇转型矛盾凸显130

三、取消农业税后村级治理面临的新挑战132

(一)体制内精英权威势弱,干群关系更加疏离133

(二)土地问题取代负担问题,治理危机出现新焦点135

(三)公共事业建设艰难,“一事一议”变成“凡事难议”137

(四)集体债务化解无望,税费尾欠政策引发新矛盾138

(五)实性“官退”而虚性“民进”,乡村自治性不强反弱140

第六章“后农业税时代”乡村达成善治的实施条件142

一、纠正偏见,走出乡村治理的认识误区142

(一)误区之一:乡镇组织作用微弱,主张全面撤销乡镇政府143

(二)误区之二:乡镇干部素质低、作风差,是“三农”问题的祸根145

(三)误区之三:农民不能组织起来,否则会危机社会稳定146

(四)误区之四:体制外精英是不安定因素,必须打压147

二、合作共治,建构乡村治理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148

(一)转变乡镇职能,弱化行政管治——实现“乡政”与“村治”的良性互动148

(二)明确“两委”权责,理顺“两委”关系——实现体制内精英间的良性互动150

(三)确认村民自治权主体地位,变“村官自治”为“村民自治”——实现村治精英与普通村民的良性互动154

三、调整变迁路径,提高乡镇体制改革效度155

(一)乡镇体制改革应站位于地方治理的高度系统进行,在转变职能与提高治理能力间寻求平衡155

(二)乡镇体制改革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在全面改革与分类推进之间寻求平衡156

(三)改革后的乡镇政府防止政治功能弱化,在政治角色和服务角色之间寻求平衡158

四、掘发村庄内生资源,培育乡村秩序整合的内源力159

(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级治理形态的现代化159

(二)扶持民间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自组织能力162

(三)继续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培植现代化的村治精英164

(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化解因土地争议引发的治理危机167

五、提高乡村财政自生能力,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基础168

(一)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合理界定乡镇财权事权169

(二)发挥“造血”功能,培植乡村财政收入增长点170

(三)分步有序化解乡村债务,为乡村财政松绑减负171

六、把握“两个趋向”,建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172

(一)破除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实现公共品供给均等化173

(二)破除供给主体“一元化”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174

(三)破除“撒胡椒面式”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序176

(四)破除政府导向的供给决策机制,建立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偏好表达机制179

七、选择试点,探索顺应“后农业税时代”要求的乡村治理体制180

基本结论183

参考文献185

相关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193

附录195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5

附录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4

附录3《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11

附录4《吉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17

后记2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