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冀鲁豫乡村【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从翰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1687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代冀鲁豫乡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乡与村的社会结构(撰稿人:王福明)1
上篇 乡级社会结构及其演变3
一 里甲、保甲等制度的历史考察3
1.元代的农村社制3
2.明代的里甲制6
3.清代的保甲制与里甲制7
二 19世纪冀鲁豫地区县政权之下的区划与组织10
1.清朝时“乡”为一地理概念而非行政区划11
2.“里”、“社”是赋税征收区划,亦成为人文地理概念11
3.“保”是真正的行政、治安单位12
一 表13
表1.1 直隶州县政权之下的区划13
图表13
二 图16
图1.1 州县政权之下的区划与组织16
三 乡级组织剖析——以宝坻县和定州为例17
表1.2 宝坻县乡级区划与组织17
表1.3 直隶定州乡约表19
表1.4 定州三十八里所属村庄数22
表1.5 定州里、约比较表23
表1.6 宝坻县乡保选充表26
1.警察制的创立41
四 1900年以后乡级组织的演变41
表1.7 清末直隶部分州县巡警人数43
2.乡镇自治的夭折45
3.1929年之后的区乡制48
表1.8 河北省分区编乡情况50
1.村落之起源61
一 村落之起源、规模与外观61
下篇 村级社会结构及其演变61
表1.9 满铁调查各村移民之年代、移出地及移民理由61
表1.10 华北各村的移民年代及移出地62
表1.11 河北省涞水县偏道子公社、王村公社村庄起源及其沿革65
2.村落之规模67
表1.12 直隶定州村庄分类表(道光末年)69
表1.13 定县村庄分类(30年代初期)69
表1.14 栾城县及唐县之农村户数70
3.村落之外观70
图1.2 河北省新河县辛章村村图73
图1.3 河北省新河县西流村村图74
表1.15 村庙与庙神75
二 清朝对乡村的控制:牌头、甲长与地保——以定州和宝坻县为例77
三 乡村自治组织之起源与发展:庙会、公会与青苗会(1850—1900年)85
1.与庙宇相关的会与社85
2.公差局与村公会89
表1.16 望都县十二村村公产及其用途(光绪三十年)91
3.青苗会与乡村自治92
四 1900年之后乡村政权的建立及其活动101
1.村长副的设立与地保的消亡102
2.摊款与村界的确定105
3.乡村政权的建立及其活动108
表1.17 村庙的利用112
表1.18 河北省束鹿县第三区某村财政收入与支出(1907—1931年)113
第二部分 市镇的勃兴(撰稿人:从翰香)117
上篇 集镇数量及其分布特点119
一 晚清以前冀鲁豫地区“镇”的发展状况119
1.集镇数、集镇密度、集镇地域分布122
二 晚清以后工商集镇的勃兴122
表2.1 民国时期冀鲁豫地区重要集镇地域分布123
2.集镇密集地区的社会经济134
表2.2 河北、山东、河南三省342县集镇密度与人口密度关系135
中篇 集镇专业化趋势141
一 商工并茂的都市型大镇141
二 具有地域性市场功能的商业贸易型集镇146
1.棉花集散中心146
2.油料作物集散中心152
3.烟草集散中心154
表2.3 胶济铁路沿线地区七镇站烟草集散规模(抗日战争前)155
4.商品粮集散中心156
三 以中转贸易为主要特色的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型集镇160
四 以成批生产和大宗集散手工业产品为特色的手工业型集镇167
1.以生产、集散土布为主要职能的集镇168
表2.4 莘桥、青塔、大庄三镇高阳布线庄支店经营状况170
2.以丝织业著称的集镇174
3.以草帽辫业著称的集镇177
表2.5 山东、河北、河南麦辫产地及集散市场和集散额177
4.以榨油业和烧锅业(酿酒)著称的集镇181
5.以陶瓷业和玻璃制造业为主要行业的集镇182
一 人口规模185
下篇 集镇规模和集镇社会经济结构185
表2.6 冀鲁豫三省72县206镇人口规模分类统计(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186
二 商业规模187
表2.8 河南省7县97镇商号数分类统计188
表2.7 山东省44县123镇商号数分类统计188
三 集市与集期190
表2.9 河南省10县定期集市集期分类统计191
四 中心市镇的兴起及其地位和作用191
表2.10 冀鲁豫地区50个乡间中心市镇及其所在县县城商况一览表193
五 集镇的产业结构和居民的职业构成203
1.农业和农户204
表2.11 河北省11镇居民职业类别和粮食自给状况(1936年)205
2.手工业和手工业者206
3.商业和商人208
表2.12 河北、山东35镇商户统计212
第三部分 农业自然资源和粮食生产(撰稿人:徐秀丽)215
上篇 农业自然资源217
一 光热资源及其利用217
表3.1 积温与宜种作物表222
二 水资源及其利用225
表3.2 各地作物需水量表(一)227
表3.3 各地作物需水量表(二)228
三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235
下篇 粮食生产246
一 粮食作物结构及其变化246
1.各类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结构246
表3.4 河北、山东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14—1918年)250
表3.5 河北、山东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百分比(1914—1918年)250
表3.6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924—1929年)251
表3.7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百分比(1924—1929年)252
表3.8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1—1937年平均)253
表3.9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百分比(1931—1937年平均)254
表3.10 作物公顷数变迁趋势256
表3.11 河北省各粮食作物面积指数(1931—1937年)257
表3.12 山东省各粮食作物面积指数(1931—1937年)260
表3.13 河南省各粮食作物面积指数(1931—1937年)261
表3.14 河北、山东两省作物面积指数比较(1914—1918年;1931—1937年)263
2.各类粮食作物的产量结构263
表3.15 冀鲁豫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1917年)264
表3.16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1917年)265
表3.17 冀鲁豫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1924—1929年)266
表3.18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1924—1929年)267
表3.19 冀鲁豫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1931—1937年平均)268
表3.20 冀鲁豫三省各粮食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1931—1937年平均)269
二 各主要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发展状况270
1.小麦270
表3.21 河北省小麦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73
表3.22 山东省小麦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74
表3.23 河南省小麦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75
表3.24 冀鲁豫三省及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亩产(1924—1929年;1931—1937年)276
表3.25 胶济铁路沿线5县小麦生产的扩展(1924—1929年与1932—1933年比较)280
2.小米281
表3.26 河北省小米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82
表3.27 山东省小米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83
表3.28 河南省小米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84
3.高粱285
表3.29 河北省高粱常年产量3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一1929年)287
表3.30 山东省高粱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88
表3.31 河南省高粱常年产量3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89
4.玉米290
表3.32 河北省玉米常年产量3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91
5.甘薯292
表3.33 河南省甘薯常年产量50万担以上的县份(1924—1929年)295
6.水稻296
1.总产量299
三 粮食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统计分析299
2.单位面积产量303
表3.34 冀鲁豫三省粮食作物总产量(1917—1937年)303
表3.35 1840—1945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306
表3.36 直隶望都县粮食亩产(光绪后期)310
表3.37 山东省粮食亩产举例(光绪末年)312
表3.38 河北盐山粮食亩产(一)(1922—1923年)313
表3.39 河北盐山粮食亩产(二)(1922—1923年)314
表3.40 山东省高密、莒县、临沂粮食亩产(一)(1910年代)316
表3.41 山东省高密、莒县、临沂粮食亩产(二)(1910年代)317
表3.42 河南省新郑、开封粮食亩产(1921—1925年)318
表3.43 冀鲁豫三省小麦亩产(1924—1937年)320
表3.44 冀鲁豫三省小米亩产(1924—1937年)323
表3.45 冀鲁豫三省高粱亩产(1924—1937年)324
表3.46 冀鲁豫三省玉米亩产(1924—1937年)324
表3.47 冀鲁豫三省大麦亩产(1924—1937年)325
表3.48 冀鲁豫三省甘薯亩产(1924—1937年)325
表3.49 冀鲁豫三省水稻亩产(1924—1937年)326
表3.50 冀鲁豫三省各作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百分比(二三十年代)327
第四部分 手工业与乡村经济(撰稿人:史建云)333
上篇 棉纺织业335
一 1840年以前的棉纺织业335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棉纺织业343
三 近代工业的冲击与变革351
表4.1 1928年河北省手织业使用原料状况357
四 棉纺织业的社会效应368
表4.2 华北四口岸输入洋纱、国纱比重373
五 30年代棉纺织业的衰退与复苏377
表4.3 华北批发物价指数382
一 柞丝绸业385
中篇 柞丝绸、草帽辫及其他385
表4.4 历年茧绸出口数量、价值及指数表387
二 草帽辫业395
表4.5 历年草帽辫出口状况统计表397
三 花边和发网业407
四 苇席与其他植物枝条编织415
五 食品加工业422
表4.6 青岛、龙口、威海油类出口统计(1903—1938年)426
表4.7 烟台、青岛豆饼出口统计428
表4.8 烟台、龙口粉丝出口统计433
六 其他434
一 手工业与人口、耕地和农业之关系439
下篇 乡村手工业的综合评价439
表4.9 河北省农业与农村手工业统计(1931年)440
表4.10 河南省农业与农村手工业统计(1935年)446
表4.11 山东省45县1特别区农业及农村手工业统计450
二 农村手工业的性质及作用458
表4.12 直隶乡村家庭手工业收入与土地占有之关系458
表4.13 1931年河北省工农业产品输出入统计468
第五部分 田赋和徭役(撰稿人:郑起东)471
上篇 田赋和徭役的沿革473
一 地丁、漕粮和租课473
二 亩法与额征地亩和实际地亩475
三 田赋科则的依据——民田和官田476
四 田赋科则和田赋征收额479
表5.1 清末冀鲁豫三省田赋额征数目分类表485
表5.2 清末冀鲁豫三省田赋额征数目比较表485
五 田赋附加税486
表5.3 民国时期冀鲁豫三省田赋额征数目表486
表5.4 清末直隶带有田赋附加税性质的税收487
表5.5 清末山东带有田赋附加税性质的税收488
表5.6 清末河南带有田赋附加税性质的税收490
表5.7 河北田赋附加税额征数目表493
表5.8 山东田赋附加税额征数目表494
表5.9 河南田赋附加税额征数目表494
六 差徭和兵差495
表5.10 冀鲁豫三省田赋及附加税总表495
表5.11 不同区域兵差负担与地丁正税比较表498
1.里书、甲催和县役499
中篇(上) 田赋和徭役的征派499
一 清代和民国的征收制度499
2.官解和书解500
3.串票、粮册和征解费501
4.征收时间、滞纳处分和征收考成及蠲缓制度504
5.自封投柜和里书制及包封制506
1.浮收和匿款508
二 征收的积弊508
2.卖灾和例灾510
3.勒掯挪移和飞洒诡寄511
4.买放和代垫512
5.欠赋与豪绅抗粮513
6.田赋科则的畸轻畸重和田赋制度的僵化513
7.名目庞杂的田赋附加税和摊派514
中篇(下) 赋役负担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519
一 农民的实际赋役负担519
表5.12 冀鲁豫三省18种农作物平均年产量(1931—1937年)522
表5.13 冀鲁豫三省18种农作物价格表523
表5.14 全国18种农作物平均年产量(1931—1937年)524
二 华北农民与美、日农民赋役负担之比较525
表5.15 华北和美国主要农作物亩产量比较表526
三 影响农民赋役负担的因素527
表5.16 30年代华北地区粮价下落指数529
四 赋役负担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529
表5.17 冀鲁豫三省30年代地价之变迁532
五 废除苛杂和减轻田赋附加税532
表5.18 冀鲁豫三省30年代田赋及附加税指数534
下篇 田赋制度从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转化535
一 田赋征收的货币化、制度化、标准化和封建等级标准的废除535
二 四赋制度的改良和田赋用途的变化537
表5.19 清光绪年间冀鲁豫三省起运存留正耗银数及其百分比539
热门推荐
- 2775273.html
- 381987.html
- 2542787.html
- 3752068.html
- 700619.html
- 504003.html
- 1306232.html
- 3828446.html
- 465415.html
- 1413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1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1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04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1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3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7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3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3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6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