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耳组织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耳组织学
  • 孙建和,杨仕明主编;郭维维,徐金操,袁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7813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耳-人体组织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耳组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第一节 耳组织形态学研究概况1

一、国外研究概况1

二、我国研究概况3

第二节 组织学研究内容与方法5

一、研究内容5

二、研究方法6

第2章 外耳和鼓室8

第一节 外耳8

一、耳廓8

二、外耳道9

三、鼓膜10

第二节 鼓室11

一、听小骨12

二、鼓室横纹肌12

三、圆窗膜13

四、鼓窦和乳突气房14

五、鼓室黏膜14

六、水通道蛋白在中耳腔的表达15

第3章 咽鼓管17

一、解剖特点17

二、发育特点18

三、表面活性样物质板层体19

四、生理功能20

第4章 中耳血管分布和神经支配24

第一节 血管分布24

一、动脉系统24

二、静脉系统26

第二节 神经支配27

一、感觉神经27

二、面神经29

第5章 耳蜗37

一、解剖特点37

二、耳蜗迷路40

第6章 螺旋器42

第一节 概述42

一、螺旋器大体结构特征与功能42

二、螺旋器精细结构特征与功能43

第二节 感觉细胞静纤毛44

一、数量及排列45

二、静纤毛间连接46

三、静纤毛运动的物质基础47

第三节 感觉细胞48

一、内毛细胞48

二、外毛细胞49

第四节 支持细胞52

一、细胞质内含有微丝的支持细胞52

二、细胞质内不含微丝的支持细胞55

第五节 细胞间连接58

一、紧密连接58

二、粘连连接59

三、桥粒连接59

四、缝隙连接59

第六节 网状板60

第7章 耳蜗细胞骨架结构和蛋白成分63

第一节 感觉毛细胞骨架结构和蛋白成分63

一、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63

二、微管蛋白及其结合蛋白64

三、钙结合蛋白与钙依赖性调节蛋白65

四、prestin蛋白65

第二节 支持细胞骨架结构和蛋白成分66

一、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66

二、微管蛋白及其结合蛋白66

三、中间微丝66

四、钙结合蛋白67

五、缝隙连接蛋白67

六、紧密连接复合体67

第三节 其他蛋白成分67

一、细胞外基质蛋白67

二、通道蛋白68

第8章 外毛细胞动力蛋白72

一、结构特点72

二、分布特点72

第9章 支配耳蜗的神经77

第一节 支配耳蜗神经的特点78

一、传入神经纤维78

二、传出神经纤维80

三、螺旋神经节80

四、交感神经82

第二节 听觉神经中枢通路82

一、听觉传入通路82

二、听觉传出通路86

第三节 内毛细胞的神经支配87

一、Ⅰ型传入神经纤维和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87

二、内毛细胞传出神经纤维分布88

第四节 外毛细胞神经支配90

一、Ⅱ型传入神经纤维和Ⅱ型螺旋神经节细胞90

二、外毛细胞传出神经分布91

三、外毛细胞神经末梢突触相互联系93

第五节 耳蜗的交感神经支配93

第10章 耳蜗的神经递质96

第一节 耳蜗传入神经突触的递质97

一、毛细胞神经递质的认定97

二、谷氨酸假说98

三、耳蜗内谷氨酸的分布98

四、耳蜗谷氨酸受体的类型98

五、谷氨酸的释放101

六、谷氨酸物质的失活和补充101

七、耳蜗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102

第二节 耳蜗传出神经突触的递质103

一、乙酰胆碱103

二、γ-氨基丁酸106

三、多巴胺107

四、脑啡肽108

五、强啡肽109

六、钙调素基因相关肽110

[附]部分与交感神经有关的物质110

第11章 耳蜗血供112

第一节 内耳血管112

一、动脉系统112

二、静脉系统114

第二节 耳蜗血管解剖分区115

一、耳蜗血供和血管115

二、耳蜗蜗轴大的血管115

三、毛细血管床116

四、离子运输专用血管区117

第三节 螺旋韧带和螺旋凸117

一、细胞排列特点117

二、成纤维细胞及其解剖分区118

三、专门运输离子的纤维细胞119

第四节 血管纹119

一、边缘细胞120

二、中间细胞121

三、基底细胞121

第12章 耳蜗膜性结构124

第一节 前庭膜124

一、结构特点124

二、重要酶分布126

三、主要功能127

第二节 盖膜129

一、结构特点129

二、纤维类型132

三、盖膜下间隙132

四、主要生物化学成分133

五、生理功能133

第三节 基底膜134

一、结构特点135

二、基膜长度和宽度137

三、主要功能138

[附]耳蜗膜性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138

第13章 耳蜗液体腔隙结构特点及其液体与功能140

第一节 液体腔隙结构特点140

一、前庭阶140

二、鼓阶140

三、膜蜗管140

四、Corti隧道141

五、Nuel间隙142

六、外隧道142

第二节 耳蜗腔隙液体与主要生理功能144

一、腔隙液体144

二、主要生理功能146

第14章 听觉功能148

第一节 既往学术思想148

一、Helmholtz共振学说148

二、盖膜共振学说150

三、频率学说151

四、行波学说151

五、频率-部位学说152

六、电池学说152

七、双元感觉理论152

八、耳蜗放大器学说152

九、排放学说152

第二节 新的学说思想153

一、滤波学说153

二、膜电位学说154

三、电话学说155

第三节 听觉的神经传导及其中枢识别156

第15章 前庭感受器及其功能159

一、前庭感受器159

二、前庭功能162

第16章 位觉斑165

一、椭圆囊和椭圆囊斑165

二、球囊和球囊斑166

三、感觉上皮构造166

四、位觉斑感觉毛细胞167

五、位觉斑支持细胞168

六、微纹169

七、耳石膜170

八、位觉斑移行上皮171

九、前庭暗细胞171

十、椭圆囊和球囊壁细胞171

第17章 位觉砂174

一、主要成分和形态174

二、耳石的形成和吸收175

三、耳石再生176

四、耳石的功能179

第18章 壶腹嵴182

一、形态特点182

二、十字隆突182

三、壶腹嵴感觉上皮183

四、壶腹嵴支持细胞184

五、终帽185

六、半月面185

七、壶腹嵴移行上皮186

八、半规管壁细胞187

九、副嵴188

[附]前庭研究进展概要188

第19章 前庭血管和神经191

一、前庭血管191

二、前庭神经192

第20章 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197

第一节 概述197

一、结构特点197

二、主要功能198

第二节 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199

一、内淋巴管199

二、内淋巴囊199

第三节 小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201

一、近端部201

二、中间部或多皱褶部202

三、远端部203

第四节 人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204

一、研究概况204

二、结构特点204

三、内耳液体微循环理论205

第五节 水通道蛋白206

一、发现和命名206

二、分型及其在内耳的表达206

三、各种组织分布及亚细胞定位比较209

四、内淋巴囊液体调节机制211

第21章 耳组织起源和形态发生215

第一节 概述215

一、细胞分化215

二、组织类型215

三、细胞分类216

第二节 耳组织起源216

一、无脊椎动物216

二、脊椎动物217

第三节 耳的形态发生219

一、鳃器的发生与演变219

二、外耳形态220

三、中耳形态发生222

四、内耳形态发生222

第22章 耳的发育224

第一节 耳囊感觉斑的形成224

一、前庭和耳蜗形成期224

二、感觉细胞分化期224

三、内耳发育时程225

第二节 耳蜗血管纹的发育227

第三节 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发育227

一、产生时间228

二、基因调控作用230

第四节 前庭发育及其调控因子234

第23章 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发育机制239

第一节 概述239

一、耳囊来源细胞的演变239

二、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产生240

第二节 基因调控作用240

一、参与感觉前体细胞增殖期调控的主要基因241

二、参与毛细胞分化调控的主要基因242

三、参与支持细胞形成调节的主要基因245

第三节 毛细胞纤毛的发育245

一、小鸡基底乳头纤毛的发育246

二、哺乳动物耳蜗纤毛发育247

三、前庭系统纤毛发育247

四、纤毛束极性的产生248

五、纤毛间的连接248

第四节 影响毛细胞纤毛发育的因素248

一、影响动纤毛发育的基因248

二、影响纤毛连接发育的基因249

三、影响纤毛极性的因素250

第24章 大鼠耳蜗毛细胞的发育255

第一节 出生后不同时期螺旋器毛细胞形态和静纤毛排列255

一、出生后第1天255

二、出生后第7天257

三、出生后第14天257

四、出生后第21天258

第二节 出生后第1天螺旋器离体培养不同时间毛细胞形态和静纤毛排列261

一、培养4d后261

二、培养7d后261

三、培养9d后262

四、培养14d后262

第三节 影响内耳发育的因素263

第25章 豚鼠内耳标本火棉胶制片技术266

一、标本采取和固定266

二、脱钙267

三、脱水和去汞盐处理267

四、浸胶包埋268

五、切片268

六、染色和封固271

第26章 内耳Tissue-Tek OCT包埋恒低温切片技术273

一、概述273

二、操作步骤274

三、切片染色和结果275

四、操作要点279

第27章 内耳显微解剖和铺片技术281

一、内耳显微解剖和铺片技术281

二、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染色法282

三、螺旋器毛细胞DNA分布Feulgen反应技术283

四、毛细胞静纤毛硝酸银染色技术284

五、耳蜗内外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技术284

六、耳蜗传出神经乙酰胆碱酯酶亚铁氰化铜染色技术286

七、内耳组织荧光染色技术287

八、耳蜗毛细胞凋亡碘化丙啶和鬼笔环肽联合染色技术288

第28章 内耳扫描电镜样本制备技术291

一、一般原理及主要特征291

二、标本制备操作程序292

三、样本制备要求292

四、基本操作方法292

五、应用注意事项299

第29章 透射电镜内耳样本制备技术302

一、一般程序302

二、具体操作步骤303

第30章 免疫电镜内耳组织样本制备技术310

一、基本原理310

二、兔抗水通道蛋白1染色步骤311

三、谷氨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314

英汉词汇对照表318

彩图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