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金融学
  • 曹龙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2251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金融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货币篇2

第1章 货币概述2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2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2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5

三、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6

四、货币形态的不同类型7

第二节 货币“量”的规定性9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10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11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规定的片面性及其纠正13

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20

一、价值尺度20

二、流通手段22

三、贮藏手段23

四、支付手段24

五、世界货币25

一、对货币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评价26

第四节 货币的作用26

二、我国货币的作用27

第2章 货币制度31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31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31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33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35

一、银本位制35

二、金银复本位制36

三、金本位制38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40

第三节 我国的货币制度41

一、人民币是信用货币41

二、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42

三、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货币制度44

第四节 国际货币制度45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45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46

三、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50

四、区域性货币一体化51

一、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57

第3章 货币流通57

第一节 货币流通概述57

二、货币需要量和货币流通量58

三、货币流通的形式59

四、货币流通的渠道59

五、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62

第二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64

一、金属货币流通及其规律64

二、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的关系65

三、纸币币值与货币数量67

四、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70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流通72

一、开放条件下货币流通的特征72

二、最适度货币区理论73

三、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流通76

信用利率篇80

第4章 信用80

第一节 信用概述80

一、信用的涵义80

二、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81

三、信用的特征83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84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86

一、信用制度的一般描述86

二、信用的主要形式86

第三节 信用工具91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91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91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要求94

五、金融衍生工具95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95

第四节 信贷资金运动98

一、信贷资金的涵义98

二、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98

三、信贷资金的运动100

四、信贷资金运动与信用风险防范102

五、个别部门货币资金的运动和整个经济的资金流量表104

第5章 利息与利率111

第一节 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111

一、利息的本质111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113

三、利率体系114

四、现值、利率与证券价格115

第二节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117

一、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117

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122

第三节 利率杠杆与运用127

一、利率杠杆的功能127

二、运用利率杠杆的客观经济条件128

三、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129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136

一、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136

第6章 金融市场136

金融市场篇136

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分类137

三、金融市场的要素140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142

五、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143

第二节 货币市场146

一、货币市场的特征、交易主体和形式146

二、货币市场金融产品的开发、定价和营销148

三、货币市场的几种子市场150

第三节 资本市场155

一、股票市场156

二、债券市场160

三、投资基金161

四、风险投资165

第四节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167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167

二、有效市场理论169

三、资本结构理论170

四、行为金融理论178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181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181

第7章 国际金融市场181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形成182

三、国际会融市场的发展183

四、现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184

第二节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186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和结构186

二、国际外汇市场186

三、国际货币市场191

四、国际资本市场192

一、离岸金融市场概述196

第三节 离岸金融市场196

二、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97

三、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业务和资金供求199

四、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200

金融机构篇206

第8章 金融机构及其类型206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形成206

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206

二、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206

三、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207

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216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机构216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217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220

四、现阶段中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比较228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228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28

二、世界银行集团232

三、国际清算银行239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240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244

第9章 商业银行244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44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245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246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251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251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252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254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258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258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261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262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263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264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264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269

三、《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273

第10章 中央银行277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77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277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278

三、中央银行的发展279

四、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8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288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288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290

三、中央银行的结构294

四、中国的中央银行298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监管300

一、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300

二、金融监管的目的301

三、金融监管的程序和内容302

四、中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305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306

一、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306

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内容307

三、美国的支付清算体系310

四、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311

第11章 其他金融机构316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316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概念316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317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317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类别318

第二节 投资银行319

一、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319

二、投资银行的结构321

三、中国的证券经营机构321

第三节 保险公司322

一、财产保险323

二、人身保险324

三、保险公司的运作流程324

第四节 投资基金325

一、投资基金的形式326

二、投资基金的结构和收支328

三、基金的投资策略329

四、中国的投资基金330

货币供求篇334

第12章 货币需求334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334

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334

二、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335

三、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336

四、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337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338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338

二、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339

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340

四、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341

五、凯恩斯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342

六、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345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347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347

七、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347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351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353

第13章 货币供给358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358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358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59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366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367

一、货币出自银行367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370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371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372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375

一、现金运行机制375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376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378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383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384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384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386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389

四、货币乘数392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397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397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399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困难性和复杂性401

第14章 货币供求均衡404

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及其理论模型404

一、货币供求均衡的涵义404

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405

三、货币供求均衡的理论模型407

一、货币失衡及其原因413

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413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416

第三节 国际收支均衡418

一、国际收支的涵义418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418

三、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420

四、国际收支调节与内外经济均衡422

五、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426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432

一、通货膨胀的涵义432

金融宏观调控篇432

第15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32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433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434

四、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435

五、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438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442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442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448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453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453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454

三、西方通货紧缩理论455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457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457

二、对中国目前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的分析458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459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464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464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464

第16章 货币政策调控464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468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469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469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478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478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479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479

二、货币政策时滞483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涵义486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理论486

二、新古典学派的“面纱论”487

三、哈耶克的货币中性理论488

四、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488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496

一、中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496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实践497

三、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498

第一节 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506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的特征506

第17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506

金融改革与发展篇506

二、金融压抑的理论模型507

三、金融深化的效应508

第二节 金融发展理论510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510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512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515

第三节 中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516

一、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和成效517

二、中国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519

三、中国金融改革趋势521

第18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527

第一节 金融创新527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527

二、金融创新的内容529

三、中国的金融创新530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533

一、金融监管是金融创新的诱因之一533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冲击534

三、面对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537

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541

第19章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541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开放541

二、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543

三、中国加入WTO与国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承诺544

四、中国加入WTO后对金融业的影响546

第二节 中国开放政策下的金融安全547

一、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547

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550

三、中国金融开放下的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553

参考文献5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