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骨科执业医师技术培训考核标准 第2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骨科执业医师技术培训考核标准 第2卷
  • 王振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35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67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骨科执业医师技术培训考核标准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章 上肢骨折的诊断467

第一节 肩胛骨骨折467

一、肩胛体骨折468

二、肩胛颈骨折468

三、肩胛盂骨折469

四、肩峰骨折469

五、喙突骨折470

六、肩胛冈骨折470

第二节 锁骨骨折470

一、致伤机制471

二、临床表现471

三、诊断分析471

四、治疗要领471

第三节 肱骨上端骨折473

一、肱骨大结节骨折473

二、肱骨小结节撕脱骨折474

三、肱骨头骨折474

四、肱骨上端骨骺分离476

五、肱骨外科颈骨折476

第四节 肱骨干骨折479

一、概述479

二、致伤机制479

三、骨折端移位的特点480

四、分类及分型480

五、临床表现481

六、诊断分析482

七、治疗要领482

八、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484

第五节 肱骨远端骨折486

一、肱骨髁上骨折486

二、肱骨髁间骨折488

三、肱骨外髁骨折489

四、肱骨外上髁骨折491

五、肱骨内髁骨折492

六、肱骨内上髁骨折493

七、肱骨小头骨折494

八、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495

第六节 尺桡骨上端骨折496

一、尺骨鹰嘴骨折496

二、尺骨冠状突骨折498

三、桡骨头骨折498

四、桡骨小头骨骺分离499

五、桡骨颈骨折500

六、孟太杰(Monteggia)骨折501

第七节 尺桡骨骨干骨折503

一、桡骨干骨折503

二、尺骨干骨折504

三、尺桡骨骨干双骨折505

第八节 尺桡骨远端骨折508

一、盖氏(Galeazzi)骨折508

二、科利斯(Colles)骨折509

三、史密斯(Smith)骨折512

四、巴顿(Barton)骨折512

五、桡骨远端骨骺分离513

六、桡骨茎突骨折514

七、尺骨茎突骨折515

八、恰佛(Ghauffeur)骨折516

第九节 腕部骨折516

一、手舟骨骨折517

二、月骨骨折及坏死519

三、其他腕骨骨折520

第三章 下肢骨折的诊断522

第一节 股骨骨折522

一、股骨颈骨折522

二、股骨粗隆部骨折526

三、股骨干骨折529

四、股骨髁部骨折532

五、髌骨骨折535

第二节 胫腓骨骨折537

一、胫腓骨上端骨折537

二、胫腓骨骨干骨折542

三、胫腓骨远端(踝部)骨折547

第三节 足部损伤551

一、距骨骨折脱位551

二、跟骨骨折554

三、足舟骨、楔骨、骰骨骨折558

四、跖骨,趾骨和籽骨骨折560

第四节 下肢应力骨折562

一、应力骨折概述562

二、跖骨应力骨折564

三、胫骨应力骨折和应力性骨膜炎565

四、股骨干应力骨折566

第四章 关节不稳定的诊断567

第一节 肩关节不稳定567

第二节 肘关节不稳定573

第三节 腕关节不稳定577

第四节 膝关节不稳定588

第五章 脊柱脊髓损伤诊断595

第一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大体解剖、致伤机制及分类595

一、脊柱与脊髓的大体解剖与生理特点595

二、致伤机制612

三、脊柱损伤的分类615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检查617

一、病史617

二、体格检查617

第三节 脊柱与脊髓损伤的病理解剖特点621

一、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621

二、脊髓损伤的伴发率621

三、各型骨折之病理解剖特点621

四、脊髓损伤之病理改变分型623

第四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一般诊断及定位诊断624

一、脊柱脊髓损伤的一般诊断624

二、脊柱损伤的定位诊断625

三、脊髓损伤程度的判定628

第五节 胸腰椎骨折脱位631

一、脊柱的稳定与胸腰椎骨折的分类631

二、稳定性胸腰椎骨折633

三、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脱位634

四、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638

第六章 颈椎骨折与关节损伤诊断641

第一节 枕骨髁骨折641

第二节 枕颈损伤641

第三节 寰椎骨折642

第四节 寰椎横韧带损伤644

第五节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646

第六节 枢椎齿状突骨折646

第七节 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及椎体骨折647

第八节 下颈椎骨折脱位648

一、颈椎椎体楔形压缩骨折648

二、椎体爆裂骨折649

三、颈椎前方半脱位651

四、颈椎单侧及双侧小关节脱位651

五、颈椎后脱位652

六、颈椎骨折脱位653

第九节 颈椎过伸损伤654

第十节 外伤性钩椎关节病及其他颈椎损伤657

一、外伤性钩椎关节病(创伤性颈脑综合征)657

二、颈椎骨折脱位并发颈心综合征657

三、颈椎棘突骨折657

四、颈椎横突骨折657

五、颈椎椎板骨折657

六、幸运性颈椎损伤658

七、无明显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658

八、老年颈椎损伤659

九、烧灼综合征659

十、一过性四肢瘫659

第七章 骨科手术常用新技术660

第一节 AO内固定技术660

第二节 带锁髓内钉665

一、髓内钉的发展及分类665

二、带锁髓内钉的类型及特点666

三、带锁髓内钉临床应用范围667

四、常见并发症668

五、带锁髓内钉临床应用要点668

第三节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673

第四节 Richards钉技术678

一、髋部骨折的分类及特点678

二、Richards钉的临床应用680

第五节 膝关节镜技术682

一、半月板切除684

二、关节内游离体摘除684

三、关节滑膜切除685

第六节 椎管镜技术685

第八章 骨科护理690

第一节 概述690

一、护理学发展简史690

二、骨科护理学的发展691

三、骨科护理现状及其前景691

第二节 创伤骨科护理693

第三节 脊柱外科护理708

一、急救中搬运和护理708

二、心理护理708

三、牵引中观察和护理709

四、术前护理709

五、术后护理709

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710

第四节 手与显微外科病人护理711

第五节 截肢病人护理719

第六节 骨科病人心理护理722

一、心理护理的意义722

二、心理护理的目的723

三、心理护理技艺724

四、一般病人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724

五、病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725

六、病人术后心理护理726

第九章 骨折内固定技术727

第一节 髓内钉治疗骨折727

一、髓内钉的种类及其应用注意事项728

二、髓内钉在不同骨折中的应用730

第二节 螺丝钉治疗骨折731

一、螺丝钉的种类及其应用注意事项731

二、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棒)的临床应用732

第三节 钢板内固定734

一、钢板的种类734

二、生物学钢板固定735

第十章 骨外固定737

第一节 骨外固定的分类及特点737

一、骨外固定的分类737

二、固定针的构造和性能特点739

第二节 外固定器生物力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740

一、外固定器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相关概念740

二、固定针-骨界面应力分析741

第三节 外固定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742

一、骨折愈合方式742

二、外固定器的影响744

三、骨折愈合的非侵入性力学评定746

第四节 骨外固定操作技术747

一、规范操作原则747

二、掌握操作技巧748

三、术中意外处理749

四、提高外固定器系统稳定性的方法749

五、外固定需要解决的问题751

六、骨科固定疗效判定标准752

第十一章 植骨术753

第一节 自体植骨753

第二节 异体植骨的生物学效应与免疫反应754

第三节 异体植骨与疾病传染758

第四节 异体脱钙骨植骨759

第五节 Kiel骨及其复合物植骨764

第六节 关节软骨移植767

第七节 自体骨膜移植769

第十二章 关节置换770

第一节 人工关节材料770

一、金属材料770

二、高分子材料770

三、骨粘固剂771

第二节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771

第三节 人工股骨头置换774

第四节 人工膝关节置换777

一、膝全髁关节置换777

二、旋转式绞链人工膝关节置换779

第五节 人工肩关节置换783

一、全肩关节置换783

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784

第六节 人工肘关节置换785

第七节 全踝关节置换787

第八节 人工椎体置换790

一、人工颈椎置换术791

二、胸腰椎人工椎体置换术791

第九节 人工半骨盆置换792

第十三章 拇指和手指再造794

第一节 概述794

一、足趾移植的应用解剖794

二、拇指与手指缺损分度797

三、手指再造的要求797

四、拇手指再造手术方法的选择797

第二节 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798

一、拇指Ⅲ度缺损再造798

二、拇指Ⅳ度缺损再造800

三、拇指Ⅴ度缺损再造800

四、拇指Ⅵ度缺损再造801

五、拇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趾改形法再造拇指801

第三节 拇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术801

第四节 拇趾移植再造拇指术803

第五节 足趾移植再造其他手指804

一、单个手指缺损的再造804

二、多指缺损的再造804

三、拇指与其他指同时缺损的再造806

第六节 特殊情况下的拇指和手指再造806

一、有血管变异的足趾和拇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手指806

二、急诊或亚急诊拇指再造术808

三、小儿拇手指再造809

四、复合组织移植拇手指再造术810

第七节 前臂残端手再造810

一、游离足趾移植手再造810

二、急诊手再造811

三、异体手移植811

第八节 拇指其他再造方法812

一、带血管神经蒂皮瓣移位加植骨拇指再造术812

二、皮管植骨再造拇指术813

三、示指或残指移位再造拇指术813

第九节 功能评定和供足影响813

一、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813

二、足趾切取后对供足功能的影响814

第四编 骨科执业医师常见骨科病诊疗标准819

第一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诊疗819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及急性血源性骨髓炎819

一、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819

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之病因学819

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之病理学特点820

四、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之临床表现820

五、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之临床检查821

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之诊断822

七、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之鉴别诊断822

八、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之治疗822

第二节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824

一、病因学824

二、病理解剖824

三、细菌学824

四、临床表现825

五、放射学变化825

六、诊断分析825

七、治疗要领825

第三节 其他类型骨髓炎826

一、局限性骨脓肿826

二、硬化性骨髓炎827

三、创伤后骨髓炎828

第四节 化脓性关节炎830

一、病因830

二、细菌进人关节内的途径830

三、病理830

四、临床表现831

五、临床检查831

六、诊断分析831

七、鉴别诊断831

八、治疗要领832

第二章 骨关节结核诊疗标准834

第一节 骨关节结核概述834

第二节 脊柱结核840

第三节 骶髂关节结核844

第四节 髋关节结核844

第五节 膝关节结核845

第六节 肩关节结核846

第七节 其它部位骨关节结核847

第三章 周围神经卡压症诊疗标准848

第一节 周围神经卡压症概述848

第二节 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症849

第三节 下肢周围神经卡压症853

第四章 感觉障碍足、神经性关节病诊疗标准857

第一节 感觉障碍足概述及诊疗857

第二节 神经性关节病诊疗863

第五章 骨肿瘤外科治疗标准866

一、骨肿瘤的流行病学866

二、骨肿瘤的诊断及生物行为的预测871

三、骨肿瘤的外科分级和分期874

四、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一般方法878

五、恶性骨肿瘤的化学治疗880

六、肩带、膝部、骨盆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及其重建术887

七、瘤样病损外科治疗894

第六章 运动系统畸形诊疗899

第一节 先天性肌性斜颈899

第二节 先天性脊柱侧凸900

第三节 先天性高肩胛症901

第四节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902

第五节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903

第六节 膝内翻905

第七节 膝外翻906

第八节 足拇外翻907

第九节 并指及多指畸形908

第十节 多趾畸形909

第七章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患诊疗910

第一节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患之概述910

一、基本概念910

二、激素910

三、营养和代谢912

第二节 维生素A过多症920

一、概述920

二、病理及实验室检查921

三、影像学改变921

第三节 维生素C缺乏病921

一、概述921

二、病理机制922

三、临床表现922

四、实验室检查922

五、X线表现922

六、诊断分析923

七、鉴别诊断923

八、预防923

九、治疗要领923

第四节 佝偻病与骨软化症924

一、概述924

二、维生素D来源924

三、病理机制及病理改变924

四、临床表现925

五、实验室检查926

六、X线表现926

七、治疗要领927

八、特殊类型佝偻病及骨软化症927

第五节 维生素D过多症929

第六节 低磷酸盐血症930

一、概达930

二、发病机制930

三、病因930

四、临床表现931

五、治疗要领931

第七节 骨质疏松症932

一、概述932

二、发病机制932

三、骨转换和骨质疏松940

四、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生化、影像学及骨密度检查942

五、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948

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948

第八节 氟骨症960

一、氟骨症的基本概念960

二、病因961

三、临床表现961

四、实验室检查962

五、X线表现962

六、氟骨症的诊断分析963

七、氟骨症的鉴别诊断963

八、氟骨症的预防964

九、氟骨症的治疗要领964

第九节 肾性骨病965

一、发病机制965

二、临床表现966

三、治疗要领9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