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竹笛艺术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竹笛艺术研究
  • 张维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4311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笛子-民族音乐-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竹笛艺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竹笛研究专题1

第一节 迫切性与重要性1

第二节 哲学思考3

一、竹笛的哲学3

二、竹笛的美学4

三、方法论与竹笛5

(一)经验与体验的统一6

(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7

第三节 音乐学定位8

一、传统音乐与竹笛9

(一)竹笛的音乐形态学特征10

(二)竹笛的风格流派13

(三)在传承中创新14

二、音乐教育学与竹笛16

(一)1949年后竹笛教学的状况16

(二)从教育学角度谈竹笛教学20

三、音乐史学中的笛子28

四、音乐考古中的笛子29

(一)乐器29

(二)图像35

(三)总结46

五、运动心理学与竹笛艺术46

(一)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及意义48

(二)竹笛演奏技能训练启示48

(三)运动心理学对竹笛演奏心理培养的启示50

六、音乐声学与竹笛艺术51

(一)发声原理52

(二)音色53

(三)音准54

(四)音量55

(五)声源57

(六)频率57

(七)律学58

(八)音阶59

(九)制作及改良59

第四节 竹笛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62

一、中国传统思想对竹笛的影响62

(一)道家62

(二)儒家63

(三)佛教66

二、笛乐诗词与文献67

(一)笛在文献67

(二)笛在诗词71

第二章 演奏技术的教与用86

第一节 迫切性和重要性86

第二节 竹笛教学法88

一、讲解法89

二、示范法90

三、对话法90

四、观摩法91

第三节 竹笛教师素质92

一、演奏水平92

二、教学能力93

三、教学态度93

第四节 竹笛演奏训练94

一、基本要求94

(一)气息94

(二)手指95

(三)舌96

(四)循环换气与循环双吐97

二、竹笛演奏常用技术97

(一)颤音98

(二)叠音100

(三)赠音101

(四)打音102

(五)吐音102

(六)滑音106

(七)垛音107

(八)花舌音108

(九)历音109

第五节 各流派的演奏技术109

一、北方风格109

(一)二人台风格笛曲——以冯子存改编的《挂红灯》为例109

(二)秦腔风格笛曲——以《秦川抒怀》为例116

(三)浅析《牧民新歌》119

(四)浅析《忆故乡》124

二、南方风格127

(一)昆曲127

(二)江南丝竹130

(三)新创曲目133

第六节 教学与演奏误区135

一、姿势与呼吸136

二、滑音137

三、三连音138

四、十六分音符139

第七节 教学计划设计140

一、课程概述140

(一)性质与价值140

(二)目的与目标140

(三)授课对象140

(四)类型与类别140

(五)形式与人数140

二、课程内容140

(一)一年级140

(二)二年级141

(三)三年级141

(四)四年级142

三、课程实施142

(一)教学原则142

(二)教材选用142

四、课程评价143

五、竹笛教学参考曲目143

(一)传统风格类143

(二)创作乐曲144

第三章 竹笛演奏技术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146

第一节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151

第二节 竹笛协奏曲《别梦》158

第三节 竹笛协奏曲《苍》163

第四节 竹笛协奏曲《蝴蝶梦》170

第五节 室内乐《三笑》177

第四章 竹笛艺术流派研究182

第一节 赵松庭的笛乐创作与婺剧音乐的渊源关系182

一、赵松庭及其笛乐创作183

(一)人生略记183

(二)作品述略185

二、由婺剧改编的笛乐作品188

(一)《三五七》189

(二)《二凡》192

第二节 冯子存竹笛艺术人生196

第三节 河北吹歌与王铁锤的笛子艺术201

一、从艺经历202

(一)定县子位村时期(1932—1946)202

(二)华北联合大学与中央歌舞团时期(1947—1959)203

(三)中央民族乐团时期(1960—1992)205

(四)研究与探索时期(1992年至今)206

二、王铁锤部分笛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07

(一)《庆丰收》207

(二)《摘棉花》208

(三)《荷花赞》208

(四)《洞房赞》209

(五)《长城抒怀》209

三、王铁锤笛乐的音乐形态分析209

(一)重复手法209

(二)调式调性稳中有变211

(三)演奏技巧多种多样212

第四节 陆春龄笛子演奏艺术214

一、时代性214

二、大众性215

三、代表性216

四、传承性217

(一)对传统笛乐的继承与发展217

(二)对笛乐人才的影响和培育218

第五节 孔建华竹笛作品的创作与风格研究219

一、生活经历220

二、孔建华六首作品的分析221

(一)《幽思》221

(二)《小河淌水》224

(三)《江汉平原好风光》227

(四)《春满茶山》229

(五)《沸腾的工地》230

(六)《农村新貌》231

三、结语233

(一)演奏技术233

(二)音乐结构234

(三)使用的乐器类型234

(四)调式调性234

(五)旋律风格235

第六节 草原笛乐235

一、类型236

二、“草原笛派”探源237

(一)蒙古族传统音乐与笛子237

(二)草原文化与笛乐文化238

三、李镇草原笛乐的时代价值245

第七节 山东乐派及曲祥笛子艺术研究246

一、音乐家生涯246

二、竹笛艺术成就247

(一)竹笛演奏特点247

(二)竹笛练习曲的贡献248

(三)笛曲艺术演奏与创作248

三、学术著作253

四、笛子改革中的重要成就253

五、结语254

第八节 竹笛与电子音乐的融合及实践255

一、音乐遭遇电子255

(一)电子音乐的类型与定义255

(二)“World Music”——世界音乐的早期256

二、中国电子音乐(“New Age”新世纪音乐)257

(一)中国电子音乐初级阶段257

(二)影响中国新世纪音乐发展的音乐家257

(三)中国电子音乐学科现状259

三、笛、箫New Age音乐案例分析260

(一)《索》(Sorrow)260

(二)电子音乐制作手段及理念对箫、笛演奏技术的拓展262

(三)《梦幻星岛》的意义263

第九节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265

一、笛曲《南韵》266

(一)创作特点266

(二)演奏特点270

二、《天幻箫音》272

(一)创作特点273

(二)演奏特点277

三、张维良笛箫之道279

(一)创新意识:在曲目、演奏技巧、演奏形式体现279

(二)笛箫演奏新形式283

(三)在传统中西雅俗之间285

第十节 西北地区笛乐笛人辑录290

一、史海钩沉——西北笛乐文化历史290

二、前贤后继——西北笛乐文化杰出代表291

(一)元修和——默默无闻的开拓者291

(二)高明——长安笛乐文化传承人291

(三)梁欣292

三、甘肃笛界的老前辈293

(一)席臻贯293

(二)朱建忠293

(三)毛俊涛——甘肃省竹笛教育先驱294

(四)方光耀——学者型西部笛家294

(五)阚永春——陇上笛苑一枝独秀295

(六)邢万里——陇原大地上笛坛新秀295

第五章 20世纪笛乐发展代表人物297

第一节 作曲家篇297

黄晓飞、刘文金、高为杰、关迺忠、景建树、张大龙、杨青、易柯、唐建平、郭文景、郝维亚297

第二节 演奏家篇302

1900—1909冯子存、孙裕德302

1910—1919尹明山、刘管乐、陈重305

(三)《笛苑盛会:喜相逢——冯子存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综述》407

参考文献412

一、著作类412

二、论文及乐评类416

三、英文类417

四、网络资源417

后记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