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后贷款人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最后贷款人论
  • 汤凌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51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贷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后贷款人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1

二、研究意义3

三、研究内容、重点及框架5

四、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8

第二章 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历史脉络9

第一节 桑顿的最后贷款人思想9

一、最后贷款人概念的提出9

二、亨利·桑顿的最后贷款人理论11

第二节 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最后贷款人之争18

一、通货学派的观点18

二、银行学派的观点19

三、两派观点在实践中的印证——银行学派最后贷款人思想的胜利20

第三节 巴杰特最后贷款人理论21

一、巴杰特从桑顿处继承的观点21

二、巴杰特发展与创新的观点22

三、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简要评论26

第三章 现代最后贷款人理论研究进展31

第一节 现代最后贷款人基础理论31

一、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合理性——火灾大拍卖32

二、银行挤提模型32

三、同业市场失灵34

四、危机的传染机制35

第二节 对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挑战与发展38

一、最后贷款人客体——有、无清偿力40

二、最后贷款人方式——贴现窗口与公开市场业务42

三、最后贷款人利率——惩罚性利率抑或是优惠利率46

四、最后贷款人主体——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其他机构48

第三节 当代最后贷款人模型50

一、单期模型51

二、动态模型52

三、模型的简要评述57

第四章 国外最后贷款人实践与经典案例58

第一节 国外传统最后贷款人实践58

一、澳大利亚最后贷款人实践58

二、英国最后贷款人实践65

三、美国最后贷款人实践70

第二节 国外现代最后贷款人实践与案例74

一、各国有关最后贷款人情况概览74

二、美国1987年股市危机78

三、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80

四、大陆伊利诺斯国民银行与信托公司倒闭事件82

第五章 美国次贷危机及最后贷款人制度运作90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生发机理90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91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生发机理91

第二节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最后贷款人运作及评价96

一、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LOLR功能的履行及评价97

二、财政部的救市举措及评价106

第六章 当前我国泛最后贷款人的问题分析117

第一节 泛最后贷款人的提出及其分类117

一、泛最后贷款人概念的提出与界定117

二、泛最后贷款人的类型120

三、案例剖析130

第二节 泛最后贷款人的行为特征134

一、中央银行实际上履行第一贷款人功能135

二、中央银行几乎无决策权136

三、中央银行主要提供资本而非紧急流动性援助137

四、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几乎成为唯一形式138

第三节 泛最后贷款人的形成缘由与历史逻辑143

一、政府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43

二、维护转轨期脆弱金融体系的稳健需要泛最后贷款人146

三、风险补偿制度的缺位使政府不得已而承担泛最后贷款人功能150

四、财政部与央行分工不当使央行被动履行泛最后贷款人职责150

第四节 泛最后贷款人的成本收益分析152

一、泛最后贷款人产生的效益分析152

二、泛最后贷款人实施的成本分析153

第七章 实现向现代最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战略思考162

第一节 向现代最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必然性162

第二节 向现代最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三层次论164

一、转化的前提:基础性市场条件的构建165

二、转化的配套:相关性补充制度的建立172

三、转化的目标:现代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确立185

第三节 向现代最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三大步骤189

一、清收贷款、市场对冲、解决遗留189

二、区分责任、收缩战线、集中救助192

三、建立规制、迎接挑战、规范运作196

参考文献211

后记2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