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领导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许俊千,李南熏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90064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领导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中国现代领导学的研究对象1
二 建设中国现代领导学的原则4
三 中国现代领导活动的规律体系9
四 中国现代领导学的研究方法15
第一章 领导活动的要素19
第一节 领导者19
一 领导者的含义19
二 领导者的职责20
三 领导者的权力22
四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3
第二节 被领导者25
一 被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关系26
二 被领导者如何处理好与领导者的关系28
三 正确认识被领导者和领导者之间的矛盾30
第三节 组织结构31
一 领导活动组织结构的基本层次31
二 现代组织结构的重要原则32
第四节 客观环境34
一 客观环境的基本构成36
二 客观环境是领导活动的必备条件37
三 领导活动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辩证统一39
第五节 领导目标40
一 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41
二 目标要素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42
三 掌握目标特性,优化领导活动44
第二章 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47
第一节 领导者素质的含义和特征47
一 领导者素质的含义47
二 领导者素质的特征48
第二节 现代领导者的基本素质51
一 政治素质51
二 知识素质54
三 能力素质55
四 自然素质61
五 心理素质61
第三节 领导素质与领导效能62
一 领导素质对实现领导效能的意义62
二 领导素质在提高领导效能中的作用63
三 领导素质的潜在效能66
第四节 领导者素质的修养与锻炼67
一 勤于学习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途径67
二 勇于实践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有效方法68
三 自觉接受监督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基本保证69
第三章 现代领导观念71
第一节 变革与更新领导观念的重要性71
一 我国领导干部现实状况的要求72
二 新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72
三 领导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73
第二节 变革与更新领导观念的标准和途径74
一 现代领导观念的标准74
二 更新领导观念的途径76
第三节 新时期应树立的领导观念79
一 服务和讲求实际效益的观念79
二 民主法制和公开化的观念81
三 大生产观念82
四 商品经济观念83
五 人才与竞争观念85
六 信息观念85
七 系统观念86
八 新的时空观念87
第四章 现代领导思维方式89
第一节 领导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历史发展89
一 思维方式的一般特征89
二 领导思维方式的特点91
三 领导思维方式的历史发展9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维方式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数训94
一 我党领导思维方式的优良传统94
二 我党领导思维方式的主要历史教训97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领导思维方式100
一 建设现代领导思维方式的客观依据与指导原则100
二 关于中国现代领导思维方式的设想101
第五章 领导心理108
第一节 领导者的心理品质108
一 领导者心理品质的内容和作用108
二 领导者个体的心理品质109
三 领导集团的心理品质111
第二节 领导行为心理116
一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共同目标和行为动机117
二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交往的心理作用117
三 领导者的用人心理118
四 影响领导者行为心理的因素121
第三节 领导者的心理培养和训练123
一 角色期待培训123
二 情绪控制力培训124
三 人格意志力培训125
四 思维能力培训126
五 驾驭能力培训127
第六章 领导群体结构128
第一节 领导群体结构及其优化128
一 领导群体及其结构128
二 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129
三 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134
第二节 领导群体结构合理化的内容136
一 领导群体结构的革命化136
二 领导群体知识化与专业化137
三 领导群体智能结构合理化138
四 领导群体气质结构的合理化139
五 领导群体年龄结构的合理化140
第三节 领导群体结构的测评141
一 测评原则141
二 测评内容143
三 测评方法145
第七章 领导体制150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含义和历史演进150
一 领导体制的含义150
二 领导体制的历史发展151
三 领导体制结构方式154
四 我国领导体制的发展阶段156
第二节 领导体制改革的必然性158
一 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重大缺陷159
二 领导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61
三 领导体制改革的目的和性质162
四 领导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65
第三节 坚决而审慎地推行领导体制改革168
一 实行党政分开169
二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170
三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71
第八章 组织机构174
第一节 组织机构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74
一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联结的纽带175
二 实现领导活动的工具175
三 领导实践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载体176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基本模式176
一 直线型组织机构177
二 职能型组织机构177
三 直线职能型组织机构178
四 矩阵型组织机构179
五 事业部制组织机构180
六 扁平型组织机构182
七 星座式组织机构184
第三节 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185
一 民主集中制原则186
二 精干高效原则186
三 跨度适当原则187
四 职权确定原则187
五 信息回路原则188
第四节 我国组织机构的建设与改革188
一 组织机构存在的弊端186
二 机构改革的初步成效190
三 组织机构的进一步改革192
第九章 组织运行机制194
第一节 组织运行机制的概念194
一 组织运行机制的含义194
二 组织运行机制的作用195
三 组织运行机制中的自身控制195
第二节 组织运行机制的主要环节197
一 指挥198
二 协调200
三 控制202
四 激励206
第三节 提高组织运行机制的活力208
一 实现组织目标与维护集体团聚208
二 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209
三 从运动、变化中求得整体最佳效果210
第十章 战略与策略212
第一节 战略的含义与特征212
一 什么是战略212
二 现代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战略研究215
第二节 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18
一 预测未来是战略指导的前提218
二 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战略的基础219
三 整体结构研究是制定战略的核心220
四 协调发展是战略指导的重要内容221
五 建立模型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基本方法222
第三节 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222
一 稳步前进的创新战略223
二 新时期战略研究的指导思想225
第四节 策略与战略的关系227
一 策略是战略的手段227
二 策略与战略的关系228
三 战略与策略区别的相对性231
第十一章 科学决策234
第一节 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234
一 决策和决策科学234
二 决策与领导237
第二节 决策科学化238
一 决策科学化的标准238
二 有效的决策体制239
三 科学的决策程序243
四 追踪决策251
第三节 决策民主化和公开化253
一 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253
二 决策的公开化254
三 决策民主化和公开化的实施255
第四节 重视和发挥现代智囊的作用256
一 现代智囊的作用256
二 借鉴国外现代智囊的经验258
三 重视和发挥现代智囊的作用259
第十二章 计划与规范261
第一节 计划261
一 计划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261
二 计划的内容263
三 计划的制定264
四 计划的实施和修正266
第二节 规范266
一 领导活动与规范267
二 规范的制定269
三 有效地执行规范270
第十三章 人才与用人280
第一节 人才的重要性与用人活动的要素280
一 人才的重要性280
二 用人活动的诸要素281
第二节 人才观283
一 人才=一技之长283
二 人才≠全才283
三 人才富有高尚情操283
四 人才具有优良的智能特质284
五 人才=能力+适度压力284
六 人才=个人素质+领导素质285
第三节 选用人才的途径和态度286
一 人人皆可成才286
二 眼睛向内,就地取才287
三 要有用人的博大胸怀288
四 建立人才的竞争机制288
五 要有“冒险精神”289
六 敢于起用反对过自己的人289
第四节 用人原则290
一 任人贤唯,公道正派290
二 用人不疑,放手使用290
三 合理授权,各司其职291
四 因人制宜,人尽其用292
五 赏罚严明,善于激励292
第五节 人才管理293
一 人才选拔293
二 人才培养295
三 人才流动296
第十四章 依法实施领导300
第一节 领导与法制300
一 法制与领导活动300
二 法制与两个文明建设302
三 法制与民主监督304
第二节 领导者的法律意识305
一 领导者法律意识的内含及其意义305
二 领导者法律意识的培养307
第三节 依法领导312
一 依法办事313
二 依法实行民主315
三 依法进行改革319
第十五第 思想政治工作319
第一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319
一 正确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19
二 “以人为中心”是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思想322
三 实现安定团结的根本保证323
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支柱324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序和基本原则325
一 实事求是的原则327
二 平等、尊重的原则327
三 正面激励的原则328
四 言传身数的原则328
五 疏通引导的原则329
六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329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330
一 正规的系统教育330
二 自我教育331
三 社会实践331
四 批评与自我批评332
五 典型示范333
六 直接对话334
七 优化环境334
八 运用社会力量335
第十六章 人际关系336
第一节 人际关系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36
一 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手段337
二 联结上下级的纽带337
三 增强反馈与监督的必要途径338
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原则340
一 公而忘私,勇于献身340
二 他人第一,甘为第二341
三 真诚相待,助人为乐342
四 相互竞争,平等合作343
五 团结与批评344
第三节 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345
一 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346
二 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347
三 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349
第四节 优化人际交往功能352
一 掌握交往对象的心理状态352
二 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353
三 树立高尚的交际品德353
四 注意自己的行为仪表354
五 善于用语言沟通情感354
六 大度集群朋355
七 赤诚结友谊355
第十七章 社会调查356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功能和指导思想356
一 社会调查的功能355
二 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360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和方案设计361
一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362
二 社会调查的方案设计364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370
一 全面调查370
二 抽样调查371
三 典型调查373
第四节 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373
一 文献调查法373
二 实地观察法374
三 口头访问法376
四 问卷调查法377
五 集体访谈法378
六 实验调查法379
第十八章 群众路线及其工作方法381
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重要性381
一 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381
二 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正确领导的途径383
三 坚持群众路线是领导者力量的源泉384
四 坚持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385
第二节 联系群众的效益性、层次性、多样性386
一 联系群众的效益性387
二 联系群众的层次性388
三 联系群众的多样性390
第三节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391
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91
二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392
三 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394
第十九章 系统理论及方法396
第一节 系统理论的起源、形成和发展396
一 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396
二 系统论的产生和发展397
三 系统论与信息论、控制论的关系398
四 系统论与哲学的关系398
第二节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99
一 系统的结构和层次399
二 系统的功能400
第三节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401
一 整体性原则401
二 相关性原则401
三 动态性原则402
四 自组织性原则403
五 开放性原则403
六 目的性原则405
七 最优化原则406
八 转化原则406
第四节 系统分析方法407
一 卡尔曼滤波法407
二 系统思维409
三 系统程序410
第二十章 模糊理论及方法412
第一节 社会现象的模糊性412
一 人才识别的模糊性413
二 人际交往的模糊性414
三 社会制度的模糊性415
四 社会主体对客体认识的模糊性416
第二节 模糊理论417
一 普通集合417
二 模糊集合418
第三节 模糊方法及其运用421
一 模糊识别421
二 模糊聚类分析422
三 模糊决策423
第二十一章 领导艺术432
第一节 领导艺术的含义及其与领导科学的关系432
一 什么是领导艺术422
二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434
第二节 领导艺术的特点435
一 直觉性435
二 随机性435
三 创造性436
四 适度性437
五 多变性437
六 情感性438
七 模糊性438
第三节 领导艺术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439
一 它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439
二 它是实现领导职能的高超技能440
三 它是创造性才华的结晶441
第四节 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442
一 审时度势艺术442
二 运筹艺术443
三 随机决断艺术444
四 讲话艺术445
五 用人艺术446
六 协调艺术446
七 激励艺术448
八 开会艺术446
九 分权艺术450
十 利用时间艺术451
第二十二章 领导活动效益453
第一节 领导活动效益的含义和内容453
一 什么是领导活动效益453
二 领导活动效益的特点455
三 领导活动效益的内容455
第二节 领导活动效益的评价方法459
一 计量指标和统计分析评价法459
二 效益价值直接定性评判462
三 效益评价的根本标准464
第三节 怎样提高领导活动效益464
一 变经验型领导为科学型领导465
二 建立相适应的组织保证体系465
三 要创造群体竞争的环境466
四 认真研究和掌握领导活动的规律体系466
热门推荐
- 959137.html
- 3565011.html
- 1459778.html
- 3617150.html
- 809186.html
- 114310.html
- 1362219.html
- 1890856.html
- 2049563.html
- 2739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2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7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6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6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3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1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1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1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9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