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 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 下
  • 孙中田,张芬,萧新如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1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1

第十章 抗战前期的文学1

第一节 抗战前期的文学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1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

周恩来同志对抗战前期国统区文艺运动的关怀和指导4

国统区抗战前期的文学运动7

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学运动9

解放区的文学运动11

对“与抗战无关”论、“反对作家从政”论等文艺思想的斗争16

关于应否暴露国统区黑暗问题的论争20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和斗争23

第二节 大众化和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27

大众化问题的再讨论27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30

解放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31

国统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34

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和胡风在民族形式问题上的错误38

第三节 抗战前期的诗歌创作42

抗战前期的诗歌运动和创作42

田间的诗44

柯仲平的诗51

何其芳的诗55

第四节 艾青和他的诗作56

吃大堰河的乳汁长大的57

从芦笛到号角59

高举火把向延安66

诗的美学原则及风格72

第五节 抗战前期的戏剧创作78

抗战前期的戏剧78

夏衍的剧作85

宋之的的《雾重庆》91

阳翰笙的《天国春秋》94

于伶的《夜上海》等剧作96

第六节 抗战前期的小说和报告文学创作100

抗战前期的小说100

张天翼的小说103

沙丁的小说110

艾芜的小说116

报告文学的新崛起121

丘东平及其创作122

骆宾基、周立波、周而复、沙丁等人的报告文学创作125

第十一章 郭沫若后期的生活和创作130

第一节 郭沫若后期生活道路130

流亡异国的战士130

精诚抗日的表率132

民主运动的先锋135

文化战线的旗帜136

第二节 诗歌和散文创作137

《战声集》138

《蜩螗集》142

散文创作149

第三节 戏剧创作150

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历史剧150

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特点152

历史剧《屈原》162

屈原和人民群众的形象165

对楚国统治集团的描写170

《屈原》的艺术特色172

《屈原》的意义176

第十二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80

第一节 党的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180

党的整风运动180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182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186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186

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发展原则191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193

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195

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197

第三节 文艺整风运动的深入和革命文艺的发展199

对王实味的斗争200

《讲话》在解放区的深入贯彻205

革命文艺的发展206

第十三章 新的人民的文艺213

第一节 解放区的戏剧运动和创作213

秧歌剧运动213

旧剧改革215

话剧创作217

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218

歌剧《白毛女》221

喜儿的形象223

杨白劳及其他人物形象225

艺术特点226

《白毛女》的意义228

第二节 解放区的诗歌创作230

诗歌创作的崭新面貌230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233

王贵的形象236

李香香的形象238

长诗的艺术特点239

阮章竞的《漳河水》241

田间的《赶车传》245

张志民的《王九诉苦》和《死不着》247

第三节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248

表现新主题描写新人物的小说248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252

肖祥的形象254

革命农民的形象256

长篇的艺术特色259

孙犁的小说260

刘白羽的小说263

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266

草明的《原动力》267

第四节 赵树理和他的小说268

生活和创作道路268

农村变革现实的反映271

历史变革中的婚姻、家庭问题276

新事物中的落后面280

大众化风格(282)。292

第五节 丁玲和她的《太阴照在桑干河上》292

生活和创作道路292

早期的创作295

左翼十年的文学活动297

《水》及其他298

在陕北解放区的文学活动300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创作302

《太阴照在桑干河上》303

农村土地改革的真实反映305

长篇的主要形象310

长篇对阶级敌人的描写316

长篇的艺术特色318

第六节 解放区的报告文学创作322

报告文学的新篇章322

刘白羽的报告文学324

华山的报告文学326

周而复的报告文学328

第十四章 国统区的文学331

第一节 国统区的文艺运动331

压迫中奋斗成长的文艺331

《讲话》对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指导意义334

文艺思想斗争339

对胡风等人“主观论”的批评342

第二节 国统区的戏剧创作352

国统区的戏剧创作352

夏衍的《法西斯细菌》353

陈白尘的《岁寒图》和《升官图》358

第三节 国统区的诗歌创作366

国统区的诗歌创作366

《马凡陀的山歌》366

臧克家的讽刺诗376

“七月派”的诗歌381

第四节 国统区的小说创作384

国统区的小说创作384

沙汀的长篇小说385

老舍的《四世同堂》390

巴金的《寒夜》396

回顾过去,瞻望未来——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的召开403

胜利和团结的大会403

三十年来的成绩和经验405

新时期的新任务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