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 供中药学类、药学类、制药工程等专业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仪器分析 供中药学类、药学类、制药工程等专业用
  • 梁生旺,万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095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 供中药学类、药学类、制药工程等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仪器分析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1

一、仪器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1

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2

第二节 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2

一、光学分析法3

二、电分析化学3

三、色谱法3

四、其他仪器分析方法3

第三节 仪器分析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4

第四节 学习仪器分析的方法4

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6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6

一、波动性和微粒性6

二、电磁波谱7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8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10

一、光谱法10

二、非光谱法13

第三节 光谱法仪器13

一、辐射源13

二、分光系统14

三、试样容器14

四、检测器15

五、信号处理器和读出装置15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6

第一节 基本原理16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6

二、Lambert-Beer定律20

第二节 光度法的误差22

一、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22

二、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24

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25

一、显色反应25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25

三、干扰的消除26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7

一、主要部件27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30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32

一、定性方法32

二、单组分的定量方法34

三、多组分样品的定量方法简介35

第六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9

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39

二、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42

三、结构分析45

第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48

第一节 概述48

第二节 基本原理48

一、振动-转动光谱48

二、振动形式51

三、振动自由度52

四、基频峰与泛频峰53

五、特征峰与相关峰53

六、吸收峰峰位55

七、吸收峰峰数56

八、吸收峰强度57

第三节 影响谱带位置的因素58

一、内部因素58

二、外部因素60

第四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60

一、光栅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简介61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简介62

三、样品的制备64

第五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65

一、红外光谱的九个重要区段65

二、典型光谱65

第六节 应用74

一、定性分析75

二、纯度检查75

三、谱图解析75

第五章 荧光分析法83

第一节 概述83

第二节 基本原理84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84

二、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86

第三节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87

一、荧光效率和荧光寿命87

二、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87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界因素89

第四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92

一、主要部件92

二、荧光计的校正93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94

一、定性分析94

二、定量分析94

第六节 应用96

一、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96

二、荧光分析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96

三、荧光分析新技术97

第六章 原子光谱法105

第一节 概述105

第二节 基本原理106

一、原子的吸收和发射106

二、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106

三、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108

三、原子吸收线的形状及其影响因素109

四、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110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12

一、仪器的主要部件112

二、原子分光光度计的类型114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验方法115

一、干扰及其抑制115

二、定量分析方法117

三、应用与实例121

第五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122

一、基本原理123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器124

三、分析方法126

四、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126

第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129

第一节 概述129

第二节 基本原理129

一、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129

二、核磁矩的空间量子化与能级分裂130

三、核磁共振的产生131

四、饱和与弛豫132

第三节 化学位移132

一、化学位移的产生132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33

三、影响质子化学位移的因素134

四、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138

五、质子化学位移的计算138

第四节 自旋耦合与自旋系统140

一、自旋耦合与自旋裂分140

二、自旋系统145

第五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及实验方法151

一、核磁共振波谱仪151

二、样品的制备153

三、实验方法153

第六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156

一、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一般程序156

二、解析示例156

第七节 核磁共振碳谱和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159

一、核磁共振碳谱159

二、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166

第八章 质谱法173

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仪器简介173

一、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179

二、质谱表示方法180

第二节 离子的主要类型181

一、分子离子181

二、同位素离子181

三、亚稳离子182

四、碎片离子183

五、重排离子183

六、多电荷离子183

第三节 离子的裂解184

一、裂解的表示方法184

二、裂解类型185

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裂解方式和规律187

第四节 质谱解析193

一、分子离子峰的确定193

二、分子式的确定194

三、质谱解析步骤及示例195

第九章 波谱综合解析201

第一节 综合解析方法201

一、综合解析对分析试样的要求201

二、综合解析中常用的波谱学方法201

第二节 综合解析程序202

一、分子式的确定202

二、结构式的确定203

三、验证结构203

第三节 综合解析示例204

第十章 色谱法概论221

第一节 概述221

一、色谱法的起源和发展221

二、色谱法的分类222

第二节 色谱过程及有关术语223

一、色谱过程223

二、色谱流出曲线224

三、基线224

四、峰高224

五、色谱峰区域宽度224

六、拖尾因子225

七、保留值225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226

一、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226

二、保留因子与保留比(R′)的关系227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条件228

四、塔板理论228

五、速率理论231

六、分离度235

七、色谱分离方程式235

第十一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239

第一节 吸附色谱法239

一、常用的吸附剂及其性质239

二、基本原理240

三、色谱条件选择242

四、操作形式及方法244

五、应用253

第二节 分配色谱法254

一、常用载体254

二、基本原理254

三、色谱条件的选择254

四、操作形式及方法255

五、应用257

第三节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257

一、离子交换树脂及其特性257

二、基本原理259

三、操作方法261

四、应用262

第四节 分子排阻柱色谱法263

一、常用的凝胶及其性质263

二、基本原理265

三、操作方法266

四、应用268

第五节 聚酰胺色谱法268

一、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质268

二、基本原理269

三、操作形式与方法271

四、应用272

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275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275

一、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流程275

二、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275

第二节 色谱柱277

一、固定相277

二、毛细管色谱柱281

第三节 检测器284

一、热导检测器284

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285

三、其他检测器286

四、检测器的性能指标288

第四节 色谱条件的选择289

一、色谱柱的选择289

二、柱温的选择及程序升温289

三、载气及流速的选择290

四、进样量291

五、气化温度和检测室温度291

第五节 定性定量分析291

一、定性分析291

二、定量分析292

第六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297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特点297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结构297

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工作原理298

四、数据的采集298

五、应用299

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303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303

一、输液系统304

二、进样和色谱分离系统306

三、检测系统308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311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理论311

一、柱内展宽311

二、柱外展宽313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314

一、吸附色谱法314

二、分配色谱法314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314

四、分子排阻色谱法315

五、离子色谱法315

六、离子对色谱法316

第四节 固定相和流动相317

一、固定相317

二、流动相320

第五节 HPLC分析条件的选择324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325

一、定性分析325

二、定量分析326

三、应用示例326

第七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327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328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介328

三、分析条件的选择330

四、应用示例330

第八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331

一、理论基础331

二、实现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必要条件332

三、应用前景333

第十四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335

第一节 基本原理335

一、电泳和电泳淌度335

二、电渗和电渗淌度336

三、迁移速度337

四、分离效率338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339

一、毛细管电泳的分类339

二、毛细管区带电泳340

三、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340

四、毛细管凝胶电泳341

五、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342

六、毛细管等速电泳343

七、毛细管电色谱343

八、非水毛细管电泳343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仪344

一、主要部件344

二、进样方式346

第四节 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347

一、缓冲溶液的选择347

二、工作电压的选择348

三、添加剂的选择348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及其应用349

附录一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353

附录二 甲基的化学位移360

附录三 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361

附录四 有机化合物13C化学位移362

附录五 常见的碎片离子365

附录六 经常失去的碎片368

参考文献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