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胃癌病因及早诊早治【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袁媛主编;张忠,高华,郭晓临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68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225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胃癌-诊疗-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胃癌病因及早诊早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胃癌病因与一级预防1
第一章 胃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第一节 胃癌的地区分布1
一、胃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1
二、胃癌在我国的地理分布2
三、胃癌在我国的城乡分布2
四、胃癌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3
第二节 胃癌的人群分布3
一、胃癌性别分布3
二、胃癌年龄分布3
三、胃癌种族分布5
四、胃癌职业分布5
第三节 胃癌的时间变化趋势6
一、全球胃癌时间变化趋势6
二、我国胃癌时间变化趋势7
三、胃癌时间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8
第二章 饮食及理化因素与胃癌11
第一节 饮食因素与胃癌11
一、饮食中的高危因素11
二、饮食中的保护因素13
第二节 理化因素与胃癌16
一、化学因素16
二、物理因素18
第三章 感染因素与胃癌20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20
一、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特征20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25
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27
四、幽门螺杆菌致胃黏膜癌变机制31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35
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37
第二节 EB病毒与胃癌40
一、EBV相关胃癌的临床流行病学40
二、EBV相关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41
三、EBV相关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42
四、EBV相关胃癌的诊断及治疗42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EBV相关胃癌43
第四章 遗传因素与胃癌47
第一节 家族聚集性胃癌相关遗传因素47
一、CDH1基因种系突变48
二、其他基因种系突变48
第二节 散发性胃癌相关遗传因素49
一、代谢酶基因多态50
二、DNA修复基因多态51
三、免疫相关基因多态53
四、胃黏膜功能相关基因多态55
第三节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胃癌56
一、基因多态-H.pylori感染交互作用57
二、基因多态-吸烟、饮酒交互作用60
第四节 胃癌易感基因的筛选鉴定60
一、候选基因关联研究(CGAS)61
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61
第五章 免疫因素与胃癌66
第一节 胃的免疫学基础66
一、胃非特异性免疫功能66
二、胃特异性免疫功能67
第二节 机体防御胃癌的免疫机制68
一、机体防御胃癌的体液免疫机制68
二、机体防御胃癌的细胞免疫机制69
第三节 免疫逃逸与胃癌71
一、胃癌细胞的免疫原性71
二、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72
第六章 精神心理及行为因素与胃癌76
第一节 精神心理因素与胃癌76
一、心理因素76
二、精神因素77
三、精神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77
四、社会因素78
第二节 行为因素与胃癌78
一、不良生活方式79
二、不良饮食习惯80
第七章 癌前状态与胃癌82
第一节 胃癌前疾病82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82
二、胃的溃疡性病变88
三、胃息肉92
四、残胃93
五、Menetrier病94
第二节 胃癌前病变94
一、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94
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102
第八章 胃癌的发病机制108
第一节 胃癌多因素多阶段发病机制108
一、胃癌多因素多阶段发病机制108
二、胃癌变过程相关分子事件109
第二节 与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114
一、细胞生长和增殖相关信号转导通路114
二、细胞周期相关信号转导通路119
三、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120
四、血管生成相关信号通路121
五、细胞黏附和迁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121
第九章 胃癌一级预防127
第一节 胃癌病因学预防127
一、饮食防癌127
二、行为防癌127
三、职业防癌128
四、环境防癌128
第二节 胃癌发病学预防128
一、根除幽门螺杆菌128
二、治疗癌前疾病129
三、阻断癌前病变131
第二篇 胃癌“三早”与二级预防136
第十章 胃癌临床病理分期136
第一节 国际抗癌联盟(UICC)胃癌TNM分期136
一、T原发肿瘤137
二、N区域淋巴结137
三、M远处转移138
第二节 日本胃癌分期138
一、T原发肿瘤139
二、N淋巴结转移139
三、M有无其他转移及部位139
四、H肝转移(TNM记载为M1HEP)139
五、P腹膜转移(TNM记载为M1PER)140
六、CY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TNM记载为cy+)140
第三节 我国胃癌TNM分期140
一、T原发肿瘤141
二、N淋巴结转移141
三、M远处转移141
第十一章 胃癌病理分型143
第一节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143
一、早期胃癌的概念143
二、早期胃癌的大体分型144
三、早期胃癌的组织学分型145
四、早期胃癌的特殊类型146
第二节 进展期胃癌病理分型147
一、进展期胃癌的大体分型147
二、进展期胃癌的组织学分型149
三、胃癌的组织学分型与生物学行为152
第十二章 胃癌分子分型及分子分期156
第一节 肿瘤分子分型及分子分期156
一、肿瘤分子分型及分子分期生物学基础156
二、肿瘤分子分型主要研究方法158
三、肿瘤分子分型159
四、肿瘤分子分期161
第二节 胃癌分子分型和分子分期162
一、胃癌分子生物学特征162
二、胃癌分子分型163
三、胃癌分子分期164
第十三章 胃癌诊断及鉴别诊断167
第一节 胃癌临床症状及体征167
一、胃癌的一般症状167
二、胃癌的一般体征168
三、早期胃癌的症状和体征168
第二节 胃癌诊断及鉴别诊断169
一、胃癌常用的诊断方法169
二、胃癌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172
第十四章 胃癌二级预防174
第一节 胃癌早期发现——胃癌筛查174
一、肿瘤筛查的一般原则174
二、胃癌筛查及其评价176
第二节 胃癌早期诊断185
一、早期胃癌内镜诊断186
二、早期胃癌X线诊断189
三、早期胃癌生物标志物诊断190
第三节 胃癌早期治疗197
第三篇 胃癌规范化治疗及监控与三级预防198
第十五章 胃癌规范化治疗198
第一节 早期胃癌胃镜治疗198
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EMR)198
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01
三、其他胃镜下治疗方法203
第二节 胃癌手术治疗204
一、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治疗205
二、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206
第三节 胃癌化学治疗211
一、术前新辅助化疗211
二、术后辅助化疗212
三、晚期及复发转移胃癌的姑息化疗213
第四节 胃癌放射治疗216
一、胃癌放疗概述216
二、胃癌放疗的应用217
三、胃癌调强放射治疗222
第五节 胃癌生物免疫治疗224
一、生物免疫治疗概述224
二、生物免疫治疗的分类及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224
第六节 胃癌中医药治疗234
一、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基本理论234
二、胃癌的中医药临床治疗235
第七节 胃癌姑息治疗237
一、姑息性手术237
二、姑息性放疗238
三、姑息性化疗238
四、疼痛治疗238
五、临终关怀239
第十六章 胃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241
第一节 胃癌的疗效评价241
一、临床评价标准241
二、临床评估方法243
三、生存质量的评价247
四、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248
五、毒副反应评价248
六、经济(成本)/效果249
第二节 胃癌药物治疗敏感性预测250
一、胃癌药物敏感性实验251
二、胃癌靶向治疗药物敏感性预测258
三、胃癌常规化疗药物敏感性预测258
第三节 胃癌预后评估262
一、影响胃癌预后的基本因素263
二、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273
第十七章 胃癌三级预防288
第一节 胃癌浸润转移288
一、胃癌浸润转移过程288
二、胃癌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91
第二节 胃癌转移复发监控298
一、胃癌复发转移的分类299
二、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原因299
三、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300
四、胃癌复发转移的监控301
第三节 胃癌康复指导及心理干预302
一、合理饮食302
二、适量运动303
三、规律生活303
四、随访复查303
五、心理干预303
第四篇 胃癌防治研究资源平台及方法学307
第十八章 肿瘤遗传资源平台及其应用307
第一节 肿瘤遗传资源平台建设概述307
一、肿瘤组织标本库概述308
二、肿瘤组织标本库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309
第二节 肿瘤遗传资源平台建设规范311
一、肿瘤组织标本库建立的工作流程311
二、肿瘤遗传资源样本收集、整理及保存的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311
三、肿瘤组织标本长期保存的质量控制314
四、肿瘤组织标本的信息化管理314
第三节 肿瘤遗传资源平台的共享和应用315
一、主要的国际性肿瘤遗传资源共享平台315
二、肿瘤遗传资源平台共享应用的伦理学及保密性要求317
第四节 胃癌遗传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319
一、临床胃癌组织标本的采集与保存319
二、胃癌高发现场胃癌组织标本的采集与保存320
第十九章 肿瘤生物信息学资源及其应用324
第一节 肿瘤专业网站324
一、国际性肿瘤专业网站324
二、中文肿瘤专业网站326
第二节 期刊327
一、国际性肿瘤专业期刊327
二、中文肿瘤专业期刊330
第三节 著作与讲义330
一、权威著作330
二、网络重要讲义及其他重要资源332
第四节 标准与指南333
一、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的实践指南333
二、美国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的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The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333
三、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医疗网(Cancer Care Ontario)的实践指南334
第五节 数据库334
一、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 trials)334
二、美国癌症研究所的医师数据查询PDQ?(Physician Data Query)334
三、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癌症染色体数据库(Cancer Chromosomes-NCBI)336
四、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癌症数据库336
第六节 辞典与百科全书337
一、辞典337
二、百科全书337
第七节 图谱与影像资源337
一、美国癌症研究所的视觉在线(NCI Visua1s Online)337
二、肿瘤学与血液学的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图谱( Atlas of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 in Oncology and Haematology)338
三、生命科学前沿网的肿瘤学图谱(Tumor AtlasFrontiers in Bioscience )338
四、威斯康星细胞遗传学服务网(University of Wisconsin Cytogenetic Services Laboratory)338
第二十章 实验动物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339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339
一、非人灵长类动物339
二、犬或猪340
三、雪貂340
四、猫340
五、啮齿类动物340
六、转基因或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341
第二节 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41
一、化学诱导胃癌动物模型341
二、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342
三、胃癌自发瘤动物模型343
四、胃癌细胞株移植动物模型343
五、人胃癌异种移植动物模型343
六、转基因动物模型344
第三节 成瘤动物的观察344
一、成瘤动物的观察344
二、动物成瘤率的影响因素345
第二十一章 细胞培养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348
第一节 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348
一、原代培养方法348
二、原代培养实验实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349
第二节 细胞的传代培养350
一、传代细胞的培养350
二、已建系细胞的培养353
第三节 细胞三维培养354
一、细胞三维培养外基质的替代材料354
二、三维培养细胞需具备的性质355
三、三维培养细胞的制备方法355
第四节 胃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培养鉴定356
一、胃上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356
二、肿瘤细胞的培养及鉴定357
第五节 细胞转化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358
第二十二章 幽门螺杆菌培养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363
第一节 常用体外培养幽门螺杆菌菌株363
一、Genbank中已知基因组序列的H.pylori菌株363
二、H.pylori菌株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364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培养方法365
一、胃黏膜活检标本的采集及运输365
二、H.pylori的分离培养366
三、H.pylori培养的鉴定367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培养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367
一、H.pylori体外与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模型368
二、H.pylori体内感染动物模型369
第二十三章 实验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372
第一节 标本采集及制备372
一、标本的采集372
二、标本的制备373
第二节 形态学观察技术375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75
二、免疫荧光化学376
三、免疫电镜377
四、多肽对照、自动化纳米免疫组化378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379
一、DNA提取技术379
二、PCR技术381
三、电泳技术383
四、RNA提取技术384
五、Real-time PCR技术385
六、蛋白质印迹法385
七、分子克隆技术387
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389
九、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390
十、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391
十一、甲基化相关技术393
第四节 高通量组学技术394
一、基因组学:DNA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杂交394
二、转录组学:微阵列芯片395
三、代谢组学396
四、蛋白质组学:二维电泳、质谱分析397
主编后记402
热门推荐
- 865112.html
- 142484.html
- 751733.html
- 2818884.html
- 3652377.html
- 3834874.html
- 110651.html
- 420764.html
- 2260940.html
- 2318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5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4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9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3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4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0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8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5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