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教哲学丛书 张载天人关系新说 论作为宗教哲学的理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儒教哲学丛书 张载天人关系新说 论作为宗教哲学的理学
  • 周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090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张载(1020~1077)-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教哲学丛书 张载天人关系新说 论作为宗教哲学的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 言1

一、相关情况2

二、各章概要6

第一章 太虚与天——灵动的气10

一、太虚:气之本体10

1.1 太虚的来源及其批评与误读12

1.2 气、性与本源的统一20

1.3 虚气观念与佛道的影响30

1.4 太和、太极与太虚的关系41

二、太虚与天、帝的关系49

2.1 太虚即天50

2.2 天、帝、性之统一61

三、天的主宰与无为70

3.1 至上之主宰:元气与神性71

3.2 无为之主宰:恰当的有为75

3.3 张载天道自然观的特点83

本章小结94

第二章 天参——易学语境下的尊天思想99

一、《参两篇》首句句读问题与参两观念99

1.1 《参两篇》首句分析100

1.2 “参天两地”的观念102

二、“一分为三”与“化三为一”108

2.1 易学语境下天的构造108

2.2 生生万物的内在机制111

三、“天参”的渊源与意义115

3.1 天参说的历史渊源115

3.2 天参说指导下的宇宙论118

四、“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122

4.1 左旋论的创造与争鸣122

4.2 左旋论的物理原则:地气左旋129

4.3 左旋论的伦理原则:尊天贵阳132

五、天参说宇宙模式的缺陷135

本章小结140

第三章 鬼神——服务于祭祀的义理化转向143

一、从“鬼神,二气之良能”说起144

1.1 “良能”的三层含义145

1.2 义理化的鬼神观念149

二、祭祀鬼神与义理鬼神之统一153

2.1 祭祀之鬼神的本意153

2.2 与义理之鬼神的统一159

三、物怪神奸之批判与信仰的祛昧化164

3.1 “黜怪妄,辨鬼神”164

3.2 崇尚占卜及其伦理意义169

3.3 宿命论及其哲学化改造174

3.4 新鬼神观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179

本章小结185

第四章 事天——《西铭》的神圣理想188

一、乾坤、天地与上天189

1.1 乾坤:天地生物之功用189

1.2 一体两面:乾坤即天地192

1.3 诸儒对乾坤与天地之关系的理解195

二、《西铭》本旨:事天如事亲200

2.1 事天如事亲201

2.2 孝子如何事天205

三、事天理想之哲学基础及其意义209

3.1 事天理想的形上基础:天人合一210

3.2 诸儒对天人合一的反对与赞同213

3.3 事天理想的渊源、语境、方式及目的217

本章小结222

《西铭》原文及白话文翻译223

第五章 礼教——本之自然的事神仪式226

一、独特的《西铭》宗法思想227

1.1 《西铭》宗法思想的发现与问题227

1.2 《西铭》与传统的两处矛盾229

1.3 大君宗子说的用意231

1.4 民胞物与不失儒家伦理234

1.5 根植于大同理想的宗法思想239

二、张载的其他宗法思想243

2.1 对“支子不祭”传统的革新243

2.2 对宗子之妻丧礼传统的革新244

2.3 对宗子继承宗庙问题的坚持与变革245

三、张载的其他礼制思想248

3.1 女戒与龙女祭祀之礼249

3.2 对传统或现行礼仪的针砭253

本章小结262

第六章 天心——儒者成圣的终极追求266

一、天地之心与天心267

1.1 天地之心即天心267

1.2 天心即上天之心、上帝之心270

1.3 类似本原的天心273

1.4 天心与民心、圣人之心277

二、历代天心概念的使用282

2.1 汉唐时期的天心概念282

2.2 张载前后的天心概念292

三、“天无心”辨正302

3.1 理之自然处乃无心302

3.2 物物者与物无际故无心304

四、为天地立心本义308

4.1 张载的天地之心308

4.2 学为圣人:立心之主体312

4.3 修齐治平:立心之内容316

4.4 神圣世俗:立心之本质320

本章小结322

结 语327

参考文献332

后 记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