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方丽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161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研究-唐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古今百代之“中”3
三、贞元间京城及文学群落概述6
第一章 台阁诗人群:简化的“诗教”说及其他12
第一节 “礼”与“诗教”14
一、贞元“礼”之工具价值14
二、对“德宗为最”的考索22
三、君臣唱和——简化的“诗教”23
第二节 权德舆:文坛宗主的诗歌实践36
一、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37
二、平和、安定、乐观的时代精神41
三、对大历诗风的承接与元和新变的萌芽44
第三节 武元衡:贞元诗坛的重镇49
一、生平及文学地位49
二、“宏毅阔远”50
三、对“瑰奇美丽主”的理解55
第四节 其他台阁诗人58
一、士大夫—官僚:兴趣与职责的分离58
二、包佶:雅韵拔俗60
三、“三杨”:“颇涉俗格”63
第五节 台阁诗风的总体特征及评价71
一、雅正中和71
二、交际化73
三、阵线分明的两套话语体系74
第二章 举子群落:求生与求胜75
第一节 概述76
一、人员构成77
二、生活状况82
三、居京心态87
第二节 干谒91
一、贞元年间的科场情况91
二、干谒诗文的主要内容95
三、干谒的四种类型和两种态度107
四、谤毁——干谒之副产品109
第三节 考试的思与悟113
一、局内人的制度反思113
二、寒士的喜与悲119
第四节 省试诗分析129
一、规则与成见129
二、贞元各年省试诗题材特征及举子们的理解130
三、真性情的自然流露136
四、结构特征138
五、两例状元诗与同期登科诗作的比较141
第三章 古文家:道德激情与适时之用145
第一节 古文先驱者的历史批判和现实反思146
一、宗经与俭质146
二、以文干世、振衰起弊的文章观念148
第二节 陆贽:实用功能与文章之美的结合150
一、“宗经”与“行权”151
二、言事激切、深情饱满155
三、易短为长、文质彬彬的骈文改革158
四、古文运动视域中的陆贽奏议163
第三节 杜佑:历史文体的新探索165
一、历史撰述的文体探索165
二、文体风格的锤炼166
第四节 梁肃:儒林纲纪与释氏鼓吹的结合170
一、古文理论的新发展170
二、“无适时之用”173
三、古文创作的形式探索176
第五节 年轻的古文家们:古文勃兴181
一、贞元中后期的古文史意义181
二、“整训于世”的文用观与简明、深厚的风格183
三、压抑、忧愤之气与“矜心作意之态”188
四、“自成一家新语”192
第四章 面向市井的文士们:观察、批评与融入197
第一节 长安生活与小说创作198
一、长安行乐之地198
二、市民意识的渗入200
三、小说:诸多兴趣的集合体202
第二节 财富新观念204
一、士人:官商、义利的融通204
二、市井:财富是爱情、命运的主要背景208
三、“鬻文获财”:士人的新“职业”210
第三节 都市男性的爱情想象212
一、背景212
二、婚恋理想与爱情想象214
三、道德判断221
第四节 市井哲学——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224
一、死亡:恐惧与逃避224
二、名位:热心与淡漠228
结论 “夹缝时代”:关于古代文学史分期的一点思索233
余论 “尚荡”之风与文人趣味239
第一节 “贞元之风尚荡”239
一、“荡”之含义239
二、“荡”之现象是否存在241
三、“荡”之表现243
四、“荡”之评价与反思254
第二节 文人雅趣种种255
一、个体情趣的酣畅表达255
二、趣味之等级257
三、为官——无趣之趣260
四、游赏、宴饮之趣265
五、语言文字之趣272
第三节 京城之“趣”与“荡”274
一、想象和追忆274
二、欢乐之渊薮279
三、残破与颓败282
第四节 牡丹欣赏与唐代社会文化心理变迁287
一、牡丹爱好者主体的时代变化287
二、中唐:“牡丹热”中士人的立场——“京城贵游尚牡丹”辨289
三、晚唐:“牡丹”上堆叠的多重社会文化心理293
四、“牡丹”现象之启示意义297
附录一 贞元作家生卒年及作品情况简表298
附录二 贞元作家出入京城情况简表308
参考文献314
后记320
热门推荐
- 3037319.html
- 3779652.html
- 1408996.html
- 2070920.html
- 3689287.html
- 860454.html
- 1985034.html
- 3534310.html
- 3618616.html
- 1427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8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3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1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3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2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9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0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