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2011【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编著;沈千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2432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研究-北京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201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1 研究背景1
2 研究内容2
3 研究方法3
4 研究设计5
5 研究意义13
6 分章概述15
第一部分 “高校学生素质能力要素模型”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5
1 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20
1.1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20
1.1.1 专业教育与“专才”培养理念20
1.1.2 通识教育与“完整的人”培养理念21
1.1.3 自由教育理念22
1.1.4 其他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理念23
1.2 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23
2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综述25
2.1 国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25
2.1.1 哈佛大学25
2.1.2 麻省理工学院26
2.1.3 耶鲁大学26
2.1.4 牛津大学27
2.1.5 柏林洪堡大学28
2.1.6 早稻田大学28
2.2 国内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29
2.2.1 培养目标类型的历史演变29
2.2.2 国内高等教育不同层次和类型院校的培养目标30
2.2.3 国内部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例30
3 人力资源领域理论基础33
3.1 克拉克·科尔的“有效公民”理论33
3.2 “素质的冰山模型”理论35
4 就业视角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37
4.1 用人单位的分类37
4.2 就业与工作能力的定义37
4.3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与工作能力的要求40
4.3.1 政府机构40
4.3.2 企业单位43
4.3.3 事业单位44
4.3.4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45
4.4 本章小结46
第二部分 “高校学生素质能力要素模型”的构建50
1 高校学生素质能力要素模型的内涵50
2 高校学生素质能力要素模型的理论框架52
2.1 知识、品质、能力的界定53
2.2.1 知识的界定53
2.2.2 能力的界定53
2.2.3 品质的界定53
2.2 品质、能力与知识的关系54
3 高等院校学生素质能力要素55
3.1 知识55
3.1.1 专业知识55
3.1.2 通识知识55
3.2 能力57
3.2.1 适应社会和生存技能57
3.2.2 专业职业技能58
3.2.3 通用职业技能58
3.3 品质64
3.3.1 态度64
3.3.2 价值观65
3.3.3 完整的个性66
3.3.4 责任感66
3.3.5 健康的情感67
3.3.6 诚信意识68
4 对“高等院校学生素质能力要素模型”的检验69
4.1 模型框架合理度69
4.2 知识维度合理度70
4.3 技能维度合理度72
4.4 品质维度合理度75
5 本部分小结76
第三部分 高等院校育人体系分析78
1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分野78
1.1 第一课堂79
1.2 第二课堂79
2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交互关系81
2.1 第一课堂的优劣势分析81
2.2 第二课堂的优劣势分析82
2.3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交互关系研究84
2.3.1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联性85
2.3.2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的独特优势86
2.3.3 第二课堂的必要性88
2.3.4 第二课堂的独立性89
3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高校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定位91
3.1 高校对学生“知识”培养的具体途径91
3.1.1 专业知识培养91
3.1.2 通识知识培养93
3.2 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93
3.2.1 适应社会和生存技能95
3.2.2 专业职业技能95
3.2.3 通用技能培养97
3.3 高校对学生“品质”培养的具体途径114
3.3.1 态度114
3.3.2 价值观114
3.3.3 完整的个性116
3.3.4 责任感117
3.3.5 健康的情感118
3.3.6 诚信意识120
4 北京地区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现状分析122
第四部分 第二课堂素质能力培养研究130
1 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理念、方针130
1.1 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理念:育人为本130
1.2 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针131
1.2.1 全面覆盖131
1.2.2 重点发展133
1.2.3 因材施教134
1.2.4 阶段培养135
2 第二课堂活动分类137
3 第二课堂与高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141
3.1 高校对学生“知识”培养的具体途径141
3.1.1 专业知识培养141
3.1.2 通识知识培养143
3.2 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145
3.2.1 适应社会和生存技能145
3.2.2 专业职业技能146
3.2.3 通用技能培养148
3.3 高校对学生“品质”培养的具体途径159
3.3.1 态度160
3.3.2 价值观162
3.3.3 完整的个性163
3.3.4 责任感164
3.3.5 健康的情感165
3.3.6 诚信意识166
4 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责单位与培养载体167
4.1 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责单位——共青团167
4.2 高校第二课堂培养载体170
4.2.1 学生社团170
4.2.2 学生会及研究生会171
4.2.3 专业运动曲艺队伍172
5 对北京市第二课堂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173
5.1 第二课堂教育的重新定位173
5.2 第二课堂发展的北京道路174
5.2.1 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打造第二课堂发展的骨干队伍175
5.2.2 开拓社会资源,促进第二课堂向社会化发展175
5.2.3 制度化是第二课堂发展的重要保障177
5.2.4 建立第二课堂发展研究机构179
5.3 对第二课堂学分化的探讨180
附录:课题调研问卷183
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调查问卷(高校学生方面)183
高校工作人员访谈提纲190
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调查问卷(用人单位方面)197
问卷分析框架预案202
A 高校第二课堂与人才培养(学生)202
B 第二课堂与高校学生工作者203
C 用人单位与第二课堂人才培养204
D 总结与讨论204
热门推荐
- 296831.html
- 1210301.html
- 3255972.html
- 87826.html
- 1266080.html
- 2369133.html
- 3062089.html
- 1729468.html
- 3594298.html
- 1824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1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3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5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2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1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7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