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棉织手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高卫东主编;江南大学,无锡市纺织工程学会,《棉织手册》(第三版)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407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543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1619页
- 主题词:棉纺织-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棉织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二、纤维的分类1
(一)天然纤维1
第一篇 纤维和纱线1
第一章 纺织纤维1
第一节 纤维及分类1
一、纤维1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微观结构2
(二)化学纤维2
二、纺织纤维的超分子结构3
一、纺织纤维的大分子结构3
一、棉纤维的分类4
第三节 棉纤维4
三、纺织纤维的形态结构4
(二)棉纤维的形态与结构6
(一)棉纤维的化学组成6
二、棉纤维的组成与结构6
三、棉纤维的性质7
(一)细绒棉棉花标准8
四、棉花标准8
(一)化学纤维分类及其原料10
一、化学纤维分类与特性10
(二)长绒棉棉花标准10
第四节 化学纤维10
(二)化学纤维特性12
(一)粘胶纤维13
二、主要化学纤维13
(二)涤纶21
(三)锦纶27
(四)腈纶34
(五)维纶39
(六)丙纶40
(一)彩色棉44
一、纤维素纤维44
第五节 新型纤维44
(四)Lyocell纤维45
(三)竹纤维45
(二)大麻和罗布麻45
二、再生蛋白质纤维46
(二)异形纤维47
(一)变形丝47
第六节 差别化纤维47
一、基本定义47
(一)物理改性47
(二)化学改性47
二、主要差别化纤维47
(五)高收缩纤维48
(四)超细纤维48
(三)复合纤维48
第七节 生活用功能性纤维49
(八)混纤丝49
(六)易染色纤维49
(七)吸水吸湿纤维49
一、抗静电和导电纤维50
(二)防紫外线纤维51
(一)阳光纤维和远红外纤维51
二、微粉添加型功能纤维51
(五)空调相变纤维52
(四)变色纤维52
(三)抗菌防臭纤维52
三、阻燃纤维53
四、弹性纤维54
(一)芳纶55
二、主要高性能纤维55
第八节 高性能纤维55
一、高性能纤维及分类55
(二)碳纤维56
(一)绵羊毛57
一、毛纤维57
第九节 其他天然纤维57
(二)特种动物毛58
一、部分普通纺织纤维性能59
第十节 纤维的一般特性59
二、丝纤维59
(一)桑蚕丝59
(二)柞蚕丝59
(三)蜘蛛丝59
三、部分普通纺织纤维的着色反应64
二、部分普通纺织纤维燃烧状态64
四、部分普通纺织纤维的溶解性能65
二、按纺纱方法不同分类66
一、按使用原料不同分类66
第二章 纱线66
第一节 棉型纱线的分类66
四、按产品的用途不同分类67
三、按纺纱工艺不同分类67
七、按纱线捻向、捻度变化分类68
六、按纺织品功能分类68
五、按纱线粗细程度分类68
(一)花式(色)纱种类、特点及用途69
九、花式(色)纱线的种类、结构、外观特征和应用69
八、按染整加工分类69
(二)花式捻线机生产的花式线70
(三)绳绒机生产的花式线74
(四)钩编机生产的花式线75
(五)小针筒机生产的花式线76
十、常用有色纤维纱的品种、特征和用途77
一、常用机织物的特性以及对原纱(线)的质量要求78
第二节 常用纱线的特性及质量要求78
四、常用弹力纱线的分类、主要品种、特征和质量要求80
三、常用染整坯布的分类及对原纱的质量要求80
二、常用毛巾、床上用品、手帕、毯类产品对原纱(线)的质量要求80
六、常用特细纱线品种、用途、特征和质量要求81
五、氨纶主要纱线品种的线密度81
一、常用纱线品种代号82
第三节 纱线品种代号及类型表示方法82
一、我国纱线的公定回潮率83
第四节 纤维和纱线公定回潮率83
二、常用纱线表示方法83
三、混纺纱线公定回潮率的计算84
二、国际标准化机构(ISO)纱线商业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84
一、定长制的定义及其计算85
第五节 纱线细度85
四、常用混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85
二、定重制的定义及其计算86
(四)棉、毛、麻、丝纱线的线密度、支数、旦数换算87
(三)线密度制纱线定量换算87
三、纱线常用细度指标的换算87
(一)定长制与定重制常用细度指标的换算87
(二)纯纺、混纺纱线密度与英制支数换算87
(五)花式纱线的支数计算88
一、纱线捻度的定义90
第六节 纱线捻度、捻系数公英制换算90
四、公、英制捻度的换算91
三、纱线的捻系数91
二、纱线的捻向91
二、棉本色纱线标准(依据GB/T 398—1993)92
一、有关纱线质量标准的几点说明92
第七节 纱线质量的评定92
三、梳棉纱的技术要求93
四、精梳棉纱的技术要求94
五、梳棉股线的技术要求95
六、精梳棉股线的技术要求96
七、梳棉织布起绒(包括刮绒和割绒)用纱的技术要求97
九、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标准说明98
八、精梳棉织布起绒(包括刮绒和割绒)用纱的技术要求98
十、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的技术要求99
十一、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线的技术要求100
(一)粘纤本色纱的技术要求101
十二、粘纤本色纱线标准(依据FZ/T 12003—1995)101
(二)粘纤本色线的技术要求102
十三、转杯纺本色纱标准(依据FZ/T 12001—1992)103
十四、腈纶本色纱标准(依据FZ/T 12009—1999)104
二、环锭纺普梳纯棉机织管纱105
一、有关2001乌斯特统计值的几点说明105
第八节 Ustetr统计值105
三、环锭纺普梳纯棉机织筒子纱111
四、环锭纺精梳纯棉机织管纱116
五、环锭纺精梳纯棉机织筒子纱121
六、环锭纺精梳涤/棉65/35、67/33混纺纱126
七、环锭纺普梳涤/棉65/35、67/33混纺纱130
八、环锭纺普梳棉/涤50/50混纺纱133
九、环锭紧密纺精梳纯棉纱136
十、环锭纺纯涤纶纱139
十一、环锭纺纯粘纤纱141
十二、环锭纺涤/粘65/35、67/33混纺纱144
十三、转杯纺普梳纯棉纱147
十四、转杯纺普梳棉/涤50/50混纺纱152
十五、转杯纺纯粘纤纱154
十六、喷气纺普梳棉/涤50/50混纺纱157
三、布面疵点的评定160
二、纱疵的分类160
第九节 纱疵160
一、纱疵的定义160
四、纱疵的评分161
一、光滑长丝纱162
第十节 化纤长丝纱162
二、变形长丝纱163
参考文献166
一、1332MD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67
第一节 络筒机主要型号及技术特征167
第二篇 织前准备167
第一章 络筒167
三、GA013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68
二、1332PD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68
四、GA012型松式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69
六、GA015型大卷装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0
五、GA014 PD/MD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0
八、GS669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1
七、GA036型精密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1
九、意大利Savio Espero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2
十、意大利Savio Orion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3
十一、德国Schlafhorst Autoconer 238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5
十二、德国Schlafhorst Autoconer 338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6
十三、日本村田NO.7—Ⅴ型(纱库式)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8
十四、日本村田NO.7Ⅴ—Ⅱ型(FF型托盘式)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79
十五、日本村田NO.21C Process Coner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80
(一)机械式清纱器182
一、清纱器182
十六、国产EJP438型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182
第二节 络筒主要机构及工艺配置182
(二)电子清纱器184
二、张力器191
(三)清纱工艺考核参数191
(二)空气捻接器和机械捻接器193
(一)手工及机械打结193
三、成结装置193
(一)槽筒的材质及结构参数195
四、槽筒195
五、防叠装置197
(二)槽筒的传动197
(一)筒子卷绕密度的计算198
七、筒子卷绕密度198
六、筒子加压装置198
(二)筒子卷绕密度的测定199
八、微机系统200
九、落筒装置201
十一、上蜡装置202
十、清洁装置202
(二)Savio型络筒机筒子疵点203
(一)1332型络筒机筒子疵点203
十二、筒管203
第三节 筒子质量203
一、筒子疵点203
(三)Schlafhorst型络筒机筒子疵点204
(四)村田络筒机筒子疵点205
(一)Autoconer 238型自动络筒机操作要点206
二、络筒机操作要点206
(二)Orion型自动络筒机操作要点208
一、日常维护209
第四节 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209
(一)村田自动络筒机的故障成因210
二、故障与修理210
(二)Autoconer—238型络筒机故障与修理211
(三)Savio—Orion型络筒机故障与修理213
(一)络纱工艺215
一、Savio—orion型自动络筒机的工艺翻改基本内容215
第五节 络筒工艺215
(二)捻接工艺216
(三)电清工艺(以Uster quantum为例)217
(三)村田NO.7—Ⅴ型自动络筒机工艺示例218
(二)Schlafhorst Autoconer 338型自动络筒机工艺示例218
二、络筒工艺示例218
(一)Schlafhorst Autoconer 238型自动络筒机工艺示例218
(五)Savio Orion型自动络筒机工艺示例219
(四)村田NO.21C process Coner型自动络筒机工艺示例219
一、1452型系列整经机220
第一节 整经机的主要型号及技术特征220
第二章 整经220
二、GA121(A)型分批整经机222
三、GA126型系列高速分批整经机223
四、本宁格整经机224
五、MZD型分批整经机226
(一)ASGV231D型分条整经机主要技术特征227
六、ASGV231D型分条整经机227
(一)主要技术参数228
七、GA162E型高速分条整经机228
(二)技术特点228
八、GA169型系列高速分条整经机229
(二)主要技术特征229
九、哈科巴US型与USK—电子型分条整经机231
十、本宁格SC—perfect型与Supertronic型分条整经机232
一、整经方式234
第二节 整经机主要装置234
(二)几种典型筒子架性能比较235
(一)单式筒子架与复式筒子架性能比较235
二、筒子架235
(一)分批整经卷绕237
四、整经卷绕237
三、断头自停装置237
五、整经加压238
(二)分条整经卷绕238
(二)几种张力装置239
(一)影响张力的有关因素239
六、整经张力239
一、整经工艺要求240
第三节 经轴质量及整经故障处理240
(一)摩擦传动系列整经机主要织轴疵点241
三、主要织轴疵点241
二、高速织造对经轴质量的要求241
(二)直接传动系列整经机主要经轴疵点242
(二)GA121型整经机常见故障243
(一)1452型系列整经机常见故障243
四、常见故障及排除243
(四)赐来福整经机常见故障244
(三)本宁格整经机常见故障244
一、1452型系列整经工艺245
第四节 整经工艺示例245
二、GA121型整经机工艺示例246
三、本宁格整经机工艺示例247
四、赐来福整经机工艺示例249
五、哈科巴分条整经机工艺示例250
六、本宁格分条整经机工艺示例251
二、整经操作要点252
一、整经工序的管理252
第五节 整经操作要点252
第六节 经轴规格253
第一节 粘着剂254
第三章 浆料254
(一)原淀粉255
一、天然淀粉255
(二)变性淀粉259
二、聚乙烯醇268
三、聚丙烯酸类浆料275
五、聚酯浆料278
四、组合浆料278
(一)褐藻酸钠279
六、其他天然粘着剂279
(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280
(三)植物胶类281
(四)动物胶283
第二节 浆纱助剂284
(五)其他纤维素衍生物284
一、淀粉分解剂(改性剂)285
二、柔软润滑剂286
三、渗透剂287
四、防腐(霉)剂288
六、抗静电剂289
五、吸湿剂289
九、溶剂290
八、后上蜡290
七、消泡剂290
(一)常用变性淀粉浆料的质量指标291
一、常用变性淀粉浆料的共性指标、特性指标及其检测291
第三节 常用浆料的共性指标、特性指标及其检测291
(二)试验方法292
(一)聚丙烯酸类浆料的质量要求302
二、聚丙烯酸类浆料质量要求及其检测302
(一)聚乙烯醇浆料的质量指标303
三、聚乙烯醇浆料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303
(二)聚丙烯酸类浆料的质量检测303
(二)聚乙烯醇浆料质量指标的检测304
(二)量糖折光仪测定法307
(一)烘干法307
第四节 浆液质量与性能检测307
一、浆液含固率测定307
四、浆液温度测定308
三、浆液pH值测定308
二、浆液粘度的测定308
(一)旋转式粘度计测定308
(二)漏斗式粘度计测定308
三、浆膜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测定309
二、浆膜厚度测定309
五、浆液粘着力测定309
第五节 浆膜性能测试309
一、浆膜制备309
七、浆膜耐屈曲性能测试310
六、浆膜水溶速率测定310
四、浆膜磨耗测定310
五、浆膜吸湿率测定310
一、经纱上浆率测定311
第六节 浆纱质量与性能测试311
三、浆纱伸长率测试312
二、浆纱回潮率测试312
四、浆纱增强率、减伸率测试313
五、浆纱耐磨性测试314
六、浆纱毛羽指数及毛羽降低率测试315
十、浆液被覆率、浸透率和浆膜完整率测试316
九、浆纱刚度测试316
七、浆纱弹性测试316
八、浆纱摩擦系数测试316
十一、浆纱落物率测试317
一、纯棉织物经纱上浆浆料配方示例(喷气织机)318
第七节 浆料配方示例(供参考)318
二、涤/棉织物经纱上浆浆料配方示例(喷气织机)319
(一)主要技术参数320
一、祖克S型系列浆纱机320
第四章 经纱上浆320
第一节 浆纱机械320
(二)主要结构特征321
(三)全机传动323
(四)祖克S型系列浆纱机主要机构及装置329
(五)祖克S型系列浆纱机自动控制系统334
(六)祖克S型系列浆纱机的调节与维护337
(一)主要技术参数和特征349
二、贝宁格—泽尔浆纱机349
(三)贝宁格—泽尔浆纱机传动主要机构及装置353
(二)全机传动353
(四)贝宁格—泽尔浆纱机自动控制系统373
(五)贝宁格—泽尔浆纱机的调节与维护382
(一)主要技术参数388
三、GA300型系列浆纱机388
(二)主要结构特征390
(三)GA301型浆纱机393
(四)GA308型浆纱机396
(二)主要结构特征414
(一)主要技术参数414
四、GA330型系列浆纱机414
(三)GA332型、GA333型浆纱机420
(四)GA338型浆纱机424
(一)主要技术参数439
五、津田驹浆纱机439
(二)津田驹浆纱机主要机构及控制441
(一)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征443
六、卡尔迈耶浆纱机443
(二)张力控制和调节445
七、大雅浆纱机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征446
八、西点(West point)(美国)、金丸(日本)浆纱机的主要规格及技术特征448
九、调浆设备450
(一)上浆率455
一、浆纱工艺指标455
第二节 浆纱工艺配置455
(二)回潮率456
(三)伸长率457
(一)上浆机理458
二、上浆机理458
三、浆液的调浆方法459
(二)浆料的选择与配合459
(三)浆液温度460
(二)浆液使用时间460
四、上浆工艺参数460
(一)浆液浓度和粘度460
(四)压浆辊直径、加压重量、配置及浸压形式461
(一)浆液配方465
五、浆纱工艺配置465
(五)浆纱速度465
(二)浆纱工艺配置467
(三)浆纱工艺配置实例471
(一)上浆率476
二、浆纱质量指标476
第三节 浆纱质量476
一、浆纱关键质量指标的确定476
(二)浆纱回潮率477
(四)增强率、减伸率、增磨率、毛羽降低率、浸透率、被覆率和浆膜完整率478
(三)伸长率478
三、无梭织机对浆轴质量的要求479
四、浆纱疵点及原因481
五、浆纱机停机原因和对织造车间的影响484
一、浆纱操作要点491
第四节 浆纱操作要点491
二、安全生产492
(一)阻汽箱493
二、主要附件技术特征493
第五节 浆纱机主要部件、附件和仪表493
一、主要部件技术要求493
(二)压力表494
(二)温度指示计495
(一)Y411B型浆纱回潮指示仪495
三、主要仪表495
(一)经轴496
四、贝宁格—泽尔浆纱机主要附件和仪表技术特征496
(三)车头中的各罗拉497
(二)浆槽部位带橡胶包覆层的罗拉497
(五)压力表498
(四)掌上控制器498
二、结经499
一、穿经499
第五章 穿结经499
第一节 穿结经方法499
(一)胶合筘500
一、钢筘形式及规格500
第二节 钢筘500
(二)焊接筘504
(三)筘片间隙509
(二)筘片间隙的选择509
二、筘片间隙509
(一)筘片间隙的近似计算509
(五)异型筘空间率的选择510
(四)异型筘的空间率510
(四)公英制筘号对照511
(三)公、英制筘号换算511
三、筘号选择511
(一)筘号定义511
(二)计算公式511
(五)筘号选择经验公式513
(六)常用经密和筘号对照参考514
(二)技术要求和允许公差521
(一)形式和规格521
第三节 经停片521
一、机械式经停片521
(五)经停铁梗522
(四)保养和保管522
(三)验收方法522
(一)形式和规格523
二、电气式经停片523
三、经停片密度计算524
(四)保养和保管524
(二)技术要求和允许公差524
(三)验收方法524
(一)金属综框525
一、综框规格525
第四节 综框和综丝525
(二)木综框531
(五)铝合金综框535
(四)综框的保养与保管535
(三)综框的验收方法535
(一)钢丝综546
二、综丝规格546
(二)钢片综549
三、每页综框上的综丝数552
四、综丝密度553
(二)螺旋式分纱器机械传动554
(一)主要技术特征554
第五节 常用穿、结经机的技术特征554
一、G177—180型三自动穿经机554
(一)主要技术特征557
二、G183—190型自动结经机557
(三)插筘机的机械传动557
(四)电气线路558
(三)机械计算558
(二)机械传动558
(四)电气线路559
(三)机械计算559
三、乌斯特(Uster)结经机559
(一)主要技术特征559
(二)机械传动559
(一)主要技术特征560
四、史陶比尔(Staubli)结经机560
(二)K型挑纱针选择561
(一)主要技术特征562
五、Knotex—Ps系列结经机562
(三)电气线路562
(二)选纱针的选择563
(三)控制部分564
一、G203型卷纬机主要技术特征565
第一节 卷纬565
第六章 纬纱准备565
四、卷纬机常见故障566
三、卷纬疵点形成原因566
二、对卷纬质量要求566
(一)对纱线外观质量566
(二)对纱线的卷装要求566
(三)纬纱成形标准566
五、卷纬工艺示例567
二、定捻缩率570
一、纬纱定捻目的570
第二节 纬纱定捻570
(一)喷湿法571
五、给湿处理571
三、定捻效率测定方法571
(一)目测法571
(二)手测法571
四、纱线自然定捻571
(三)机械给湿法572
(二)水浸法572
(二)热湿抽真空(或常压)定捻573
(一)低温高湿定捻573
(四)对给湿定捻产品质量要求573
六、热湿定捻573
(三)热定捻锅主要技术特征574
七、三种定捻方法比较575
(四)涤棉混纺纱的定捻工艺示例575
参考文献576
第一节 织造机械578
第一章 有梭织机578
第三篇 织造578
(一)GA611型自动换梭织机580
一、技术特征580
(二)GA615型自动换梭织机582
(一)平纹单踏盘开口机构583
二、开口机构及其特征583
(二)平纹双踏盘开口机构585
(三)?、?、?斜纹踏盘开口机构586
(四)五枚贡缎踏盘开口机构591
(五)多臂开口机构592
三、凸轮式加边装置596
四、机械传动597
(一)踏盘开口、闭口与静止角的分配和综框动程598
五、机械计算598
(二)多页开口机构传动计算601
(三)送经量的计算602
(四)纬密计算604
(一)各类织物上机张力要求606
二、经纱上机张力606
第二节 工艺配置606
一、制定工艺参数的原则606
(二)张力重锤配置参考数据607
(二)各类织物后梁高低参考数据608
(一)配置要求608
三、经位置线608
(一)调整方法609
四、开口时间609
(二)各类织物开口时间配置要求610
五、游筘机构各部件的调整611
(三)各类织物开口与投梭时间配置参考数据611
(二)化纤织物612
(一)纯棉织物612
六、边撑刺辊选择612
(一)纯棉织物613
八、各类织物织机工艺参数示例613
七、卷布辊刺毛铁皮选用参考613
(二)化纤混纺织物615
九、斜纹织物的正织和反织616
(二)提高织物外观效应的主要措施617
(一)织物风格特征617
第三节 提高产品质量617
一、织物风格特征和提高外观效应的措施617
(三)改进布边平直的主要措施618
二、疵点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法619
三、机械故障形成原因和维修方法623
(一)主要工种操作要点625
五、操作要点625
四、节电措施625
(三)安全注意事项626
(二)假日停车注意事项626
(二)自动换梭式梭子基本尺寸627
(一)自动换梭式梭子结构627
第四节 主要消耗材料627
一、梭子627
(四)同机台梭子配套质量要求628
(三)技术要求628
(三)技术要求629
(二)单梭箱皮结基本尺寸629
二、皮结629
(一)单梭箱皮结结构629
(二)皮圈基本尺寸630
(一)皮圈结构630
三、皮圈630
(一)投梭棒结构631
四、投梭棒631
(三)技术要求631
(二)侧板基本尺寸632
(一)侧板结构632
(二)投梭棒基本尺寸632
(三)技术要求632
五、侧板632
(二)卷布辊基本尺寸633
(一)卷布辊结构633
(三)技术要求633
六、卷布辊633
(二)木刺辊基本尺寸634
(一)木刺辊结构634
(三)技术要求634
七、边撑刺辊634
(四)铁刺辊基本尺寸635
(三)铁刺辊结构635
(七)铜刺环636
(六)空心铁刺辊基本尺寸636
(五)空心铁刺辊结构636
(八)技术要求639
(二)刺毛铁皮尺寸640
(一)刺毛铁皮结构640
八、刺毛铁皮640
十、尼龙件641
(二)技术要求641
(三)技术要求641
九、织轴641
(一)织轴基本尺寸641
一、片梭织机主要技术特征643
第一节 技术特征643
第二章 片梭织机643
二、全机传动649
(一)主轴转速650
三、机械计算650
(三)纬密计算651
(二)入纬率与速度651
(三)筘座运动时间661
(二)投梭时间661
第二节 工艺调节661
一、固定参变数661
(一)机架倾斜度661
(一)托布板位置与长度662
二、可变参变数662
(四)织口至综框距离662
(二)后梁位置663
(四)综平时间664
(三)梭口高度664
(五)组合踏盘665
(六)经停架位置667
(七)经纱张力调节668
(八)布边设计672
一、织机调节的基本要点673
第三节 机械故障及调节673
二、织机机械故障的原因677
一、主要织疵成因及预防方法681
第四节 提高产品质量及预防修理681
三、各机构自停保险的调节681
二、坏边原因及修理683
一、片梭684
第五节 主要部件和器材684
(二)织机幅宽与片梭类型配套685
(一)片梭类型685
(三)每台织机配片梭只数686
二、钢筘687
(四)各类梭夹的应用范围687
(一)甲型综架692
三、综架692
(二)乙型综架693
五、经停片694
四、综丝694
(一)经停片规格695
(二)织轴边盘距离计算696
(一)织轴种类696
(二)经停片重量选用696
(三)经停片厚度与每列最大密度696
六、织轴696
(一)长边撑698
七、边撑698
(二)短边撑699
(一)JAT 610型喷气织机的技术特征700
一、主要技术特征700
第三章 喷气织机700
第一节 丰田(Toyoda)喷气织机700
(二)JAT 710型喷气织机的技术特征702
(一)开口机构703
二、主要机构及其工艺调整703
(二)引纬装置721
(三)打纬机构740
(四)卷取机构744
(五)送经机构753
(一)驱动机构762
三、其他机构及其调节762
(二)废边装置768
(三)绞纱边装置771
(四)经停装置774
(五)探纬器775
(六)投纬时间自动控制装置(ATC)779
(七)纬纱飞行自动控制装置(AFC)(选购)779
(八)自动纬纱制动系统(ABS)(选购)779
(九)记忆卡装置780
(十)停车档的防止782
四、电气装置故障及其排除787
(一)主控制故障及其排除787
(二)EDP故障及其排除793
(三)送经故障及其排除794
五、维护及其保养796
(一)日常保养(每日)796
(二)了机时换油的保养798
(三)6000万纬(2.5~3个月)的换油保养801
(四)3个月的保养802
(五)6个月的保养806
(六)6个月的特别保养808
(七)1年的保养808
(八)2~3年的保养809
(九)日常操作和维护要点809
六、织造故障814
(一)纬纱方面814
(二)经纱方面823
(三)有关资料825
一、主要技术特征827
(一)ZA200系列喷气织机827
第二节 津田驹(Tsudkoma)喷气织机827
(二)ZAX9100型喷气织机828
二、主要机构及其工艺调整830
(一)开口机构830
(二)引纬机构838
(三)打纬机构846
(四)送经机构846
(五)卷取机构867
(六)织机转速的设定876
三、其他机构及工艺调节881
(一)经停装置安装方法881
(二)探纬器安装方法882
(三)自动修补纬纱装置(APR)884
(四)经纱的穿纱方法886
(五)钢筘的安装位置和织机公称幅宽887
(六)定时图表888
四、维护及保养889
(一)设备维护889
(二)机械故障893
(三)关键部分的拆卸和更换899
(四)润滑904
五、织造时的故障与处理906
(一)前端故障906
(二)弯纬907
(三)扭结908
(四)供纱一侧布边部分的经纱挂纱909
(五)其他的经纱挂纱909
(六)测长不均、短纬和1圈量的短纬910
(七)前端吹断910
(八)分叉(约束断头)911
(九)松弛911
(十)剪断失误912
(十一)空停913
(十二)长纬913
(十三)空纬914
(十四)1圈量纬纱织入914
六、电气部分915
(一)控制系统915
一、MYTHOS—TEC主要技术特征916
第三节 舒美特(Somet)喷气织机916
(一)技术特征916
(二)定期检查916
(二)外形尺寸918
(三)织机自重(除去EDP)918
(四)电气连接919
(五)压缩空气标准919
二、主要机构及其工艺调整921
(一)开口机构921
(六)生产车间最佳温度与湿度921
(二)引纬机构924
(三)打纬机构930
(四)卷取机构932
(五)送经机构935
(六)织机速度的选择939
三、其他机构机械及工艺调节940
(一)托布架940
(二)边撑942
(三)光电管和牵伸喷嘴943
(四)吸纱罩944
(五)FAR装置(选购件)944
(六)压缩装置(选购件)945
(七)废边织造945
(八)布边946
(九)经停装置的调节947
(十一)多余经纱卷绕装置(选购件)949
(十二)热熔切刀949
(十)纬纱握持夹的调节(选购件)949
(十三)安全光电管的调节950
(十四)有关传感器的调节950
(十五)开机织造步骤951
四、主要部件和器材952
(一)钢筘952
(二)综框和综丝959
(三)织轴960
(一)主离合器的保养962
(二)皮带的更换和张力调节962
五、维护及保养962
(三)织机的维护保养周期964
(四)润滑966
六、纬停及原因968
(一)PAT—W型喷气织机主要技术特征969
一、主要技术特征969
(二)PAT—A型喷气织机主要技术特征969
第四节 必佳乐(Picanol)喷气织机969
(三)OMNI型喷气织机主要技术特征970
(四)OMNIPLUS型喷气织机主要技术特征971
二、主要机构及其工艺调整(以Omniplus为例介绍)972
(一)开口机构972
(二)引纬机构983
(三)打纬机构991
(四)卷取装置992
(五)送经机构994
三、其他机构及其调节1003
(一)传动1003
(二)边撑1004
(三)边纱装置1011
(四)经停机构1020
四、维护及保养1021
第一节 舒美特(Somet)剑杆织机1032
一、舒美特(Somet)各型号剑杆织机1032
第四章 剑杆织机1032
(一)主要技术特征1034
二、天马超优秀(Thema—Super Excel)型剑杆织机1034
(二)机器的总体尺寸1035
(三)织机参数调节1040
(四)各类标准织机的工艺参数1046
(六)织机的保养1051
(五)车间环境温湿度控制1051
(七)主要疵点分析1053
一、范美特(Vamatex)各型号剑杆织机1054
第二节 范美特(Vamatex)剑杆织机1054
(一)主要技术特征1056
二、范美特Leonardo型剑杆织机1056
(二)织机总体配置1057
(三)织机参数调节1080
(四)织机的保养1094
(五)织物疵点诊断1100
(一)必佳乐(Picanol)剑杆织机的技术特征1103
一、必佳乐(Picanol)各型号剑杆织机1103
第三节 必佳乐(Picanol)剑杆织机1103
(二)Gammax型剑杆织机1105
(一)织机的传动1106
二、必佳乐(Picanol)剑杆织机的主要机构(以GTM型为例介绍)1106
(二)织机的启、制动1107
(三)开口机构1108
(四)引纬机构1111
(六)送经机构1112
(五)打纬机构1112
(七)卷取机构1114
(一)储纬器1115
三、必佳乐(Picanol)剑杆织机辅助机构1115
(二)找纬装置1117
(四)布边1118
(三)多色纬织造1118
(五)断经断纬自停装置1119
(一)GTM剑杆织机常见机械故障及其原因1120
四、必佳乐(Picanol)剑杆织机常见故障与维修保养1120
(二)常见电气系统故障与检修1121
(三)GTM剑杆织机的维修保养1122
(二)上机工艺内容1125
(一)品种适应性1125
五、GTM型剑杆织机品种适应性及上机工艺1125
(三)典型品种上机工艺1128
(一)多尼尔H型和P型剑杆织机的主要技术特征1130
一、多尼尔剑杆织机的主要技术特征1130
第四节 多尼尔(Dornier)剑杆织机1130
(二)多尼尔PS型剑杆织机1131
(三)多尼尔H型和HS型剑杆织机1133
(一)传动系统1134
二、多尼尔剑杆织机传动系统及主要机构1134
(二)开口机构1135
(三)引纬机构1136
(五)送经机构1137
(四)打纬机构1137
(六)卷取机构1138
(四)绞边与废边装置1140
(三)多色纬织造1140
三、多尼尔剑杆织机辅助机构1140
(一)储纬器1140
(二)找纬装置1140
(五)断经断纬自停装置1141
(七)润滑系统1142
(六)电子纬纱张力器1142
(一)机械故障与排除1143
四、多尼尔织机常见故障与维修保养1143
(二)电气故障检修1144
(三)维修保养1145
(一)品种适应性1155
五、多尼尔剑杆织机的上机工艺及品种适应性1155
(二)上车工艺内容及调节1156
(三)典型品种上机工艺1162
参考文献1169
(二)机械传动1170
(一)主要技术特征1170
第四篇 织物整理1170
第一章 坯布整理1170
第一节 整理机械1170
一、GA841型折布机1170
(一)主要技术特征1171
二、GA801型验布机1171
(三)机械计算1171
(二)机械传动1172
三、ME813型验布机技术特征1173
(三)机械计算1173
(二)机械传动1174
(一)主要技术特征1174
四、G321型刷布机1174
(一)主要技术特征1175
五、G331型烘布机1175
(三)机械传动与计算1175
(三)蒸汽和回水管路系统1176
(二)机械传动与计算1176
(二)A761A(JA)—360型打包机1177
(一)A752型中包机1177
六、打包机1177
(四)M951型卷筒机1178
(三)MA/HD246系列单卷机1178
(五)YND82—315A型四柱式液压打包机1179
一、验布操作要点1180
第二节 操作要点1180
三、验布七项小修1181
二、验布十二项注意点1181
六、打包机运转操作要点1182
五、折幅调节要点1182
四、烘布操作程序1182
一、清洗油污剂的几种配方1183
第三节 清洗剂的配方及选用1183
一、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GB/T 17759—1999)1185
第四节 本色布质量标准、包装和标志1185
二、清洗铁锈迹剂的配置1185
二、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FZ/T 10009—1996)1193
五、漏验率1196
四、入库一等品率1196
第五节 棉布质量统计1196
一、纱织疵率1196
二、下机匹扯分1196
三、下机一等品率1196
七、联匹拼件率1197
六、假开剪率1197
第一节 棉织物的前处理1198
第二章 棉织物印染和后整理1198
(一)烧毛质量的评定1199
二、烧毛1199
一、原布准备1199
(一)原布检验1199
(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1199
(三)缝头1199
(二)常用退浆工艺1200
(一)常用浆料的性质1200
(二)工艺流程1200
(三)工艺条件1200
三、退浆1200
四、煮练1201
(三)常用退浆方法比较1201
(二)连续汽蒸煮练1202
(一)煮布锅煮练1202
五、漂白1203
(三)亚氯酸钠漂白1204
(二)双氧水漂白1204
(一)次氯酸钠漂白1204
七、丝光1205
六、开幅、轧水和烘燥1205
(四)三种漂白工艺比较1205
(五)增白1205
八、其他织物的前处理工艺1206
(三)丝光工序安排及特点1206
(一)丝光工艺(使用布铗丝光机)1206
(二)工艺条件1206
九、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207
(一)卷染工艺1208
一、直接染料染色1208
第二节 棉织物染色1208
(三)染色实例1209
(二)轧染工艺1209
(一)活性染料卷染工艺1210
二、活性染料染色1210
(二)轧染工艺1211
(三)冷轧堆工艺1212
(四)染色实例1213
(一)还原染料隐色体卷染1214
三、还原染料染色1214
(二)悬浮体轧染1215
(三)染色实例1216
(一)卷染1217
四、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1217
(二)轧染(亚硝酸钠显色法)1218
(三)染色实例1219
(一)卷染1220
五、硫化染料染色1220
(二)轧染1221
九、涤/棉混纺织物染色1222
(三)染色实例1222
(二)印花原糊1225
(一)印花方法比较1225
第三节 棉织物印花1225
一、印花概述1225
(一)涂料印花1226
二、棉织物直接印花1226
(二)活性染料直接印花1227
(三)稳定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1228
(四)可溶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1229
(一)凡拉明蓝地色防染印花1230
三、防染印花1230
四、拔染印花1231
(二)活性染料地色的防染印花1231
五、涤/棉混纺织物印花1232
(一)定幅整理1233
一、定形整理1233
第四节 棉织物整理1233
二、光泽和轧纹整理1234
(二)机械预缩整理1234
(一)柔软整理1236
五、手感整理1236
三、绒面整理1236
(一)起毛整理1236
(二)磨毛整理1236
四、增白整理1236
六、树脂整理1237
(二)硬挺整理1237
(一)拒水拒油整理1238
八、棉织物功能整理1238
七、涤/棉织物整理1238
(二)阻燃整理1239
(三)卫生整理1240
(四)生物整理1241
九、印染布特殊加工要求1242
参考文献1244
一、常见织物组织图1245
第一节 常见织物的组织及风格特征1245
第五篇 产品品种、质量与检测1245
第一章 本色棉型织物品种1245
二、织物紧度1246
四、经、纬纱线的捻向和织纹的关系1249
三、织物覆盖系数1249
六、棉织物编号及织物规格表示方法1250
五、纱线捻度与织物的关系1250
七、常见织物的风格特征1252
一、织物的布边1253
第二节 织物技术设计的有关参数及计算方法1253
八、各类织物的使用要求1253
二、织物的经(纬)纱织缩率1256
四、织物的经纬纱粗细程度1258
三、织物的幅宽1258
五、织物的经(纬)纱密度1260
六、筘号和经纱每筘穿入数1261
七、织物总经根数的确定和经纱穿筘幅度1266
九、浆纱墨印长度的计算1267
八、织物的匹长1267
十、织物用纱量计算1268
十二、棉布的断裂强力1269
十一、织物每平方米无浆干重的计算1269
一、织物设计主要内容1270
第三节 棉织物的设计1270
(二)参照来印染成品布样的设计1271
(一)参照来坯布样的设计1271
二、来样设计1271
(三)来样织物正、反面的辨别方法1273
三、新产品试制工艺设计简表1274
(四)来样织物经、纬向的辨别方法1274
四、本色织物工艺设计表1275
(二)绳绒线的计算方法1278
(一)原料百分比的计算1278
第四节 花式纱线的生产应用1278
一、花式纱线的特数计算1278
(一)络筒工序1280
(二)整经工序1280
二、花式纱线织物的生产工序1280
(六)织造工序1281
(五)穿筘工序1281
(三)浆纱工序1281
(四)穿综工序1281
(三)织物紧度的选择1282
(二)花式纱线在织物组织中的合理配置1282
(七)半综的应用1282
三、花式纱线产品设计技巧1282
(一)织物组织的选择1282
(五)花式纱线的色彩选择1283
(四)花式纱线外形的选择1283
第五节 无梭织机本色棉布品种的技术条件1284
一、有梭织机工艺实例1329
第六节 棉织工艺实例1329
二、无梭织机工艺实例1379
一、无梭织机前织工序半制品质量的技术要求1412
第一节 前织工序半制品质量的技术要求1412
第二章 产品质量试验及检验1412
(二)经轴好轴率检查考核标准1414
(一)络筒好筒率检查考核标准1414
二、前织半制品考核标准1414
(四)接经(穿经)好轴率检查考核标准1415
(三)织轴好轴率检查考核标准1415
(三)上浆效果测定1416
(二)整经断头测定1416
第二节 半制品试验内容1416
一、准备各工序断头测定1416
(一)络筒断头测定1416
(四)浆纱上浆性能测定1419
(一)织机停台测定1422
三、织造性能测试1422
二、半制品卷绕密度检验1422
(一)预调湿1423
二、调湿处理1423
(二)织机开口清晰度测定1423
(三)织机效率测定1423
第三节 试验室条件与调湿处理1423
一、试验室温湿度条件1423
(一)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1423
(二)试验用热带标准大气1423
(一)仪器型号1424
一、纱线线密度1424
(二)调湿1424
(三)试验1424
三、试验室其他条件及常用仪器配置1424
第四节 原纱质量试验1424
(二)试验条件1425
(一)仪器型号1425
(二)试验条件1425
(三)结果计算1425
二、纱线断裂强力1425
(一)仪器型号1426
四、黑板条干均匀度1426
(三)结果计算1426
三、纱条条干不匀(电容法)1426
(一)仪器型号1426
(二)试验条件1426
(三)结果计算1426
(一)仪器型号1427
六、纱线捻度(直接计数法)1427
(二)试验条件1427
(三)结果计算1427
五、棉结杂质1427
(一)仪器型号1427
(二)试验条件1427
(三)结果计算1427
(二)试验条件1428
(一)仪器型号1428
(二)试验条件1428
(三)结果计算1428
七、纱线捻度(退捻加捻法)1428
(一)测定方法1429
一、机织物长度的测定1429
(三)结果计算1429
八、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1429
(一)仪器型号1429
(二)试验条件1429
(三)结果计算1429
第五节 织物(本色布)常规质量试验1429
(三)试验步骤1430
(二)试验前准备1430
(三)试验步骤1431
(二)试验前准备1431
(四)结果计算1431
二、机织物幅宽的测定1431
(一)测定方法1431
(四)结果计算1432
(三)试验步骤1433
(二)试验前准备1433
三、机织物密度的测定1433
(一)测定方法1433
(四)结果表示1434
(二)试验前准备1435
(一)测定方法1435
四、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1435
(四)结果计算1436
(三)试验步骤1436
(一)测定方法1437
五、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1437
(三)试验步骤1438
(二)试验前准备1438
(四)结果计算1439
(二)试验条件1440
(一)仪器型号1440
六、织物断裂功测定1440
(一)试验设备1440
(二)试验准备1440
(三)操作程序1440
(四)计算方法1440
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1440
(一)舌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1441
八、织物撕破(撕裂)强力试验1441
(三)结果计算1441
(三)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1442
(二)梯形试样法撕破强力的测定1442
(四)试验步骤1443
(三)试验前准备1443
九、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1443
(一)适用范围1443
(二)原理1443
(五)结果计算1444
(三)试验前准备1445
(二)原理1445
十、棉、麻、绢丝机织物耐磨试验方法1445
(一)适用范围1445
(一)适用范围1446
十一、织物起球试验(圆规迹法)1446
(四)试验步骤1446
(五)结果计算1446
(六)摩擦类别1446
(四)试验步骤1447
(三)试验前的准备1447
(二)原理1447
(二)心形法1448
(一)斜面法1448
(五)结果说明1448
十二、织物刚柔性试验1448
(四)试验步骤1449
(三)试验前准备1449
十三、织物悬垂性测定1449
(一)适用范围1449
(二)原理1449
(四)试验步骤1450
(三)试验前的准备1450
(五)计算1450
十四、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回复角法)1450
(一)适用范围1450
(二)原理1450
(三)试验前准备1451
(二)原理1451
(五)试验结果1451
十五、机织物拉伸弹性测定1451
(一)适用范围1451
(四)弹性回复率及塑性变形率的测定1452
(三)试验前准备1453
(二)原理1453
十六、织物透气性测定1453
(一)适用范围1453
(三)试验前准备1454
(二)原理1454
(四)试验步骤1454
(五)结果计算1454
十七、织物透湿量测定(透湿杯法)1454
(一)范围1454
(一)适用范围1455
十八、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1455
(四)试验步骤1455
(五)结果计算1455
(五)结果计算1456
(四)试验步骤1456
(二)原理1456
(三)试验前的准备1456
(四)试验步骤1457
(三)试验前准备1457
十九、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1457
(一)适应范围1457
(二)原理1457
(一)氧指数法1458
二十、织物燃烧性能测定1458
(二)垂直法(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1460
(三)纺织品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1462
(四)样品准备1463
(三)仪器1463
二十一、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测定1463
(一)适用范围1463
(二)原理1463
(四)检验1464
(三)定义1464
(五)试验步骤1464
(六)试验结果1464
第六节 本色布质量标准、包装和标志1464
一、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1464
(一)范围1464
(二)引用标准1464
(五)检验报告1469
(二)标志1471
(一)范围1471
二、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1471
(三)包装1472
(七)联匹拼件率1474
(六)假开剪率1474
三、棉布质量统计1474
(一)纱织疵率1474
(二)下机匹扯分1474
(三)下机一等品率1474
(四)入库一等品率1474
(五)漏验率1474
参考文献1475
(一)温湿度与回潮率的关系1477
一、温湿度与纺织纤维性能的关系1477
第六篇 空气调节1477
第一章 温湿度与纺织生产的关系1477
第一节 温湿度对纤维及棉织生产的影响1477
二、相对湿度对棉织生产的影响1478
(三)温湿度与伸长度的关系1478
(二)温湿度与强力的关系1478
(二)棉织各工序温湿度控制范围1479
(一)棉织各工序的回潮率1479
三、棉织各工序温湿度的控制范围1479
(一)压力1480
二、空气的主要物理性质1480
第二节 空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480
第三节 空气的主要物理性质1480
一、空气的组成1480
(二)温度1481
(五)空气的焓(i)1482
(四)空气的比容(v)和密度(ρ)1482
(三)湿度1482
二、确定空气的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和机器露点1483
一、确定空气状态及参数1483
第四节 焓湿图的应用1483
五、表示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过程1484
四、在空气中直接喷射蒸汽时的状态变化1484
三、表示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1484
六、举例1485
一、气流形成1486
第五节 织造车间气流组织1486
七、空气被不同温度的水处理时的状态变化1486
二、织造车间的几种气流组织1487
(三)气压加湿器1488
(二)蒸发式加湿器1488
第二章 棉织空调系统及常用设备1488
第一节 棉织车间空气调节设备1488
一、直接喷雾给湿设备1488
(一)离心式加湿器1488
(四)高压雾化加湿器1489
(六)超声波加湿器1490
(五)蒸汽加湿器1490
(一)悬挂式湿风道空调设备1491
二、悬挂式空调设备1491
三、喷淋式中央空调设备1492
(二)悬挂式干风道空调设备1492
四、喷雾风机空调设备1493
(二)瑞士洛瓦(Luwa)公司组合空调系统1495
(一)德国LTG公司组合送风系统1495
五、织造车间环境和工艺组合送风空调设备1495
(三)国产组合空调系统的实践1498
(三)回转式过滤器(或称外吸式过滤器)1499
(二)圆盘回风过滤器1499
六、空调部件1499
(一)风量调节窗1499
(六)喷淋排管1501
(五)喷嘴1501
(四)自动回转纸过滤器1501
(八)风机1503
(七)挡水板1503
(九)水泵1505
(十)自动水过滤器1506
(十二)风道及送回风口1508
(十一)加热器1508
一、蒸汽压缩式制冷机1510
第二节 冷源设备1510
二、吸收式制冷机1511
三、冷却塔1512
第三节 中央真空吸尘装置1513
一、热负荷1515
第四节 采暖1515
三、采暖设备1516
二、采暖方法1516
二、运转管理要点1517
一、温湿度调节目的和任务1517
第三章 温湿度调节及空调设备性能测试1517
第一节 温湿度调节1517
(一)控制回潮率1518
四、温湿度调节方法1518
三、常用仪表配备1518
(二)车间温湿度调节方法1519
一、测试通则1522
第二节 设备性能测试1522
(一)风量1523
二、流量测试1523
(一)常用仪表1524
三、温度测试1524
(二)水量1524
(三)蒸汽量1524
(二)测试注意事项1525
(二)测试注意事项1526
(一)常用仪表1526
四、相对湿度测试1526
(二)测试注意事项1527
(一)常用仪表1527
五、压力测试1527
(三)测定方法1528
(二)测量仪器的型号及特征1528
六、含尘量测试1528
(一)常用仪表1528
(一)空气压缩机的分类1530
一、空气压缩机的分类及应用范围1530
第四章 棉织厂空气压缩设备1530
第一节 空气压缩设备1530
(一)活塞式空气压缩机1531
二、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531
(二)各类型空气压缩机的应用范围1531
(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1532
(三)离心式空气压缩机1533
第二节 空气压缩机的选型1534
(一)关于空气含油量的说明1535
一、螺杆式和离心式空压机的比较1535
(二)关于螺杆式机组和离心式机组的产气量和比功率关系1536
二、压缩空气的品质要求及选择1536
(一)空气品质基级的划分1536
(二)喷气织机对压缩空气的要求1537
(三)阿特拉斯和寿力公司的空压配置方案1537
参考文献1539
附录 相关纺织网址1540
热门推荐
- 3838204.html
- 1008762.html
- 2226784.html
- 1037028.html
- 600695.html
- 2995456.html
- 262221.html
- 3357295.html
- 38680.html
- 2438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8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0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4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6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8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1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0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