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翻译的境界 译意 译味 译境【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文学翻译的境界 译意 译味 译境
  • 陈大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ISBN:978710012857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翻译的境界 译意 译味 译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许钧1

序二&王宏印4

绪论17

第一章 从金岳霖谈起22

第一节 金岳霖的研究现状22

一、研究文献回顾22

二、研究成果评价25

三、尚未解决的问题27

第二节 金岳霖问题29

一、译意与译味的二元对立29

二、文学的不可译性31

三、相关范畴的关系33

第三节 文学翻译关键范畴的现状34

一、意的复杂性35

二、味的模糊性37

三、境的玄妙性38

四、韵的归属性39

第四节 金岳霖问题的原因40

一、知识论的立场41

二、知识论的方法44

三、“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划界47

四、孤立的译字译句论49

第二章 金岳霖问题的出路54

第一节 从知识论转向境界论54

一、境界论界说54

二、境界论的立场56

三、境界论的方法57

四、境界的三重属性60

第二节 意味与意境的生成和语境的建构65

一、翻译语境65

二、译者造境68

三、读者填境70

第三节 意味与意境的言传问题75

一、审美共通感75

二、立象以尽意76

三、道可道,非常道81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与构成要素83

第一节 界定范畴的理论依据83

一、结构主义的结构理论83

二、现象学的作品层次理论84

三、新批评的文学性理论85

四、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86

第二节 意义层的构成要素86

一、思议内容87

二、语篇信息88

三、作品意图90

第三节 意味层的构成要素93

一、声韵节奏93

二、情感寄托94

三、修辞文采96

四、风格文体97

第四节 意境层的构成要素100

一、言外之意100

二、象外之象104

三、味外之旨105

四、韵外之致106

第四章 文学翻译三种境界的形成109

第一节 从二分法到三分法109

一、二分法的局限109

二、三分法的优势112

三、三种境界的关系114

第二节 译意与译味的关系115

一、译意与译味的区别115

二、译意与译味的联系118

三、从译意到译味的超越120

第三节 从译味发展到译境124

一、为何提出译境124

二、译味与译境的区别126

三、译味与译境的联系129

第五章 文学翻译三种境界的合理定位135

第一节 译意是基础135

一、传达语义内容135

二、尊重作品意图138

三、译意的局限性140

第二节 译味是关键142

一、音乐效果142

二、情真意切145

三、文采优美148

四、风格相似152

第三节 译境是理想155

一、言内与言外155

二、象内与象外158

三、味内与味外163

四、韵内与韵外165

第六章 文学翻译境界的语言功能及其特点169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语言功能概说169

一、译意的语言169

二、译味的语言172

三、译境的语言175

第二节 译意语言的三化178

一、抽象化179

二、语法化181

三、解释化184

第三节 译味语言的三美187

一、音乐美187

二、形象美191

三、情感美195

第四节 译境语言的三性198

一、隐喻性199

二、象征性202

三、互文性207

第七章 文学翻译境界的思维模式及其特点212

第一节 翻译思维模式划分的依据212

一、概念思维概说212

二、意象思维界说214

三、原象思维描述216

第二节 概念思维的特点217

一、抽象性217

二、逻辑性219

三、分析性221

第三节 意象思维的特点224

一、形象性224

二、直觉性227

三、移情性229

第四节 原象思维的特点233

一、想象性233

二、整体性237

三、妙悟性239

第八章 文学翻译境界的意义层次及其特点242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意义划分概说242

一、译意的意义242

二、译味的意义245

三、译境的意义249

第二节 译意的意义层次转换254

一、概念意义255

二、语篇信息257

三、作品意图260

第三节 译味的意义层次转换263

一、情感意义264

二、修辞意义267

三、风格意义271

第四节 译境的意义层次转换275

一、言外之意275

二、象外之意278

三、形上意义283

第九章 翻译境界的层级超越286

第一节 语言层面的超越286

一、《江雪》的原文与译文286

二、从译意语言到译味语言超越288

三、从译味语言到译境语言超越291

第二节 思维层面的超越293

一、《天净沙·秋思》的原文解析294

二、从概念思维到意象思维295

三、从意象思维到原象思维298

第三节 意义层面的超越302

一、《锦瑟》的原文与译文302

二、从概念意义到情感意义304

三、从象征意义到形上意义307

第十章 翻译境界的理论体系312

第一节 范畴体系312

一、元范畴312

二、次级范畴314

三、三级范畴315

第二节 文学性体系317

一、文学性的构成要素317

二、文学性程度320

三、文学性评价标准321

第三节 符号体系322

一、语象符号322

二、意象符号323

三、境象符号324

第四节 超越机制326

一、语言层面326

二、意义层面327

三、思维层面328

结语330

参考文献335

英文部分335

中文部分339

双语对照部分351

后记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