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神经生物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神经生物学
  • 何成,陈宜张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10733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医学-神经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神经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神经细胞活动的基本原理1

第一章 神经元与电兴奋性1

第一节 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1

一、神经元学说1

二、神经元的结构2

三、神经元的分类4

第二节 神经元膜电位5

一、神经元的传导5

二、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5

三、静息电位7

四、动作电位8

第三节 离子通道11

一、离子通道与膜片钳技术11

二、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12

三、几种重要的离子通道13

第二章 突触传递18

第一节 突触的概念与分类18

一、突触的概念18

二、突触的分类18

第二节 突触的信息传递过程19

一、电突触19

二、化学性突触19

第三节 突触后整合与神经环路23

一、突触后电位23

二、突触后电位的整合24

三、神经环路25

第四节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26

一、短时程突触可塑性26

二、长时程突触可塑性27

第三章 神经递质30

第一节 乙酰胆碱30

一、代谢30

二、受体30

三、胞体定位与纤维投射31

四、与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32

第二节 单胺类神经递质32

一、儿茶酚胺的代谢32

二、去甲肾上腺素34

三、多巴胺34

四、5-羟色胺35

第三节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37

一、谷氨酸37

二、γ-氨基丁酸39

三、甘氨酸41

第四节 呤类物质与一氧化氮41

一、嘌呤类物质42

二、一氧化氮42

第五节 神经肽43

一、神经肽的分类43

二、神经肽的代谢45

三、神经肽受体45

四、神经肽与神经递质45

第四章 神经胶质细胞47

第一节 星形胶质细胞47

一、形态与分类47

二、生理功能48

第二节 少突胶质细胞、NG2细胞与施万细胞55

一、少突胶质细胞55

二、NG2细胞55

三、施万细胞56

四、髓鞘及其功能56

第三节 小胶质细胞58

一、形态与结构58

二、生理功能59

第二篇 神经系统发育62

第五章 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和脑区格局62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成过程62

第二节 神经发育的基本原理64

一、“组织者”的发现64

二、神经诱导者的分子特征6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区域特化65

一、早期神经系统的区域化66

二、头尾轴的建立66

三、后脑的节段化67

四、背-腹模式的局部组织者68

五、端脑的DV模式68

第四节 神经发育早期的组织形成69

一、细胞增殖69

二、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发生69

三、细胞的迁移70

四、主要脑区的形成71

五、脊髓和脑的组织形成72

第六章 神经回路的构建75

第一节 轴突生长及其路径选择75

一、生长锥及轴突的长出75

二、参与轴突靶向的分子76

第二节 突触的形成77

一、周围神经突触的形成77

二、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形成79

第七章 神经回路的修饰81

第一节 突触消除及其生物学意义81

第二节 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突触消除82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消除82

二、视觉皮层的突触消除82

三、小脑的突触消除84

第三节 树突发育84

一、树突生长发育的时、空规律性84

二、树突的修剪85

三、树突的形态决定85

四、调节树突生长发育的机制85

第八章 神经发育中的神经元死亡与神经营养因子88

第一节 细胞死亡与神经营养因子假说88

第二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生物学作用88

一、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88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89

第三节 神经营养因子90

一、神经营养因子的概念与分类90

二、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93

第九章 成体神经发生95

第一节 概述95

一、成体神经发生的概念95

二、成体神经干细胞96

第二节 成体SVZ神经发生97

一、成体SVZ神经干细胞97

二、SVZ神经发生巢98

三、SVZ新生神经元的迁移98

四、SVZ新生神经元的存活、成熟和整合99

五、成体SVZ神经发生的意义99

第三节 成体SGZ神经发生100

一、成体SGZ神经干细胞100

二、成体SGZ神经发生巢100

三、SGZ新生神经元的迁移100

四、SGZ新生神经元的存活、成熟和整合101

五、成体SGZ神经发生的意义101

第四节 成年哺乳动物其他脑区的神经发生103

第三篇 神经系统的功能105

第十章 感觉功能105

第一节 感觉系统基础105

一、感受器105

二、感觉信号在感觉通路中的编码106

第二节 化学感觉106

一、味觉106

二、嗅觉109

第三节 听觉和视觉110

一、听觉110

二、视觉112

第四节 躯体感觉系统115

一、触觉115

二、痛觉117

三、温度觉119

第十一章 运动的调控122

第一节 脊髓对运动的调控122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122

二、脊髓中间神经元123

三、脊髓反射124

四、脊髓的中枢型式发生器125

第二节 脑对运动的调控125

一、脑干下行脊髓通路126

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节128

第三节 基底神经节128

一、基底神经节的传入投射129

二、基底神经节的传出投射129

三、基底神经节内的神经回路129

四、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130

第四节 小脑130

一、小脑的传入和传出投射130

二、小脑的功能131

第十二章 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控134

第一节 下丘脑134

一、下丘脑的结构和联系134

二、下丘脑的功能135

第二节 自主功能的中枢控制136

一、自主神经系统环路136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136

三、肠神经部137

四、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调节137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摄食与饮水的调控137

一、摄食的调控137

二、饮水的调控138

第十三章 脑的高级功能140

第一节 学习与记忆140

一、学习与记忆的分类140

二、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结构基础142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143

四、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143

五、遗忘145

第二节 语言的脑功能定位146

一、大脑优势半球与功能一侧化146

二、经典的大脑语言功能区147

三、大脑语言学模型的发展147

四、语言形成过程中的脑定位功能148

第三节 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148

一、情绪反应与情绪行为148

二、动机与行为149

三、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149

第四节 注意150

一、注意的类型150

二、注意对行为的影响150

三、注意的生理基础151

第五节 生理节律151

一、脑电图151

二、脑节律的机制和意义152

三、昼夜节律152

四、昼夜节律的产生原理152

第六节 睡眠153

一、睡眠分期153

二、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154

三、NREM睡眠机制154

四、REM睡眠机制155

第七节 犒赏、动机与成瘾155

一、犒赏与动机155

二、成瘾156

第四篇 神经疾病的生物学基础159

第十四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159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159

一、病理表现160

二、病理机制160

三、治疗162

第二节 帕金森病164

一、病理表现164

二、病理机制164

三、治疗166

第三节 亨廷顿病167

一、病理生理学168

二、遗传学及发病机制168

三、治疗168

第四节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68

第十五章 癫痫171

第一节 癫痫发作的分类171

一、局灶性癫痫发作171

二、全身性癫痫发作172

第二节 癫痫的脑电变化173

第三节 癫痫的产生原因173

一、遗传因素174

二、神经网络异常174

第四节 癫痫的治疗策略174

一、增强钠通道失活的药物175

二、增强抑制性氨基酸转运的药物175

第十六章 脑卒中177

第一节 脑血供特点177

第二节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机制178

一、缺血性脑卒中178

二、出血性脑卒中180

第三节 神经元坏死与凋亡181

一、神经元坏死181

二、神经元凋亡184

第四节 脑卒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185

第五节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186

第十七章 神经损伤与再生188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损伤与修复188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学改变188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机制190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策略191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193

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机制193

二、中枢神经元和轴突损伤后的再生机制195

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策略196

第十八章 痛与镇痛201

第一节 疼痛的解剖和生理基础201

一、痛神经元与痛觉感受器201

二、疼痛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202

三、痛觉信号整合与调制203

第二节 慢性疼痛的分类203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203

二、炎性痛205

三、不明原因痛205

第三节 慢性疼痛机制206

一、周围敏感化机制206

二、中枢敏感化机制206

第四节 镇痛药物207

一、阿片类镇痛药207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207

三、其他药物208

第十九章 精神障碍210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210

一、神经病理学210

二、发病原因211

三、发病机制211

四、治疗213

第二节 抑郁症214

一、神经病理学214

二、发病原因214

三、神经生化机制215

四、治疗217

第三节 焦虑症219

一、发病原因和机制219

二、治疗220

第二十章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与成瘾222

第一节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222

一、麻醉镇痛药物222

二、精神类药物223

三、其他223

第二节 常见精神活性物质的成瘾机制223

一、阿片类223

二、精神兴奋剂224

三、酒精224

四、烟碱225

五、大麻225

六、其他滥用药物225

第三节 成瘾的治疗226

一、阿片类物质成瘾的治疗226

二、精神兴奋剂成瘾的治疗226

三、酒瘾的治疗226

第二十一章 睡眠障碍228

第一节 原发性失眠228

第二节 发作性睡病229

第三节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229

一、睡眠时相延迟障碍230

二、时差变化睡眠障碍230

三、睡眠时相提前障碍230

第四节 异态睡眠及睡眠相关运动障碍230

一、睡瘫症230

二、睡行症230

三、REM睡眠期行为障碍231

四、不宁腿综合征231

五、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231

第五节 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原理231

一、镇静催眠药231

二、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233

三、精神振奋剂233

第二十二章 神经免疫性疾病235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236

一、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特点236

二、周围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机制241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症242

一、神经病理学改变242

二、动物模型242

三、发病原因与假说243

四、发病机制244

五、治疗原则及展望248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249

一、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249

二、先天性重症肌无力252

附录 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