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伦理学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伦理学原理
  • 王海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566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伦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伦理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 伦理学界说: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 1

二 伦理学对象:伦理学公理 3

三 伦理学意义:价值最大的科学之一 9

上卷 元伦理学原理15

第一章 元伦理范畴:伦理学初始概念 15

一 价值 16

1.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亦即自主性 17

2.价值:客体事实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 19

3.效用论价值定义的困境:商品价值不是商品的效用 20

二 善 22

1.善:内在善与手段善 22

2.恶:纯粹恶与必要恶 24

3.善与恶 25

三 应该与正当 27

1.应该:行为的善 27

2.正当:行为的道德善 29

3.正当、应该和善的关系 31

四 事实与是 33

1.事实:广义的事实概念 33

2.是:狭义的事实概念 34

3.结论:两种事实概念 36

第二章 元伦理确证:伦理学公理与公设 41

一 伦理学公理与公设 42

1.伦理学的价值存在公理与道德价值存在公设 42

2.伦理学的价值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推导公设 45

3.伦理学的价值判断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推导公设 49

4.伦理学的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设 51

5.伦理学的优良规范推导公理和优良道德规范推导公设 53

二 关于伦理学公理和公设的理论 57

1.自然主义 57

2.直觉主义 59

3.情感主义 61

4.规定主义 63

5.描述主义 64

中卷 规范伦理学原理75

第一篇 道德价值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75

第三章 道德概念 75

一 道德界说 75

1.道德与伦理 75

2.道德与应该 76

3.道德与法 77

二 道德结构 78

1.道德基本结构 78

2.道德完整结构 80

3.道德深层结构 81

三 道德类型 82

1.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 82

2.绝对道德与相对道德 84

3.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 85

四 关于道德概念的理论 88

1.伦理相对主义 88

2.伦理绝对主义:境遇伦理学 90

3.道德主观主义与道德怀疑论 91

4.道德客观主义与道德实在论 93

第四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97

一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道德共同体看 97

1.道德共同体概念:道德代理者与道德顾客 97

2.道德共同体的界限:有利于人类的一切生物 98

3.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 100

二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社会道德需要看 101

1.社会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101

2.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 104

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107

1.个人道德需要: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107

2.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 112

四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理论 112

1.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112

2.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114

第五章 道德终极标准 119

一 道德终极标准体系 119

1.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道德终极总标准 119

2.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21

3.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他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22

4.无私利他:己他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25

5.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26

二 道德终极标准性质 128

1.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终极标准的适用范围 128

2.直接性与间接性:道德终极标准与其他道德规范的关系 130

三 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131

1.义务论与功利主义 131

2.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真谬 133

3.以往功利主义的缺憾与诘难 135

第二篇 道德价值实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143

第六章 人性 143

一 人性概念 143

1.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143

2.人性结构:人性的体与用 145

3.人性类型: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 146

二 伦理行为概念:伦理学的人性概念 147

1.伦理行为界说 148

2.伦理行为结构 150

3.伦理行为类型 151

三 最深刻的人性:目的害己与目的利己之根源 153

1.爱与恨:引发一切伦理行为之普遍根源 153

2.自恨心:罪恶感与自卑感 157

3.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 159

四 最深刻的人性:目的利人与目的害人之根源 161

1.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 161

2.完善自我品德之心 163

3.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 165

第三篇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 善:道德总原则 175

一 善恶总原则 175

1.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 175

2.善恶差等定律:善有差等与恶有差等 178

二 善恶分原则 180

1.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 181

2.善恶六原则之确立 184

三 人性善恶学说 186

1.性无善恶论 187

2.性善论 187

3.性恶论 188

4.性有善有恶论 189

四 道德总原则理论 191

1.利他主义 192

2.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心理利己主义 194

3.己他两利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统一 198

4.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的真谬之比较 199

5.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超越 200

第八章 公正:社会治理根本道德原则 206

一 等利害交换:公正的一般问题 206

1.公正界说 206

2.积极公正与消极公正 208

3.根本公正、社会公正和制度公正 209

4.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210

5.公正总原则 213

二 权利与义务:公正的根本问题 216

1.权利义务界说 216

2.权利义务类型:道德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义务和自然权利义务 217

3.权利义务类型:人类的权利义务与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义务 219

4.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正根本原则 222

三 平等: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 224

1.完全平等原则 225

2.比例平等原则 228

3.完全平等与比例平等的关系:人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229

第九章 人道: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 234

一 人道主义:人道总原则 234

1.人道主义:关于人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236

2.人道主义:关于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238

3.人道总原则:将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 239

二 自由:最根本的人道 241

1.自由概念 241

2.自由价值 243

3.自由原则 247

三 异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251

1.异化概念 251

2.异化价值 253

3.异化消除:共产主义的应然性与必然性 254

第十章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 262

一 幸福概念 262

1.幸福界说 262

2.幸福结构 265

3.幸福类型 267

二 幸福性质 270

1.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270

2.幸福的真实性与虚幻性 272

3.幸福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273

三 幸福规律 275

1.事实律 275

2.价值律 278

3.实现律 280

四 幸福原则 286

1.认识原则:对幸福的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 286

2.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相一致 288

3.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自己的品德相结合 290

第十一章 八大道德规则:道德规则体系 293

一 诚实 293

1.诚实概念 293

2.诚实的道德价值 295

3.诚实的适用范围 296

二 贵生 298

1.贵生概念 298

2.贵生的价值 299

3.贵生之道 300

三 自尊 305

1.自尊概念 305

2.自尊的价值 306

3.自尊原则 308

四 谦虚 308

1.谦虚定义 308

2.谦虚的价值 310

3.谦虚修养 310

五 智慧 311

1.智慧概念 311

2.智慧的规律 313

3.智慧的取得 314

六 节制 315

1.节制概念 315

2.节制的价值 317

3.节制原则 318

七 勇敢 320

1.勇敢定义 320

2.勇敢的分类 320

3.勇敢的价值 321

八 中庸 322

1.中庸概念 322

2.中庸的价值 324

3.中庸的方法 324

下卷 美德伦理学原理335

第十二章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的实现途径 335

一 良心与名誉概念 337

1.良心:界说、结构与类型 337

2.名誉:界说、结构与类型 340

二 良心和名誉的客观本性 342

1.良心起源:良心的目的与原动力 342

2.名誉起源:外在根源与内在根源 345

3.良心的作用 348

4.名誉的作用:名誉与良心作用之比较 352

三 良心与名誉的主观评价 355

1.动机与效果概念 355

2.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 357

3.良心与名誉评价依据的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效果统一论 359

四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363

1.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 363

2.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证明 366

3.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意义 368

第十三章 品德:优良道德之实现 373

一 品德概念 373

1.品德定义 373

2.品德结构 375

3.品德类型 379

二 品德本性 381

1.品德的价值 381

2.品德的原因 383

3.品德的境界 386

三 品德规律 388

1.德富律:国民品德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388

2.德福律:国民品德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390

3.德识律:国民品德与科教的内在联系 393

4.德道律:国民品德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395

四 品德培养 398

1.品德培养的目标 398

2.制度建设:国民总体品德培养的方法 400

3.道德教育:国民个体品德培养的外在方法 407

4.道德修养:国民个体品德培养的内在方法 413

5.两种品德培养方法——道德教养与制度建设——之关系 421

第三版后记 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