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 示例与释义【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何家弘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51090014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诉讼-证据-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 示例与释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证据的审查认定导论1
第一节 审查认定证据的概念1
一、证据的审查和证据的认定1
二、证据能力和证据效力3
三、证据形式和证据内容5
四、审查认定证据的方式7
第二节 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规则及其原理10
一、采纳证据的标准和规则10
二、采信证据的标准和规则13
三、审查认定证据之标准和规则的原理分析15
第三节 审查认定证据的路径、方法及其原理17
一、审查认定直接证据的路径和方法18
二、审查认定间接证据的路径和方法21
三、审查认定全案证据的步骤和方法25
四、审查认定证据之路径和方法的原理分析27
第二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的审查认定规则31
第一节 采纳规则31
一、当事人作证能力规则31
二、当事人陈述的关联性规则32
三、当事人自认的限制性采纳规则33
四、当事人陈述的合法性规则34
五、当事人陈述的传闻排除规则35
六、当事人庭外陈述的采纳规则35
第二节 采信规则37
一、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规则37
二、当事人自认的采信规则38
三、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评断规则47
第三章 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的审查认定规则51
第一节 采纳规则51
一、当事人作证能力规则51
二、当事人陈述的关联性规则53
三、当事人陈述的合法性规则56
四、当事人陈述的传闻排除规则59
五、当事人陈述的意见证据规则60
六、当事人陈述的形式规则61
七、当事人案外陈述规则62
八、当事人陈述的确定性规则65
九、当事人自认的限制性采纳规则65
第二节 采信规则67
一、评断当事人作证能力的规则67
二、评断当事人实际感知状况的规则68
三、评断当事人陈述内容合理性的规则70
四、评断当事人陈述动机的规则72
五、当事人陈述的综合评断规则73
六、当事人自认的采信规则75
七、当事人陈述的补强规则78
第四章 刑事诉讼被害人陈述的审查认定规则82
第一节 采纳规则82
一、被害人作证能力规则82
二、被害人陈述的关联性规则85
三、被害人陈述的合法性规则87
四、被害人陈述的传闻排除规则91
五、被害人陈述的意见证据规则93
第二节 采信规则96
一、评断被害人陈述能力的规则96
二、评断被害人实际感知状况的规则97
三、评断被害人陈述内容的规则97
四、评断被害人动机的规则99
五、评断被害人辨认结果的规则100
六、被害人陈述的补强规则101
第五章 刑事诉讼被告人陈述的审查认定规则104
第一节 采纳规则104
一、口供的关联性规则104
二、口供的合法性规则105
三、口供的传闻排除规则114
四、口供的意见证据规则116
五、同案犯口供的采纳规则117
六、内容不一致口供的采纳规则118
第二节 采信规则122
一、口供内容的实质性规则122
二、口供的印证规则124
三、审查口供动机的规则128
四、口供补强规则129
五、无口供定案规则130
六、口供的同步录音录像规则131
第六章 证人证言的审查认定规则135
第一节 采纳规则135
一、证人作证能力的规则135
二、证言的合法性规则136
三、证言的关联性规则140
第二节 采信规则144
一、证言的反证规则144
二、证言的证明力比较规则145
三、多个证言的采信规则146
四、证言的综合判断规则148
五、证言补强规则150
第七章 物证的审查认定规则153
第一节 采纳规则153
一、物证的关联性规则153
二、物证的合法性规则155
第二节 采信规则162
一、物证的真实性审查规则162
二、瑕疵物证的证明力认定规则166
三、原始物证与复制品、照片、录像等形式证据证明力的比较规则167
第八章 民事行政诉讼中书证的审查认定规则173
第一节 采纳规则173
一、书证的关联性规则173
二、书证的合法性规则174
三、书证的最佳证据规则177
四、商事合同纠纷中由文书证据排除口头证据的规则180
五、书证的完整举证规则186
六、书证涂改、修改部分无效的规则187
七、几种特殊书证的可采性规则188
八、境外书证的可采性规则190
九、外文书证的可采性规则191
第二节 采信规则192
一、公文书证的证明力规则192
二、私文书证的证明力规则194
三、书证的证明力大小规则196
四、书证证明力的自由评判规则198
第九章 刑事诉讼中书证的审查认定规则201
第一节 采纳规则201
一、书证的合法性规则201
二、书证的最佳证据规则204
三、复制件有限采纳规则206
四、域外书证的可采性规则207
五、外文书证的可采性规则209
第二节 采信规则210
一、书证的真实性规则210
二、复制件的证明力规则212
三、公文书证的证明力规则213
四、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的证明力规则216
五、签名书证的证明力规则217
第十章 勘验类笔录的审查认定规则219
第一节 采纳规则219
一、勘验、检查、搜查、现场笔录的关联性规则219
二、勘验、检查、搜查笔录的合法性规则220
三、现场笔录的合法性规则227
第二节 采信规则230
一、勘验、检查、搜查笔录的真实性审查规则230
二、现场笔录的真实性审查规则231
三、勘验、检查、搜查、现场笔录的证明力审查规则233
第十一章 鉴定结论的审查认定规则236
第一节 采纳规则236
一、关联性规则236
二、鉴定主体不合格的鉴定结论排除规则237
三、用于鉴定的检材、样本不符合鉴定要求的鉴定结论排除规则239
四、鉴定事项不当的鉴定结论排除规则242
五、鉴定程序存在瑕疵的鉴定结论排除规则244
六、鉴定文书不合格的鉴定结论排除规则250
七、测谎结论的可采性规则252
第二节 采信规则256
一、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审查规则256
二、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审查规则258
三、鉴定人未出庭的鉴定结论证明力规则263
四、关于形象痕迹和动作习惯同一认定的鉴定结论的审查规则265
五、指纹鉴定结论的采信规则268
六、笔迹鉴定结论的采信规则270
七、物质成分鉴定结论的采信规则274
八、DNA鉴定结论的采信规则275
九、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报告的采信规则278
十、测谎证据的采信规则280
第十二章 视听资料的审查认定规则282
第一节 采纳规则282
一、视听资料的关联性规则282
二、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规则284
三、视听资料的最佳证据规则287
四、视听资料的有限可采性规则288
五、声音视听资料的可采性规则289
六、使用不合格设备录制视听资料的可采性规则290
七、秘密制作视听资料的可采性规则291
八、境外视听资料的可采性规则294
九、视听资料的全面举证规则297
十、视听资料的完整举证规则300
第二节 采信规则302
一、视听资料的真实性审查规则302
二、有疑义视听资料的证明力规则304
三、视听资料复制件的证明力规则304
四、证明知识性或技术性的事实或原理的视听资料的证明力规则305
五、视听资料的证明力高低规则306
第十三章 电子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310
第一节 采纳规则310
一、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310
二、电子证据的关联性规则312
三、电子证据的合法性规则313
四、电子证据的最佳证据规则320
五、电子证据的传闻规则321
六、电子交谈的特免权规则323
七、几种特殊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324
八、境外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326
第二节 采信规则330
一、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规则330
二、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规则331
三、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推定规则334
四、电子证据的完整性认定规则338
五、电子证据复制件的证明力规则342
六、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大小规则343
第十四章 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认定规则348
第一节 证据证明力认定规则348
一、本证不应互增证明力的规则348
二、反证的证明力不应被彻底排除的规则350
三、证明力的相互比较规则351
第二节 案件事实认定规则353
一、所有本证、反证共同决定案件事实认定结论的规则353
二、全案证据证明力充分才可定案的规则355
三、案件事实存在“无法认定”之模糊状态的规则359
四、司法认知的规则360
五、司法认知的例外规则362
第十五章 推定规则364
第一节 推定规则概述364
一、推定概念与相近概念的关系364
二、界定推定概念的“三层递进”标准367
三、法律设立推定规则的目的369
四、推定规则的适用程序370
五、推定规则的适用条件371
六、适用推定规则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373
第二节 我国民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的推定规则375
一、主要民事法律法规中的推定规则375
二、相关司法解释中的推定规则382
第三节 我国刑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的推定规则387
一、“明知”的推定规则387
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推定规则389
三、持有型犯罪中判断主观故意的推定规则394
第四节 我国行政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的推定规则395
一、主要行政法律法规中的推定规则395
二、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行政推定规则395
热门推荐
- 2966793.html
- 2533797.html
- 1472881.html
- 265214.html
- 2488229.html
- 1871208.html
- 1383531.html
- 349194.html
- 1374900.html
- 3905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8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1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1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0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2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0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