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针灸学
  • 高洪宝主编;北京中医学院编写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ISBN:780584273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80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8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刺灸方法3

第一章 针灸法3

第一节 毫针法3

一、毫针的规格和修藏3

二、针刺练习4

三、针刺前的准备5

四、毫针刺法8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8

六、针刺的注意事项21

第二节 其它针法25

一、三棱针25

四、火针26

二、皮肤针26

三、皮内针28

五、电针30

六、水针31

七、埋线33

第三节 灸法(附:拔罐法)37

一、灸法的作用37

二、灸用材料38

三、灸法的分类及应用39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47

附:拔罐法49

第二章 头针、耳针、针麻55

第一节 头针55

一、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55

三、适应范围59

二、操作方法59

四、注意事项60

第二节 耳针61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62

二、耳廓表面解剖62

三、耳针的运用63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64

五、耳穴的临床应用64

六、操作方法71

七、注意事项73

第三节 针刺麻醉74

一、针麻的特点74

二、针麻的方法75

三、常用针麻处方举例78

中篇 经络腧穴82

第一章 经络总论82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82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82

二、古代经络学说的发展84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命名87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87

二、经络的命名95

第三节 标本 根结 气街 四海97

一、标本98

二、根结98

三、气街100

四、四海101

一、生理功能103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103

二、病理反应106

第五节 经络的临床应用108

一、诊断方面108

二、治疗方面110

第二章 腧穴总论113

第一节 腧穴的命名和分类113

一、腧穴的命名113

二、腧穴的分类114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115

一、近治作用116

二、远治作用116

三、特殊作用116

二、体表标志法126

第三节 腧穴的定位126

一、骨度分寸法126

三、手指同身寸法129

四、简便取穴法129

第四节 特定穴131

一、五输穴131

二、原穴、络穴131

三、俞穴、募穴132

四、八脉交会穴132

五、八会穴132

六、郄穴133

七、下合穴133

一、手太阴肺经(11穴)135

第一节 十二经脉135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135

八、交会穴135

二、手阴明大肠经(20穴)144

三、足阳明胃经(45次)159

四、足太阴脾经(21穴)186

五、手少阴心经(9穴)200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208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222

八、足少阴肾经(27穴)258

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275

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283

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299

十二、足厥阴肝经(14穴)325

一、任脉(24穴)336

第二节 奇经八脉336

二、督脉(28穴)350

三、冲脉366

四、带脉367

五、阴维脉368

六、阳维脉368

七、阴跷脉369

八、阳跷脉370

第三节 十五络脉373

一、手太阴络脉——列缺373

二、手少阴络脉——通里373

三、手厥阴络脉——内关373

四、手太阳络脉——支正373

九、足阳明络脉——丰隆374

七、足太阳络脉——飞扬374

八、足少阳络脉——光明374

六、手少阳络脉——外关374

五、手阳明络脉——偏历374

十、足太阴络脉——公孙375

十一、足少阴络脉——大钟375

十二、足厥阴络脉——蠡沟375

十三、任脉之别络——尾翳375

十四、督脉之别络——长强375

十五、脾之大络——大包376

第四节 经外奇穴377

一、头颈部377

附篇 参考资料380

二、躯干部381

三、四肢部385

第一章 总论394

第一节 脏腑经络辨证394

一、肺394

下篇 治疗394

二、大肠396

三、脾397

四、胃398

五、心399

六、小肠400

七、肾400

八、膀胱401

九、心包402

十、三焦402

十一、肝403

十二、胆404

第二节 针灸治疗准则406

第三节 配穴处方408

一、配穴方法408

二、特定穴的应用409

中风417

第一节 内科病证417

第二章 治疗各论417

眩晕422

高血压427

头痛432

三叉神经痛437

面瘫441

痹证446

肩关节周围炎452

坐骨神经痛456

腰痛460

胁痛465

痿证469

痫证474

癫狂477

脏躁480

失眠484

心悸488

疟疾492

感冒495

咳嗽500

哮喘505

肺痨510

中暑514

呕吐(附呃逆)518

噎膈523

胃痛526

腹痛530

泄泻535

痢疾540

便秘544

脱肛548

癃闭551

淋证556

遗精560

阳痿564

第二节 妇儿科病证569

月经不调569

痛经573

经闭577

崩漏581

带下585

胎位不正589

滞产590

乳少593

阴挺596

急惊风599

遗尿603

疳疾606

小儿麻痹后遗症611

第三节 外科病证616

风疹616

痄腮619

乳痈622

乳癖625

肠痈628

扭伤630

落枕633

肘劳636

腱鞘囊肿640

丹毒642

蛇丹645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648

目赤肿痛648

麦粒肿652

近视655

聤耳659

耳鸣耳聋663

鼻渊667

咽喉肿痛671

牙痛675

一、子午流注针法680

二、养子时刻注穴法701

三、灵龟八法709

附:飞腾八法718

四、针灸经文节录719

五、针灸歌赋辑要726

六、腧穴近代研究概况744

七、试题选例762

八、古代体表部位名词解释796

九、针灸自学面授时数分配表8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