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区找水与遥感水文地质方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山区找水与遥感水文地质方法
  • 刘光尧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0·5146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区找水与遥感水文地质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红层和红层的控水条件1

一、红层的概念1

二、红层地下水研究的意义2

三、含水层、含水带、储水构造和控水因素4

四、岩性和构造对储水性的作用6

(一)岩性控水6

(二)构造及风化裂隙的控水作用7

(三)岩性与裂隙发育的关系17

五、红层储集层与隔水和透水边界的关系20

第二章 红层砂岩体的含水特征23

一、补给条件与砂岩体含水特征的关系23

(一)降水补给与砂岩体边界的关系23

(二)河水补给与砂岩层的接触关系27

二、红层含水层钻孔出水量与砂岩体分布的关系29

三、湖泊沉积砂岩体的一般状况31

第三章 红层含水层分类38

一、红层含水层分类的因素38

二、红层含水层分类39

三、红层含水层的富水性45

第四章 红层中褶皱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48

一、红层中背斜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48

(一)裂隙在背斜构造中的平面分布48

(二)背斜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54

(三)在背斜储水构造中寻找地下水的实例56

二、红层中向斜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65

(一)向斜构造的裂隙分布65

(二)向斜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66

(三)在向斜储水构造中寻找地下水的实例68

三、红层中单斜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75

(一)缓倾型单斜储水构造76

(二)陡倾型单斜储水构造81

第五章 岩溶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岩溶水系统89

一、岩溶发育的一般规律89

(一)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90

(二)岩溶发育的分布规律102

二、岩溶深度和深部岩溶问题105

三、可溶岩含水层和岩溶水系统114

第六章 可溶岩的含水条件和岩溶水的基本特征117

一、可溶岩的含水条件117

(一)岩性组构的作用118

(二)构造节理的作用121

(三)均匀石灰岩剖面的地下水动力分带的作用123

(一)岩溶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相对均匀地段127

二、岩溶水的基本特征127

(二)岩溶水的埋藏特征130

(三)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132

(四)岩溶水的运动特征134

三、南方岩溶和北方岩溶137

第七章 岩溶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141

一、关于岩溶储水构造的一些特点141

二、褶皱型岩溶储水构造的某些富水特征144

(一)向斜轴部富水问题144

(二)背斜倾伏端岩溶水的富集147

三、断层带在岩溶储水构造中的作用149

(一)阻水带和导水带149

(二)压性断层的阻水性和岩溶水对它的穿透性151

(三)地层或断层的隔水性和岩溶水的向深性154

一、风化裂隙水159

第八章 结晶岩裂隙水及其富水特征159

二、断裂裂隙水163

三、侵入接触裂隙水169

四、喷发岩孔洞裂隙水172

(一)喷发岩孔洞裂隙水类型172

(二)不同类型孔洞裂隙水的富水规律173

五、岩脉裂隙水176

(一)岩脉本身含水177

(二)岩脉本身不含水179

(三)影响脉岩裂隙水富水的因素179

第九章 遥感及其水文地质应用概述181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181

(一)遥感与遥感技术181

(二)现代遥感技术系统184

(三)遥感技术分类187

二、遥感水文地质的形成188

(一)航空地质与象片地质188

(二)遥感影象地质189

(三)遥感水文地质191

三、用于山区找水的航片判释192

(一)山区找水与航片判释192

(二)发展中的找水方法194

(三)全色航片的判释效果和某些局限性195

四、遥感影象用于水文地质填图197

(一)利用遥感影象填图的国内外状况197

(二)遥感影象与地质填图199

(三)遥感影象水文地质填图199

五、遥感水文地质发展趋势205

一、电磁波的基本概念207

(一)电磁波及其本性207

第十章 电磁辐射的基本特征207

(二)电磁波谱213

二、电磁辐射与物体的相互作用215

(一)关于辐射源的概念216

(二)电磁辐射与物体的反射和发射219

三、电磁辐射的大气传输229

第十一章 航空摄影遥感233

一、摄影遥感的基本原理233

(一)航空摄影的一般概念233

(二)航摄机的成象原理238

(三)摄影探测器(感光片)的工作原理239

二、航空摄影象片243

(一)黑白航空象片243

(二)天然彩色航空象片244

(三)红外彩色航空象片245

三、航空象片的几何特性和判释时的基本计算246

(一)航摄象片的比例尺246

(二)航片的高差量测250

(三)航片的方位测定254

四、航片的立体观察255

(一)人的视觉机能255

(二)立体视觉和人工立体视觉效应257

(三)立体镜的构造和立体观察方法260

(四)立体影象的歪斜263

(五)立体观察中的垂直夸大264

五、航片的判释标志266

(一)直接判释标志266

(二)间接判释标志274

(二)红外探测成象278

(一)热红外遥感利用的电磁波段278

一、热红外遥感的成象278

第十二章 航空热红外遥感278

(三)扫描图象的构成281

二、热红外扫描图象的几何特征282

(一)热红外扫描图象的投影性质282

(二)热红外扫描图象的地面分辨力282

(三)扫描图象的比例尺284

三、热红外图象的物理特征286

(一)热的作用和特性286

(二)热红外图象的物理意义290

四、热图象的判释292

(一)热图象的判释标志292

(二)地面热平衡方程293

(三)热图象上地面温度场的定性、定量判释294

一、陆地卫星和多波段遥感技术298

第十三章 多波段卫星遥感298

(一)遥感测试系统299

(二)星载系统299

(三)地面控制处理系统301

二、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粗制图象303

(一)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图象的种类303

(二)陆地卫星粗制图象的符号与注记304

(三)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图象的投影性质307

(四)我国境内陆地卫星图象的定位精度308

三、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图象的判释308

(一)陆地卫星图象的判释原理308

(二)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图象的判释方法311

(三)卫片判释在指导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实例312

(四)陆地卫星图象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局限性313

第十四章 找水中常见岩层的岩性判释315

一、沉积岩的判释316

(一)砂岩316

(二)页岩320

(三)石灰岩323

(四)具厚夹层的沉积岩327

(五)具薄夹层的沉积岩329

(六)具夹层的倾斜沉积岩330

二、火成岩的判释336

(一)花岗岩大块体336

(二)火成岩岩脉339

(三)年青的火山形成物和玄武岩流340

三、变质岩的判释345

(一)板岩345

(二)片岩346

(三)片麻岩348

第十五章 光迹线及其水文地质意义350

一、块状构造351

(一)构造复合地块的形态分类352

(二)构造复合地块的活动类型357

二、线状构造359

三、光迹线的水文地质意义364

第十六章 破裂迹与岩性构造的关系及其判释369

一、破裂迹的形成370

(一)岩层的拉张状态和破裂370

(二)岩层上任意一点拉张的有效性371

(三)岩块最大临界大小和节理密集带372

(四)压断裂和剪断裂372

(五)容积力产生的裂隙372

二、破裂迹与地层岩性的关系373

三、破裂迹与构造的关系375

四、破裂迹的密度、丰度和优势走向方位及其控制因素377

五、地形、岩层产状的变化在中心投影航片上对破裂迹量测的影响379

六、破裂迹的表现形态和判释方法380

(一)破裂迹的表现形态380

(二)判释方法389

第十七章 破裂迹图象上X型和ψ型裂隙水网络模式的研究391

一、破裂迹与裂隙水网络的关系391

二、裂隙水网络模式392

(一)X型裂隙水网络模式393

(二)ψ型裂隙水网络模式399

三、裂隙水网络模式的水文地质意义403

第十八章 航片判释褶皱型储水构造的找水实践406

一、褶皱构造的判释406

(三)倒转褶皱407

(四)褶皱的倾伏端407

(二)不对称褶皱的判释407

(一)对称褶皱的判释407

二、判释褶皱型储水构造的找水实践408

(一)在背斜轴部寻找张裂隙带的地下水408

(二)在背斜核部寻找灰岩裂隙溶洞水411

(三)在背斜翼部寻找砂岩裂隙水414

(四)在向斜核部寻找砂岩裂隙水415

(五)在背斜倾伏端寻找砂岩裂隙水420

第十九章 航片判释断层型储水构造的找水实践423

一、断层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423

(一)断层带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424

(二)断层交汇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426

(三)断层围堵型储水构造的富水特征427

二、断层的判释标志431

(二)在压扭性断层枢纽,一对张扭性断层与其交切部位寻找岩溶水433

三、判释断层型储水构造的找水实践433

(一)在压性断层堵截的张性断层导水带中寻找溶蚀裂隙水433

(三)在压扭性断层拦截的ψ型网络交汇处寻找裂隙水437

(四)在花岗岩区ψ型破裂迹中寻找裂隙水438

第二十章 航、卫片判释在山区河谷松散层找水的实践445

一、在山间河谷松散层找水445

(一)山间河谷地下水的判释重点445

(二)在山间河谷松散层找水的应用447

二、在山前冲洪积扇和冰水扇松散层找水458

(一)山前冲洪积扇松散层的判释重点458

(二)在山前冲洪积扇和冰水扇找水的应用462

第二十一章 遥感影象水文地质判释作业472

一、准备工作472

(一)资料的收集472

(三)航摄资料的整理474

(二)我国遥感资料供应渠道474

(四)仪器和工具的准备475

(五)象片的勾绘475

(六)分析既有资料和对航、卫片进行一般观察476

二、室内判释478

(一)判释标志的建立478

(二)对地质体判释精度的要求478

(三)洋细判释步骤479

(四)判释先后程序480

三、野外检验480

(一)野外检验一般注意事项480

(二)野外检验的工作量和工作重点481

四、整理成图482

名词索引4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