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元代国子监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元代国子监研究
  • 王建军著 著
  • 出版社: 澳亚周刊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99377711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元代国子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大蒙古国国子学的创办8

第一节 窝阔台在燕京颁布兴学诏令9

第二节 窝阔台创办国子学的原因14

一、窝阔台兴学是大蒙古国走向文治的继续14

二、窝阔台兴学是治理中原的需要19

三、窝阔台兴学是中书省发展的需要21

第三节 燕京国子学的办学宗旨23

一、关于燕京宣圣庙23

二、全真教与燕京国子学26

三、燕京国子学的教学内容31

第四节 大蒙古国国子学办学主权的易位34

一、大蒙古国国子学的地产之争34

二、大蒙古国国子学地产主权易位的原因分析38

(一)燕京儒士的崇儒兴学取向40

(二)东平、真定儒士的崇儒兴学取向43

(三)汉人儒士对忽必烈所劝谏的兴学理念47

(四)追求国子学的儒学化是燕京宣圣庙地产权易位的深层原因50

第二章 元代的蒙古国子监、国子监和回回国子监54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文治思路54

一、汉人儒士的汉法文治主张56

二、忽必烈的文治思路62

第二节 元朝的蒙古国子监71

一、忽必烈命人创制蒙古字71

二、创办蒙古国子学76

三、设置蒙古国子监80

四、元代中后期蒙古国子监的发展83

(一)强化蒙古国子监的地位84

(二)丰富蒙古文字的教学内容86

(三)增加蒙古国子监的生员87

(四)以中书省臣领蒙古国子监90

五、元代蒙古国子监师生考90

第三节 元朝国子监的设置94

一、元朝国子学的开办94

二、低潮中的国子学102

三、至元中期崇儒兴学呼声的再度高涨105

四、至元二十四年创立国子监111

第四节 元朝中后期的国子监115

一、成宗、武宗朝的国子监117

二、仁宗、英宗朝的国子监123

三、泰定帝、文宗、顺帝朝的国子监133

第五节 元朝回回国子监的创办141

一、元代回回国子监创设的原因探讨142

(一)“回回户”的确立使回回人的地位有了质的提高142

(二)回回文化对元朝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44

(三)元廷色目势力增强147

二、回回国子学的创办150

三、元代中后期回回国子监的设置与发展156

第三章 元代国子监人物研究163

第一节 元代国子监职官的设置163

第二节 元代国子监职官的成分构成168

一、朝官之有学问者169

二、由地方官学教授破格提拔者177

三、隐逸179

四、国子学毕业生183

五、孔子之后裔185

六、封赠186

第三节 元代国子监职官的地区分布188

一、元代国子监职官中的北方之儒188

(一)怀卫地区学者189

(二)真定东平地区学者191

(三)关辅地区学者195

二、元代国子监职官中的南方之儒196

(一)江西地区学者197

(二)江东地区学者199

三、国子监职官南北儒士的交融203

第四节 元代国子监职官的工作追求205

一、元代国子监职官的待遇205

二、元代国子监职官的工作态度211

第五节 元代国子监人物一览表218

第四章 元代国子监办学模式研究227

第一节 许衡的办学思路228

一、不与科举挂钩229

二、崇奉程朱理学232

三、以小学之学为入门功夫234

四、许衡办学模式的特点及其缺陷238

第二节 许衡后继者的改革路向242

一、构建大学之道方案的提出242

二、固守许衡模式246

三、保举法与岁贡法之争249

第三节 吴澄的改革思路253

一、吴澄的教育理想254

二、吴澄办学模式的出台258

三、吴澄改革尝试的失败262

四、吴澄事件的余波264

第四节 科举恢复后的元代国子监269

第五章 元代国子监管理制度研究277

第一节 元代国子监管理体制的转变277

一、元代国子监隶属集贤院278

二、监学合一的管理体制288

三、上都分教制291

第二节 元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制度294

一、升斋等第制295

二、考试与积分制298

三、黜罚条例301

第三节 元代国子监的学生管理303

一、元代国子监的学生构成303

(一)国子生305

(二)陪堂生308

(三)伴读生310

二、元代国子监学生的待遇314

三、元代国子监学生的出路319

(一)出任国子学学官320

(二)科举登第322

(三)释褐325

(四)出贡328

(五)回乡331

四、元代国子监学生管理中的民族歧视332

(一)招生332

(二)考试333

(三)处罚333

(四)出贡333

参考文献337

后记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