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南市镇 传统的变革【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樊树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437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7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790页
- 主题词:城镇经济-研究-华东地区-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南市镇 传统的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目录1
一、全球化贸易与江南市镇2
二、江南市镇的乡村工业化——“早期工业化”12
三、江南市镇社会的内部变革23
1.雇佣工人群体与劳动力市场的出现23
2.市镇人口结构的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的增大25
3.经济的高度成长与奢侈风尚27
四、江南市镇的外部变革——对上海周边农村土地关系的透析30
1.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化趋势30
表目32
表2 1920年代上海地区各县土地占有状况32
表1 1930年代无锡20个村农家土地占有状况32
表3 1950年土改前嘉定县各阶层土地占有状况34
表4 1950年土改前嘉定县娄塘镇各阶层土地占有状况34
表5 1950年土改前松江县新农乡各阶层土地占有状况35
表6 1950年土改前南汇、川沙、青浦县地主土地占有36
状况36
表7 1950年土改前南汇、川沙、上海县各阶层土地占有状况37
2.“一田二主”:田面权与田底权的分离38
3.地租形态与地租率的变革44
第一章 集市——市镇兴起的历史轨迹51
1.集市的共同性与差异性51
一、集市类型与集期分析51
上编 江南市镇的宏观分析51
2.集市的类型分析58
3.定期集市的集期分析73
二、施坚雅的四川集市研究及其影响81
表8 清末至民国间华北各地集市开市日期统计87
表9 清末至民国间华北各地集市开市频率统计88
表11 明清至民国时期河北集市统计89
表10 明清至民国时期山东集市统计89
表12 19世纪英、日、中城市人口比较90
三、山根幸夫的华北集市研究91
表13 1920年代河北定县集市分布状况93
第二章 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97
一、江南经济的高度成长97
二、明代江南市镇的发展与分布101
1.苏州府的市镇102
2.松江府的市镇108
3.杭州府的市镇113
4.嘉兴府的市镇116
5.湖州府的市镇120
1.苏州府的市镇123
三、清代江南市镇的继续发展123
2.松江府的市镇136
表14 明中叶以来苏州府市镇数量增长统计150
3.苏、松二府市镇的数量分析150
表15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市镇数量增长统计151
四、江南市镇的“四栅”与“乡脚”152
1.江南市镇的“城郭”:陆栅与水栅152
2.江南市镇的市场圈——“乡脚”157
3.罗店镇的乡脚特例160
五、江南市镇的规模与结构166
1.江南市镇的人口规模与结构166
表16 1814年朱家角镇镇区户口统计174
表17 1910年、1916年宝山县各市镇户口统计177
表18 1933年吴兴县户口统计178
表20 1938年嘉定县各市镇户口统计179
表19 1933年吴兴县各市镇户口统计179
表21 1938年嘉定县户口职业统计180
2.江南市镇的地理规模与结构184
六、江南市镇的网络化与专业化分布格局194
1.江南市镇的网络化分布194
2.市镇的专业化分布格局203
第三章 蚕桑丝织业与丝绸业市镇215
一、农家的蚕桑丝织经营及其市场化趋势215
1.太湖流域的农家蚕桑经营215
表22 明末清初《沈氏农书》反映的农业经营222
2.蚕桑丝织工艺的精益求精224
3.农家蚕桑丝织经营的市场化趋势233
二、丝绸业市镇的分布及其特色237
1.丝业市镇237
2.绸业市镇242
三、丝绸业市镇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246
1.牙行:“聚四方商旅”246
2.客商:“坐贾持衡,行商?至”253
3.机坊:“雇人织挽”258
四、丝绸的出口贸易与丝绸业市镇的盛衰262
1.全球化贸易与“丝银”对流263
2.湖丝的外销与湖丝的全盛时期267
表23 1699—1792年湖丝出口价格269
表24 太平天国时期南浔镇湖丝出口统计270
表25 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出口湖丝统计270
表26 1860—1879年上海出口湖丝统计271
3.世界经济危机与湖丝业的衰退——刘大钧、周德华的调查与分析273
表27 1930年代初湖州各市镇种稻与蚕桑收入比较277
五、从档案资料看丝绸业市镇的市场机制——盛泽镇的个案分析279
1.机户、绸行、绸领投与市场279
2.丝绸供销与金融业286
3.工商各业与会馆、公所、公会291
表28 1946年吴江县盛泽镇商业一览293
表29 1946年吴江县盛泽镇同业公会一览294
4.茶馆业、航船业的市场角色298
表30 1946年吴江县盛泽镇茶馆营业状况调查299
一、棉花的引进与推广——兼论黄道婆与乌泥泾镇305
第四章 棉纺织业与棉布业市镇305
1.棉纺织技术的革新与农村棉纺织业的兴旺313
二、农家棉作经营及其商品化趋势313
2.农家经营的商品化、市场化316
表31 1621—1684年松江府上海县棉花价格统计319
3.棉业经营与棉业市场一瞥323
三、棉布业市镇的分布状况及其特色329
1.棉花业市镇331
2.棉布业市镇335
1.农家:“土人专业纺织”343
四、棉布业市镇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343
2.客商:“操重资而来市”346
3.牙行:“市中贸易,必经牙行”349
4.脚行:“私分地界,把持勒索”352
五、棉布的品牌与商标意识356
1.棉布加工业与棉布市场362
六、棉布市场与棉布出口362
2.水陆路程与棉布市场365
3.棉布出口——“土布出洋”一瞥367
表32 1786—1833年各国商船自广州输出南京棉布数量369
表33 1817—1833年各国商船自广州输出南京棉布价值371
表34 1804—1829年美国商船自广州输出南京棉布数量372
七、洋纱洋布盛行与棉布业市镇的衰微374
第五章 粮食业市镇与米市383
一、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383
二、以苏州为中心的米市——枫桥市与平望镇390
1.枫桥米市390
2.平望米市395
三、以杭州为中心的米市——长安镇、硖石镇与湖墅镇398
1.长安米市398
2.硖石米市400
表35 1933年硖石碾米厂一览404
表36 1930—1935年硖石米粮转运数量统计406
3.湖墅米市407
表37 1933—1935年硖石米粮销售分析407
四、余论——如何看待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自给率的提升411
一、大传统:人文蔚起,科第兴旺417
第六章 江南市镇文化面面观417
1.茅盾、费孝通的实地考察425
二、小传统:形形色色的民间信仰425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429
3.黎里、平望等镇的迎神赛会432
4.民间信仰的市井色彩、商业色彩438
1.社会风尚的由俭入奢443
三、奢侈风尚与经济的高度成长443
2.奢侈风尚的典型分析446
3.如何看待江南市镇的奢侈风尚453
四、茶馆文化及其他458
1.星罗棋布的茶馆458
表38 1946年吴江县盛泽镇茶馆营业状况调查460
2.茶馆的信息与交易功能461
3.茶馆的娱乐功能463
表39 1984年上海县茶馆书场营业状况调查466
4.茶馆与赌博467
五、水乡风情:小桥流水人家470
1.园林别墅471
2.桥梁:市镇的灵魂474
3.关于桥梁的分析480
4.古迹与人文气息483
下编 走进江南市镇:名镇的微观分析489
一、盛泽镇489
1.由村到市,由市到镇489
第七章 苏州府(上)489
2.商贾辐辏的大镇491
3.丝绸业中心493
4.持续繁荣,长盛不衰498
二、震泽镇499
1.由村市到镇区499
2.丝业中心501
1.由平望驿到平望镇504
三、平望镇504
2.米业中心“小枫桥”506
3.各业兴旺的大镇509
1.同川—富土—同里511
四、同里镇511
2.工商荟萃之地514
3.科第不绝,儒风不衰516
五、黎里镇517
1.黎川—黎花里 蠡里—黎里517
2.商业繁华,风俗醇美519
3.民国时期的黎里镇521
4.人杰地灵的文化中心524
六、周庄镇525
1.由贞丰里到周庄镇525
2.农工商各业兴旺527
3.周庄镇与沈万三529
4.“江南第一水乡”532
1.甫里—六直—角直534
七、甪直镇534
2.街巷与桥梁535
3.“科名相继,吟咏成风”538
4.园林与保圣寺540
第八章 苏州府(下)543
一、南翔镇543
1.白鹤南翔寺与南翔镇543
2.十字港与街巷545
3.棉布业中心547
4.文人雅士荟萃之地551
二、安亭镇553
1.半属嘉定半属昆山的大镇553
2.发达的棉纺织业556
三、真如镇559
1.从真如寺到真如镇559
2.里至与街市布局562
3.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566
表40 清末民初真如镇农场情况570
表41 清末民初真如镇大学生、留学生情况571
四、罗店镇573
1.“金罗店”的乡脚与人口573
表42 1910年、1916年宝山县各市镇户口比较577
2.河流、桥梁、街道578
3.棉布业与其他各业582
4.商业繁华所带来的市镇习俗584
5.粥厂、厂董与善堂587
6.战火的浩劫591
一、朱家角镇593
1.由朱家村到朱家角镇593
第九章 松江府593
2.人口结构分析596
表43 1814年朱家角镇镇区户口统计597
3.水陆交通598
4.棉布贸易与其他工商业603
5.粮食贸易与米行、油坊610
表44 清末民初朱家角镇航船线路614
表45 清末民初朱家角镇划船线路615
6.地灵而人杰616
表46 清末朱家角镇轮船航班616
1.从白牛市、白牛镇到枫泾镇623
二、枫泾镇623
2.界至、街巷、园林、第宅625
3.棉纺织业与棉布贸易628
4.粮食业与其他工商业630
5.公益建置与节庆风俗633
第十章 湖州府637
一、双林镇637
1.关于“双林”的两种说法637
2.人口及桥梁、街道638
3.经济支柱——蚕桑丝织业643
4.工商各业647
5.教育文化事业656
二、菱湖镇659
1.菱湖的兴盛与沿革659
2.水乡泽国的“水市”663
3.街市格局一瞥667
4.“弦诵之声不绝”669
三、南浔镇672
1.建镇于南宋673
2.“南浔城”及巨镇规模675
3.以十字港为中心的闹市682
4.市镇网络与市场机制685
5.蚕桑经营与湖丝贸易688
6.“四象,八牛,七十二只狗”695
7.浓郁的人文色彩696
1.乌镇与青镇702
一、乌青镇702
第十一章 嘉兴府与杭州府702
2.“宛然府城气象”704
3.工商各业与经济活力709
表47 民国时期乌青镇轮船业一览713
4.四栅与水陆交通714
5.产业支柱——蚕丝业717
6.“文人日起,甲于一邑”723
二、濮院镇724
1.御儿市—永乐市—濮院镇724
2.河道四通,街巷密布729
3.绸行、丝行、桑叶行736
4.丝织业与濮绸740
5.士风不振与经济衰落742
三、塘栖镇744
1.塘栖镇的兴起与镇名由来745
2.塘栖镇的繁荣景象750
3.“声妓园林号称极盛”752
4.清代塘栖镇的发展756
5.塘栖镇的经济活力761
参考论著766
后记774
热门推荐
- 3003425.html
- 2918128.html
- 2582807.html
- 3364581.html
- 3269690.html
- 3703106.html
- 2693452.html
- 2908724.html
- 796991.html
- 29172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1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4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9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6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1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89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9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2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