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 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 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 第2版
  • (加)董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7859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思维科学-教材;思维方法-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 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批判性思维及其作用1

1.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1

1.1.1 批判性思维定义3

1.1.2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4

1.2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如此重要5

1.2.1 冲破盲从6

1.2.2 真正的独立思考7

1.2.3 生产知识的能力和方法10

1.2.4 学术性的精髓和规范11

1.2.5 发散和汇聚的思维能力13

1.2.6 人和社会的理性化14

1.3 批判性思维教育16

1.3.1 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来源16

1.3.2 批判性思维和西方教育18

1.3.3 如何成为批判性思维者20

思考题22

第二章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规范和途径23

2.1 批判性思维的理性基础23

2.1.1 理性、理由和真理23

2.1.2 批判的理性:客观的和开放的26

2.1.3 批判性思维者的理智规范29

2.2 批判性思维的中心问题34

2.2.1 逻辑和辩证的思考途径34

2.2.2 理性的载体——论证35

2.2.3 核心的问题:好论证37

2.2.4 论证是一个综合系统和流动过程41

2.2.5 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理智标准45

2.3 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探究和实证50

2.3.1 批判性思维的路线图51

2.3.2 理解论证主题和问题53

2.3.3 解剖论证的结构54

2.3.4 澄清词语和陈述的意义57

2.3.5 审查证据、理由57

2.3.6 评价推理关系58

2.3.7 寻找和评判隐含前提59

2.3.8 发现替代的解释和对立的观点61

2.3.9 考察结论:分析后的综合判断62

2.3.10 批判性写作63

2.3.11 批判性思维:问题引导的探究实证的认知过程64

2.4 探究,从问题开始65

2.4.1 问题和好问题66

2.4.2 问题的结构71

2.4.3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72

2.4.4 针对探究思考的反思问题73

2.4.5 案例:老板跑路问题的分析判断74

思考题79

第三章 分析的思考:辨别和分析论证81

3.1 批判性阅读82

3.1.1 批判性阅读的目的和准则82

3.1.2 批判性阅读的方法85

3.1.3 案例分析——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对比赛成绩的影响89

3.1.4 案例分析——为什么共和党称赞民主党?95

3.2 辨别和分析论证101

3.2.1 陈述和论证102

3.2.2 论证的构成107

3.2.3 如何辨认论证108

3.2.4 如何提取、表达和重构论证112

3.2.5 基本的论证结构122

3.2.6 实际论证分析129

3.2.7 图尔明的论证模型135

3.2.8 推理的类型142

思考题144

第四章 清晰的思考:澄清意义147

4.1 论证中的语言意义问题147

4.1.1 模糊性148

4.1.2 模棱两可149

4.1.3 偷换概念152

4.1.4 意义的歪曲154

4.1.5 同义反复和空洞156

4.1.6 模糊性和空洞158

4.1.7 含混的精确性161

4.1.8 学究和晦涩163

4.1.9 过分的、有负载的语言165

4.1.10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混淆166

4.2 论证的语言意义守则169

4.2.1 定义的类型和方法169

4.2.2 定义也需要批判性思维173

4.2.3 立足在语境中思考176

4.2.4 论证的语言规则:具体、明确和一致180

思考题184

第五章 真实的思考:什么是好理由?187

5.1 理由的性质问题187

5.1.1 真理问题——信念的第一道安全检查门188

5.1.2 虚假的来源189

5.1.3 理由的特征192

5.2 经验证据的可靠性194

5.2.1 观察是构造和推理195

5.2.2 科学观察的复杂性199

5.2.3 真理是客观的:“说真话”不等于说真话200

5.2.4 对检验的要求202

5.2.5 依靠实践、审问实践205

5.3 鉴定公共经验的性质206

5.3.1 证据来源的资格207

5.3.2 来源的公正性209

5.3.3 学术性的起点:引用的可靠性和完整性215

5.3.4 信誉和合理的怀疑——警探弗曼217

5.3.5 关于信息可靠性的判断准则220

思考题224

第六章 充足的思考:推理(1)227

6.1 好推理的根本要求:相关和充足227

6.1.1 问题常常来自于推理关系227

6.1.2 证据的相关性:推理的起步条件229

6.1.3 相关性在具体细节之中233

6.1.4 相关性和根据权威的论证235

6.2 推理的充足性238

6.2.1 归纳和演绎推理的合适性:可靠和有效238

6.2.2 其他推理的充分性标准:最佳241

6.2.3 怎样评价推理243

6.2.4 论证和认识的目的:可靠性和知识的增长245

6.3 演绎推理248

6.3.1 判断相关性248

6.3.2 准确理解有效性249

6.3.3 检查有效性:寻找反例250

6.3.4 检验推理的形式251

6.3.5 几个深受喜爱的无效形式255

6.4 归纳概括257

6.4.1 最基本的归纳概括:简单枚举归纳257

6.4.2 评价简单枚举归纳259

6.4.3 统计归纳推理262

6.4.4 评价统计归纳推理263

6.5 类比推理268

6.5.1 类比的作用和形式268

6.5.2 评价类比:相似性、差异性和关系271

思考题274

第七章 最好的思考:推理(2)277

7.1 因果推理:原因如何带来结果?277

7.1.1 洗手的故事277

7.1.2 因果关系的性质281

7.1.3 判断因果推理285

7.1.4 统计推理和因果关系290

7.1.5 因果关系来自因果机制的发现292

7.2 科学中的推理296

7.2.1 解释296

7.2.2 科学发现的起点和过程298

7.2.3 检验和决定:假说演绎推理304

7.2.4 评价假说是选拔赛:达到最佳解释推理310

7.3 关于决策和行动的论证315

7.3.1 决策的开始: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因素315

7.3.2 决策论证的根据:事实和价值317

7.3.3 排除其他可能选择:行动和因素的综合与平衡319

7.3.4 简单的决策方法和标准322

思考题325

第八章 深入的思考:挖掘隐含假设和基础329

8.1 深入挖掘推理的内容和基础329

8.1.1 论证隐含什么?330

8.1.2 隐含假设的性质和作用333

8.1.3 挖掘隐含假设的必要性335

8.1.4 预设假定337

8.2 补充和评价隐含前提342

8.2.1 如何寻找隐含前提342

8.2.2 补充合适的隐含前提:根据原意347

8.2.3 补充合适的隐含前提:根据论证的需要350

8.2.4 评价论证:深入到隐含假设层次上357

8.2.5 挖掘支撑假设的几个线索360

8.3 科学和隐含假设362

8.3.1 科学是隐含假设织成的网362

8.3.2 科学革命:怀疑根本假设364

8.3.3 观察和实践后面的隐含假设369

8.4 含义和后果371

8.4.1 信息和陈述的含义371

8.4.2 论证和决策的后果373

思考题375

第九章 辩证的思考:开放、开创和竞争379

9.1 批判性思维需要公正、开放和竞争379

9.1.1 偏见和保守是我们的本能380

9.1.2 突破单面的论证:辩证和“三方规则”384

9.1.3 对立面的理性对话:审议和十诫388

9.1.4 批判性思维推进开放和创新390

9.2 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392

9.2.1 从不同的起点和终点开始393

9.2.2 论证细节的变换和假想推理396

9.2.3 全方位、多阶段的开放思考400

9.3 论证的综合和调整404

9.3.1 竞争中的论证调整和综合404

9.3.2 如何将结论限制在证据的保护伞下405

9.3.3 回顾:批判性思维者的思想历程408

思考题411

第十章 批判性写作:组织和表达论证413

10.1 论证也是交流413

10.1.1 理解和尊重交流的对象414

10.1.2 清楚、准确和流畅的语言416

10.2 如何组织论证文417

10.2.1 构思和构造论证文417

10.2.2 有组织有条理地表达论证逻辑418

10.2.3 写作分析他人的论证的文章421

10.2.4 分析写作练习422

10.2.5 组织自己的论证:正—反—正程式和图尔明模式425

10.2.6 论文写作实例分析427

思考题431

参考文献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