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州文化【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州文化
  • 王天奖,李绍连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6893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州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萌生中州文化的地理环境1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条件4

一 多样的地形与土壤4

二 河流与气候7

三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物产9

第二节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13

一 位居“天下之中”13

二 交通和对外通道16

第二章 滋养中州文化的经济土壤19

第一节 中州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21

一 原始社会经济的萌生21

二 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25

第二节 封建社会早中期中州经济繁荣28

一 封建社会早期经济迅速发展28

二 封建社会中期经济的繁荣31

第三节 封建社会晚期中州经济滞后36

一 农业经济的停滞36

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衰颓37

第三章 影响中州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41

第一节 政治风云变化43

一 奴隶制政治对中州文化的制约43

二 封建制政治的制约45

三 半封建半殖民地政治的制约52

第二节 氏族 家族 宗族53

一 氏族、家族、宗族的起源与发展53

二 宗族制度演变对社会的影响55

第三节 阶级 等级 阶层59

一 奴隶社会的阶级、等级和阶层60

二 封建社会的阶级、等级和阶层65

第四章 中州文化的历程与特性69

第一节 中州文化的肇始71

一 南召猿人时代的蒙昧文化71

二 裴李岗文化——中华文化主源之一73

三 仰韶文化——华夏族培育的奇葩76

四 中州文化的最初辉煌81

第二节 中州文化的发展89

一 两汉时期中州文化的发展89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州文化的融合93

三 隋唐时期中州文化的繁荣95

四 北宋中州文化达古代之顶峰98

第三节 中州文化的中衰102

一 金元时期中州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再融合103

二 明清时期中州文化的衰落106

第四节 近现代中州文化的复苏和发展109

第五节 中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114

一 中州文化的特性114

二 中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120

第五章 中州的古代哲学125

第一节 从《河图洛书》到《周易》《洪范》127

第二节 百家争鸣中的中州诸子131

一 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131

二 墨子与墨家思想134

三 申不害、商鞅、韩非的法家思想136

四 邓析、惠施的名辩思想139

第三节 汉代的中州经学140

一 贾谊的儒学思想与西汉中州经学141

二 东汉中州经学与《白虎通》145

第四节 魏晋时期中州的玄学147

第五节 宋明时代的中州理学152

一 伊洛理学的形成153

二 南宋时期洛学的南传157

三 元明清时期的中州理学与反理学的思想158

第六章 中州地区的古代文学165

第一节 上古及先秦文学167

第二节 汉代的辞赋与散文171

第三节 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174

一 建安文学174

二 正始文学176

三 太康文学178

四 南迁中州士人的文学成就179

第四节 唐代中州诗坛与古文运动181

一 初唐中州诗坛182

二 盛唐边塞诗人182

三 诗圣杜甫183

四 元稹、王建和新乐府运动184

五 中晚唐中州其他诗人186

六 韩愈与古文运动187

第五节 宋金时期的中州文坛188

一 以开封为中心的诗文革新运动188

二 宋代中州词人190

三 元好问与《中州集》191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的中州文坛191

一 元代中州诗文与戏曲192

二 明代“前七子”的代表——李梦阳与何景明192

三 清代商丘诗派与小说戏剧193

第七章 中州的语言文字学与史学197

第一节 语言文字学199

一 汉字的起源与中州199

二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甲骨学的兴起203

三 《说文解字》与作者许慎210

四 中州方言——现代普通话音系之源214

第二节 中州史学217

一 先秦时期史学的产生与发展217

二 汉代中州史学218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州史学220

四 隋唐时期的中州史学222

五 宋金时期的中州史学223

六 元明清时期的中州史学225

第八章 中州科技227

第一节 数学229

一 中州数学的起源229

二 张苍与《九章 算术》236

三 秦汉以后的中州数学240

第二节 物理学242

一 力学242

二 光学251

三 磁学255

四 声学258

第三节 天文学266

一 夏商的历法266

二 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268

三 两周时期中州天文学的发展269

四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杰出成就270

五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273

六 宋元时期的中州天文学276

第四节 医学277

一 甲骨文中反映的中州医学277

二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278

三 宋元时期的中州医学282

第五节 农学283

一 古代中州农业的发生和发展283

二 《吕氏春秋》一书中的农学理论284

三 洛阳牡丹甲天下286

四 吴其濬与《植物名实图考》287

五 古代中州的水利灌溉事业288

第九章 中州古代艺术291

第一节 绘画293

一 原始绘画珍品:《鹳鱼石斧图》294

二 秦汉绘画遗存:画像石与画像砖297

三 “百代画圣”吴道子及其画派300

四 北宋“翰林图画院”与中原绘画名家302

五 “皇帝画家”赵佶及作品304

第二节 雕塑306

一 龙门石窟造像307

二 巩义石窟寺造像310

三 洛阳唐三彩312

四 宋陵石刻315

第三节 乐舞戏曲317

一 远古笛声318

二 郑卫之音319

三 《胡笳十八拍》321

四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323

五 乐舞戏曲文物324

第四节 杂技与武术328

一 杂技328

二 武术331

第五节 书法335

一 先秦时期的中州书法335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州书法337

三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州书法343

第十章 中州都市文化347

第一节 先秦中州古都350

一 夏都斟?——二里头遗址350

二 商代前期都城355

三 商代后期都城——殷墟361

四 周代东都——洛邑366

五 列国都城374

第二节 古都洛阳379

一 帝都春秋379

二 历代洛阳城平面布局385

第三节 北宋东京——汴梁397

一 沙湮古城重见天日397

二 东京都建筑布局400

三 繁荣的大都市404

第十一章 中州的古代建筑艺术415

第一节 中州建筑的发展历程417

一 河南明代砖石建筑分类423

二 河南清代建筑分类424

第二节 中州发现的陶建筑明器428

一 各类建筑明器428

二 陶明器中的木构建筑434

第三节 中州的古塔437

第四节 中州宋代建筑文化443

一 《营造法式》与宋代建筑444

二 宋代建筑在中州的范例446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中州建筑452

一 平面452

二 斗拱453

三 梁架458

第六节 中州古代建筑艺术462

一 群体建筑的组合艺术462

二 单体建筑艺术463

第十二章 中州宗教文化471

第一节 中州古代佛教473

一 佛教思想渗透的汉魏时期475

二 佛教文化全面确立的北朝隋唐时代480

三 中外文化的碰撞融合487

四 佛教文化的载体——寺院491

第二节 中州古代道教496

一 河南道教发展简况497

二 道教宗派及其思想嬗变500

三 古代道教遗迹及其所反映的文化502

四 与道教相关的文化现象504

第三节 中州伊斯兰教507

第四节 中州天主教512

第五节 中州犹太教516

一 开封犹太人的宗教信仰518

二 开封犹太人的“敬天礼拜”纲领518

三 尊孔与尊重中国文化520

四 经卷书文520

第六节 中州基督教521

一 初传至式微521

二 再传至勃兴523

三 近代河南基督教教会及其文化渗透与传播525

第十三章 中州的学校教育529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萌生与发展531

第二节 汉魏太学与唐宋国子监诸学534

一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的洛阳太学534

二 唐代洛阳和北宋开封的国子监诸学540

第三节 历代地方官学教育547

第四节 中州“精舍”与书院554

一 汉魏诸代的精舍554

二 宋元以降的书院556

第五节 私塾书馆与社学义学562

一 汉魏唐宋诸代的书馆私塾562

二 元明清三代的社学和义学563

第六节 中州近代教育570

第十四章 中州民俗文化577

后记5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