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研究
  • 李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072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诉讼标的基本概念之考察2

(一)民事诉讼的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3

(二)实体法上的请求权与诉讼法上的请求权5

(三)诉讼标的的权利主张说与要求说9

(四)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10

二、民事诉讼标的与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16

(一)民事正义17

(二)诉讼经济19

(三)法安定性21

三、诉讼标的在民事诉讼中的意义23

(一)诉讼标的是民事诉讼的构成要素24

(二)诉讼标的是法院审理裁判的对象24

(三)诉讼标的是判定当事人的起诉是否属于重诉的主要根据25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6

四、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26

(四)诉讼标的是解决诉讼标的合并、分离、变更和追加的关键26

(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8

(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28

第二章 国外诉讼标的理论学说纵览及研讨30

一、旧实体法学说31

(一)德国的学说31

(二)日本的学说34

(三)我国台湾学者的学说38

(四)旧实体法学说评价40

(五)旧实体法学说缺陷的克服43

二、诉讼法学说46

(一)德国的学说46

(二)日本的学说58

(三)德日诉讼法学说比较61

(四)我国台湾学者的学说62

三、新实体法学说64

(一)德国的学说65

(二)日本的学说68

(三)我国台湾学者的学说69

(四)新实体法学说评价70

四、诉讼标的相对性学说72

(一)独立的判决标的说72

(二)内容可变的诉讼标的说75

(三)按照诉讼类型决定诉讼标的的学说76

第三章 我国诉讼标的理论透视及反思79

一、诉讼标的的基本概念80

(一)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概念溯源80

(二)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概念的内涵剖析84

(三)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概念的外延界定87

二、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基本内容90

(一)诉讼标的是指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90

(二)诉讼标的是指诉讼标的物91

(三)诉讼标的就是指诉讼请求(诉的声明)93

三、我国大陆诉讼标的理论的实践意义94

(一)诉讼标的是法院受诉的重要依据95

(二)诉讼标的是使诉特定化的重要依据95

(三)诉讼标的是法院适用审判程序和确定审判方式的基础96

(四)诉讼标的是被告应诉答辩的依据97

四、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反思98

(一)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存在的必要性98

(二)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存在的可能性99

(三)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存在的条件101

第四章 民事诉讼标的与民事诉权119

一、诉权的内涵剖析及外延界定120

(一)诉权概念溯源120

(二)诉权的内涵剖析121

(三)诉权的外延界定125

二、诉权学说的纵横考察128

(一)私法诉权说129

(二)公法诉权说129

(四)二元诉权论133

(三)诉权否认说133

三、诉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35

(一)诉权与诉讼标的135

(二)诉权与诉讼权利138

(三)诉权与诉140

(四)诉权与诉讼法律关系142

四、诉权的权利保护要件142

(一)权利保护要件的内容143

(二)各类型诉讼的权利保护要件144

(三)权利保护要件的调查148

第五章 民事诉讼标的与请求权竞合149

一、请求权竞合概述149

二、请求权竞合在民法上的论争152

(一)请求权竞合论争的起点153

(二)请求权竞合问题上的基本学说154

(一)对请求权发生原因的质疑160

三、诉讼法上的请求权竞合分析160

(二)请求权竞合理论的修正162

第六章 各类型诉讼的诉讼标的165

一、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166

(一)旧实体法学说的观点166

(二)诉讼法学说的观点167

(三)新实体法学说的观点168

二、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170

三、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172

四、上诉审的诉讼标的174

五、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175

第七章 多数诉讼标的与诉讼标的的变更177

一、多数诉讼标的——诉的客观合并178

(一)诉的合并概念178

(二)客观的诉的合并的条件180

(三)客观的诉的合并的种类182

(四)客观的诉的合并的审查与裁判187

(一)诉讼标的变更的含义193

二、诉讼标的的变更193

(二)诉讼标的变更的要件194

(三)诉讼标的变更的程序及裁判195

第八章 民事诉讼标的与当事人适格197

一、当事人适格的基本含义198

二、适格当事人的确定201

(一)诉讼标的的主体,通常就是适格的当事人201

(二)虽然不是诉讼标的的主体,但对该诉讼标的有管理权或者处分权的人也可以成为适格+当事人201

三、各类型诉讼的当事人适格202

(一)给付之诉的当事人适格202

(二)确认之诉的当事人适格202

(三)形成之诉的当事人适格203

四、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适格当事人的确定203

第九章 民事诉讼标的与既判力理论206

一、既判力的本质208

(一)实体法学说208

(三)双重性质说209

(二)诉讼法学说209

二、既判力的作用210

三、既判力的范围212

(一)既判力的客观范围212

(二)既判力的主观范围217

第十章 中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框架构建222

一、构建诉讼标的理论应当考虑的因素223

(一)应当考虑我国当前的诉讼模式223

(二)应当考虑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理论体系224

(三)应当考虑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225

(四)应当考虑我国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官的素质227

二、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的基本理论框架227

(一)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基本构思228

(二)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基本内容230

附主要参考书目239

英文摘要246

英文目录254

后记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