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自然地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普通自然地理
  • (苏)祖波夫(С.М.Зубов)著;华东师范地理系普通自然地理教研组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12017·54
  • 出版时间:1957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自然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地理发现和作为一门科学的地理学的历史的主要阶段13

地理发现和作为一门科学的地理学的发展史分期的基本原则13

第一节 在原始公社制度时代中最初地理概念的萌芽15

第二节 在奴隶制度时代地理知识的发展16

一 古代国家——亚述和巴比伦、埃及、腓尼基、中国及印度的地理知识16

二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地理知识25

1.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25

2.古罗马人的地理知识31

三 古代希腊和罗马学者的地理观点34

古代希腊哲学家的地理观点34

德谟克里特和希罗多德的地理观点35

亚里士多德的地理观点37

埃拉托色尼在地理学发展中的功绩38

斯特拉波的著作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39

克·托勒密的著作对地理学的意义41

第三节 封建主义时代的地理知识43

一 早期中世纪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的宗教武断性43

二 考斯马·印第考浦洛夫的地理“概念”44

三 斯堪的纳维亚人地理发现的社会经济前提条件46

四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发现48

五 玄葬的旅行49

六 阿拉伯的地理学及其发展的前提条件50

七 马可孛罗的旅行54

八 阿法纳西·尼基丁三海巡礼57

第四节 封建主义解体和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的地理发现59

一 地理大发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条件59

二 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沿非洲西岸的地理发现61

三 美洲的发现63

四 通往印度的航路的发现70

五 第一次环球航行72

六 通往印度的西北及东北通路的探寻78

1.西北通路的探寻79

2.东北通路的探寻85

七 澳洲的发现和塔斯曼的航行88

八 16—17世纪俄罗斯人的地理发现92

九 18世纪太平洋北部和北亚的地理探测及发现99

1.白会和奇利可夫的堪察加探险99

2.大北方探险104

3.白令——奇利可夫探险后在太平洋北部和北美的发现与探测107

4.18世纪俄国地理学的发展110

1.詹姆士·科克的环球探险(1768—1780年)114

第五节 在资本主义发展和衰落时代的地理发现与地理学的状况114

一 18世纪后半叶与19世纪前半叶的大规模的环球航行114

2.俄罗斯人环球航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条件及其路线117

3.俄罗斯人的第一次环球航行118

4.Ф.Ф.贝林好森和М.П.拉札列夫在南极地方的环球航行与南极洲的发现120

二 19世纪和20世纪初各大陆的地理探测及地理学的发展123

1.А.洪保德的地理研究123

2.亚洲内部地区的探测和发现124

19世纪50—60年代的探测和发现124

Н.М.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探测和发现126

Г.Н.波丹宁和M.B.彼夫卓夫的探测和发现129

П.К.科兹洛夫的探测和发现13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探测和发现133

在非洲的探测和发现134

3.非洲和澳洲内部地区的探测和发现134

在澳洲的探测和发现140

Н.米克卢哈——马克莱在新几内亚的探测142

三 19世纪和20世纪初极地区域的探测145

1.北极地方的探测和发现145

2.在南极地方的探测和发现148

四 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地理学发展的特征152

第六节 苏联的地理探测,发现和地理学154

一北极地方和南极地方的探测和发现154

1.在北冰洋边缘诸海的探测和发现154

2.北方航路的探测和开辟155

3.“北极”科学观测站的漂流和破冰船“谢道夫”号的漂流158

1.伟大卫国战争后北极区域的探测和发现161

5.随海上渔猎业而进行的探测163

二 苏联大陆区域的研究164

三 苏维埃地理学的几点总结及其发展远景166

第三章 地球物理状况概述168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68

一 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的发展168

1.地球圆盘形的概念169

2.地球球体的概念169

3.地球是一回转椭球体171

4.地球是一个地球体173

二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174

三 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175

四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176

1.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176

一 地球的自转177

第二节 地球运动简述177

2.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177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79

三 地球的公转181

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83

第三节 重力及其在地表和地球内部的变化185

一 重力及其在地表的变化185

二 重力随海拔高度和向地球中心方向的变化188

三 重力异常及其原因189

四 在研究地球上部各层时重力异常的应用190

五 利用重力测定材料对地质构造的研究191

第四节 地球的密度192

第五节 地球内部的压力195

第六节 地球内部的热力状况196

第七节 地球内部的构造199

一 关于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地震测定法的概念200

三 地球上层部分构造的特征206

第八节 地球的磁性207

一 地磁要项及其在空间(地表)?的变化208

二 根据最新资料谈地球构造209

二 地磁要项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变化210

三 地磁异常及磁力探矿法212

第九节 地表特征慨述214

一 地球上陆地和水面的分布214

二 大陆216

三 世界大洋218

四 海陆起伏曲线220

第一节 陆地地形概述222

第四章 陆地地形222

一 陆地地形是地壳、大气圈及水、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积极相互作用的表面关于各种地形的概念223

三 关于陆地地形发展的概念223

四 研究陆地地形的国民经济意义224

第二节 陆地地形变化的力学基础226

一 外力、内力、生物化学力及它们在地形变化中的作用226

二 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及地质结构在地形发展中的意义229

第三节 风化作用及由于风化作用所造成的地形形态231

一 各种风化作用231

二 风化作用造成的地形形态234

一 流水作用236

第四节 流水侵蚀及流水堆积地形形态及形成它们的各种过程236

二 水流的侵蚀238

三 河流的纵剖面及其形成242

四 河谷及其形态类型和特征247

五 河漫滩、三角洲及河谷阶地250

六 河谷基本成因类型的概念253

七 冲沟255

第五节 喀斯特地形形态258

一 喀斯特及其发育条件258

二 喀斯特地形形态259

三 喀斯特地区的水文特征及河谷264

四 喀斯特地形的发育265

一 第四纪冰川及其特征和分布266

第六节 冰川地形形态266

二 大陆冰川作用地区及冰川附近地区的形态273

三 山地冰川形态282

第七节 风成地形形态285

一 风成地形形态形成条件285

二 风成地形形态类型286

三 固沙292

第八节 海岸形态及其发展293

一 海岸形成过程293

二 海蚀堆积地形形态300

三 海岸基本类型301

四 岛屿、半岛及大陆的切割度305

一 永久冻结及其分布和成因310

第九节 永久冻结地区形态310

二 在永久冻结条件下形成的地形形态311

第十节 关于陆地地形形态分类的概念313

第十一节 平原及其按形态和成因的分类317

一 平原及其形态类型317

二 平原的成因类型318

第十二节 山及其按形态和成因特征的分类321

一 某些形态学概念321

二 山区的地形形成过程322

三 山地的切割性325

四 山地的形态类型326

五 山地的成因类型327

一 活质的特征333

一 W·M·戴维斯的观点335

第十三节 W·M·戴维斯及W·彭克关于陆地地形发展的观点及其评价335

二 W·彭克的观点337

第十四节 大陆构造的基本特征340

一 大陆构造的特点340

二 大陆地形发育的一般特征343

三 地球表面地形的分极和海陆起伏曲线344

一 生物圈的概念346

第五章 生物圈346

第一节 生物圈的一般知识346

二 有机体适应环境中各自然条件的范围及有机体分布的空间范围348

三 活质及其分布特征350

第二节 生物有机体的地球化学意义353

二 有机体在生物圈各种气体形成中的作用358

三 化学元素在有机体中的积聚和浓度361

四 与有机物生命活动有关的有机岩的形成365

五 可燃性矿藏是有效太阳能转变为隐蔽(潜伏)状态的结果368

六 有机体在岩石风化作用及成土作用中的作用369

第三节 生物有机体及其特征和相互关系373

一 有机体分为自养有机体和他养有机体373

二 有机体的繁殖376

三 有机体的分布及其对地表新的生存空间的征服377

四 有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84

五 生物群落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390

第四节 陆地与海洋有机体的国民经济意义及人类在生物圈中所引起的变化392

一 植物与动物有机体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92

二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社会在生物圈内引起的变化398

第六章 自然带和非地带性现象401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401

第二节 地理环境部分组成要素的地带性405

一 地球气候的地带性405

二 土壤的地带性412

三 地理环境其他一些组成要素的地带性420

第三节 地球陆地的自然带421

一 赤道雨林带423

二 热带草原及稀疏林带425

三 半荒漠和干燥半热带草原带427

四 荒漠带428

五 半荒漠及干燥草原带429

六 副热带429

七 半荒漠带431

八 草原带432

九 森林草原带433

十 温带气候森林带433

十一 森林冻原带435

十二 冻原带435

十三 冰带436

第四节 大洋中生命的特征及其自然带437

一 大洋中生命的特征437

二 海洋的自然带442

第五节 垂直地带性及其依纬度带而具有的不同性质447

第六节 自然综合体449

第七章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452

第一节 对庸俗地理唯物主义非科学观点的批判452

第二节 在评价自然条件对社会生产活动影响中的左倾谬论460

第三节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作用460

第四节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461

一 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一般特征462

二 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实例465

第五节 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社会对地理环境的改变469

一 在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中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69

二 社会主义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75

附录 译名对照表4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