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分层结构及其协议【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徐岩,司徒国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1901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分层结构及其协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第一章通信网技术概述1
§1.1通信网的概念和历史1
1.1.1通信网的组成和功能1
1.3.2网络带宽与互连 13
1.1.2通信网的发展历程3
1.2.1通用的计算机系统分类5
§1.2计算机通信网及其参考模型5
1.2.2计算机网络的类型7
1.2.3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8
§1.3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2
1.3.1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实现目标12
1.3.3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分类16
1.3.4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分层结构17
2.1.1虚电路VC21
第二章现代通信基础技术综述21
§2.1基本概念21
2.1.2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系统22
2.1.3可变比特速率VBR和恒定比特速率CBR23
§2.2流量控制和拥塞管理24
2.2.1流量控制24
2.2.2层间协议与协议数据单元PDU24
2.2.3用户净负荷管理与寻址、路由选择方案26
2.2.4网络接口及会聚、分割、拼接操作28
2.3.1分组交换数据接口X.2529
§2.3通信网技术基础29
2.3.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31
2.3.3七号信令系统SS736
2.3.4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39
第三章快速及交换以太网42
§3.1局域网概述42
3.1.1局域网的概念42
3.1.2局域网发展的历史43
§3.2交换以太网44
3.2.1交换以太网的结构44
3.2.2存储转发和直接式交换器45
3.2.3虚拟以太网46
§3.3快速以太网46
3.3.1 100BASET网47
3.3.2 100VG-AnyLAN网48
第四章帧中继FR50
§4.1帧中继概述50
4.1.1帧中继的基本概念50
4.1.2帧中继的国际标准53
4.1.3帧中继的拓扑及分层结构55
§4.2帧中继协议57
4.2.1帧中继的核心功能及多路复用57
4.2.2帧中继的管理机制62
§4.3帧中继接口及其用户接入68
4.3.1帧中继的网络—网络接口NNI68
4.3.2帧中继用户接入71
4.4.1帧中继的交换虚电路及多协议操作73
§4.4帧中继业务应用及管理信息库73
4.4.2帧中继的网络互连74
4.4.3帧中继的管理信息库MIB75
第五章城域网MAN及交换型多兆比数据业务SMDS77
§5.1城域网技术77
5.1.1城域网的概念及其结构77
5.1.2 DQDB的功能结构及协议79
5.1.3 MAN的封装操作及格式82
5.1.4 MAN的应用及发展策略86
§5.2交换型多兆比数据业务87
5.2.1 SMDS概述87
5.2.2 SMDS的协议规范和拥塞管理89
5.2.3 SMDS的管理操作及信息库96
6.1.1 ATM的基本概念及拓扑结构98
第六章异步转移模式ATM98
§6.1ATM概述98
6.1.2 ATM的分层模型及协议数据单元102
§6.2 ATM网络分层结构107
6.2.1ATM物理层107
6.2.2 ATM层110
6.2.3 ATM适配层AAL113
6.2.4 ATM用户层122
§6.3 ATM交换技术123
6.3.1 ATM交换的特点和功能123
6.3.2 ATM基本交换原理124
6.3.3ATM交换结构126
6.4.1 ATM网络中的流量130
§6.4 ATM网络的流量控制及信令连接规程130
6.4.2 ATM网络中的流量控制131
6.4.3 ATM网络中的拥塞控制134
6.4.4 ATM网络的信令方式137
6.4.5 ATM信令适配SAAL138
6.4.6用户网络接口UNI信令140
6.4.7 UNI信令的呼叫/连接控制规程143
6.4.8 NNI信令的体系结构及协议145
6.4.9 NNI信令的传递方式及呼叫/连接控制规程148
6.4.10 ATM网络上的IP协议151
6.4.11 ATM多协议标准MPOA153
6.5.1 ATM网络管理的任务及其功能156
§6.5 ATM网络管理操作及管理信息库156
6.5.2 ATM网络管理协议158
6.5.3集成本地管理接口ILMI161
6.5.4ATM网络运行维护管理OAM162
6.5.5 ATM管理信息库MIB167
第七章数字同步光纤网SONET/同步数字体系SDH169
§7.1 SONET/SDH概述169
7.1.1 SONET/SDH的基本概念169
7.1.2与之相关联的标准171
7.1.3 SONET/SDH的典型拓扑及分层结构172
§7.2 SONET/SDH的帧结构175
7.2.1网络节点接口175
7.2.2同步数字体系的速率175
7.2.3同步数字体系的帧结构176
§7.3 SONET/SDH的同步复用和映射177
7.3.1映射复用结构177
7.3.2映射方法178
7.3.3复用方法和指针179
7.3.4开销功能181
§7.4 SONET/SDH的传送网结构和设备185
7.4.1 SONET/SDH网的分层和分割185
7.4.2 SONET/SDH设备189
§7.5 SONET/SDH的网管197
7.5.1 SONET/SDH网络管理系统197
7.5.2 SONET/SDH网管ECC协议栈及操作运行接口204
8.1.1宽带信令网络概述208
§8.1宽带信令网络208
第八章宽带信令网及IP宽带网208
8.1.2宽带信令标准209
8.1.3 N-ISDN和B-ISDN210
§8.2宽带网络信令协议214
8.2.1信令协议214
8.2.2宽带网络信令协议及协议栈215
§8.3 IP宽带网217
8.3.1 IP宽带网的一般框架217
8.3.2 IP宽带网的分层协议模型219
8.3.3 IP宽带网和电信宽带网融合的体系结构219
第九章用户接入网220
§9.1用户接入网概述220
9.1.1用户接入网的基本概念220
9.1.2接入网定义和功能221
9.1.3接入结构224
9.1.4接入网拓扑结构226
§9.2接入技术230
9.2.1铜线接入技术230
9.2.2光纤接入技术231
9.2.3光纤同轴混合接入HFC232
9.2.4无线接入技术234
§9.3光纤接入网系统结构235
9.3.1光纤接入接入网的特点及发展目标236
9.3.2光纤接入接入网的功能结构236
9.3.3光纤接入网的关键技术242
9.4.1 V5接口的基本概念250
§9.4 V5接口和协议250
9.4.2V5接口的分层功能251
9.4.3 V5接口的网管255
第十章智能网256
§10.1智能网概述256
10.1.1智能网的产生和概念256
10.1.2智能网的演变及发展258
10.1.3与智能网相关的标准260
§10.2智能网的模型及其系统结构261
10.2.1智能网的概念模型261
10.2.2智能网的系统结构265
10.2.3智能网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267
10.2.4智能网业务举例268
10.3.1 INAP的作用和规程体系272
§10.3智能网的应用协议INAP272
10.3.2 SACF/MACF规则274
10.3.3 INAP的操作和差错275
10.3.4 INCS-1的数据类型和INAP消息的传送277
§10.4智能网支持的新业务及发展趋势279
10.4.1智能网的业务范围279
10.4.2智能网的业务特征280
10.4.3智能网的发展趋势280
第十一章移动通信技术282
§11.1移动通信技术概述282
11.1.1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282
11.1.2与移动通信系统相关的标准287
11.1.3典型的蜂窝系统拓扑结构288
11.2.1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概述289
§11.2数字移动通信技术289
11.2.2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简介291
11.2.3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接入技术294
11.2.4基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协议299
§11.3数字无绳电话系统307
11.3.1CT-2数字无绳电话系统307
11.3.2其它主要无绳电话系统314
第十二章网络管理TMN316
§12.1 TMN概述316
12.1.1 TMN的基本概念316
12.1.2 TMN的物理结构和接口319
12.1.3 TMN的管理功能和管理模型321
§12.2 TMN Q3接口及其协议323
12.2.1 Q3接口的低层协议325
12.2.2 Q3接口的高层协议328
§12.3 TMN的管理信息模型332
12.3.1管理信息模型概述332
12.3.2被管对象及其特性333
12.3.3被管对象类及它们的继承关系335
12.3.4被管对象实例的包含关系和命名336
12.3.5管理信息库337
§12.4计算机互联网的管理340
12.4.1 SNMP协议340
12.4.2 CMOT、SNMP和OSI管理协议的比较341
13.1.1TCP/IP的体系结构343
§13.1 IPv6概述343
第十三章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343
13.1.2 IPv6协议的特点347
§13.2 IPv6协议的数据报格式350
13.2.1 IPv6协议数据报的一般格式350
13.2.2 IPv6协议数据报的报头格式352
§13.3 IPv6的寻址方式356
13.3.1 IPv4的寻址方式356
13.3.2 IP地址角色变换358
13.3.3 IPv6的寻址操作360
§13.4 IPv6的控制协议ICMPv6364
13.4.1 ICMPv6364
13.4.2 ICMPv6消息366
参考文献369
热门推荐
- 2697298.html
- 3298907.html
- 3278469.html
- 1905521.html
- 3222722.html
- 42206.html
- 3780011.html
- 2125524.html
- 1279025.html
- 503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4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1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5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3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2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8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8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