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终点弹道学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美国陆军装备部编著;王维和,李惠昌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0065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6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终点弹道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2.2 1861年——对由不同材料支撑的装甲板的试验1
1-2.3 1862~1864年——对模拟舰船的试验1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终点弹道学简史1
1-1 十九世纪以前1
1-2 十九世纪1
1-2.1 概述1
1-3 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2
1-2.7 1876年——初次采用大型爆破技术2
1-2.4 1865年——对地面工事的试验2
1-2.5 1871年——对带有双层装甲的模拟舰船的试验2
1-2.6 1872年——对军舰炮塔的试验2
1-5 概述3
第二节 终点弹道学当前的研究课题3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60年3
1-12 创伤弹道学4
1-11 空中爆炸波4
1-6 核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的性能4
1-7 爆轰理论4
1-8 超高速碰撞4
1-9 空心装药4
1-10 地下冲击波4
参考文献5
2-2 破片对目标的作用原理6
2-1 引言6
第二章 毁伤机理6
第一节 破片6
2-4.2 优点7
2-4.1 简述7
2-3 非控破片7
2-3.1 概述7
2-3.2 示例7
2-4 受控破片7
2-8.1 简述8
2-8 超高速破片碰撞效应8
2-5 预制破片8
2-6 二次破片8
2-7 连续杆8
2-8.3 弹坑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阶段9
2-8.2 超高速碰撞效应9
2-10 枪弹10
2-9 引言10
第二节 实心弹丸10
2-11 箭形弹11
2-15 引言12
第三节 空心装药12
2-12 穿甲弹12
2-13 碎甲弹12
2-14 匕首、刺刀与弓箭12
2-16 作用原理13
2-18.2 装药外壳14
2-18.1 爆炸装药的类型、密度和爆速14
2-17 射流的侵彻深度14
2-18 影响侵彻深度的诸因素14
2-18.5 药形罩的形状15
2-18.4 药形罩材料及其厚度15
2-18.3 罩后爆炸装药的形状、直径和长度15
2-18.6 旋转对射流的影响16
2-18.7 引信的作用18
2-19.2 贯穿破坏作用19
2-19.1 概述19
2-18.8 炸高19
2-19 破坏机理19
2-21 峰值压力21
2-20 引言21
2-19.3 汽化效应21
第四节 爆炸波21
2-22 动压力22
2-23.2 超压之波形23
2-23.1 概述23
2-23 波的干扰23
2-24 概述25
第五节 扫雷装置25
2-23.3 动压之波形25
2-27 物理机制26
2-26 引言26
2-25 常用爆炸扫雷装置26
第六节 地下冲击波26
2-29 火的破坏作用27
2-28 引言27
第七节 火27
2-30.2 化学毒剂使用简史28
2-30.1 概述28
第八节 化学毒剂28
2-30 引言28
2-31.1 概述29
2-31 主要化学毒剂的物理特性29
2-31.4 防暴剂30
2-31.3 糜烂性毒剂30
2-31.2 神经性毒剂30
2-32.2 GB的投送系统及弹药31
2-32.1 概述31
2-31.5 非致命性毒剂31
2-32 撒布系统31
2-33 化学毒剂的用量及覆盖面积估计值32
2-32.6 EA2277的投送系统及弹药32
2-32.3 VX的投送系统及弹药32
2-32.4 HD的投送系统及弹药32
2-32.5 CS的投送系统及弹药32
2-34 引言34
第九节 生物战剂34
2-35.2 细菌35
2-35.1 概述35
2-35 生物战剂的种类35
2-35.7 毒素36
2-35.6 原生动物36
2-35.3 立克次氏体属微生物36
2-35.4 病毒36
2-35.5 真菌36
2-37 撒布系统及弹药37
2-36 用以毁坏非人员目标的生物战剂37
2-39 燃烧剂38
2-38 引言38
第十节 其他化学武器38
2-40.2 白磷39
2-40.1 概述39
2-40 烟幕剂39
2-42 核爆炸产物40
2-41 引言40
2-40.3 HC合剂40
2-40.4 FS合剂40
2-40.5 油类烟幕剂40
第十一节 热辐射40
2-43 热辐射的发射41
2-44 热辐射能量的分布与衰减42
2-45 损伤效应43
2-47 生理效应44
2-46 引言44
第十二节 核辐射44
2-48 物理效应45
2-51 探照灯46
2-50 烟火照明装置46
第十三节 目标照明46
2-49 引言46
2-53 引言47
第十四节 雷达干扰47
2-52 电子夜视装置47
2-54.2 无源干扰48
2-54.1 概述48
2-54 雷达干扰方法48
2-54.3 有源干扰49
2-55.1 概述51
2-55 雷达干扰设备51
2-55.4 两用瞄准式干扰机52
2-55.3 扫描阻塞式干扰机52
2-55.2 均匀阻塞式干扰机52
2-55.7 多用回答式干扰机54
2-55.6 回答式噪声脉冲干扰机54
2-55.5 扫频式干扰机54
参考文献和书目55
3-2 丧失战斗力的判据59
3-1 引言59
第三章 目标的易损性59
第一节 人员目标59
3-4 冲击波60
3-3 破片、枪弹和小箭60
3-5 火焰和热辐射61
3-8 引言62
第二节 地面车辆62
3-6 生物与化学战剂62
3-7 核辐射62
3-9.2 装甲战斗车辆63
3-9.1 概述63
3-9 装甲车辆63
自行火炮64
3-9.3 步兵装甲车和装甲式64
3-11 引言65
第三节 地面建筑物65
3-10非装甲车辆65
3-12.1 空中爆炸波66
3-12 地面建筑物66
3-13.1 空中爆炸波70
3-13 地下建筑物70
3-12.2 地下冲击波70
3-12.3 火灾70
3-13.2 地下冲击波71
3-15.2 易损性的定义72
3-15.1 关于飞机易损性的早期研究工作72
第四节 飞机72
3-14 引言72
3-15 基本原理72
3-15.4 经验分析方法的使用73
3-15.3 影响易损性的诸因素73
3-15.6 破坏程度的评定74
3-15.5 破坏程度的等级74
3-15.7 有关数据的分类75
3-16.2 飞行中的飞机77
3-16.1 概述77
3-16 飞机的类型及其所处的场合77
3-16.3 地面停放的飞机80
参考文献和书目81
4-2.2 爆炸波83
4-2.1 引言83
第四章 毁伤机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83
第一节 冲击波83
4-1 引言83
4-1.1 本节内容摘要83
4-1.2 常规爆炸同核爆炸的比较83
4-1.3 交叉参考章节83
4-2 空中爆炸83
4-2.3 爆炸波参数的计算88
4-2.4 标度定律106
4-2.5 环境对核爆炸波参量的影响115
4-2.6 核爆炸参考数据图的使用说明117
4-3.1 地面爆炸123
4-3 地面爆炸与地下爆炸123
4-3.2 常规(化学)炸药的地下爆炸124
4-3.3 地下核爆炸126
4-3.4 常规(化学)炸药水下爆炸138
4-3.5 水下核爆炸139
4-4.1 装药壳体的影响151
4-4 机械因素对爆炸波参量的影响151
4-4.2 装药形状和装药组份的影响153
4-4.3 装药运动状态的影响155
4-5.2 美陆军弹道研究所的压电式迎面超压传感器和冲击速度传感器160
4-5.1 概述160
4-5 爆炸波测量设备160
4-5.3 美陆军弹道研究所预应力膜片式传感器161
4-5.4 峰值压力的摄影测量法162
4-5.5 美陆军弹道研究所压力-时间测量仪163
4-5.6 大西洋研究公司空中爆炸测量仪165
4-5.7 悬臂梁式测量仪166
4-7.1 引言167
4-7 热辐射167
第二节 热辐射与核辐射167
4-6 引言167
4-6.1 本节内容范围167
4-6.2 交叉参考章节167
4-7.2 测量方法169
4-7.3 能量分配171
4-7.4 热学标度定律172
4-7.5 辐射辐照量随斜距的变化176
4-8.1 引言180
4-8 核辐射180
4-7.6 影响热辐射传播的180
其他因素180
4-8.2 核辐射单位181
4-8.3 核辐射测量方法183
4-8.4 早期核辐射186
4-8.5 剩条核辐射和放射性沉降202
4-10.2 自然破片散飞的质量分布227
4-10.1 引言227
第三节 破片散飞和侵彻的基本数据227
4-9 引言227
4-9.1 本节内容范围227
4-9.2 关于破片散飞效应的说明227
4-9.3 交叉参阅章节227
4-10 破片的质量分布和空间分布227
4-10.3 受控破片散飞的质量分布231
4-10.4 空间分布235
4-10.5 数据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237
4-11.2 初速239
4-11.1 引言239
4-11 破片速度239
4-11.3 速度衰减246
4-12.2 理论251
4-12.1 引言251
4-12 单个破片和弹丸的侵彻与贯穿机理251
4-12.3 剩余速度数据257
4-13.2 理论260
4-13.1 引言260
4-12.4 实验方法260
4-13 超高速破片260
4-13.3 实验方法267
4-15.1 引言271
4-15 实验方法271
第四节 爆炸物理学271
4-14 引言271
4-14.1 本节内容范围271
4-14.2 交叉参考章节271
4-15.2 爆速测量方法272
4-15.3 爆压测量方法273
4-15.5 测量空心装药效应的闪光X射线摄影技术276
4-15.4 爆温测量方法276
4-16.3 爆炸理论277
4-16.2 热力学上的考虑277
4-16 起爆与爆炸277
4-16.1 引言277
4-17.3 几何光学原理280
4-17.2 波阵面的成形280
4-17 波形成形280
4-17.1 引言280
4-18.2 一般理论282
4-18.1 引言282
4-18 电学性质282
4-18.4 完全电离气体理论284
4-18.3 轻度电离气体理论284
4-19.1 引言285
4-19 稀疏波285
4-19.3 中心稀疏波286
4-19.2 完全稀疏波和不完全稀疏波气体的逃逸速度286
4-20.1 引言287
4-20 与薄层惰性材料的相互作用287
4-20.2 实验288
符号表、参考文献和书目290
5-4.1 实验方法303
5-4 杀伤判据303
第五章 人员303
第一节 引言303
5-1 本章内容范围303
5-2 交叉参考章节303
第二节 破片、枪弹和小箭303
5-3 引言303
5-4.2 杀伤公算304
5-4.3 暴露面积函数307
5-4.4 避弹衣的防护作用309
5-4.5 破片、枪弹和小箭对人体损伤效果之比较310
5-5.1 概述311
5-5 杀伤面积311
5-5.2 杀伤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312
5-5.5 破片密度关系式313
5-5.4 杀伤面积的可变性313
5-5.3 侧飞破片战斗部的杀伤面积313
5-7 超压的杀伤作用315
5-6 引言315
第三节 爆炸波杀伤判据及作用距离315
5-8 爆炸波驱动的飞行物的杀伤作用317
5-9.2 关于图5-19(平动造成50%爆炸波杀伤公算曲线)的使用说明318
5-9.1 概述318
5-9 平移力的杀伤作用318
5-10 引言319
第四节 热辐射杀伤判据及作用距离319
5-11 初级辐射烧伤320
5-13 热辐射防护和躲避措施321
5-12 衣着内部皮肤的烧伤321
5-15 次生火焰烧伤322
5-14 视网膜损伤322
5-16 引言323
第五节 核辐射杀伤判据及作用距离323
5-17 外辐射324
5-18 内辐射325
5-20 综合损伤326
5-19 立即丧失战斗力(立即失能)326
5-22.1 概述327
5-22 化学毒剂的作用327
第六节 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327
5-21 引言327
5-22.2 毒剂的主要类型328
5-22.3 主要毒剂的特性329
5-22.4 毒性数据表332
5-23.1 概述333
5-23生物战剂的作用333
5-23.2 战剂的主要类型334
5-23.3 几种主要战剂的特性335
符号表、参考文献和书目337
6-2 交叉参考章节341
6-1 本章内容范围341
第六章 地面车辆341
第一节 引言341
6-4 试验设计342
6-3 引言342
第二节 试验参数342
6-5.2 穿甲弹343
6-5.1 概述343
6-5 弹丸类型和性能343
6-5.3 空心装药破甲弹350
6-5.4 榴弹(HP)351
6-5.6 手榴弹353
6-5.5 地雷353
6-5.8 火箭弹354
6-5.7 枪榴弹354
6-5.10核武器355
6-5.9 凝固汽油弹355
6-6.1 所要求的弹道性能356
6-6 装甲材料的成份和物理特性356
6-6.2 装甲材料的类型357
6-7.2 通用侵彻公式362
6-7.1 概述362
6-7 侵彻公式362
6-7.5 采用碳化钨弹提高侵彻深度363
6-7.4 采用次口径弹提高侵彻深度363
6-7.3 德马尔(DeMarre)侵彻公式和汤普森(Thompson)侵彻公式363
6-9.1 概述364
6-9 缩尺模型试验364
第三节 试验和数据收集364
6-8 引言364
6-9.2 缩尺模型弹丸的结构研究366
6-10.1 概述374
6-10 模拟(实尺)试验374
6-9.3 装甲或目标材料研究374
6-10.2 真实弹药对模拟目标试验376
6-10.3 模拟弹药对真实目标试验386
6-10.4 模拟弹药对模拟目标试验389
6-11.2 地面车辆的实尺试验393
6-11.1 概述393
6-11 实尺(试验场)试验393
6-11.3 车辆子系统或部件的实尺试验405
6-12 引言414
第四节 数据分析(常规弹药)414
6-13.2 弹道极限415
6-13.1 概述415
6-13 侵彻数据分析415
6-13.4 其他侵彻数据421
6-13.3 空心装药的破甲深度421
6-14.2 装甲车辆破坏数据处理422
6-14.1 概述422
6-14 破坏数据分析422
6-14.3 非装甲车辆破坏数据处理(破片破坏效应试验)428
6-15.1 概述431
6-15 引言431
第五节 终点毁伤威力的评定方法431
6-15.2 易损面积概念432
6-16.1 概述433
6-16 易损面积法(装甲车辆)433
16-15.3 分布面积概念433
6-15.4 易损性随装甲防护能力的变化关系433
6-16.2 命中点的角分布437
6-16.3 计算结果列表举例440
6-17.2 易损面积的求法442
6-17.1 概述442
6-17易损面积法(非装甲车辆)442
6-17.3 部件屏蔽效应443
6-18.1 概述445
6-18 分布面积法445
6-18.2 弹丸散布精度对终点毁伤威力的影响446
6-19 车辆装甲防护能力的确定449
6-20 实验数据对设计的反馈453
6-22.2 车辆454
6-22.1 概述454
第六节 核武器的毁伤公算454
6-21 引言454
6-22 毁伤威力判据454
6-22.3 乘员457
6-22.5 光学设备461
6-22.4 电子设备461
符号表、参考文献和书目462
6-23 毁伤公算462
7-1.2 问题的处理方法472
7-1.1 内容和范围提要472
第七章 地面建筑物472
第一节 引言472
7-1 本章内容范围472
7-4.1 概述473
7-4 核武器效应试验473
7-2 交叉参考章节473
第二节 实尺试验473
7-3 引言473
7-4.2 “硬面包”试验474
7-4.3 考验地面建筑物的基本方法475
7-5.3 试验设施476
7-5.2 试验目的及其组织476
7-5 典型地下军火库的安全试验476
7-5.1 概述476
7-5.4 测试设备477
7-5.5 试验程序479
7-5.6 试验结果480
7-6.2 圆顶建筑物试验482
7-6.1 概述482
7-6 常规炸药的实尺试验482
7-6.3 雷达的易损性试验484
7-8 广岛和长崎核爆炸灾情分析488
7-7 引言488
第三节 炸弹实战破坏力和大型爆炸事故灾情的分析488
7-9.2 建筑物的分类490
7-9.1 概述490
7-9 常规炸弹实战破坏力分析490
7-9.4 炸弹的破坏效应492
7-9.3 易损性等级492
7-10 芝加哥港(PortChicago)大爆炸493
7-11.2 建筑物的破坏抗力497
7-11.1 概述497
7-11 得克萨斯城(TexasCity)大爆炸497
7-12 查尔斯镇(CharlesTown)爆炸499
7-14 几何比例关系500
7-13 引言500
第四节 模型荷载试验500
7-15 高能炸药爆炸试验*501++7-15.1 概述501
7-16.1 概述502
7-16 激波管试验502
7-15.2 测试设备502
7-16.2 测试设备503
7-16.3 数据的分析和判读506
7-18.1 分析508
7-18 基本结构响应特性的确定508
第五节 响应特性试验及数据分析508
7-17 引言508
7-18.2 实验513
7-19 各种简单结构的试验513
第六节 地面目标的破坏公算515
7-20 引言515
7-21 常规武器造成的破坏515
7-21.1 概述515
7-21.2 平均有效破坏面积概念515
7-21.3 易损面积概念516
7-21.4 建筑物的破坏516
7-22 核武器造成的破坏517
7-22.1 概述517
7-22.2 核武器有效半径概念517
7-22.3 建筑物的破坏519
符号表、参考文献和书目522
8-3 引言527
第二节 毁伤机理及其对飞机的破坏效应527
8-2 交叉参考章节527
8-4 常规炸药的爆炸效应527
8-4.1 概述527
8-1 本章内容范围527
第一节 前言527
第八章 飞机527
8-4.2 外爆炸效应528
8-4.4 爆炸型弹丸的破片散飞效应529
8-5 核爆炸的爆炸效应529
8-4.3 内爆炸效应529
8-6 破片散飞效应530
8-7 起火效应531
8-8 引言533
8-9 构架破坏533
第三节 飞机部件的破坏效应533
8-10 气动力破坏和气动弹性破坏535
8-11 燃料起火破坏536
8-12 发动机破坏538
8-13 人员伤亡*540++8-14 武器装备破坏542
8-15 其他部件破坏543
8-15.1 整流罩、舱窗和座舱盖543
第四节 飞机终点弹道试验方法和数据收集544
8-15.4 操纵系统544
8-16 引言544
8-15.3 供氧系统544
8-15.2 液压系统544
8-17.1 概述545
8-17.2 静止非承载目标的外爆炸试验545
8-17 爆炸波效应试验545
8-17.3 静止非承载目标的内爆炸试验549
8-17.4 模拟高度试验553
8-17.5 运动装药和静止目标试验555
8-17.6 静止装药和运动目标试验556
8-17.7 静止承载目标试验557
8-17.8 核武器对飞机的破坏试验563
8-17.9 核武器对停置飞机的破坏效应数据564
8-17.10 核武器对航行飞机的破坏效应数据567
8-18.1 概述568
8-18.2 各种炸药的相对破坏威力568
8-18 辅助试验568
8-18.3 爆炸波绕射载荷的测定569
8-18.4 基本结构响应特性569
8-19.1 概述570
8-19.2 燃料引燃试验570
8-19 破片和弹丸试验570
8-19.3 发动机破坏试验572
8-19.4 连续杆式破片试验573
8-19.5 空心装药战斗部试验574
第五节 飞机终点弹道数据的综合方法575
8-20 引言575
8-21.1 概述576
8-21.2 高度效应外推法576
8-21 试验数据外推法576
8-21.3 外推至外国飞机的方法581
8-22 易损性预测法581
符号表、参考文献和书目584
热门推荐
- 2170451.html
- 2450852.html
- 3724633.html
- 2179640.html
- 3828193.html
- 252061.html
- 1318326.html
- 3852055.html
- 3047037.html
- 1645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1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5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3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4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4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0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