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
  • 靳书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577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走势1

二、西方研究概况及学术范式转换8

三、现实、理论和学术意义20

四、篇章结构2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5

一、一个科学命题26

二、两项伟大实践27

三、三条实现途径29

四、四种发展形式3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环节34

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3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环节3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4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19-1948)4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结合和探索(1948-1978)5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79- )5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全球化的历史性贡献61

第一节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共生与形塑62

一、全球化和民族化都是全球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产物63

二、世界历史发展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相反相成表现为全球化和民族化66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华民族融入全球化的理论建设工程70

第二节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依附性问题72

一、全球资源配置不均衡73

二、全球劳资关系不对称77

三、全球公共治理不公正80

第三节 从全球化视野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83

一、实现主题的中国化,促使负面的全球化转换成正面的全球化86

二、实现主力的中国化,推动自在的全球化转换成自为的全球化90

三、实现主体的中国化,引导单向的全球化转换成双向的全球化9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101

第一节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交汇与提升102

一、全球化、现代化、中国化的交叉与汇合103

二、现代化对中国化的提高与升华10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现代化的理论建设工程109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展问题113

一、缺乏现代市场经济基础,造成发展内涵的片面性115

二、社会内部活力支撑不足,引起发展动力的外生性118

三、传统国家政治权威衰落,导致发展战略的被动性121

第三节 从现代化视野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124

一、通过主题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片面到全面的历史性超越127

二、通过主力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外生到内生的历史性超越134

三、通过主体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超越13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启示145

第一节 从理论品质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维度146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解释学自觉14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理的解释学透视15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的解释学分析155

第二节 从现实基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视阈160

一、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162

二、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164

三、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167

第三节 从主体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性17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体化和主体化的统一170

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173

三、科学国情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175

四、科学方法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性178

结论181

参考文献191

后记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