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前文明【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史前文明
  • 令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3250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史前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史前文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述3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3

一、各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起源3

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与发展5

三、考古发现与人类的进化6

四、华夏祖先的来源13

第二节 原始先民共同创造了早期的中华文明18

一、对文明源头的争论18

二、原始文明是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20

三、原始文明是由不同氏族部落共同创造的20

第三节 气候环境对史前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21

一、气候变迁与古人类的迁徙/21

二、中华原始文明从华南地区起步25

第四节 研究原始文明的一些问题28

一、方式方法问题28

二、关于史前历史的纪年单位问题30

三、以伏羲时代作为史前文明坐标点的问题30

四、学术术语及几个重要概念的辨析31

五、史前文明中的“星空现象”问题34

六、原始人物、事件和生活时间的问题36

七、考古学文化与原始部落族群的关系问题36

八、文献记载与神话传说38

九、原始文化的传播问题42

十、原始社会的发展动力46

十一、对原始社会研究的两大误区49

第五节 史前社会不同阶段的划分51

一、群伙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距今1万年前)/51

二、氏族阶段(距今10000 ~8000年,相当于女娲时代)/52

三、部落阶段(距今8000 ~6500年,相当于伏羲时代,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53

四、酋邦阶段(距今6500 ~4500年,相当于炎黄时代后期,已经过渡到父系社会)/53

五、方国阶段(距今4500 ~4000年,相当于尧舜阶段)/54

第二章“前三皇”时代——文明的前夜期58

第一节 概述58

一、“三皇”之谓58

二、考古情况61

三、社会生活情况66

四、“前三皇”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缔造者69

第二节 群伙阶段的燧人氏时代69

一、史料对燧人氏的记载70

二、燧人氏的生活年代71

三、燧人氏的生活区域72

四、燧人氏时代的生活情况72

五、燧人氏对文明的贡献74

第三节 由洞居走向构房时代的有巢氏时代75

一、文献记载77

二、所处的时代78

三、生活的区间78

四、有巢氏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78

五、有巢氏的历史地位79

第四节 女娲时代——文明的肇始80

一、关于女娲80

二、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81

三、女娲与伏羲的关系83

四、对女娲补天的解读84

五、历史与现实的女娲85

六、女娲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89

七、我国母系社会长期存在的基础90

第五节 史前大洪水和南方部族的北迁91

一、南方部族的发展与演化91

二、史前大洪水与海水的入侵92

三、华南部族的北迁94

第三章“后三皇”时代——原始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时期100

第一节 概述100

一、三大经济文化带和接触带的形成100

二、“后三皇”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04

三、进入父系社会的几大因素106

第二节 伏羲氏西北画卦107

一、神话与真实的伏羲氏107

二、伏羲氏的地望与时代110

三、伏羲与八卦111

四、伏羲与大地湾文化113

五、伏羲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115

六、伏羲部落的形成和发展壮大116

七、伏羲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功绩117

第三节 太昊氏龙腾辽西118

一、太昊及其部落118

二、太昊与少昊及东夷的关系118

三、太昊与伏羲的关系119

四、太昊与西辽河流域早期文化120

五、太昊与中国龙文化的起源121

六、太昊部落的活动区域123

七、太昊部落发展的自然环境123

八、太昊部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124

第四节 东夷凤舞山东126

一、关于东夷126

二、东夷文化127

三、经济文化发展情况128

四、东夷部族的发展130

第五节 神农氏江南渔舟唱晚130

一、历史记载与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130

二、神农氏的地望131

三、神农、炎帝、烈山氏之争132

四、神农部落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文化135

五、神农部落与南方稻作农业137

六、神农部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138

七、神农氏的贡献和历史功绩139

第六节 裴李岗人中原放歌140

一、分布范围140

二、经济文化发展情况140

第四章 炎黄时代——部落的扩张与华夏酋邦的形成144

第一节 概述144

一、炎黄时代的社会性质144

二、四大部落集团的形成145

三、炎黄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150

第二节 炎帝时代——部落扩张战争的开始155

一、关于炎帝155

二、炎黄部落同为伏羲部落的后裔支系157

三、炎帝部族与半坡文化159

四、炎帝、神农被捆绑的原因163

五、炎帝时代的特征164

六、炎帝时代的部落扩张战争166

七、炎帝的主要功绩168

第三节 黄帝时代——华夏酋邦的形成期169

一、关于黄帝169

二、黄帝部落与庙底沟文化177

三、部落统一战争和华夏酋邦的成立180

四、黄帝问道广成子185

五、黄帝的历史功绩187

六、黄帝时代的著名人物和民间传说188

第四节 蚩尤部落的战败和东夷与炎黄集团的融合192

一、少昊部落193

二、蚩尤部落的发展与兴衰198

三、东夷的演化201

四、东夷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

第五节 北狄部落集团的形成与发展202

一、北狄部落集团的形成202

二、北狄集团的主要部落族群205

三、北狄部落集团的扩张与相邻族群的融合211

第六节 南蛮部落集团的形成与发展212

一、南蛮集团诸部族的来源212

二、南蛮部落集团的兴起213

三、南蛮部落集团的主要部族215

第七节 后炎黄时代——方国时代的来临224

一、“五帝”之谓226

二、颛顼时期229

三、帝喾时期231

第五章 尧舜禹时代——兼并战争与联邦制王朝的建立234

第一节 概述234

一、文物考古情况236

二、自然环境对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影响240

三、禅让制的本质241

四、社会生活情况245

第二节 唐尧时期——兼并战争的开始249

一、关于尧249

二、尧生活的时代和地区250

三、唐尧与陶寺文化252

四、社会发展情况253

五、唐尧与三苗的战争255

六、关于尧舜禅让255

七、唐尧的历史功绩257

第三节 虞舜时期——原始法治时代的开始259

一、关于虞舜259

二、有虞氏部落的发展与兴衰262

三、虞舜与山东龙山文化263

四、虞舜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264

五、“虞朝”的建立266

六、虞舜时代的其他重要人物268

七、舜的历史贡献272

第四节 大禹时期——国家形态的初步建立277

一、有关大禹的记载与传说277

二、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278

三、大禹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280

四、大禹时期的主要战争283

五、国家的初步形成283

六、大禹的历史贡献287

第五节 南蛮部落集团的衰落与演变289

一、尧舜禹时期的南蛮部落集团经济文化发展情况289

二、南蛮部落集团的衰落291

三、南蛮的演化291

第六节 北狄部落集团的演化293

一、北狄部落集团的进一步发展293

二、与周边部落族群的关系294

三、北狄集团的演化295

第七节 西北原始戎羌部落的兴起296

一、戎羌的族源297

二、原始戎羌部族的兴起298

三、考古学方面的发现299

第八节 第一个联邦制王朝——夏朝的建立301

一、夏朝的建立302

二、夏朝的确立和巩固303

三、太康失国305

四、少康中兴306

五、夏王朝的衰落与灭亡306

第六章 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310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310

一、中国传统典籍中“文化”的含义310

二、西方学者关于文化的解释311

三、当今语境中文化的含义311

四、华夏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华文化312

五、原始文化的特殊性314

六、研究原始文化的意义314

七、原始文化的研究方法314

八、史前文化研究中应注意的事项315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概况316

一、原始农业发展情况316

二、原始畜牧业发展情况318

三、生产工具制造使用情况318

四、手工业发展情况319

五、建筑技术发展情况320

六、酿造技术发展情况321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制度文化322

一、原始社会的婚姻及制度322

二、原始社会的丧葬文化325

三、姓氏的形成与“同姓不婚”制度的确立331

四、我国原始社会的政治文化332

第四节 原始宗教与文化艺术335

一、祭祀与原始宗教335

二、礼乐文化337

三、原始文化艺术341

四、图腾崇拜与独特的中国龙文化344

第五节 原始时代的发明创造346

一、原始社会的六大发明346

二、原始社会的“两大创造”353

第六节 中华原始文化的特质355

一、中华先民的思维模式355

二、中华原始文化的特质357

三、形成原因359

后记361

附表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