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田口方法 品质设计的原理与实务【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李辉煌著 著
- 出版社: 高立图书有限公司
- ISBN:978986412559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田口方法 品质设计的原理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目录6
符号一览表15
第1章 田口方法概论17
1.1历史回顾18
1.1-1战后的日本18
1.1-2田口玄一博士18
1.1-3美国供应商协会(ASI)19
1.1-4英文著作20
1.1-5台湾20
1.2实例:瓷砖制程设计21
1.2-1问题描述21
1.2-2品质特性22
1.2-3理想机能22
1.2-4控制因子23
1.2-5控制因子的变动水准23
1.2-6干扰因子24
1.2-7实验直交表25
1.2-8实验纪录表及实验数据26
1.2-9 S/N比27
1.2-10因子效应28
1.2-11反应表及反应图30
1.2-12品值特性的反应表及反应图31
1.2-13控制因子的分类32
1.2-14制程最佳化33
1.2-15确认35
1.2-16预测36
1.2-17确认实验37
1.2-18制程改善前后的比较38
1.2-19后语38
1.2-20练习题38
1.3实例:煞车组件设计42
1.3-1问题描述42
1.3-2品质特性及理想机能44
1.3-3信号因子44
1.3-4控制因子45
1.3-5干扰因子45
1.3-6实验直交表46
1.3-7实验数据与S/N比计算47
1.3-8因子反应分析49
1.3-9设计最佳化50
1.3-10确认52
1.3-11设计改善前后的比较53
1.3-12练习题54
1.4田口方法摘要57
1.4-1工程研发的步骤57
1.4-2稳健参数设计法59
1.4-3田口方法的步骤60
1.4-4本书其它章节的课题63
1.4-5练习题64
第2章 资料分析的基础67
2.1基本统计学68
2.1-1概率与概率密度69
2.1-2平均值与标准偏差71
2.1-3自由度74
2.1-4常态分布74
2.1-5常态分布曲线的应用:不良率76
2.1-6标准常态分布77
2.1-7练习题79
2.2 Excel图表制作(一)81
2.2-1简单计算工作81
2.2-2简单统计图81
2.2-3曲线图82
2.2-4 AVERAGE, STDEV STDEVP82
2.2-5 NORMDIST,NORMINV83
2.2-6 NORMSDIST,NORMSINV83
2.2-7 S/N比计算84
2.2-8阵列运算85
2.2-9因子反应表85
2.2-10因子反应图86
2.2-11多重曲线86
2.2-12动态S/N比计算86
2.2-13 M-y图87
2.2-14练习题88
第3章 直交表实验90
3.1实验设计法90
3.1-1试误法90
3.1-2一次一因子实验法90
3.1-3全因子实验法92
3.1-4田口式直交表实验法95
3.1-5交互作用及可叠加性97
3.1-6预测最佳设计下的品质特性99
3.1-7实验模式101
3.1-8练习题101
3.2实验模式的建构108
3.2-1一个控制因子108
3.2-2两个控制因子109
3.2-3三个控制因子111
3.2-4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112
3.2-5对数转换:分离变数113
3.2-6加法模式114
3.2-7练习题117
3.3加法模式119
3.3-1因子效应的理论解119
3.3-2实验与实验模式的建立121
3.3-3实验模式与理论公式的比较123
3.3-4讨论:没有经过对数转换的情形125
3.3-5讨论:二水准实验126
3.3-6对数转换的负面效果129
3.3-7练习题130
3.4含交互作用的实验模式134
3.4-1因子效应的理论解134
3.4-2两水准直交表实验(L8)137
3.4-3三水准直交表实验( L27 )144
3.4-4混合水准直交表实验( L18 )150
3.4-5练习题155
3.5直交表概观159
3.5-1直交表159
3.5-2交互作用表164
3.5-3点线图165
3.5-4因子效应及交互作用间的混淆165
3.5-5直交表实验的解析度167
3.5-6简易的直交表修改方法168
3.5-7练习题171
第4章 品质计量方法175
4.1各种品质计量方法介绍177
4.1-1现况描述177
4.1-2不良率178
4.1-3制程能力指标179
4.1-4 S/N比180
4.1-5三种品质评估方法之比较181
4.1-6调整至目标值后的比较182
4.1-7练习题183
4.2品质损失185
4.2-1品质损失185
4.2-2品质损失函数185
4.2-3品质损失系数186
4.2-4平均品质损失191
4.2-5练习题197
4.3 S/N比198
4.3-1 S/N比198
4.3-2望目特性第一型的S/N比201
4.3-3望目特性第二型的S/N比202
4.3-4望目特性第三型的S/N比202
4.3-5望小特性的S/N比203
4.3-6望大特性的S/N比205
4.3-7原点直线型206
4.3-8原点直线型第一型的S/N比207
4.3-9原点直线型第二型的S/N比208
4.3-10 S/N比摘要211
4.3-11练习题213
4.4 S/N比数值上的意义216
4.4-1由S/N比推算品质损失216
4.4-2实例218
4.4-3练习题219
4.5实例:复晶矽沉积制程的改善220
4.5-1问题描述220
4.5-2品质特性及理想机能222
4.5-3控制因子及其变动水准223
4.5-4干扰因子224
4.5-5实验直交表224
4.5-6实验数据226
4.5-7 S/N比227
4.5-8因子反应分析230
4.5-9制程最佳化232
4.5-10确认234
4.5-11后续实验238
4.6其它理想机能239
4.6-1机能窗型239
4.6-2参考点直线型240
4.6-3量测仪器的校准241
4.6-4双信号型242
4.6-5非线性型244
第5章 变异分析245
5.1变异的分解247
5.1-1实验误差247
5.1-2变异的分解:1个控制因子250
5.1-3变异的分解:多个控制因子252
5.1-4实例:L4(23)直交表实验258
5.1-5实例:瓷砖制程实验261
5.1-6练习题263
5.2因子的重要性测试265
5.2-1中间极限值定理265
5.2-2 F分布267
5.2-3因子效应的重要性测试:F测试269
5.2-4练习题273
5.3误差的统合276
5.3-1实例:磁砖制程实验276
5.3-2 S/N比的平方和及自由度的公式279
5.3-3实例:煞车组件设计280
5.3-4练习题283
5.4信赖区间285
5.4-1何谓信赖区间285
5.4-2标准偏差的不确定性:t分布287
5.4-3平均值的不确定性290
5.4-4因子反应值的信赖区间291
5.4-5预测值的信赖区间294
5.4-6确认实验计算值的信赖区问295
5.4-7预测值与确认实验计算值的比较296
5.4-8 t分布与F分布的关系297
5.4-9练习题298
5.5 Excel图表制作(二)302
5.5-1交互作用表与图302
5.5-2变异分析表302
5.5-3误差统合303
5.5-4对S/N比的变异分析304
5.5-5含误差线的因子反应图304
5.5-6练习题305
第6章 稳健品质设计307
6.1稳健性308
6.1-1内部与外部干扰因子308
6.1-2稳健品质设计的原理310
6.1-3直交表实验中干扰因子的安排312
6.1-4两阶段最佳化315
6.1-5设计变更与稳健性316
6.1-6生产操作环境的变更与稳健性316
6.1-7练习题316
6.2降低交互作用318
6.2-1强交互作用与弱交互作用318
6.2-2品质特性的选择319
6.2-3 S/N比或理想机能的选择321
6.2-4控制因子及水准值的选择323
6.2-5练习题325
6.3实验效率327
6.3-1实验效率的必要性327
6.3-2提高实验效率的策略327
6.3-3降低交互作用328
6.3-4三级解析度直交表实验328
6.3-5分散交互作用直交表328
6.3-6区隔已知交互作用331
6.3-7四级解析度直交表实验332
6.3-8将交互作用加入实验模式333
6.3-9练习题334
第7章 直交表深入探讨337
7.1直交表的建构339
7.1-1直交表的等效关系339
7.1-2纯二水准直交表的建构:L4(23)341
7.1-3其它纯二水准直交表的建构344
7.1-4纯三水准直交表的建构346
7.1-5混合水准直交表的建构348
7.1-6练习题351
7.2交互作用表的建构355
7.2-1两行直交的必要条件355
7.2-2纯二水准的交互作用表357
7.2-3纯三水准的交互作用表358
7.3-4三水准因子交互作用的数值意义358
7.4-5练习题363
7.3近直交表实验364
7.3-1 A18(21×38)近直交表364
7.3-2 A36(23×316)近直交表369
7.3-3 A12(21×35)近直交表373
7.3-4 A24(21×311)近直交表376
7.3-5近直交表实验的效益380
7.3-6练习题382
第8章 个案介绍389
8.1送纸机构的设计390
8.1-1操作窗390
8.1-2操作窗型的S/N比391
8.1-3实验数据392
8.1-4设计参数最佳化393
8.1-5决定弹簧张力394
8.1-6练习题397
8.2塑胶押出成型制程的改善401
8.2-1参考点直线型401
8.2-2实验数据402
8.2-3制程最佳化404
8.2-4确认406
8.2-5练习题407
8.3 IC封装制程设计411
8.3-1问题描述411
8.3-2电脑模拟模型的验证411
8.3-3设计目标413
8.3-4品质特性413
8.3-5控制因子413
8.3-6干扰因子414
8.3-7干扰实验414
8.3-8主实验416
8.3-9设计最佳化418
8.3-10确认418
8.4差动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421
8.4-1问题描述421
8.4-2干扰因子及变动水准422
8.4-3原始设计下的干扰实验425
8.4-4控制因子及变动水准428
8.4-5主实验429
8.4-6资料分析与设计最佳化430
8.4-7加法模式的确认432
8.4-8公差设计433
8.4-9品质设计的效益讨论435
8.5刨销刀具可靠性的改善437
8.5-1问题描述437
8.5-2品质特性438
8.5-3干扰因子与控制因子438
8.5-4直交表设计440
8.5-5实验数据444
8.5-6因子反应分析与变异分析444
8.5-7设计最佳化447
8.5-8存活率分析449
附录A直交表453
A.1两水准的直交表453
A.2三水准为主的直交表459
A.3四水准为主的直交表465
A.4五水准为主的直交表467
A.5近直交表469
附录B统计函数及图表475
B.1 Excel统计函数475
B.2标准常态分怖479
B.3 F分布481
B.4 t分布486
附录C参考文献487
附录D索引491
热门推荐
- 183671.html
- 1999678.html
- 1886799.html
- 3397318.html
- 3553118.html
- 523640.html
- 2517681.html
- 1304293.html
- 341031.html
- 208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7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0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6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3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6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2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96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9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