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官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1378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自然辩证法学科1
二、自然辩证法简史5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4
第一章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17
第一节 自然系统的物质形态17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7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8
三、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23
第二节 自然系统的层次结构29
一、自然系统的层次性29
二、自然系统的运动形式32
第三节 自然系统的演化发展36
一、自然界演化的历史过程36
二、自然界演化的序向40
三、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45
第二章 人与自然51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51
一、自然与人工自然51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56
三、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58
第二节 生态危机与环境保护62
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危机62
二、生态危机的根源66
三、环境保护——当代人类的共同任务67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71
一、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71
二、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76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79
第三章 科学事实85
第一节 科学问题85
一、科学问题及其作用85
二、科学问题的来源91
三、科研选题93
第二节 科学事实98
一、科学事实的概念98
二、科学事实的特点和作用100
三、科学事实发现的观点102
第三节 科学事实发现的方法107
一、观察107
二、实验108
三、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111
第四章 科学思维115
第一节 科学抽象115
一、科学抽象的任务和途径115
二、科学概念119
三、科学模型122
四、科学语言126
第二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129
一、分析和综合129
二、归纳和演绎134
三、类比137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140
一、科学想象140
二、直觉与灵感142
三、创造性思维145
第四节 数学方法148
一、数学方法的特点及作用148
二、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150
三、现代科学的数学化趋势154
第五章 科学理论157
第一节 科学假说157
一、科学假说的特点及作用157
二、构造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61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163
第二节 科学理论168
一、科学理论的特征及结构168
二、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社会确认171
三、科学理论的历史性176
第三节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基本方法179
一、公理化方法179
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182
三、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的方法184
第六章 技术方法187
第一节 技术和技术方法187
一、技术187
二、技术方法及其特点192
三、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196
第二节 技术的预测和评估198
一、技术预测方法198
二、技术评估方法203
三、技术预测和评估中的价值观207
第三节 技术原理的构思和工程设计210
一、技术原理的创造性构思方法210
二、工程设计213
第七章 系统科学方法221
第一节 系统科学与系统科学方法221
一、系统科学221
二、系统科学方法222
三、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226
第二节 基本的系统科学方法230
一、系统分析法230
二、信息方法232
三、反馈控制方法235
四、功能模拟方法236
五、黑箱方法239
六、系统规划方法241
第八章 科学技术系统243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结构243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243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247
三、当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250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252
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252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256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258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261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261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264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267
四、当代科技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73
第九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76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276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历史演变276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277
第二节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85
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般途径285
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290
三、高技术及其产业化293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297
一、现代科学技术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297
二、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纽带299
三、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社会变革的动力302
第十章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308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意识308
一、科学技术对哲学的影响308
二、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影响313
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315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科学化的人319
一、科学技术与人的素质319
二、科学技术与生活方式的变革321
三、科学化的人的形成与使命323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管理327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管理变革的杠杆327
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331
三、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334
第十一章 科教兴国与科技发展战略33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337
一、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337
二、实现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41
第二节 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346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346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348
第三节 科技发展战略352
一、当代世界各国科技战略调整态势352
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355
参考文献362
后记364
热门推荐
- 1120723.html
- 2205149.html
- 1635301.html
- 1909743.html
- 294618.html
- 3368801.html
- 3259165.html
- 925736.html
- 1914359.html
- 1928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5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1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6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4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1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6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4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4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