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史晓新,朱党生,张建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478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水资源-资源保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绪论——中国水资源及水环境1
1.1 中国水系及水资源条件1
1.1.1 水系概况1
1.1.2 水资源分区2
1.1.3 水资源总量及特点4
1.2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5
1.2.1 供水分析5
1.2.2 用水分析7
1.3 中国水污染及水环境现状9
1.3.1 江河9
1.3.2 湖泊和水库11
1.3.4 其他水源12
1.3.3 重要水源地12
1.4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形势分析13
1.4.1 水资源供需趋势分析13
1.4.2 水环境及水污染趋势分析14
1.4.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思路15
2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概述17
2.1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目的与意义17
2.2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指导思想18
2.3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依据19
2.3.1 法律法规19
2.3.2 标准19
2.3.3 有关文件和相关规划20
2.4 规划水平年、目标和指标20
2.4.1 规划水平年20
2.4.3 规划指标21
2.4.2 规划目标21
2.5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内容22
2.5.1 水功能区划22
2.5.2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22
2.5.3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4
2.5.4 地下水水资源保护规划24
2.5.5 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24
2.5.6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25
2.6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总体程序25
3 水功能区划27
3.1 水功能区划技术方法27
3.1.1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27
3.1.2 水功能区划指导思想及原则28
3.1.3 水功能区划技术体系29
3.1.4 水功能一级区分类及划分指标30
3.1.5 水功能二级区分类及划分指标31
3.2 水功能区划应用实例33
3.2.1 水功能一级区划实例33
3.2.2 水功能二级区划实例37
3.2.3 水功能区命名与编码41
3.2.4 水功能水质目标43
3.3 中国水功能区划成果概述47
3.3.1 水功能一级区划成果47
3.3.2 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54
4 污染源现状调查与估算60
4.1 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60
4.1.1 调查对象和内容60
4.1.2 调查和估算程序步骤62
4.1.3 污染源排放量估算62
4.1.4 合理性分析64
4.2 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67
4.2.1 污染物入河量调查67
4.2.2 污染物入河量估算69
4.2.3 污染物入河量统计70
5 污染源预测75
5.1 污染源排放量预测75
5.2 需水量预测76
5.2.1 需水预测的基本资料77
5.2.2 工业企业需水量预测77
5.3 污染源预测83
5.3.1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主要内容83
5.3.2 方法及模式选择84
5.3.3 生活污染源预测87
5.3.4 工业污染源预测90
5.4 污染物入河量预测92
5.4.1 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92
5.4.2 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94
6 地表水水质模型95
6.1 水质模型发展概况95
6.2 水质模型的类型98
6.3 水质模型建立的步骤99
6.4 数学方程式的求解途径101
6.4.1 数学解析法102
6.4.2 数值计算法102
6.4.3 量纲分析法107
6.5 边界处理107
6.5.1 物理边界条件107
6.5.3 边界格式和内部格式的配合108
6.5.2 数值边界条件108
6.5.4 动边界处理109
6.5.5 不规则边界处理110
6.6 河流水质模型111
6.6.1 BOD-DO水质模型111
6.6.2 氮循环水质模型126
6.6.3 正磷酸盐磷水质模型131
6.6.4 大肠杆菌数学模型132
6.6.5 综合水质模型132
6.7 湖库水质模型137
6.7.1 均匀混合型的水质模型138
6.7.2 非均匀混合湖泊水质模型140
6.7.3 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模型145
6.7.4 水库水质模型148
6.7.5 湖、库综合水质模型150
6.8 模型识别和参数估算153
6.8.1 水质模型识别154
6.8.2 参数估算156
7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157
7.1 纳污能力定义与内涵157
7.1.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定义157
7.1.2 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内涵157
7.2 技术路线与要求158
7.2.1 技术路线158
7.2.2 技术要求159
7.2.3 纳污能力的推算和分配160
7.3 纳污能力设计条件163
7.3.1 设计水文条件确定依据163
7.3.2 断面设计流量的确定164
7.4 纳污能力计算167
7.3.5 湖(库)的设计水量167
7.3.3 断面设计流速确定167
7.3.4 岸边设计流量及流速167
7.4.1 模型的选择168
7.4.2 初始浓度值C0的确定168
7.4.3 水质目标C?值的确定168
7.4.4 主要参数估值169
7.5 功能区纳污能力示例分析及合理性检验173
7.5.1 功能区纳污能力示例及分析173
7.5.2 功能区纳污能力成果合理性检验176
8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177
8.1 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意义177
8.1.1 水功能区管理的依据177
8.1.2 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核心178
8.1.3 实现总量控制的基础178
8.2.1 污染物陆域排放量、入河量与功能区水质的关系179
8.2 技术路线与要求179
8.2.2 概念界定181
8.2.3 技术要求182
8.2.4 需要强调的问题182
8.2.5 操作要领186
8.3 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186
8.3.1 现状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186
8.3.2 规划水平年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189
8.3.3 排污口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分配190
8.4 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191
8.4.1 现状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191
8.4.2 规划水平年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191
8.4.3 要点192
8.5 控制量和削减量合理性检验193
8.6 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示例及分析194
8.6.1 第一种情形194
8.6.2 第二种情形197
8.6.3 第三种情形198
9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199
9.1 技术路线199
9.2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200
9.2.1 规划控制范围200
9.2.2 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200
9.3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201
9.3.1 污染源现状调查201
9.3.2 污染源现状评价201
9.4.2 评价标准202
9.4.1 水质评价资料收集和评价因子选取202
9.4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202
9.4.3 评价方法203
9.4.4 饮用水源地水污染变化趋势分析203
9.5 保护区划分及水质目标确定204
9.5.1 保护区划分204
9.5.2 水质目标205
9.6 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方案205
9.6.1 纳污能力计算205
9.6.2 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方案206
9.7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及管理监督措施207
9.7.1 水源地保护对策和工程措施207
9.7.2 管理监督措施207
10.3 规划目标208
10.2 规划任务208
10.1 规划范围208
10 地下水水资源保护规划208
10.4 规划区基本情况的调查209
10.4.1 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209
10.4.2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210
10.5 地下水超采区的规划210
10.5.1 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210
10.5.2 地下水超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210
10.5.3 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分211
10.5.4 地下水超采区的合理开发对策措施212
10.5.5 防止海水入侵的措施213
10.6 地下水污染地区规划213
10.6.1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214
10.6.2 地下水污染分析216
10.6.3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措施217
10.7 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218
10.7.1 地下水水源地卫生防护带确定方法218
10.7.2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管理措施219
10.7.3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措施219
11 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220
11.1 规划目的220
11.2 基本原则220
11.2.1 满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基本要求220
11.2.2 水量水质并重220
11.4 规划内容221
11.3 规划目标221
11.5 监测范围221
11.2.4 对应原则221
11.2.3 以现有站网为基础221
11.6 水质监测现状222
11.6.1 现有监测站网调查222
11.6.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222
11.7 断面(测点)布设222
11.8 监测方案223
11.8.1 监测项目223
11.8.2 监测频次(基本要求)223
11.9 监测经费估算224
11.10 成果提交225
11.11 站网管理与监督建议225
12 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226
12.1 污染源控制226
12.1.1 生活污水226
12.1.2 工业废水228
12.1.3 畜禽养殖场废水229
12.1.4 农田施肥229
12.1.5 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230
12.2 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230
12.2.1 水利工程措施230
12.2.2 农林工程措施232
12.2.3 市政工程措施232
12.2.4 生物工程措施233
12.3 水资源保护管理控制233
12.3.1 明确江河湖库的水体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234
12.3.2 明确污染负荷控制为水资源保护的中心环节,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234
12.3.3 加强水域水质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234
12.3.4 积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34
12.4 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控制235
参考文献236
热门推荐
- 1943989.html
- 3218659.html
- 2674219.html
- 2424713.html
- 1267039.html
- 2111771.html
- 2944756.html
- 203305.html
- 1343443.html
- 2546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3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1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5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7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2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0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7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8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2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