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展望【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展望
  • 裴长洪,刘迎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947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展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经济学1

前言页1

第一节 宏观经济理论2

一、简要的回顾2

二、讨论的主要问题及其进展5

三、几个带有导向性的理论问题13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16

一、80年代中国微观经济研究的概况和基本特点16

二、90年代微观经济研究的特点和主要论题18

三、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24

一、改革之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突破26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理论26

二、20世纪90年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面28

三、当前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31

四、21世纪初叶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4

五、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紧迫问题36

第四节 经济史学理论39

一、近十几年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概况39

二、“九五”期间讨论热点43

三、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展望48

第五节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50

一、农业经营体制50

二、土地制度51

三、农村组织制度53

四、农业产业化56

五、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58

六、农村产业发展59

第六节 其他学科的发展61

一、数量经济学61

二、人口学64

第二章 哲学6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9

一、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和促进基础理论研究69

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拓进71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与发展77

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跟踪研究77

一、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78

二、儒家文化主干说遭遇挑战82

三、围绕郭店楚简的研究和讨论83

第三节 西方哲学史和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与发展84

第四节 发展趋势探讨86

一、哲学能否“边缘化”87

二、“回到马克思”或“重读马克思”88

三、打破学科界限,转向以问题为中心89

第三章 法学和政治学92

第一节 中国法学发展的回顾92

一、法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线索92

二、法学的研究领域94

三、带有导向性的热点问题96

四、主要学派与代表人物100

第二节 中国法学发展前景展望103

一、法学发展趋势103

二、法学研究领域107

三、可能的研究热点109

四、中国法学发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12

第三节 政治学大有希望114

一、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回顾114

二、学科基础建设116

三、主要的研究领域117

四、学术研究的主要问题119

五、政治学学科发展前景展望121

第四章 社会学124

第一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导入与重建124

一、社会学在中国的最初发展124

二、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重建125

第二节 中国社会学发展现状概述与分析127

一、社会学发展的主要方面127

二、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138

三、社会观念与社会心态140

四、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40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43

一、中国社会学未来发展的几个主要特征143

二、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145

三、促进中国社会学未来健康发展的几种关系与举措150

四、结束语154

第五章 文学155

第一节 新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55

一、学术水准明显提高155

二、研究方法多元化格局形成158

三、新世纪发展展望160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163

一、现代文学观念和标准的变迁163

二、研究热点的变化164

三、各文体研究的成果166

四、寻找新视角,寻求新突破168

第三节 当代文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171

一、初具规模的学科建设172

二、前沿批评问题176

三、台湾文学研究概况与前景展望179

第四节 文艺学研究的深入发展185

一、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性问题188

二、中国文论的整合与重建190

第五节 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的潜在能量191

第六节 新时期民间文学研究的得与失196

第七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1

第八节 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与问题204

一、外国文学理论研究205

二、国别文学研究206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早期发展209

第六章 人类学和民族学209

第二节 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与曲折213

第三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恢复与发展217

第四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建设研究热点223

一、人类学、民族学“本土化”的大讨论223

二、关于“民族”、“族群”概念的讨论224

三、民族过程与民族政治理论研究227

四、汉民族研究的发展与深化230

五、田野调查日益受到重视232

第五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趋向234

一、人类学、民族学正在成为整合民族研究各学科的学术平台234

二、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应用性将显著增强235

三、人类学、民族学的分支学科的发展方兴未艾237

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在国际学界的影响将不断扩大239

第七章 语言学242

第一节 引言242

第二节 简要回顾243

一、基础研究243

二、应用研究250

第三节 发展趋势预测257

一、基础研究257

二、应用研究261

三、国内语言学学术重镇举隅263

一、史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267

第一节 史学理论研究267

第八章 历史学和考古学267

二、史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268

三、年轻的外国史学理论研究270

四、新世纪史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和趋势271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研究274

一、20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275

二、对21世纪初期中国古代史研究发展的期盼与展望281

第三节 中国近代史研究284

一、80年代:以拨乱反正为主的恢复时期285

二、90年代:以积累成果为主的酝酿繁荣时期288

三、21世纪初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要趋势292

一、中国当代史学科的建立和成就294

第四节 中国当代史研究294

二、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热点和展望298

第五节 世界史研究302

一、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阶段302

二、中国世界史研究硕果累累305

三、21世纪初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趋势307

第六节 中国考古学309

一、中国考古学学科队伍建设的新发展310

二、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的完善与发展311

三、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316

四、新世纪考古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318

一、宗教学理论研究321

第一节 近年来宗教学研究状况回顾321

第九章 宗教学321

二、当代中国宗教政策理论研究325

三、佛教研究329

四、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334

五、伊斯兰教研究339

六、基督宗教研究342

七、儒教研究346

八、其他350

第二节 “十五”期间学科发展主要趋势及重点研究方向352

一、宗教学理论353

二、当代中国宗教355

三、佛教356

四、道教和中国民间宗教357

五、伊斯兰教358

六、基督宗教359

七、儒教360

八、其他361

第十章 世界经济362

第一节 中国世界经济理论研究36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367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367

二、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374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的趋向377

一、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378

第三节 国际金融、贸易、投资378

二、国际贸易387

三、国际直接投资392

第四节 国别经济与地区经济研究396

一、关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问题396

二、关于欧洲经济一体化问题398

三、关于日本经济问题399

四、关于东亚模式问题400

五、关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转轨问题403

六、国别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的趋势405

第五节 关于新经济406

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414

第一节 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概述414

第十一章 国际政治414

二、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绩416

三、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18

四、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发展趋势420

第二节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展422

一、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引进和研究422

二、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423

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426

第三节 中国对国际政治现实问题的研究428

一、全球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专题研究429

二、地区与国别研究437

后记4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