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宋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 ISBN:978780223569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农业技术-国际合作:科学技术合作-研究-中国、苏联-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历史背景21
第一节 近代中国农业科技概况22
一、曲折发展与相对落后22
二、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29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苏联的农业与科技34
一、苏联农业概况34
二、苏联科技实力40
三、苏联农业科技、教育和机械化水平42
第三节 中苏结盟与经济技术合作46
一、从相互同情与支援到互助结盟47
二、中苏结盟与经济技术合作51
第二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优势和基础59
第一节 中苏文化交流、融通与认同60
一、文化异质与认同对国际合作的影响60
二、中苏文化融通与认同的历史必然性63
三、中苏两国文化交流、融通与认同67
第二节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地缘优势70
一、农业引种和育种的地理区位优势71
二、农业科技合作的边境优势74
第三节 近代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80
一、农业技术引进与推广81
二、农业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87
三、农机具引进与应用93
四、农科留苏教育99
第三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途径103
第一节 前期合作的外交与外贸途径104
一、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外事工作的管理体制104
二、外交与外贸途径的形成105
三、外交与外贸途径的特点108
第二节 建立科学技术合作的专门机构110
一、中国科技界在苏联对口考察及其意义110
二、签署《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13
三、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的建立116
四、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发展117
第三节 共同制定并实施“122项”科研计划123
一、《十二年科学规划》与农业科技123
二、《十二年科学规划》与“122项”协定125
三、“122项”协定农业项目的实施128
第四节 中苏相应农业机构的直接联系139
一、中苏农业部之间的直接联系140
二、中苏两国农业科学院之间的直接联系143
三、其他相应农业科研机构的直接联系152
四、中苏高等农业院校的直接联系154
第四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方式与内容157
第一节 聘请苏联顾问和专家157
一、苏联专家的规模158
二、苏联专家的部门分布及工作特点160
三、选派与聘请苏联专家的要求166
四、聘请苏联专家的补偿与生活待遇169
五、各合作阶段中苏政策调整及其影响171
第二节 中苏互派留学生177
一、向苏联派遣农科留学生的意义177
二、派遣留苏农科学生的严格选拔178
三、农科留苏学生的派遣规模183
四、农科留苏学生的培养188
五、接受和培养苏联留学生194
第三节 中苏专家互访与交流195
一、中国专家对苏联的农业考察195
二、苏联专家对中国的农业考察208
第四节 相互引进和交换农业良种216
一、中国从苏联引入的农业良种216
二、苏联从中国引进农业良种和技术概况225
第五节 中国从苏联引进农业机械227
一、新式农具引进227
二、农业机械引进231
第五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积极意义237
第一节 为中国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237
一、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产量238
二、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和家畜疫病243
第二节 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家畜育种的成效250
一、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的成效251
二、家畜育种的主要成效256
第三节 促进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科教事业263
一、增设新的学科专业263
二、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272
第四节 实现进口农机国产化276
一、仿制改进与机引农业机械国产化276
二、技术引进消化与拖拉机制造业发展282
第五节 国营友谊农场建立和发展的示范作用286
一、土地规划学科的引入与技术传播287
二、学习和消化先进农业科技知识290
三、输出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292
四、友谊农场发展与农业现代化295
第六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缺憾及其影响297
第一节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文化传统制约297
一、中苏(俄)文化传统的差异298
二、文化传统的撞击与排异301
三、中国文化传统固有局限对合作的制约304
第二节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缺憾309
一、有些合作项目缺乏计划性309
二、引进消化技术存在一定不足312
三、照搬苏联高等农业教育模式314
第三节 政治因素形成的负面影响316
一、“米丘林学说”的传播及负面作用316
二、“大跃进”对合作科研和留苏教育的影响320
三、政治分歧与苏联后期合作的退缩322
结语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动因机制与终结327
附录339
附录一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应聘来华工作的部分苏联专家名单339
附表二 1953—1965年留苏农科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分专业人数统计表347
附表三 苏联赠送给中国建设大型国营机械化谷物农场的农机设备清单349
参考文献351
后记363
热门推荐
- 442513.html
- 1230582.html
- 2936179.html
- 2653356.html
- 1204014.html
- 838025.html
- 1439481.html
- 1209475.html
- 1359036.html
- 3808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5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6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0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4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9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8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0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9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