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火器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火器史
  • 王兆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021304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发射药 军事技术史 火炮 枪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火器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火药的发明和初级火器的创制1

第一节 火药的发明1

一、我国古代对硝石和硫黄的认识1

二、炼丹家对火药发明的贡献5

三、《武经总要》记载的三个火药配方10

第二节 火球与火药箭12

一、创制火器的条件和需要12

二、火球与火药箭的构造和作用14

三、古代火攻器具与火攻技术的发展19

四、火球与火药箭在战争中的最初使用20

第三节 火枪与铁火炮22

一、南宋时期火器发展的概况22

二、陈规创制的长竹杆火枪25

三、宋金之战中火器的使用27

四、铁火炮与飞火枪的创制及金蒙之战中火器的使用29

五、突火枪的创制33

六、宋蒙之战中火器的使用34

第二章 初级火器的流传与火铳的创制38

第一节 初级火器的流传38

一、蒙(元)军使用火器对外作战38

二、阿拉伯人对中国火药与火器的了解和仿制40

三、对各种“火药发明说”的澄清43

第二节 火铳的创制48

一、元代军器制造业的发展48

二、火药性能的改良48

三、火铳初创时期的实物50

四、对元火铳的几点分析53

五、火铳在作战中的最初使用55

第三节 对几个问题的辨析58

一、关于“周炮”的制造年代58

二、关于焦玉其人其书63

三、关于襄阳砲66

第三章 火铳的发展71

第一节 洪武时期的火铳72

一、多系统的造铳机构及其制品72

二、洪武火铳的种类和构造85

三、洪武火铳的改进87

第二节 永乐至正德时期的火铳88

一、统一的造铳机构和有关的制度88

二、永乐至正德时期火铳的种类89

三、永乐至正德时期火铳的改进100

四、铭文涉及火铳制造的几个问题101

第三节 火铳的发展对明代前期军事的影响103

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103

二、神机营的创建104

三、国防设施的改善107

四、新战术的创造和发展109

第四章 佛郎机和鸟铳的传入与制造115

第一节 佛郎机的传入115

一、达·伽马的东来115

二、葡萄牙人同明王朝官员的接触116

三、葡萄牙等国制造的佛郎机117

四、关于佛郎机传入的年代120

五、关于何儒最早主持仿制佛郎机的问题122

第二节 明代制造的佛郎机125

一、汪鋐的动议125

二、佛郎机的种类和构造126

第三节 鸟铳的传入134

一、鸟铳的来历134

二、明代制造的火绳枪137

第四节 赵士桢及其对火绳枪的研制142

一、杰出火器研制家的一生142

二、噜密铳的传入和仿制144

三、赵士桢研制的单管火绳枪147

四、赵士桢创制的多管火绳枪149

一、单管枪153

第一节 新型枪炮的创制153

第五章 传统火器的革新153

二、多管(多发)枪156

三、轻型火炮160

四、大型火炮162

第二节 火箭等火器的创新167

一、火箭类火器167

二、喷筒类火器172

三、火球类火器173

四、火攻战车类火器174

五、爆炸性火器175

第三节 中外火器的融台及其对军事的影响180

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新变革180

二、军事训练内容的变革185

三、边关和城堡防御设施的改善189

第四节 中国古代火器科学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上)193

一、关于理论著作193

二、关于冶炼造铳钢材的论述194

三、关于火药配方的总结196

四、关于火药配制工艺的规范199

五、关于火药理论的阐发201

第五节 中国古代火器科学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下)204

一、关于发展火器制造的理论204

二、关于发展火器使用的理论208

第六章 红夷炮与欧洲火器科学技术的引进215

第一节 引进和仿制红夷炮的条件215

一、欧洲火器科学技术的发展215

二、欧洲传教士的东来及其桥梁作用218

三、明末火器研制家群体及其贡献219

第二节 红夷炮的引进和使用224

一、首批红夷炮的引进224

二、红夷炮和宁远大捷228

三、崇祯朝廷对西洋大炮的购买和使用230

四、关外明军火器优势的丧失232

第三节 火器科学技术的发展234

一、理论研究的转轨234

二、设计思想的进步235

三、采用新的造炮方法238

四、西洋火炮的大量仿制239

五、神机炮的大量制造242

六、射击学的发展243

七、对冲击波现象的探索245

第七章 古代火器发展的曲折250

第一节 红衣炮在清朝建立前后的发展251

一、红衣炮与后金的强大251

二、火炮在清初各方的制造与使用254

第二节 火炮在康熙时期的发展和转折259

一、发展火炮制造的措施259

二、南怀仁铸炮与“平定三藩”之战259

三、收复雅克萨之战中使用的火炮261

四、改革火器制度和建立火器营265

五、雍正至道光时期火器制造的衰萎267

第三节 清代前期枪炮的种类与研制者267

一、重型火炮267

二、轻型火炮269

三、短管炮271

四、单兵枪273

五、清代前期的火器研制者275

第四节 古代火器发展由盛转衰的原因277

一、转折的慨况277

二、转折的原因278

第八章 中国火器发展的回升289

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外火器的反差290

一、在理论方面290

二、在火药方面290

三、在军用枪方面292

四、在火炮方面293

五、在水师火器方面298

六、在火器的使用方面299

一、两位倡导者301

第二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301

二、一批实践者304

第三节 师夷之长技的初步尝试309

一、火药配制方法的改进309

二、对西洋自来火铳的初步了解309

三、火炮铸造方法的改进310

四、炮弹铸造方法的改进311

五、新型炮架和搬运器械的制造312

六、近代射击学的初步引进313

七、在新建战舰上安置新式舰炮313

八、新式炮台的修建314

九、新式地雷的研制315

十、新式水雷的创制316

一、太平天国的火器制造318

第四节 太平天国革命对火器发展的推动318

二、太平天国使用的洋枪洋炮320

三、太平军对火器的使用321

第五节 清军对欧美火器的引进和使用323

一、湘军装备和使用的火器324

二、淮军装备和使用的火器326

三、中外混编武装和英法侵略军使用的火器328

四、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火器329

第九章 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337

第一节 兴办军工厂局的背景和方针337

一、国内背景337

二、国际背景339

三、借材异域和引进技术的办厂方针341

四、容闳对兴办军工厂局的贡献342

第二节 清政府兴办的军工厂局343

一、近代军工厂局兴办的概况343

二、几个主要的军工厂局346

第三节 兴办军工厂局中的军事技术家355

一、近代军事技术家群体的形成355

二、杰出的军事技术家及其主要成就356

第十章 近代军工厂局的产品368

第一节 军用钢材及火药368

一、军用钢材368

二、火药370

一、步枪376

第二节 轻武器376

二、多管枪383

三、机枪384

四、枪弹387

第三节 火炮及地雷、水雷388

一、前装炮388

二、后装炮390

三、管退炮394

四、炮弹396

五、地雷、水雷397

第十一章 近代火器的使用及其对晚清军事的影响402

第一节 陆军编制装备的更新和近代海军的创建402

一、陆军编制装备更新的概况402

二、甲午战争前陆军编制装备的演变403

三、甲午战争后陆军编制装备的更新407

四、近代海军的创建及其火器装备系统的形成412

第二节 边海防火力配系的建设415

一、新式炮台的建筑415

二、沿海和沿江要塞火力配系的建设416

三、边防要隘火力配系的建设426

第三节 军事训练、教育和作战方式的变革430

一、陆军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的变革430

二、海军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的兴起与发展435

三、近代军事技术书籍的译著437

四、作战方式的变革442

第十二章 总论448

第一节 中国火器发展的特点448

一、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448

二、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449

三、富于创造 善于学习451

第二节 中国火器发展的基本规律456

一、以经济为基础的规律456

二、受战争和军事推动的规律458

三、受政治需要和政策制约的规律460

四、受火器研制者世界观支配的规律461

五、推动军事发展的规律464

附一 大事记469

附二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482

附三 中国历代尺的长度比较简表497

附四 中国历代升的容量比较简表498

附五 计量单位简表498

后记5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