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理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沈映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791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102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11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第1章 绪论3
1.1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任务3
1.2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4
1.3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地位6
1.4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趋势8
第2章 中药药效学11
2.1 中药的基本作用11
2.2 中药作用的方式13
第3章 中药毒理学21
3.1 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21
3.2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与类型22
3.3 中药毒性成分和中毒机理26
3.4 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28
3.5 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31
第4章 中药药动学35
4.1 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及其变化35
4.2 有效成分不明或缺乏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8
4.3 中药生物有效性41
4.4 中药药动学今后研究的建议44
第5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49
5.1 药物因素49
5.2 机体因素59
5.3 环境因素60
第6章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64
6.1 概述64
6.2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72
6.3 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78
6.4 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81
6.5 中药配伍的研究方法81
第7章 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92
7.1 中药新药的概念和申报时对药理毒理的要求92
7.2 主要药效学研究要求93
7.3 一般药理学研究要求98
7.4 急性毒性试验要求99
7.5 长期毒性试验要求100
7.6 特殊毒理试验102
7.7 制剂安全性试验103
各论107
第8章 解表药107
8.1 概述107
8.2 常用药物111
8.2.1 发散风寒药111
麻黄111
桂枝115
紫苏117
细辛120
生姜123
荆芥127
防风130
羌活132
8.2.2 发散风热药134
柴胡134
薄荷140
葛根143
菊花150
升麻153
8.3 常用方剂156
桂枝汤156
九味羌活汤161
小青龙汤162
银翘散165
麻杏石甘汤168
葛根芩连汤171
防风通圣散174
正柴胡饮175
川芎茶调散177
8.4 解表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180
第9章 清热药184
9.1 概述184
9.2.1 清热泻火药187
石膏187
9.2 常用药物187
知母190
天花粉193
栀子198
9.2.2 清热燥湿药200
黄芩200
黄连208
黄柏218
龙胆草221
秦皮223
苦参226
金银花230
9.2.3 清热解毒药230
连翘234
蒲公英237
穿心莲239
大青叶245
板蓝根247
青黛251
贯众252
鱼腥草255
山豆根259
白头翁264
鸦胆子267
熊胆273
生地黄278
9.2.4 清热凉血药278
牡丹皮281
赤芍283
紫草289
水牛角292
9.2.5 清虚热药294
青蒿294
9.3 常用方剂298
白虎汤298
黄连解毒汤300
龙胆泻肝汤306
泻心汤310
六神丸314
紫雷丹319
9.4 清热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321
第10章 泻下药326
10.1 概述326
10.2 常用药物329
10.2.1 攻下药329
大黄329
芒硝339
番泻叶342
芦荟346
火麻仁350
10.2.2 润下药350
10.2.3 峻下逐水药351
芜花351
巴豆356
商陆359
10.3 常用方剂364
大承气汤364
大陷胸汤371
大黄牡丹汤372
10.4 泻下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373
第11章 祛风湿药377
11.1 概述377
独活379
11.2 常用药物379
11.2.1 祛凤湿散寒药379
川乌382
雷公藤386
11.2.2 祛风湿清热药395
秦艽395
豨莶草396
防己398
11.2.3 祛凤湿强筋骨药405
五加皮405
11.3 常用方剂407
独活寄生汤407
大活络丹408
11.4 祛风湿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410
第12章 化湿药414
12.1 概述414
12.2 常用药物417
苍术417
厚朴421
12.3 常用方剂426
藿香正气散426
12.4 化湿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428
第13章 利水渗湿药432
13.1 概述432
茯苓433
13.2 常用药物433
13.2.1 利水消肿药433
猪苓438
泽泻443
薏苡仁449
13.2.2 利水通淋药453
车前子453
香加皮456
通草458
13.2.3 利湿退黄药459
茵陈蒿459
金钱草464
虎杖466
13.3 常用方剂473
五苓散473
茵陈五苓散476
猪苓汤478
茵陈蒿汤479
13.4 利水渗湿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483
第14章 温里药485
14.1 概述485
14.2 常用药物490
附子490
干姜497
肉桂499
吴茱萸503
花椒507
丁香511
14.3 常用方剂515
参附汤515
黄芪建中汤524
吴茱萸汤527
14.4 温里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530
第15章 理气药536
15.1 概述536
15.2 常用药物538
陈皮538
青皮542
枳实(枳壳)547
木香552
香附555
川楝子557
乌药561
15.3 常用方剂563
瓜蒌薤白白酒汤563
柴胡疏肝散565
15.4 理气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570
16.1 概述573
第16章 消食药573
16.2 常用药574
山楂574
神曲578
麦芽579
莱菔子580
16.3 常用方剂582
保和丸582
16.4 消食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583
第17章 止血药585
17.1 概述585
17.2.1 凉血止血药589
小蓟589
17.2 常用药物589
地榆592
槐花(槐角)596
17.2.2 化瘀止血药598
三七598
蒲黄606
茜草610
17.2.3 收敛止血药613
仙鹤草613
白及616
17.2.4 温经止血药619
艾叶619
云南白药621
17.3 常用方剂621
十灰散623
17.4 止血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624
第18章 活血化瘀药629
18.1 概述629
18.2 常用药物632
18.2.1 活血止痛药632
川芎632
延胡索641
郁金645
姜黄648
乳香655
没药658
18.2.2 活血调经药661
丹参661
红花674
桃仁677
益母草679
牛膝682
毛冬青685
18.2.3 破血消症药690
莪术690
水蛭693
18.2.4 活血疗伤药697
血竭697
马钱子699
18.3 常用方剂701
桃核承气汤701
血府逐瘀汤708
补阳还五汤716
失笑散721
桃红四物汤724
生化汤726
桂枝茯苓丸728
大黄?虫丸734
冠心Ⅱ号方737
18.4 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741
19.1 概述744
第19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744
19.2 常用药物747
19.2.1 化痰药747
半夏747
天南星751
桔梗753
川贝母755
浙贝母756
19.2.2 止咳平喘药758
苦杏仁758
紫菀761
枇杷叶762
前胡763
洋金花766
19.3 常用方剂771
三子养亲汤771
19.4 化痰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773
第20章 安神药775
20.1 概述775
20.2 常用药物778
酸枣仁778
灵芝784
20.3 常用方剂791
酸枣仁汤791
20.4 安神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792
21.1 概述796
第21章 平肝息风药796
21.2 常用药物797
天麻797
钩藤802
羚羊角805
全蝎807
僵蚕810
地龙812
牛黄816
天麻钩藤饮819
21.3 常用方剂819
镇肝息风汤820
21.4 平肝息风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822
第22章 开窍药824
22.1 概述824
22.2 常用药物826
麝香826
冰片832
苏合香835
石菖蒲836
蟾酥838
安宫牛黄丸846
22.3 常用方剂846
22.4 开窍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848
第23章 补虚药850
23.1 概述850
23.2 常用药物861
23.2.1 补气药861
人参861
西洋参872
党参875
黄芪880
白术884
山药886
甘草888
刺五加894
23.2.2 补阳药900
鹿茸900
淫羊藿904
补骨脂908
肉苁蓉912
冬虫夏草915
23.2.3 补血药920
当归920
熟地黄927
白芍929
何首乌933
阿胶937
23.2.4 补阴药939
南沙参939
北沙参940
麦冬941
黄精946
枸杞949
23.3 常用方剂954
四君子汤954
六君子汤958
保元汤960
生脉散963
四物汤971
当归补血汤973
炙甘草汤975
十全大补汤977
八珍汤982
六味地黄丸985
二至丸988
肾气丸992
右归丸996
23.4 补虚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999
第24章 收涩药1006
24.1 概述1006
五味子1009
24.2 常用药物1009
山茱萸1018
24.3 常用方剂1022
玉屏风散1022
24.4 收涩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新药开发的试验设计要点1027
第25章 其他药1030
25.1 概述1030
25.2 常用药物1030
大蒜1030
常山1037
银杏叶1040
绞股蓝1048
冬凌草1057
沙棘1061
三尖杉1065
25.3 常用方剂1070
金黄散1070
四逆散1072
当归芍药散1075
逍遥散1079
芍药甘草汤1083
大柴胡汤1086
小柴胡汤1089
附录1099
中药与方剂索引1099
热门推荐
- 538295.html
- 2636830.html
- 457970.html
- 479425.html
- 2980349.html
- 3795845.html
- 800097.html
- 1562497.html
- 3572621.html
- 2754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4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6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3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5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4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2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89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1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