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拒绝债务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债务管理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拒绝债务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债务管理研究
  • 于颖,李建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3717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拒绝债务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债务管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7

1 外债的一般原理7

1·1 外债的经济法学涵义7

1·11 债、公债和国外公债与外债7

1·12 外债的不同定义10

1·13 外债的基本类型14

1·2 外债的性质范畴14

1·21 外债与财政赤字的关系14

1·22 外债的性质范畴15

1·3 外债对一国经济的影响17

1·31 外债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7

1·32 外债管理不善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18

附录1-1 公债的分类方法20

附录1-2 “三资”企业的债务是否归属中国外债统计管理范围20

2 外债管理分析22

2·1 外债管理的目标和内容22

2·11 确定外债管理目标应考虑的因素22

2·12 外债管理的目标模式24

2·13 外债管理的内容与层次26

2·2 外债管理的政策工具和管理体制28

2·21 外债管理的政策工具28

2·22 外债管理政策工具的选择30

2·23 外债管理体制31

2·24 可供选择的外债管理体制模式33

2·3 外债的适度规模及其管理分析36

2·31 外债规模与适度规模的界定36

2·32 对外债适度规模理论的质疑38

2·33 确定外债适度规模的原则和依据39

2·34 衡量和决定外债规模的指标体系42

2·4 外债结构管理分析48

2·41 外债结构48

2·42 外债结构管理50

附录2-1 外债的宽限期和用足平均年限56

附录2-2 世界银行外债的数量界限57

附录2-3 中国流行的一种监测外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体系58

实践篇60

3 中国外债的历史与现状60

3·1 中国外债的起源和建国前的外债60

3·11 中国外债的起源——清政府61

3·12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外债63

3·13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外债64

3·14 对旧中国外债的几点说明65

3·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前的外债66

3·21 特殊时期的特殊外债67

3·22 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偿还苏联的债务68

3·3 70年代末开始的外债69

3·31 恢复借用国际债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69

3·32 80年代中国外债的产业投向70

3·4 80年代中国外债的状况72

3·41 中国的外债规模基本与经济发展程度适应72

3·42 中国外债结构比较合理73

4 中国外债管理实践(上)75

4·1 中国计划经济下外债管理概况75

4·11 中国外债的计划管理75

4·12 中国外债的统计与监测82

4·2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管理85

4·21 中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主要形式85

4·22 世界银行贷款的管理86

4·3 外国政府贷款的管理88

4·31 外国政府贷款的种类88

4·32 外国政府贷款管理89

4·33 对贷款建设项目与采购物资的管理90

4·4 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91

4·41 国际商业贷款的主要形式及特点91

4·42 国际商业贷款协议93

4·43 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95

4·5 国际融资租赁的管理97

4·51 融资租赁的概念与种类97

4·52 融资租赁的作用与国际融资租赁的主要方式98

4·53 中国对融资租赁的管理99

附录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00

附录4-2 《外汇(转)贷款的登记管理办法》103

附录4-3 《外债登记实施细则》105

5 中国外债管理实践(下)111

5·1 国际债券与债券市场概述111

5·11 国际债券的定义、种类及特点111

5·12 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市场115

5·2 国际债券的发行与交易117

5·21 世界主要国际债券发行市场117

5·22 国际债券发行手续及发行程序121

5·3 国际债券评级126

5·31 债券评级的内容126

5·32 主要的债券评级机构127

5·33 债券的评级方法128

5·4 中国对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的管理134

5·41 中国管理境外发行债券的职能部门134

5·42 申请发行债券条件及审批程序135

5·43 申请债券评级136

5·44 债券发行后的管理136

附录5-1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的管理规定》136

附录5-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外借款由中国人民银行归口管理的通知》139

改革篇142

6 中国计划经济下的外债管理体制142

6·1 中国外债管理体制的政策法规组合142

6·11 第一阶段:中国外债管理体制的萌芽(1978-1986.8 )143

6·12 第二阶段:中国外债管理体制的基本形成(1986.8 -1989.1)145

6·13 第三阶段:中国外债管理体制的初步发展(1989.1 至今)150

6·2 中国计划经济下设置的外债管理机构153

6·21 中国外债管理机构及其部分分工153

6·22 中国外债管理机构的职能155

6·3 中国外债管理体制的基本评价157

6·31 中国外债管理体制的功绩157

6·32 中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58

附录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162

附录6-2 《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169

附录6-3 《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173

7 中国市场经济下外债管理体制模式选择177

7·1 中国外债管理体制模式的基本界定177

7·11 外债管理基本方针的界定177

7·12 外债管理基本目标的界定179

7·13 外债管理基本原则的界定184

7·2 中国外债管理机构设置186

7·21 外债管理权威机构的设置及其论证186

7·22 外债管理权威机构的职能及主要机构190

7·23 地方外债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192

7·24 对外举债窗口的界定193

7·3 中国外债管理运行机构195

7·31 外债借入的管理195

7·32 外债使用的管理197

7·33 外债偿还的管理199

8 中国市场经济下外债管理监督保障体系202

8·1 外债管理的监督体系202

8·11 外债管理监督的基本原理与外债管理监督体系202

8·12 中国现行外债管理监督体系存在的缺陷205

8·13 健全与新型外债管理体制相配套的外债监督体系206

8·2 中国外债管理的保障体制208

8·21 外部风险的防范208

8·22 外债管理外部保障体系设计209

8·23 外债资金内部风险防范210

8·24 汇率风险防范体系设计211

经验篇212

9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212

9·1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概况212

9·11 债务危机爆发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状况213

9·12 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国家外债的变化214

9·2 发展中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原因215

9·21 引发债务危机的国际根源216

9·22 债务危机爆发的国内因素216

9·23 债务危机爆发的国际因素217

9·3 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方案219

9·31 国际社会拯救危机的措施219

9·32 调整债务的新方案220

9·33 债务问题的进展及前景223

10 外债管理的国际经验226

10·1 债务资本化问题226

10·11 债务资本化的基本思路与内容226

10·12 债务资本化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227

10·13 债务资本化案例分析——菲律宾的债务资本化实践230

10·2 印度外债管理的启示232

10·21 完善的外债管理体制232

10·22 明确外债管理目标,制定详实的外债规划233

10·23 加强债务结构的管理,保证外债能按时偿还234

10·24 严格控制外债资金投向,做到使用与偿还挂钩234

10·25 加强外债立法,建立外债管理的法制保障体系235

10·3 韩国外债管理经验与教训236

10·31 举债规模与经济发展对外资的需要相适应236

10·32 保持合理的外债结构237

10·33 外债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协调发展239

10·34 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的教训239

10·4 中国台湾地区的外债管理240

10·41 台湾外债借入管理的特点240

10·42 台湾外债使用管理和特点242

10·43 台湾外债偿还管理的特点243

附录245

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