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上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陈志奇著;国立编译馆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上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外交与外交史1
什么是「外交」、什么是「外交史」1
由秦汉到明末,中国外交史是一片空白5
中国上古应无外交7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背景8
第二节 清代财经状况11
乾嘉两朝盛极而衰10
鸦片进口,白银出口15
军费、外债与赔款三宗最大支出19
「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1
第三节 清代军备状况24
八旗、绿营日久生变24
湘军、淮军取绿营而代之20
防军、练军的由来27
绿营名存实亡28
新军同情革命28
水师与新建海军29
第四节 清代疆域变迁31
清代盛时疆域的轮廓31
尼布楚条约开中国画界割地之渐32
西南藩属的丧失34
中外条约或界约签订年次表36
第五节 清代外交机构38
咸丰以前无专责外交机构39
理藩院或「蒙古衙门」40
四国天津条约的影响41
恭亲王等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3
总理衙门时期外交机构体系47
辛丑和约与总署改制为外务部51
外务部改行新制52
第二章 中、俄早期关系57
第一节 初步官式接触57
俄人何时来到中国57
官式接触始于顺治年间58
俄人东进经过59
初步交往龃龉丛生60
康熙颁旨准俄通商62
第二节 雅克萨战争65
罗刹侵犯边境65
康熙不愿轻启战端66
宾先吧芝从中斡旋67
俄皇遣使乞和休战67
第三节 尼布楚条约69
中俄谈判经过69
尼布楚条约全文71
尼约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75
第四节 恰克图条约与市约80
康熙三十二年俄人正式入贡贸易80
俄罗斯馆的考叙81
因互市问题而签约划界82
恰克图条约全文82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世系表85
中俄维持一百五十年的和平87
「恰克图市约」89
第三章 中、欧早期关系91
第一节 欧人东来序幕91
葡萄牙最先开始经营东方92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与台湾95
「一部华侨惨死史」96
清廷准许荷人通商97
伦敦东印度公司97
法国落后英国六十年98
第二节 商务轇轕溯源99
广州独口通商时期100
行商制度100
粤海关的腐化105
结束独口通商的背景106
第三节 中英冲突的醖釀109
大开海禁与洪任辉一案109
洪任辉案件的影响112
马戛尔尼呈递英国表文114
乾隆——批驳英国所求各节 118
正使阿美士德来华123
第四章 中、英关系恶化127
第一节 清廷防夷政策127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无所谓「外交政策」127
两广总督奏「英商以输税独多,故作刁难」128
英商不满船钞等级130
「查禁纹银偷漏,鸦片分销」章 程六条131
嘉庆朝「民夷交易章 程」要点133
道光朝李鸿宾等之章 程八条134
道光朝卢坤之「防范夷人章 程八条」135
东印度公司胡夏米的投诉137
第二节 英人进兵虎门140
东印度公司散局141
英任命商务总监律劳卑来华142
英外相巴麦尊的指令143
卢坤上奏停止英国贸易144
英人炮击虎门、进泊黄埔146
义律担任总监147
英舰队司令马他伦来粤149
宣宗颁谕「总宜外示镇静,内谨修防,以戢夷汇而靖闾阎」150
第三节 禁烟政策的形成151
鸦片于明朝中叶输入中国152
「塞源」、「遏流」、「正本」153
许乃济的「弛禁论」154
袁玉麟指「弛禁论」者,「戾于是非者有三,闇于利害者有六」156
黄爵滋的反「弛禁」论160
林则徐献策并痛切陈词164
「钦定严禁鸦片条例」166
第五章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69
第一节 林则徐铁腕禁烟169
林钦差严令夷商出具甘结169
义律卒告屈服172
林钦差檄谕英王173
甘结之事一波三折175
禁绝英夷柴米食物,断其淡水,撤其买办176
上谕「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177
英夷照式具结178
第二节 穿鼻点燃战火183
转机一变而为危机183
林钦差等的海战奏报184
穿鼻海战的真象186
上谕「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187
铜锣鼓英人记里布被捕事件190
英政府下令备战报复,封锁广州水域191
林刖徐在道光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193
第三节 由战争到和平194
英军北上直逼天津195
「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196
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原文201
巴麦尊提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事项208
林则徐、邓廷桢交部议处210
英方向琦善提出十四条212
「穿鼻草约」216
清廷下诏宣战217
琦善被革奕山接任219
「广州草约」220
清廷乞和,双方交换照会222
大致商定和议条款225
宣宗「不得不勉允所请」226
第四节 签订南京条约——附「善后」与「通商」章 程、虎门条约229
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29
中英南京条约全文230
南京条约英文本232
论者评南京条约237
「善后章 程」246
「通商章 程」249
虎门条约251
第六章 利益均霑政策253
利益均霑政策的背景253
第一节 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 程」255
「中国女皇号」255
美国贸易发展顺畅的原因258
美驻华首任委员顾盛261
美国首件致中国国书262
程矞采与顾盛往来照会265
望厦条约全文269
第二节 中法黄埔条约277
法国东方贸易一向无足轻重277
两个法国冒牌领事278
耆英与法领事刺萼尼谈判280
法人意在天主教解禁281
黄埔条约与望厦条约281
结束中法天主教弛禁之争283
第三节 葡比瑞等条约285
葡国提出九项要求285
比利时(北尔喀)获颁「五口贸易章 程」287
瑞典联合王国比照办理288
荷兰、西班牙、普鲁士、丹麦等国,「同霑德泽」289
第四节 开市收回质地289
五口相继开市290
福州入城问题,「以符原约」291
舟山与鼓浪屿收回问题292
「英国退回舟山条约五款」295
第七章 天津与北京条约297
第一节 四国天津条约297
一、广州入城问题297
朝廷以众怒难犯为虑,拒英人入城298
英方强调条约权利300
耆英设计一走了之301
英驻港督坚不退让302
二、修约之争与亚罗事件305
英人藉口最惠国待遇要求条改南京条约305
南京条约与中美、中法条约本质上不尽相同306
太平天国攻下南京,英、美、法评估太平天国取代满洲的可能性307
英、美、法联合提出修约要求309
粤督叶名琛不予理会311
上谕深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313
英使包令说帖十八项313
崇纶等致包令照会全文314
亚罗船事件316
叶名琛、巴夏礼、西马、包令等有关亚罗船事件来往照会317
亚罗船事件平议328
三、广州失守与傀儡政府329
英对华强硬政策329
咸丰谕叶督防英人「称兵报复」332
中法关系悲剧性的插曲333
英、美、法调整使节 阵容334
俄国从中渔利335
此际中英争端的重心336
叶督拒绝法使指控与修约要求338
英使挑拨离间340
广州失守叶督被执,解往印度340
叶名琛的难言之隐343
广州傀儡政府343
四、签订天津条约343
清廷各个击破的策略344
在兵戎威胁下进行谈判347
额尔金好一个「我还是中国的朋友」349
中俄天津条约谈判经过及重要条款350
中美天津条约的谈判经过及重要条款351
桂良、花沙纳意图事后毁约356
中法天津条约及重要条款357
中英缔约最为棘手359
中英天津条约及重要条款附「专条」361
四国天津条约评论365
第二节 英法北京条约372
一、清廷意图毁约372
天津条约最为中国之害者372
英人「条约既定之说,万不能动」373
咸丰追究桂良等失职,「不独无颜对朕,其何以对天下」374
清廷希望在上海换约375
英人两项强硬照会376
二、京畿惨遭蹂躏377
英法坚持北京换约378
大沽闯关英法惨败380
英法要求清廷无条件接受各点被拒382
英法对中国宣战384
皇上不惜一战决不屈从英法勒索386
谕令扣留外使,巴夏礼等系狱387
英法特使致奕诉三日内开释巴夏礼等最后通牒388
英法联军攻破京师,占领圆明园,剽掠焚毁389
恒祺于处决外使的圣旨到达前一小时,机智释放巴夏礼等十八人390
三、签订北京条约392
清廷已无谈判筹码392
英法要求再修约(修改天津条约)393
奕诉桂良奏议和经过393
中英北京条约395
中法北京条约396
第八章 清季中俄关系401
第一节 分界与侵疆401
俄要求伊犁、塔尔巴哈台与喀什葛尔通商被拒403
「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 程」403
一、瑷珲条约404
俄请分界立碑404
「二百年来,中国绝无进步」407
清廷拒俄由黑龙江、吉林往来408
俄于阔吞屯作长期打算之计409
清廷代表致萨那特衙门咨文411
理藩院致俄罗斯咨文413
俄坚持分界「以河为界」,但稍作让步415
谈判瑷珲条约经过416
瑷珲条约三条全文418
蒋廷黻评瑷珲条约422
二、北京条约423
瑷珲条约未满足俄人侵疆之图423
朝廷对瑷珲条约有异议424
颁谕「中国断难再让」426
吉拉明阿闯了大祸426
奕山亦遭革职427
肃顺瑞常致俄照会427
俄使致覆肃、瑞照会427
军机处驳覆俄使所提各节 429
俄使补呈「续和约稿」430
军机处覆俄使所提补续和约稿各节 文件431
俄提「三日内覆知」最后通牒433
中俄北京条约十五款434
蒋廷黻评论437
第二节 西北边陲交涉441
一、西北界约441
中俄派员查勘西北分界事宜441
俄意图侵越,坚持应以「现在中国常住卡伦等处为界」442
俄乘伊犁回乱,分占西北边境土地445
结果中国丧失土地六十三万八千方公里446
中俄西北界约全文446
二、里发底亚条约451
俄竟悍然占领伊犁452
俄外部致清廷出使俄国大臣崇厚节略453
俄外部致崇厚分界说453
总署核覆俄所提分界一节 454
中俄里发底亚条约全文主要内容456
里约最大缺失458
群臣要求严惩崇厚「以存国权」459
俄使声援崇厚462
朝廷采取断然紧急措施465
贷罪臣崇厚一死468
三、圣彼得堡条约468
曾纪泽使俄修改里发底亚条约468
曾使认为分界为重,通商、偿款次之470
曾使指时论「言经而不言权,论理不论势」471
曾使与俄谈判基础472
俄基本立场利于谈判成功473
圣彼得堡条约主要内容476
第九章 清季中日关系481
第一节 中日修好条规481
中日立约始于同治九年,「却是两国悲剧性冲突的开端」482
总署与日本外务省来往照会483
恭亲王等认为应「明示允意,以安其心」484
天津教案是怎么一回事485
清廷允与日本「妥议章 程,明定修约」490
中日「修好条规」全文491
中日「通商章 程」三十三款重点494
日使副岛种臣所呈国书497
第二节 台湾生番问题499
生番问题由来499
台湾为中国主权属地500
中国与朝鲜503
日本总以猎取朝鲜为目的504
总署措词极不得体505
日本出兵台湾琅?506
西乡从道与李鹤年照会来往507
日兵登陆台湾508
沈葆桢致西乡从道照会510
奕诉致柳原前光两项照会511
日外务省与柳原前光覆奕诉照会512
总署驳覆柳原前光照会513
柳原前光覆奕诉照会514
柳原前光用意有三515
中日双方均愿「了结此事」516
柳原前光与奕诉两度交换照会516
清廷筹商对策519
奕诉以「兵端不可遽开」,有意藉英法斡旋而和解520
大久保利通与奕诉交换照会522
日方示意「两便办法」527
中日「互换条约」三条、中日「互换凭单」、倭领事「呈请事宜」五条529
问题结果的检讨530
第三节 琉球主权之争533
日本并吞琉球的第一步533
日内务省片面规定切断琉球与大清宗属关系534
琉球强调其与中国「乃父子之道,君臣之义」535
琉王上书日皇请求收回内务省命令537
琉王尚泰密咨清廷全文538
何如璋密复总署540
何如璋致日本寺岛宗则544
中国考虑撤使回国546
总署默认「一国两属」事实548
美国卸任总统格兰忒从中调处550
总署与日外务省交换照会550
格兰忒致恭亲王函551
格兰忒致李鸿章函552
格兰忒「三分琉球」方案553
总署录呈球案条约底稿555
总署录呈加约底稿556
总署录呈变通商约憑单底稿556
李鸿章 遵谕上奏主采「延宕」之法557
卒成历史悬案559
第十章 中英滇案与中法战争563
第一节 中英滇案563
一、马嘉理事件563
马嘉理事件的由来564
岑毓英奏报详情565
威妥玛要求中国覆文说明567
奕诉主张面对现实,妥善因应,否则「稍事推诿,则日本之于台湾番社其前事也」568
威妥玛提出六项要求,且扬言「若弗照行,从此断交」570
奕诉「难保不堕其术中」之虑570
李鸿章 与威妥玛等的对话「节 略」571
威妥玛致李鸿章 「节 略」要点575
李鸿章 函总署,陈明滇案不宜决裂576
李翰章 的报告577
威妥玛提出六项解决办法579
二、签订烟台条约579
有关威妥玛的「外交情报」579
李鸿章 赴烟台与威妥玛谈判581
烟台条约(芝罘协定)全文583
「另议事件专条」587
烟台条约三「端」各款要点归纳587
郭嵩焘出使英国589
第二节 中法战争592
中越宗属关系593
中法启釁背景596
一、法谋越南经过598
阮氏争权乞援法国598
法越「凡尔赛条约」599
首次法越西贡条约600
堵布益致两广总督函602
法越西贡和约604
对法越和约深一层认识605
二、清廷拙于因应607
罗淑亚致奕诉照会607
中国所处之情势,「其可患者有四,而最患中国者,则莫如安南」608
总署覆罗淑亚,措词自失立场610
曾纪泽与商犀对话录611
大清因应之策的醖釀615
曾纪泽与法外部交换照会618
曾侯与弗来希对话节 略619
宝海拟议越南事宜三条621
越南紧急上书大清,请留紮防军622
法越顺化条约十三款623
李鸿章 遵旨密陈法越事宜一摺——越事内情的权威文件625
「李福协定」628
三、中法签订新约629
谅山军事冲突,总署覆法使,拒绝所控各节 629
奕劻与谢满禄对话630
谢满禄照覆奕劻632
法使与总署交换照会632
总署诉诸国际公论634
法使致总署最后通牒635
法拒绝他国调停636
法军攻击基隆,总署照会各国及法使637
战端既起,大清海陆两败638
「李鸿章 与奕诉过份持重之咎」639
总署豫拟与法议约八条641
中法新约十款要点645
中缅关系646
中英签订缅甸条约五款648
中越战争的结果648
热门推荐
- 295525.html
- 2357526.html
- 1655287.html
- 1477899.html
- 896945.html
- 3352561.html
- 2037509.html
- 74226.html
- 196817.html
- 3757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0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0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9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5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