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可淖尔蒙古 走向边缘的历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可可淖尔蒙古 走向边缘的历史
  • 南文渊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80722269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7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798页
  • 主题词:蒙古族-民族历史-青海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可淖尔蒙古 走向边缘的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历史进程篇3

第一章 威震中亚的卫拉特蒙古3

一、卫拉特——雄踞中亚高原的西蒙古3

二、从呼伦贝尔到天山南北9

三、卫拉特蒙古帝国的统一15

四、草原游牧生活24

五、抗击外敌围剿的英勇斗争32

六、附录:当代西蒙古的分布38

第二章 和硕特蒙古统一青藏高原41

一、和硕特部进驻青藏高原41

二、和硕特蒙古对青海的经营48

三、青藏高原和硕特蒙古汗国的后代57

第三章 雄踞祁连 饮马青海62

一、祁连山地与青海湖畔:蒙古人的圣山圣水62

二、16—18世纪青海湖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72

三、青海湖地区的民族变迁史83

四、16—18世纪海东自然和社会环境86

五、雄踞祁连 饮马青海99

第四章 英勇台吉罗卜藏丹津111

一、清政府制造矛盾,分裂瓦解青海蒙古111

二、罗卜藏丹津未曾起义就被镇压116

三、罗卜藏丹津之慷慨勇猛122

四、分裂蒙古、互不相统、严加防守124

第五章 祁连垂首 青海呜咽129

一、残酷镇压导致青海蒙古衰败129

二、青海湖蒙古遭受抢劫131

三、“汉奸”趁火打劫138

四、蒙古人口与领土的流失144

第六章 19世纪青海湖环境与蒙古社会149

一、19世纪环青海湖生态环境149

二、环青海湖地区的蒙古族与藏族152

三、青海湖蒙古的经济与文化变异161

四、旅行者眼里的丹噶尔城165

第七章 19世纪青海蒙古衰落的原因175

一、草原争夺:黄河南各部落北上青海湖175

二、心腹大患:“汉奸”是主要作恶者178

三、分而治之:清朝控制蒙古阴谋得逞184

四、生存竞争:不敌农业与商业民族189

第八章 家族霸权压制各民族生存196

一、共和化为独霸:马步芳家族政权的专制统治196

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之间的相互争斗204

三、商业与欺骗同行207

四、文化上的歧视和改造211

五、牟利开发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15

第九章 共和制下的蒙古社会221

一、共和政治:对青海蒙古人的管理221

二、青海蒙古分四个区域224

三、40年代青海湖地区的蒙古各旗231

四、蒙古社会衰败动荡243

第十章 20世纪前期的群科蒙古(上)251

一、群科旗的形成251

二、锦绣群科 吉祥部落253

三、从群科旗的蒙古人到混合的群科人271

第十一章 20世纪前期的群科蒙古(下)282

一、艰难岁月282

二、人口流失288

三、千里草原 一朝被毁292

四、农耕化了的蒙古人295

五、刘志成与群科旗蒙古青年为保家乡英勇献身297

六、附录:群科旗文件304

第十二章 游牧人进入人民公社306

一、在公社中定居,在运动中运动——牧区的社会变革306

二、青海湖北部祁连蒙古人316

三、青海湖蒙古人的现代化327

第十三章 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退化333

一、青海湖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333

二、民族文化的尴尬344

第十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350

一、生产活动350

二、分类管理364

三、日常生活376

四、教育文化384

第十五章 20世纪的青海湖蒙古人398

一、最后的蒙古王爷398

二、青海湖蒙古族中的高僧410

三、群科蒙古人传记416

文化变迁篇439

第一章 蒙古精神439

一、天族精神439

二、辽阔草原是自由精神的摇篮444

三、蒙古人的生活志向447

四、真诚——心灵的开放450

五、母亲崇拜456

六、历史上的蒙古社会风气459

第二章 自然崇拜与草原环境保护465

一、草原民族的自然崇拜465

二、自然空间与时间的文化意义475

三、对自然的祭祈、禁忌与保护480

第三章 草原畜牧生活484

一、在草原,游牧文明既和谐又合理484

二、随季节而游牧491

三、高原牧人与他的马、牛、羊493

第四章 自然的便是和谐的508

一、衣食住行 物尽其用508

二、循环利用的草地能源520

三、家庭与妇女生活522

四、蒙古牧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527

第五章 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影响532

一、藏传佛教对蒙古文化的影响532

二、20世纪青海湖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544

三、青海湖蒙古人的宗教活动551

第六章 近世宗教的多元和信仰的混乱561

一、东部农业区汉民族信仰的多元化561

二、山神崇拜成为各民族的风俗563

三、基督教文化的暂短传入与消失568

四、蒙古族信仰发生变异571

第七章 文化的改造与变异575

一、祭海的演变575

二、文化意义的曲解583

第八章 风俗的变迁588

一、生长于草原,消失于草原588

二、永恒的贵族与易变的姓名595

三、婚姻、家庭与节日的变迁601

第九章 尕里巴时代风俗的粗鄙化610

一、从草原主人成为边缘群体610

二、蒙古上层靠向主流社会614

三、语言与教育:文化蜕变的途径617

四、风俗的粗俗化621

第十章 民族语言的相互借用632

一、各民族语言的混杂632

二、各民族的格言或俗语639

附录:民国时期青海东部农业地区汉蒙藏族民谣644

第十一章 地名中的文化647

一、青海湖盆地周围的蒙古地名647

二、蒙藏汉语言合璧的地名652

三、从地名看蒙古人的自然崇拜和环境保护信念654

附录:内蒙古与新疆的蒙古语地名660

走向边缘篇667

第一章 边缘民族群体与文化667

一、青海湖:边缘文化区域特征667

二、蒙古的文化变迁与边缘化倾向672

三、19世纪以来青海湖蒙古人边缘群体674

第二章 边缘化群体一:群科旗蒙古人676

一、群科旗:从纯粹的蒙古民族部到杂居的地域群体676

二、丹噶尔娃与群科家的人679

三、文化变异与边缘化的人群划分681

四、边缘角色与自卑情结683

第三章 边缘化群体二:藏化的蒙古人690

一、黄河南的蒙古族690

二、察汗诺门汗旗694

三、青海湖南的蒙古部落696

第四章 边缘化群体三:“托茂人”698

一、关于“托茂公旗”的来历700

二、托茂公旗蒙古人分为三类701

三、“托茂人”的文化特征709

第五章 边缘化群体四:蒙古尔与家西番712

一、互助的蒙古尔712

二、家西番719

第六章 结束语:民族过程与文化变迁723

一、青海湖蒙古的民族过程723

二、文化变迁与文化变异736

三、民族文化变迁的内部原因745

四、城市化进程中游牧民族的边缘化755

附录1 可可淖尔蒙古大事记760

附录2 参考文献768

附录3 调查访问记7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