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 原理、规则与案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知识产权 原理、规则与案例
  • 蒋言斌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4872509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 原理、规则与案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原理概述1

1.1 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法概念1

1.1.1 知识产权概念及其法律特征4

1.1.2 知识产权法及其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8

1.1.3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9

1.2 知识产权法存在的现实依据和历史背景10

1.2.1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基础10

1.2.2 WTO背景下的知识产权12

1.3 知识产权法逻辑构成要素及其内容13

1.3.1 知识产权法逻辑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3

1.3.2 知识产权法规则体系16

1.3.3 知识产权法逻辑构成要素的历史变迁17

1.4 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渊源17

1.4.1 知识产权立法理论概说17

1.4.2 知识产权法的法律渊源18

1.4.3 知识产权法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完善19

参考案例20

问题探讨22

延伸阅读23

本章小结24

第二章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其历史变迁25

2.1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设计背景及其变迁25

2.1.1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体系设计原则25

2.1.2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变迁的必然性25

2.1.3 知识产权国际调节体系的历史审视26

2.1.4 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特征27

2.2 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历史变迁27

2.2.1 国内专利基本法律调控体系27

2.2.2 接轨、融合与发展——《专利法》三次修改的理性审视30

2.3 商标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历史变迁39

2.3.1 国内商标基本法律调控体系39

2.3.2 国内商标法律调控体系的变迁40

2.4 版权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历史变迁43

2.4.1 国内版权基本法律调控体系43

2.4.2 国内版权法律调控体系的变迁44

2.5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历史变迁47

2.5.1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历史变迁47

2.5.2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体系及其历史变迁48

2.6 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历史变迁49

2.6.1 药品知识产权法律调控体系49

2.6.2 农业化学物质知识产权法律调控体系49

2.6.3 传统工艺美术知识产权法律调控体系49

2.6.4 原产地识别标志权的知识产权法律调控体系49

2.6.5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法律调控体系50

2.6.6 中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50

参考案例50

问题探讨53

延伸阅读54

本章小结54

第三章 知识产权客体种类及其构成条件55

3.1 知识产权客体结构分析55

3.1.1 知识产权客体圈层结构55

3.1.2 知识产权客体条件的整合及其冲突56

3.2 专利种类及其构成条件57

3.2.1 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种类57

3.2.2 发明创造的条件58

3.2.3 发明专利的形式条件61

3.2.4 发明创造中禁止授予专利权的种类63

3.2.5 限制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种类64

3.2.6 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种类68

3.3 商标种类及其构成条件69

3.3.1 授予注册商标专用权中商标概念和特征69

3.3.2 商标的种类70

3.3.3 商标的构成条件和程序72

3.3.4 驰名商标的概念及其认定73

3.3.5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法律效力及其问题解决75

3.4 作品种类及其构成条件79

3.4.1 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条件79

3.4.2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种类80

3.4.3 著作权法禁止的作品种类83

3.4.4 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作品种类83

3.5 商业秘密概念及其构成条件84

3.5.1 商业秘密概念及其特征84

3.5.2 商业秘密的种类85

3.5.3 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方式86

3.6 其他知识产权客体种类及其构成条件87

3.6.1 植物新品种构成条件和种类87

3.6.2 计算机布图设计构成条件89

3.6.3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及其保护90

参考案例94

问题探讨97

延伸阅读98

本章小结98

第四章 知识产权主体种类及其构成100

4.1 知识产权主体要求及其分类标准100

4.1.1 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要求100

4.1.2 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分类标准101

4.2 专利权利主体及其构成条件103

4.2.1 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条件103

4.2.2 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104

4.2.3 职务发明人105

4.2.4 合作方或委托方与受托方106

4.2.5 其他专利权原始主体及其权利归属107

4.3 版权权利主体及其构成条件107

4.3.1 作者及其构成条件107

4.3.2 作者分类108

4.3.3 作者的确认及其权利归属109

4.4 商标权权利主体及其构成条件110

4.4.1 商标注册人110

4.4.2 商标受让人110

4.5 商业秘密权利构成条件及其主体种类110

4.5.1 商业秘密权利主体构成条件110

4.5.2 商业秘密权利主体种类111

参考案例111

问题探讨113

延伸阅读113

本章小结113

第五章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执法114

5.1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特征及其设置原则114

5.1.1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特征114

5.1.2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设置原则114

5.1.3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115

5.2 专利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主要职能116

5.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机构及其职能116

5.2.2 地方专利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19

5.3 版权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主要职能120

5.3.1 国家版权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20

5.3.2 地方版权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22

5.3.3 著作权集体管理123

5.4 商标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主要职能126

5.4.1 国家商标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26

5.4.2 地方商标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27

5.5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主体、程序及内容128

5.5.1 专利行政执法主体、程序及内容128

5.5.2 商标行政执法主体、程序及内容132

5.5.3 版权行政执法主体、程序及内容133

参考案例135

问题探讨138

延伸阅读139

本章小结139

第六章 知识产权确权程序种类及其要求141

6.1 知识产权确权程序特征及一般原理141

6.1.1 知识产权确权程序的含义141

6.1.2 知识产权确权程序的种类141

6.1.3 启动知识产权程序的三要素143

6.2 专利确权国内国际审批流程143

6.2.1 专利权确认审批流程143

6.2.2 现行发明专利的审批流程145

6.2.3 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批流程154

6.2.4 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流程157

6.3 专利PCT程序及其要求160

6.3.1 国际阶段程序160

6.3.2 国家阶段程序162

6.4 商标确权国内程序及其要求162

6.4.1 商标权确认国内审批流程162

6.4.2 商标权确认国内程序的要求163

6.4.3 办理各种商标注册申请的基本要求163

6.4.4 有关商标的几种具体申请164

6.4.5 办理特殊标志注册申请166

6.5 商标确权国际程序及其要求167

6.5.1 商标国际注册审批流程167

6.5.2 商标注册逐一国家注册审批流程168

参考案例169

问题探讨171

延伸阅读171

本章小结172

第七章 知识产权权利配置及其保护期计算173

7.1 知识产权权利配置一般原理173

7.1.1 知识产权基本权利内容划分标准173

7.1.2 根据知识产权基本权利内容划分173

7.1.3 根据知识产权法定权利内容划分174

7.2 知识产权的基本权利内容175

7.2.1 知识产权的专有使用权175

7.2.2 知识产权的禁止权175

7.2.3 知识产权的转让权175

7.2.4 知识产权的许可权176

7.2.5 知识产权的标记权177

7.3 知识产权的专有权利内容177

7.3.1 专利的平行进口权177

7.3.2 商标权的续展权178

7.3.3 著作权的邻接权178

7.4 知识产权具体权利系统配置内容181

7.4.1 专利权的权利配置181

7.4.2 商标专用权的权利配置182

7.4.3 版权的权利配置182

7.5 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系统及冲突187

7.5.1 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系统187

7.5.2 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188

7.5.3 知识产权的强制许可190

7.6 知识产权保护期计算191

7.6.1 专利的保护期及其计算191

7.6.2 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及其计算193

7.6.3 版权的保护期及其计算194

7.6.4 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及其计算196

参考案例196

问题探讨198

延伸阅读200

本章小结200

第八章 知识产权实施种类及其程序202

8.1 知识产权实施概念和原则202

8.1.1 知识产权实施的基本含义202

8.1.2 知识产权实施的基本原则203

8.2 专利权实施及其程序203

8.2.1 专利权实施的法定途径203

8.2.2 专利权实施的法定条件204

8.2.3 专利权实施的法定程序207

8.3 商标权实施及其程序208

8.3.1 商标权实施的法定途径208

8.3.2 商标权实施的法定条件209

8.3.3 商标权实施的法定程序210

8.4 著作权实施及其程序211

8.4.1 著作权实施的法定途径211

8.4.2 著作权实施的法定条件212

8.4.3 著作权实施的法定程序215

8.4.4 著作权的其他使用215

参考案例216

问题探讨218

延伸阅读218

本章小结219

第九章 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实施220

9.1 知识产权战略基本原理及分类220

9.1.1 知识产权战略概念及特点220

9.1.2 知识产权战略分类与基本内容220

9.1.3 美国、日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221

9.1.4 国内知识产权战略体系223

9.1.5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概念及其特征223

9.2 专利实施及其战略225

9.2.1 专利战略的概念225

9.2.2 专利战略的目标226

9.2.3 专利战略的步骤226

9.3 商标战略及其实施228

9.3.1 商标战略的概念228

9.3.2 商标战略的目标228

9.3.3 商标战略的步骤229

9.4 版权战略及其实施230

9.4.1 版权战略概述230

9.4.2 版权保护的价值和作用230

9.4.3 版权战略的步骤231

9.5 综合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实施232

9.5.1 制订知识产权保护策略232

9.5.2 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内容与措施232

9.5.3 掌握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方法233

9.5.4 综合战略的步骤234

参考案例234

问题探讨236

延伸阅读238

本章小结238

第十章 知识产权民事证据规则及其民事审判与法律责任239

10.1 知识产权民事证据规则及管辖239

10.1.1 侵犯知识产权的构成要件概述239

10.1.2 四构件说的具体内容和判定240

10.1.3 知识产权证据规则和管辖规则241

10.2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242

10.2.1 侵权责任界定242

10.2.2 侵权责任与大陆法系中侵权行为243

10.3 知识产权民事侵权审判243

10.3.1 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表现及其认定243

10.3.2 侵犯商标权行为的表现及其认定246

10.3.3 侵犯版权的行为表现及其认定249

10.3.4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表现及其侵权认定252

10.4 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法律责任252

10.4.1 侵犯知识产权的一般民事责任252

10.4.2 侵犯知识产权民事赔偿原则、构成及其计算254

10.4.3 侵权知识产权诉前禁令的适用条件和种类257

10.5 知识产权民事审理中法官的思维路径和步骤259

10.5.1 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法官的思维路径259

10.5.2 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法官的思维步骤259

参考案例260

问题探讨263

延伸阅读266

本章小结270

第十一章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272

11.1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272

11.1.1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构成272

11.1.2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律特征274

11.1.3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国际趋势275

11.2 知识产权刑事罪名及其解构275

11.2.1 侵犯专利刑事责任法律依据275

11.2.2 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罪的构成276

11.2.3 侵犯版权罪的构成278

11.2.4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278

11.2.5 基于知识产权的其他犯罪279

11.3 知识产权刑事法律责任及其国际对比280

11.3.1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责任法律体系280

11.3.2 侵犯专利犯罪刑事责任比较286

11.3.3 侵犯注册商标犯罪刑事责任比较288

11.3.4 版权犯罪刑事责任比较290

11.3.5 商业秘密犯罪刑事责任比较292

参考案例295

问题探讨296

延伸阅读298

本章小结298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及其程序救济300

12.1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的法理基础和原则300

12.1.1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救济的法理基础300

12.1.2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的种类及其依据300

12.1.3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事由产生原因303

12.1.4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对抗的消解的原则304

12.2 专利侵权抗辩及其程序救济305

12.2.1 专利权之间的侵权抗辩及其程序救济305

12.2.2 专利权与商标专用权抗辩的程序救济306

12.3 商标侵权抗辩及其程序救济307

12.3.1 企业名称权对抗商标专用权307

12.3.2 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权对抗商标权308

12.3.3 肖像权、姓名权对抗商标权309

12.4 版权侵权抗辩及其救济309

12.4.1 著作权对抗商标权309

12.4.2 著作权对抗外观设计专利权310

参考案例311

问题探讨314

延伸阅读315

本章小结315

第十三章 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及其争端解决机制316

13.1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背景、基础及历史溯源316

13.1.1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背景316

13.1.2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产生基础319

13.1.3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的历史索源321

13.1.4 中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的历史审视322

13.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机构职能和作用323

13.2.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产生的经过323

13.2.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宗旨及职责324

13.2.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机构与权限324

13.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主要活动及管辖公约325

13.2.5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主要内容327

13.3 国际专利条约及其争端解决机制327

13.3.1 《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327

13.3.2 《专利合作条约》330

13.3.3 其他专利国际公约332

13.3.4 新形势下的《专利法》发展趋势334

13.4 国际商标条约及其争端解决机制334

13.4.1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334

13.4.2 《商标注册用商品与服务国际分类的尼斯协定》338

13.4.3 与商标国际保护有关的其他公约338

13.5 国际版权条约及其争端解决机制340

13.5.1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340

13.5.2 《世界版权公约》344

13.5.3 《录音制品公约》347

13.5.4 《保护表演者、录制者及广播组织的罗马公约》348

13.5.5 《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信号的布鲁塞尔公约》349

13.6 TRIPS协议及其争端解决机制349

13.6.1 TRIPS协议的产生背景349

13.6.2 TRIPS协议的一般规定351

13.6.3 TRIPS协议关于著作权的保护352

13.6.4 TRIPS协议关于工业产权的保护353

13.6.5 TRIPS协议与主要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的比较356

参考案例357

问题探讨359

延伸阅读360

本章小结360

附录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及其缩写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