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民观的复苏 地球生命的伦理思虑【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公民观的复苏 地球生命的伦理思虑
  • 周国文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5685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公民权-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民观的复苏 地球生命的伦理思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公民之存在观3

第一章 人之解蔽:超越工具化的技术宰制之可能3

一、人:有限理性的存在者3

二、人的问题:自迷与异化,以及丧失勇气7

三、人的状况:风险生存11

第二章 人之自明:技术时代的解蔽抉择17

一、世界的变化与作为对象物的人18

二、个人的抉择与历史进步论24

第三章 人之疏离:源自现代性流弊的宿命32

一、现代性流弊的揭示32

二、模仿自然化的自然:人与自然的疏离35

三、工具化的效应:人与人的疏离37

四、人性中潜在的缺陷:人与社会的疏离39

第四章 人之自足:精神返乡的新生43

一、自足的信念及其内涵43

二、人的精神返乡48

第二篇 公民之社会观55

第五章 公民概念的历史源流暨述评55

一、公民概念的源起55

二、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之后的公民概念61

三、公民概念理论的二元论65

四、公民概念的理论发展71

第六章 公共服务与公民诚信社会79

一、公共服务的公民本位主义79

二、公共服务的缺失及其根源82

三、公共服务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可能性87

四、公共服务与中国社会现代化89

五、公民与诚信社会的关系96

六、公民诚信社会与公民伦理的形成99

七、公民诚信社会的基本道德机制102

八、公民诚信社会文化建设的五个原则105

第七章 协商民主的公民观109

一、公民治理制度的理论内涵109

二、公民自治制度的“公民意识”蕴含116

三、“协商民主”与公民自治120

第八章 自主、公共性与和谐125

一、自主:公民治理的内在价值125

二、公共性:公民自治的基本维度133

三、和谐:公民自治的目标趋向138

第三篇 公民之生态观149

第九章 自然与生态公民的理念149

一、自然:世界原初状态的存在149

二、面对自然:生态公民的终极依归152

三、关怀自然:生态公民的观念形式155

四、理解自然:生态公民的本真存在160

第十章 生态公民的价值蕴含164

一、生态公民的概念164

二、生态公民的身份167

三、生态公民的价值171

四、青年生态公民:最具有能动性的生态公民主体174

五、青年生态公民的理念:未来创新的生态模式175

六、青年生态公民的精神源泉:生态大学的新生态教育精神178

第十一章 自然生命的伦理思虑与生态公民的城市论184

一、生命的内涵与自然生命的哲思185

二、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关系190

三、保护自然生命的基本伦理原则197

四、自然生命与自然生命权202

五、人之生命性、人性与人之生命权206

六、城市荒野与地球公民216

七、宜居城市与低碳城市224

八、城市森林与城市农庄230

第十二章 自然主义的生态思维与生态主义认识论237

一、自然的哲学概念238

二、生态概念与生态思维240

三、自然主义生态思维的蕴含241

四、新生态文明的重要路标244

五、生态主义认识论的缘由与内涵248

六、生态主义认识论的价值原则256

七、生态主义认识论的四阶段261

第四篇 公民之传媒观269

第十三章 公共社会的传媒伦理及大众传媒的价值实现269

一、传媒伦理及其属性270

二、传媒伦理的价值实现273

第十四章 大众传媒、公共性与公共权力277

一、大众传媒的定位:公共舆论的传播者277

二、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公共性279

三、大众传媒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歧异性283

第十五章 公众、传媒与公民权利287

一、公众与传媒287

二、权利与公民权利290

三、大众传媒:公民权利的公共性保护293

四、公民权利与传媒的关系296

第十六章 现代传媒与公共理性300

一、现代传媒的公共领域存在300

二、公共理性及其对现代传媒的影响303

第五篇 公民之价值观311

第十七章 公民生活化哲学的思辨与道德感311

一、哲学是公民生活的哲学311

二、公民哲学的生活化蕴含313

三、道德感:公民哲学生活化的结晶315

第十八章 公民乌托邦的探询、可能及其反思320

一、时空的公民乌托邦:想像与描述的概念形态321

二、玄思的公民乌托邦:不同向度的可能323

三、理想的公民乌托邦:一种基于愿景的存在325

四、虚无的公民乌托邦:内在悲怆的忧郁感327

五、完善的公民乌托邦:对一个祛魅世界的解答329

六、自足的公民乌托邦:立足自由的精神澄明331

七、终极的公民乌托邦:一种普世主义的范本333

八、运动的公民乌托邦:信仰轨迹的意义所在335

九、健全的公民乌托邦:意在超越的未竟之业337

十、救赎的公民乌托邦:返归现实的心灵摆渡339

第十九章 德性蕴义的形成及发展:城邦、政府与共同的善342

一、自足的显明:德性概念的内在分析及溯源343

二、理想国的德性及其实现:作为观念史背景的柏拉图德性观348

三、公民之至善: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基础355

四、公民的德性: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载体360

五、城邦之善: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目标363

六、理想的共同体社会:德性的完备369

第二十章 自由概念的价值思虑375

一、密尔的自由概念376

二、自由的路径选择378

三、自由个性的力量380

四、作为终极价值的自由383

参考文献385

后记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