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
  • 褚建立,刘彦舫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4744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1

1.1 计算机网络概念1

1.1.1 计算机网络定义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

1.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

1.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4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1.2.1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5

1.2.2 按数据传输方式分类6

1.2.3 按网络组件的关系分类7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7

1.3.1 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7

1.3.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7

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0

1.4.1 通信子网10

1.4.2 资源子网11

1.4.3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12

1.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3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15

1.6.1 计算机网络的支撑技术15

1.6.2 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15

习题16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9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19

2.1.1 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必要性19

2.1.2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20

2.1.3 网络体系结构21

2.2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1

2.2.1 OSI七层模型22

2.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22

2.2.3 OSI的层次间关系24

2.3 TCP/IP参考模型29

2.3.1 TCP/IP参考模型层次29

2.3.2 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29

2.3.3 TCP/IP各层主要协议30

2.3.4 TCP/IP参考模型数据封装31

习题32

第3章 物理层36

3.1 物理层功能36

3.2 传输介质37

3.2.1 同轴电缆37

3.2.2 双绞线电缆39

3.2.3 光纤43

3.2.4 无线传输介质47

3.3 线缆的规范48

3.3.1 局域网物理层规范48

3.3.2 广域网物理层规范48

3.4 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53

3.4.1 常见物理层组件53

3.4.2 常见物理层设备53

3.5 任务:双绞线跳线制作与测试55

3.5.1 双绞线跳线制作工具55

3.5.2 制作标准与跳线类型56

3.5.3 双绞线跳线的制作58

3.5.4 跳线的测试61

习题62

第4章 数据链路层64

4.1 数据链路层简介64

4.1.1 数据链路层功能64

4.1.2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标准66

4.1.3 广域网数据链路层标准66

4.2 知识扩展: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67

4.2.1 停止等待协议67

4.2.2 连续ARQ协议71

4.2.3 选择重传ARQ协议74

4.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74

4.3.1 HDLC的基本知识75

4.3.2 HDLC的帧格式76

4.4 点对点(PPP)协议77

4.4.1 PPP的特性77

4.4.2 PPP的组成78

4.4.3 PPP的帧格式78

4.4.4 PPP的协商过程79

4.4.5 PPP的身份验证80

习题81

第5章 局域网和IEEE 802模型83

5.1 局域网的特点83

5.2 IEEE 802标准84

5.2.1 IEEE 802标准概述84

5.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85

5.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87

5.3.1 信道分配问题87

5.3.2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控制方法88

5.3.3 令牌环(Token Ring)访问控制方法88

5.3.4 令牌总线(Token Bus)访问控制方法91

5.3.5 CSMA/CD与Token Ring、Token Bus的比较92

5.4 知识扩展: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92

习题94

第6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97

6.1 以太网(IEEE 802.3)标准97

6.1.1 以太网技术98

6.1.2 快速以太网技术101

6.1.3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104

6.1.4 万兆位以太网技术107

6.2 以太网组网所需的设备111

6.3 任务:局域网的连接113

6.3.1 两台计算机直连113

6.3.2 单一集线器结构的组网113

6.3.3 多集线器级联结构的组网113

6.3.4 局域网连接的判断114

习题117

第7章 交换式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118

7.1 共享式以太网118

7.1.1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119

7.1.2 共享式以太网的工作特点119

7.2 交换式以太网121

7.2.1 交换的提出121

7.2.2 交换式以太网的概念121

7.2.3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21

7.2.4 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126

7.2.5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128

7.2.6 三层交换技术130

7.2.7 高层交换技术132

7.3 任务1: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133

7.3.1 以太网交换机的登录133

7.3.2 交换机的命令行工作模式135

7.3.3 交换机配置136

7.4 任务2: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138

7.4.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139

7.4.2 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140

7.4.3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141

7.4.4 虚拟局域网的组网方法141

7.4.5 VLAN数据帧的传输143

7.4.6 VLAN间的互联方法144

7.4.7 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步骤145

习题146

第8章 IP地址149

8.1 IP地址150

8.1.1 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150

8.1.2 IP地址的结构、分类与表示151

8.1.3 保留的IP地址153

8.1.4 公用地址和私有地址155

8.1.5 子网划分155

8.1.6 IP地址的规划与分配160

8.2 知识扩展:IPv6地址161

8.2.1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161

8.2.2 IPv6前缀162

8.2.3 IPv6地址类型162

习题167

第9章 无线网络技术170

9.1 无线网络技术概述170

9.1.1 蓝牙技术170

9.1.2 Home RF技术171

9.1.3 IEEE 802.11标准172

9.2 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172

9.2.1 IEEE 802.11物理层172

9.2.2 WAPI173

9.2.3 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规范173

9.2.4 无线局域网设备174

9.2.5 无线局域网间的通信175

9.2.6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175

习题177

第10章 网络互联178

10.1 网络互联概述178

10.1.1 网络互联的必要性178

10.1.2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178

10.1.3 网络互联的类型180

10.1.4 网络互联解决方案181

10.2 无连接网络互联183

10.2.1 无连接互联网络的操作183

10.2.2 无连接互联网络的设计184

习题185

第11章 广域网技术186

11.1 广域网概述186

11.1.1 广域网设备186

11.1.2 广域网标准187

11.1.3 广域网帧封装格式187

11.1.4 广域网连接的选择188

11.1.5 如何选择适当的广域网技术193

11.1.6 数据报和虚电路194

11.2 电话网196

11.2.1 公用电话交换网196

11.2.2 计算机交换分机196

11.2.3 点到点通信196

11.3 数字数据网(DDN)197

11.3.1 DDN概述197

11.3.2 DDN的组成198

11.3.3 DDN的网络结构199

11.3.4 DDN网络业务199

11.4 ISDN199

11.4.1 ISDN的组成199

11.4.2 ISDN和OSI模型200

11.4.3 通路类型和接口结构200

11.4.4 ISDN的应用202

11.5 分组交换网202

11.5.1 分组交换网的概念202

11.5.2 X.25标准203

11.5.3 分组交换网的组成203

11.6 帧中继204

11.6.1 帧中继概述204

11.6.2 帧中继的特点205

11.6.3 帧中继的应用205

11.7 SDH技术206

习题207

第12章 ARP和RARP209

12.1 地址解析协议ARP209

12.1.1 ARP协议的功能209

12.1.2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210

12.1.3 ARP命令的使用211

12.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214

习题214

第13章 IP数据报216

13.1 IPv4协议216

13.1.1 IPv4数据报格式216

13.1.2 IP数据报的封装、分片和重组218

13.1.3 IP数据报选项220

13.2 ICMP协议220

13.2.1 ICMP报文的格式221

13.2.2 ICMP报文的类型221

13.2.3 任务1:Ping命令的使用223

13.2.4 任务2:Tracert命令的使用226

13.3 知识扩展:网际协议IPv6228

13.3.1 IPv6概述228

13.3.2 IPv6数据报格式229

13.4 知识扩展:ICMPv6231

13.4.1 ICMPv6报文分类231

13.4.2 ICMPv6报文格式231

13.4.3 ICMPv6差错报文232

13.4.4 ICMPv6信息报文233

习题234

第14章 路由与路由协议236

14.1 路由器236

14.1.1 路由器概述236

14.1.2 路由器和网桥的区别237

14.1.3 路由器的分类238

14.1.4 路由器端口239

14.1.5 路由器在网络互联中的作用239

14.2 路由选择242

14.2.1 被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242

14.2.2 路由的基本过程246

14.3 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和默认路由249

14.3.1 静态路由249

14.3.2 动态路由250

14.3.3 默认路由254

14.4 路由选择协议254

14.4.1 路由信息协议254

14.4.2 IGRP协议257

14.4.3 EIGRP协议257

14.4.4 OSPF协议259

14.4.5 EGP协议259

14.4.6 BGP协议259

14.5 任务1:路由器的配置260

14.6 任务2:RIP协议配置262

习题263

第15章 传输层266

15.1 TCP/IP的传输层266

15.1.1 传输层协议267

15.1.2 端口和套接字267

15.2 传输控制协议(TCP)270

15.2.1 TCP报文段的格式270

15.2.2 序号与确认271

15.2.3 TCP连接的建立和拆除272

15.2.4 TCP可靠数据传输技术274

15.2.5 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275

15.2.6 重发机制276

15.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77

15.3.1 UDP概述277

15.3.2 UDP数据报的首部格式278

15.3.3 UDP报文的发送和接收278

15.4 任务:常用的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278

15.4.1 hostname命令279

15.4.2 ipconfig命令279

15.4.3 netstat命令281

15.4.4 nbtstat命令282

习题284

第16章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287

16.1 客户/服务器模型287

16.1.1 什么是客户/服务器模型287

16.1.2 客户/服务器模型的特性287

16.1.3 C/S模型289

16.1.4 B/S模型290

16.2 数据库与Web的交互概述292

16.2.1 CGI293

16.2.2 服务器API293

16.2.3 IDC293

16.2.4 ADC294

16.2.5 ASP+ADO模式294

16.2.6 JSP+JDBC模式295

16.2.7 ASP.NET+ADO.NET模式296

习题297

第17章 域名系统(DNS)299

17.1 任务:配置DNS服务器299

17.1.1 域名及域名系统300

17.1.2 域名结构301

17.1.3 域名服务器302

17.1.4 域名的解析过程304

17.1.5 知识扩展:动态DNS服务307

17.1.6 实现步骤:配置Windows 2003 Server DNS服务器307

17.2 知识扩展:对象类型和资源类型320

17.3 知识扩展:中文域名系统322

17.3.1 中文域名概念322

17.3.2 中文域名结构323

17.3.3 中文域名类型323

17.3.4 中文域名使用324

习题324

第18章 万维网(WWW)服务326

18.1 任务:WWW服务器的配置326

18.1.1 WWW服务概念及服务原理327

18.1.2 WWW基本概念327

18.1.3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328

18.1.4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330

18.1.5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332

18.1.6 实现步骤:WWW服务器的配置332

18.2 知识扩展349

18.2.1 动态Web文档349

18.2.2 活动Web文档350

18.2.3 XML简介350

18.2.4 VRML简介350

习题351

第19章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353

19.1 任务:配置DHCP服务器353

19.2 DHCP的概念354

19.3 DHCP基本术语354

19.4 DHCP的工作原理355

19.4.1 DHCP的工作过程355

19.4.2 IP的租用和续租357

19.4.3 DHCP自举向前转发代理358

19.5 实现步骤:配置DHCP服务器359

19.5.1 安装DHCP服务器359

19.5.2 DHCP服务器配置359

19.5.3 DHCP客户机的配置与测试363

习题364

第20章 电子邮件服务366

20.1 任务:申请与使用免费的电子信箱366

20.1.1 电子邮件的概念366

20.1.2 电子邮件的格式367

20.1.3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367

20.1.4 实现步骤:免费电子信箱的申请与使用369

20.2 知识扩展:邮件协议371

20.2.1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371

20.2.2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371

20.2.3 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372

20.2.4 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372

习题373

第21章 文件传输服务375

21.1 任务1:利用Windows 2003 Server自身的IIS组建FTP站点375

21.1.1 文件传输协议376

21.1.2 FTP的工作原理376

21.1.3 FTP命令377

21.1.4 FTP文件格式378

21.1.5 知识扩展:简单文件传输协议378

21.1.6 实现步骤:利用Windows 2003 Server自身的IIS组建FTP站点378

21.2 任务2:在Windows 2003 Server上利用Serv-U组建FTP站点384

21.2.1 Serv-U的基本情况385

21.2.2 Serv-U的安装、卸载与汉化385

21.2.3 Serv-U的配置388

21.3 任务3:登录FTP服务器实现上传下载390

21.3.1 利用Web浏览器访问FTP站点390

21.3.2 利用FTP客户端访问FTP站点392

习题393

第22章 Internet网络服务395

22.1 任务1:用Telnet登录远程主机395

22.1.1 Telnet基本概念396

22.1.2 Telnet基本原理396

22.1.3 Telnet的使用方法396

22.1.4 虚拟终端NVT397

22.1.5 实现步骤:用Telnet登录远程主机397

22.2 任务2:使用Telnet远程登录BBS398

22.2.1 BBS简介398

22.2.2 BBS的方式399

22.2.3 实现步骤:使用Telnet远程登录BBS399

22.2.4 知识扩展:使用浏览器远程登录WWW版的BBS400

22.3 任务3:使用BT下载401

22.3.1 P2P通信服务简介401

22.3.2 BT简介402

22.3.3 实现步骤:使用BT下载402

22.4 任务4:配置MSN进行实时交谈403

22.4.1 MSN的安装404

22.4.2 MSN的注册404

22.4.3 MSN的使用405

22.5 知识扩展:IP电话和VoIP405

22.5.1 IP电话标准406

22.5.2 IP电话的分类406

习题407

第23章 Internet的信息检索409

23.1 任务1:利用搜索引擎查询信息409

23.1.1 搜索引擎的概念409

23.1.2 搜索引擎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09

23.1.3 搜索引擎的分类410

23.1.4 中文搜索引擎411

23.1.5 Google414

23.2 任务2:利用域名搜索引擎搜索域名的注册信息416

23.2.1 域名搜索引擎416

23.2.2 网址搜索引擎418

23.2.3 主机名搜索引擎418

23.2.4 FTP搜索引擎418

23.2.5 域名注册信息查询418

习题421

第24章 Internet宽带接入技术422

24.1 基本知识422

24.1.1 基本概念422

24.1.2 Internet接入网424

24.2 任务1:外置ADSL Modem家庭用户虚拟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425

24.2.1 ADSL概述425

24.2.2 ADSL Modem427

24.2.3 ADSL的主要优缺点427

24.2.4 ADSL通信协议428

24.2.5 ADSL接入方式429

24.2.6 实现步骤:外置ADSL Modem家庭用户虚拟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430

24.2.7 知识扩展:VDSL接入方式431

24.3 任务2:外置Cable Modem家庭用户方式接入Internet432

24.3.1 Cable Modem432

24.3.2 Cable Modem的数据传输方式433

24.3.3 Cable Modem接入的主要特点433

24.3.4 实现步骤:外置Cable Modem家庭用户方式接入Internet434

24.4 任务3:利用电力线上网435

24.4.1 电力线上网概述435

24.4.2 电力线上网组网方法435

24.4.3 实现步骤:利用电力线上网436

24.5 光纤以太网接入技术437

24.5.1 FTTx概述437

24.5.2 FFTx+LAN440

习题441

第25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442

25.1 概述442

25.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442

25.1.2 网络安全的内容443

25.1.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444

25.1.4 网络不安全的原因444

25.1.5 网络安全措施445

25.1.6 网络安全策略446

25.2 网络黑客攻击448

25.2.1 黑客448

25.2.2 扫描449

25.2.3 Sniffer451

25.2.4 特洛伊木马452

25.2.5 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452

25.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454

25.3.1 操作系统的安全使用454

25.3.2 防火墙技术455

25.3.3 网络安全的防范建议457

习题458

参考文献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