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行动论丛 体育社会心理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行动论丛 体育社会心理学
  • 唐征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3971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体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行动论丛 体育社会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

一、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

三、体育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2

第二节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4

一、国外体育社会心理学发展概况4

二、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发展概况7

三、体育社会心理学发展中的不足7

第三节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8

一、行为主义理论8

二、认知学派的理论9

三、精神分析学派理论11

四、符号相互作用学派12

五、后现代社会心理思潮13

第四节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4

一、主要遵循的原则14

二、研究方法16

第二章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24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24

一、社会化的定义24

二、社会化的重要性24

三、社会化的分类26

四、社会化的主要特点30

第二节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32

一、社会角色引导32

二、社会比较机制33

三、社会学习机制35

四、亚社会认同37

第三节 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及促进人社会化的途径38

一、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38

二、体育促进人社会化的途径41

第三章 自我概念与体育运动45

第一节 自我概念概述45

一、什么是自我概念45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47

三、关于自我的理论48

四、一般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49

第二节 身体自我、运动参与与心理健康53

一、什么是身体自我概念53

二、身体自我的模型和结构54

三、身体自我的测量55

四、体育活动与身体自我概念的关系57

五、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58

第三节 身体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59

一、影响身体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59

二、如何培养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身体自我概念62

第四章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64

第一节 归因理论64

一、海德的理论64

二、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65

三、凯利的三度理论66

四、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67

第二节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分析67

一、内部、外部归因67

二、稳定性69

三、可控性70

四、运动中的典型归因71

第三节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71

一、内部因素71

二、外部因素73

第四节 体育运动中的习得性无助感75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75

二、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76

三、学生或运动员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77

四、如何矫正学生或运动员的习得性无助感78

第五节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偏差与归因训练79

一、归因偏差79

二、归因训练81

第五章 体育团体心理86

第一节 体育团体概述86

一、体育团体的概念86

二、体育团体的分类及其特征86

三、体育团体的心理效应88

第二节 体育团体凝聚力93

一、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概念93

二、体育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93

三、影响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94

四、发展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96

第三节 体育团体中的领导97

一、体育团体领导的作用97

二、有效领导的理论97

三、教练员的领导行为与方式分析99

第四节 体育团体中的人际交往101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101

二、体育团体成员交往的内容102

三、体育团体中人际交往的类型102

四、体育团体中良好人际交往的心理作用103

五、体育团体中良好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条件103

第五节 体育运动中的合作与竞争104

一、体育运动中的合作104

二、体育运动中的竞争105

三、体育运动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105

四、影响体育运动中合作与竞争的因素108

五、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合作与竞争能力109

第六章 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113

第一节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与分类113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113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114

三、攻击性行为与果断行为的区别115

四、运动中攻击性的研究方法115

第二节 攻击性行为理论118

一、生物学理论118

二、挫折——攻击性理论119

三、社会学习理论120

四、道德推理理论121

第三节 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内外部因素122

一、个体内部的因素122

二、个体外部的因素123

第四节 体育运动中降低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126

一、管理部门的作用126

二、媒体的作用128

三、裁判员的作用128

四、教练的作用129

五、运动员的作用129

第七章 体育运动中的亲社会行为131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概述131

一、什么是亲社会行为131

二、亲社会行为产生的理论解释133

三、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36

第二节 体育运动中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策略140

一、价值观教育140

二、自我概念训练142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42

四、责任心的培养142

五、移情训练142

六、利用行为强化的手段促进体育规范的内化143

七、设置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143

八、组织集体性体育活动144

第八章 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心理147

第一节 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历史147

一、古代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148

二、现代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148

第二节 女性与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化152

一、男女性别角色的获得152

二、性别刻板印象与女性的发展153

三、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153

第三节 影响女性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社会因素158

一、心理因素158

二、社会因素161

第九章 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社会心理170

第一节 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及相关因素的分析171

一、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171

二、与青少年体育运动相联系的潜在负面因素173

三、青少年退出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175

第二节 青少年运动员应激与应对策略176

一、应激的含义176

二、应激的形式177

三、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产生应激的原因178

四、青少年应激的测量179

五、青少年应激的应对策略180

第三节 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心理干预182

一、对教练的干预183

二、对家长的干预186

三、对青少年的干预188

第十章 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社会心理190

第一节 残疾人体育概述190

一、残疾人体育的界定及其意义190

二、影响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191

三、国内外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192

四、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194

第二节 残疾学生心理社会缺陷的评定及体育课中的应对策略197

一、残疾学生的心理社会缺陷197

二、残疾学生心理社会缺陷的评定方法198

三、残疾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所需的心理社会技能及其发展策略199

四、体育课中对残疾学生心理社会缺陷的应对策略201

第三节 智力残疾人的体育运动202

一、智力残疾的含义202

二、智力落后者的运动能力和特征202

三、感觉运动统合疗法是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一种有效手段203

四、全纳教育与融合体育204

五、特奥运动205

第十一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209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209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209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210

三、心理健康的评定方法215

第二节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217

一、体育活动的积极心理效应217

二、体育活动的消极心理效应221

第三节 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226

一、生理学机制226

二、心理学机制227

第四节 促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230

一、运动处方的含义230

二、运动处方实施前的评估230

三、运动处方四大要素与体育活动心理效应的关系231

参考文献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