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9年考研政治1000客观题突破新大纲200核心考点【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阳光考研命题研究中心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9834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政治理论-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9年考研政治1000客观题突破新大纲200核心考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5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7
六、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8
七、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10
八、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1
九、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3
十、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14
十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14
十二、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5
十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7
十四、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7
十五、联系与系统19
十六、发展的实质20
十七、规律及其客观性21
十八、现象和本质21
十九、必然性和偶然性23
二十、可能性和现实性24
二十一、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6
二十二、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7
二十三、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28
二十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0
二十五、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1
二十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2
二十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3
二十八、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35
二十九、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36
三十、认识的本质与结构36
三十一、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38
三十二、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38
三十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9
三十四、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40
三十五、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40
三十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42
三十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3
三十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43
三十九、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44
四十、真理及其客观性45
四十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46
四十二、真理的具体性48
四十三、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9
四十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50
四十五、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52
四十六、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53
四十七、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3
四十八、科学技术与生产力53
四十九、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4
五十、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5
五十一、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5
五十二、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55
五十三、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56
五十四、文化的本质和功能57
五十五、社会规律及其特点58
五十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59
五十七、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1
五十八、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62
五十九、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64
六十、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65
六十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7
六十二、人的本质68
六十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69
六十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71
六十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7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73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73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3
三、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74
四、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76
五、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76
六、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77
七、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77
八、货币的本质和职能78
九、货币流通规律79
十、纸币和信用货币80
十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80
十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80
十三、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81
十四、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81
十五、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82
十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82
十七、剩余价值率82
十八、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83
十九、超额剩余价值83
二十、资本积累84
二十一、资本有机构成84
二十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84
二十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85
二十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85
二十五、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86
二十六、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86
二十七、土地所有权和地租87
二十八、垄断和竞争的关系88
二十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88
三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88
三十一、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89
三十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0
三十三、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92
三十四、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92
三十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93
三十六、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95
三十七、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95
三十八、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95
三十九、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96
四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96
四十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98
四十二、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98
四十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协调99
四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100
四十五、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01
四十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01
四十七、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02
四十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04
四十九、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105
五十、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106
五十一、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106
五十二、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107
五十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109
五十四、规范市场秩序110
五十五、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10
五十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110
五十七、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111
五十八、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112
五十九、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13
六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13
六十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114
毛泽东思想概论115
一、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15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17
三、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117
四、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119
五、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119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120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21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122
九、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123
十、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124
十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125
十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126
十三、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27
十四、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128
十五、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30
十六、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130
十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131
十八、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133
十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34
二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134
二十一、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34
二十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35
二十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36
二十四、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137
二十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138
二十六、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139
二十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40
二十八、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140
二十九、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141
三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42
三十一、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142
三十二、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43
三十三、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45
三十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145
三十五、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46
三十六、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48
三十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150
三十八、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50
三十九、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51
四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15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54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154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5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55
四、“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56
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57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58
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60
八、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160
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62
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162
十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163
十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63
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163
十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64
十五、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164
十六、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165
十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165
十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166
十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66
二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67
二十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168
二十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9
二十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170
二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170
二十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71
二十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172
二十七、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74
二十八、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76
二十九、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178
三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180
三十一、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81
三十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82
三十三、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83
三十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186
三十五、尊重和保障人权187
三十六、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和重要意义188
三十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190
三十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90
三十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192
四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93
四十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94
四十二、“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195
四十三、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197
四十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199
四十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00
热门推荐
- 2252947.html
- 3286036.html
- 2180166.html
- 3235561.html
- 1061908.html
- 2752249.html
- 3418566.html
- 3728591.html
- 674786.html
- 3530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5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9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1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6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5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3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3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5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9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