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识老子与《老子》 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重识老子与《老子》 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
  • 尹振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725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81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老子-思想评论;老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识老子与《老子》 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与新史料俱进,重识老子与《老子》1

第一篇 老子其人15

第一章 《史记》中的老聃与太史儋15

一、老莱子绝非老子15

二、出土楚简进一步确证“仲尼学乎老聃”之老子16

三、周太史儋即战国时“老子”研究的突破18

四、司马迁直笔明文肯定老聃,暗里曲笔肯定太史儋22

第二章 《老子》非成于一时,作于一人的自证27

一、简本非节选本之十条证据27

二、简本、帛书《老子》成书于不同时代的八点印记30

三、思想理论发展的八条证据34

四、《老子》非精语汇编37

附:司马谈、迁与老子年代&何炳棣39

第二篇 帛书《老子》考释61

第三章 帛书《老子》的篇名与篇次61

一、名不副实的篇名62

二、从《老子》最古本看其篇次原型63

三、《道藏》颠倒《老子》篇次的铁证64

四、王弼注本的篇次也是“德”上“道”下65

五、唐玄宗固定了《老子》“道”上“德”下的篇次66

六、主证:从行文、文义看《老子》的篇次68

第四章 依据今帛简三本《老子》的分章完善帛书《老子》的分章72

引论72

一、帛本证明今本《老子》大部分分章正确74

二、简本证明今本《老子》大部分分章正确74

三、帛本证明今本一些章由两章合并而成75

四、简本证明今本一些章为两章合并而成76

五、帛本、简本证明今本许多章由多个章组成77

六、简本证明帛本扩充的文句多为独立之章78

七、简本证明部分章为另一种形式的多章合成79

八、简、帛本与先秦文献证明许多章只是一两句话80

九、简本还有意想不到的分章点80

十、简本还证明今本有两个章应合为一章81

十一、应该承认异形之分章符号82

十二、不要将断句符号误认为分章点82

结语83

第五章 关于帛书《老子》的章次84

一、今本《老子》八十、八十一章84

二、今本《老子》四十一、四十、四十二章85

三、今本《老子》二十四、二十二、二十三章86

第六章 关于帛、简《老子》假借字的释读87

一、从一个古文字专家也犯难的例子谈起87

二、为什么假借字多?为什么假借字极易出错?88

三、假借字有哪几种类型?89

四、释读假借字的“三法”、“六戒”93

第七章 从简、帛本看今本《老子》五十七个章中的模糊点96

一、对侯王谦下说教的章不该再含糊98

二、故意强称贤良不会有好结果100

三、改“王大”为“人大”,硬伤不轻!102

四、改“今”为“古”,损伤“道可道,非恒道”之义104

五、被严重模糊的“吹者不立”106

六、“唯道是从”哪能离得开人情人性107

七、重新诠释“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109

八、最好是降低智者的声望111

九、被误释误解的今本《老子》五十章114

十、一律改“弗”为“不”,必伤文义116

第八章 用简本校订后的帛书《老子》,必真于、胜于今本120

一、帛书《老子》掩饰的文字甲、乙本可以互补120

二、帛书《老子》许多文句胜今本《老子》121

三、帛书《老子》利于判误决疑122

四、简本可纠正帛本之讹误,简帛佚籍可化解帛今本之疑团123

五、可有条件地汲取今本《老子》之长124

第三篇 老子术127

第九章 老子术产生的历史背景127

一、为君人者设计的政治道德127

二、取代“隆礼义,崇道德”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129

三、老子术不能等同于商韩之术134

第十章 敦厚朴实,利天下而不敢自利136

一、何谓“上德不德”136

二、何谓“无为而无以为”138

三、何谓“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138

四、再从其它先秦文献看此章139

第十一章 德要纯,要一以贯之142

一、多义之“一”与“得”143

二、《尚书》的“一”145

三、《诗经》与简帛佚籍的“一”146

四、《管子》的“一”147

第十二章 时时提醒自己的无德与不善149

一、自知之明的称谓149

二、自谦的背面是自责152

三、古训早被遗忘154

第十三章 安于无名,勿求名取辱157

一、强称贤良不会有好结果157

二、要质朴,勿求名取辱159

三、好名的弊端162

四、无名之功效与目的164

五、无名思想何以模糊了166

第十四章 立于反弱,以愚自处167

一、图难于易,为大于细168

二、不争之争,无积之积,无私之私168

三、欲刚以柔守,欲强以谦保170

四、绝圣而圣,绝仁而仁171

第十五章 “导”之以德与和谐社会——《老子》其书的主题173

第十六章 直面“善者不多”182

一、今本《老子》篡改的痕迹182

二、历史事实如此183

三、孔子的“善者不多”观185

四、诸子的继承发展与改造189

五、世袭制的必然结论190

六、“善者不多”论的命运191

第十七章 “可以有国”是靠重农富民还是靠吝啬精神193

第十八章 防止对权力的争夺197

一、国家的权道不可示人197

二、为无形,事无声,味无味198

三、欲人之所不欲,学人之所不学,知人之所不知199

四、勿轻浮,勿妄动201

五、忘战必危,大小国皆宜谦下201

六、微妙明智的胜强术202

第十九章 “绝智弃辩”方略的发展演变204

一、楚简《老子》抑制智者、学者的思想204

二、太史儋的发展211

三、道家、法家对“不上贤”的改造213

第二十章 防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方略216

第二十一章 处理政治危机的方略220

一、今本《老子》的篡改221

二、“民之不畏威”的历史背景222

三、处理“民之不畏威”的方案223

第二十二章 防止片面、上当、僵化的“见知之道”228

一、见知其美,又见知其恶228

二、见知吹嘘、巧言、过分与差别231

三、防僵化:道可道,非恒道232

第二十三章 “绝学无忧”与“稀言自然”236

一、绝什么学236

二、何谓“稀言自然”238

第二十四章 老子术的实践与认定241

第四篇 老子术之源流247

第二十五章 《尚书》是《老子》的源头247

一、稽于众,舍己从人248

二、“明德”与“玄德”249

三、左右惟其人251

四、向谁进言252

五、《尚书》可断《老子》之疑254

六、《老子》对《尚书》的发展256

第二十六章 《易经》对《老子》的影响258

一、《易经》、《老子》的写作目的258

二、“夬夬”与“其邦夬夬”259

三、“潜龙勿用”与“无为”261

四、临民之术:恩、威、慎、谦263

五、明晰的政治思想265

六、通反、弱之变268

第二十七章 《老子》对《孙子兵法》的借鉴270

一、“兵家圣典”是否先于“政家圣典”?270

二、从基本战略相通看《孙子》与《老子》272

三、从战术、策略相通看《孙子》与《老子》274

四、从“诡道”的移植看《孙子》与《老子》275

五、从防止“奇正之变”看《老子》对《孙子》的改造276

六、《孙子》先于《老子》倡导“无名”278

七、《孙子》与《老子》比较的启示279

第二十八章 道家的“无为”论281

一、“无为”论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281

二、几种含义不同的“无为”286

三、“无为”的意义291

附:虚君制与“无为”论292

第二十九章 发展改造了“善者不多”观297

一、“善者不多”观与人性的论争297

二、庄子对“善者不多”观的发挥299

三、转变了立足点及目的的“善者不多”观300

四、“贤者寡”的种种常情301

第三十章 从“势大天下从”到“执柄以处势”306

一、“非威不立,非势不行”306

二、由任势造势,到“执柄以处势”309

第五篇 老子与《老子》之演变317

第三十一章 帝王、帝王文化与《老子》——唐玄宗变《老子》南面术为人生哲学317

一、汉文帝用自己的言行为《老子》作注317

二、唐玄宗对《老子》的两大负面贡献320

三、未被帝王改造的帛书《老子》326

第三十二章 《老子》的道教转变与老子的神化328

一、《想尔》:想想你自己吧328

二、想尔注还有哪些教诫330

三、《想尔》是如何将《老子》改造为道教神学诫条的332

四、老子其人的神化333

附录:四部最古本《老子》对照篇(楚简《老子》、帛书《老子》甲、乙本与傅奕本《老子》之对照表)337

主要参考书目379

旧版后记381

新版后记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