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文化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文化史
  • 张昭军,孙燕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3438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概念界定1

二、内容组织2

三、学科简史7

第一章 传统与求变1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与危机11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11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15

第二节 19世纪中期儒学的变化19

一、汉学的延续与衰落19

二、程朱理学趋于活跃21

三、今文经学的复兴24

第三节 经世思潮27

一、经世思潮的兴起27

二、经世思潮的内容29

第四节 “开眼看世界”35

一、了解夷情35

二、魏源与《海国图志》37

三、徐继畬与《瀛环志略》40

四、洪仁玕与《资政新篇》42

小结43

第二章 中西体用之间45

第一节 “理学复兴”45

一、理学地位的提高45

二、曾国藩、倭仁的理学思想47

三、“理学复兴”与“同治中兴”50

第二节 传统文化秩序的重建52

一、道德教化52

二、兴教劝学54

三、刊刻书籍55

第三节 中西文化论争与“中体西用”论56

一、洋务运动中的中西文化论争56

二、“西学中源”说60

三、“中体西用”论62

第四节 洋务学堂与官派留学68

一、新式学堂的设立68

二、官派留学71

第五节 翻译西书和创办报刊74

一、翻译西书75

二、近代报刊的创办80

小结83

第三章 戊戌新文化85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中国文化的转变85

一、近代文化自觉的起点85

二、“求变”成为共识87

三、以日本为师89

第二节 今文经学与康有为的变法主张91

一、今文经学的进展91

二、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92

三、康有为的变法思想95

四、今古文经学之间的论争98

第三节 戊戌时期新文化的开展101

一、学会组织的兴起101

二、新式报刊的涌现104

三、社会政治学说的译介107

四、文艺革新运动110

第四节 戊戌维新思潮的高涨112

一、戊戌维新思潮113

二、维新人士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文化论争119

三、戊戌维新思潮的特点和意义123

小结124

第四章 清末十年的文化变局127

第一节 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文化的变动127

一、清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127

二、改良与革命思潮的激荡131

三、国人文化心理的转变135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士一人阶层的分化138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38

二、士人阶层的分化144

第三节 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148

一、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148

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154

第四节 知识体系的重构157

一、大规模引入西学157

二、近代新学科的出现161

三、新语汇的输入与白话文运动的肇端165

第五节 “国粹”与“欧化”之争169

一、国粹学派及其文化主张169

二、欧化派及其主要观点174

三、国粹学派与欧化派的论争与调和175

小结177

第五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180

第一节 民国初年文化观念的更新180

一、共和肇建与民主潮流180

二、民国文化新气象181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185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变革185

二、“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187

三、新教育思想的传播和教育团体的涌现191

四、收回教育权运动194

第三节 文学革命与思想启蒙196

一、《新青年》的创刊与新文化阵营的形成196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革新198

三、文学革命203

四、新文化阵营的分裂207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思潮传播与文化论争213

一、社会主义思潮213

二、无政府主义思潮216

三、东西文化论争218

四、科学与人生观论争225

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229

小结230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文化运动233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233

一、三民主义教育233

二、教育制度变革239

第二节 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243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243

二、自然科学的奠基246

三、中央研究院的创立250

第三节 左翼文化运动252

一、革命文学的兴起252

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255

三、左翼文艺活动259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264

一、中国社会性质论战264

二、中国社会史论战266

三、论战的转向与消退268

第五节 新生活运动270

一、新生活运动的缘起270

二、新生活运动要义273

第六节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277

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277

二、“本位文化”派与“全盘西化”派的论争280

小结284

第七章 抗战时期的文化287

第一节 日本的文化侵略与沦陷区的殖民文化287

一、日本的文化侵略287

二、伪满洲国的殖民文化291

三、关内沦陷区的殖民文化295

第二节 国统区的抗战文化302

一、国民精神总动员302

二、现代新儒家与民族文化复兴思潮305

三、高校内迁和中国教育的艰难发展309

四、抗战文艺运动316

第三节 根据地的抗战文化323

一、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主张323

二、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326

三、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328

小结332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33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334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34

二、“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336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创立33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339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建立341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基本内涵347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推行349

一、延安整风运动与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349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实践353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传播355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走向胜利359

一、“毛泽东思想”的提出359

二、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361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胜利和发展367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373

小结377

第九章 学术与社会文化380

第一节 历史学380

一、传统史学在近代的进展380

二、新史学的兴起382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388

第二节 文学艺术392

一、文学393

二、艺术401

第三节 宗教406

一、基督教406

二、佛教411

三、道教415

第四节 社会文化417

一、民众生活417

二、社会风尚426

小结432

后记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