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病证之病因病机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黄帝内经病证之病因病机研究
  • 徐鹏,王诗怡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1828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内经》-病因(中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病证之病因病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内科病证1

第一节 肺系病证1

一、喘证1

二、咳证6

(一)肺咳8

(二)心咳9

(三)肝咳9

(四)脾咳10

(五)肾咳11

(六)胃咳11

(七)胆咳12

(八)大肠咳12

(九)小肠咳13

(十)膀胱咳14

(十一)三焦咳14

三、肺病15

第二节 心系病证17

一、心悸17

二、心痛19

(一)卒心痛19

(二)厥心痛19

(三)真心痛21

(四)肾心痛21

(五)胃心痛22

(六)脾心痛23

(七)肝心痛23

(八)肺心痛24

三、厥证24

(一)薄厥24

(二)煎厥25

(三)风厥26

(四)热厥29

(五)寒厥30

(六)气厥33

(七)阳厥33

(八)暴厥35

(九)痫厥36

(十)尸厥36

(十一)大厥37

(十二)骨厥38

(十三)臂厥39

(十四)骭厥39

(十五)踝厥40

(十六)足太阳厥证40

(十七)足阳明厥证41

(十八)足少阳厥证42

(十九)足太阴厥证42

(二十)足少阴厥证43

(二十一)足厥阴厥证44

(二十二)手太阳厥证45

(二十三)手太阴厥证45

(二十四)手阳明少阳厥证45

(二十五)手心主少阴厥证46

第三节 脾胃系病证47

一、呕47

(一)呕吐47

(二)呕胆49

二、噫49

三、?胀51

四、泄54

(一)飧泄54

(二)洞泄57

(三)濡泻59

(四)后泄60

(五)鹜溏61

(六)泄满63

(七)注泄63

(八)大瘕泄64

五、痢疾65

六、霍乱67

七、脾病69

八、胃病70

九、胃脘痛71

第四节 肝胆系病证72

一、黄疸72

二、鼓胀72

三、肝病74

四、肝雍75

五、胆病75

六、胆瘅76

第五节 肾系病证77

一、水肿77

(一)风水77

(二)肾风79

(三)石水80

(四)胕肿81

二、癃闭83

三、遗溺85

四、关格86

五、肾病88

六、膀胱病89

七、漏病90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90

一、血证90

(一)衄血90

(二)唾血94

(三)呕血95

(四)尿血96

(五)便血97

(六)血枯98

二、痰饮99

(一)喉吤99

(二)痞饮100

(三)溢饮100

三、消渴101

(一)消渴101

(二)肺消103

(三)风消104

(四)膈消104

(五)脾瘅105

四、汗证106

(一)寝汗106

(二)灌汗107

(三)漏泄108

五、呢逆109

第七节 肢体经络病证111

一、痹证111

(一)行痹111

(二)寒痹111

(三)热痹114

(四)着痹115

(五)食痹115

(六)心痹117

(七)肺痹118

(八)肝痹119

(九)脾痹121

(十)肾痹121

(十一)皮痹123

(十二)肉痹123

(十三)筋痹124

(十四)骨痹125

(十五)脉痹127

(十六)血痹128

(十七)胞痹129

(十八)肠痹130

(十九)厥痹131

(二十)痿痹131

(二十一)周痹132

(二十二)孟春痹134

(二十三)仲春痹135

(二十四)季春痹136

(二十五)孟夏痹137

(二十六)仲夏痹138

(二十七)季夏痹139

(二十八)孟秋痹140

(二十九)仲秋痹141

(三十)季秋痹142

(三十一)孟冬痹143

(三十二)仲冬痹143

(三十三)季冬痹144

二、痿证145

(一)肉痿147

(二)筋痿148

(三)骨痿150

(四)脉痿151

(五)痿躄152

三、颤证154

(一)瘛疭154

(二)骨繇155

四、痉证156

(一)风痉156

(二)柔痓157

五、中风157

(一)中风157

(二)口僻158

六、运动障碍159

(一)大偻159

(二)亸160

第八节 寒热病161

(一)寒中161

(二)热中163

(三)皮寒热164

(四)肌寒热165

(五)骨寒热165

第九节 痛证166

(一)头痛166

(二)真头痛168

(三)厥头痛168

(四)胕髓病169

(五)胸痹170

(六)胁痛171

(七)腹痛171

(八)腰痛173

第十节 情志病证175

一、癫疾175

(一)骨癫疾177

(二)筋癫疾178

(三)脉癫疾178

二、狂证179

第十一节 其他病证182

一、疟疾182

(一)风疟182

(二)寒疟184

(三)温疟185

(四)心疟186

(五)肝疟186

(六)脾疟187

(七)肺疟187

(八)肾疟188

(九)胃疟188

(十)瘅疟189

(十一)痎疟190

二、胀病191

(一)水胀191

(二)心胀192

(三)肺胀192

(四)脾胀193

(五)肝胀193

(六)肾胀193

(七)胃胀194

(八)大肠胀194

(九)小肠胀194

(十)胆胀195

(十一)三焦胀195

(十二)膀胱胀195

三、风证196

(一)心风196

(二)肺风196

(三)肝风197

(四)脾风198

(五)胃风199

(六)肠风200

(七)劳风200

(八)漏风201

(九)目风202

(十)脑风203

(十一)泄风203

四、疝病204

(一)疝气204

(二)肺疝205

(三)肺风疝206

(四)心疝206

(五)心风疝207

(六)肝风疝207

(七)脾风疝208

(八)肾风疝208

(九)冲疝208

(十)狐疝209

(十一)厥疝210

(十二)疝瘕211

(十三)?疝212

五、杂病214

(一)食亦214

(二)阴阳交214

(三)涌水216

(四)疹筋216

第二章 外科病证218

(一)痈218

(二)疽220

(三)瘰疬220

(四)鼠瘘221

(五)痤疿222

(六)隐轸223

(七)积聚224

(八)瘕227

(九)虙瘕228

(十)伏梁228

(十一)息贲230

(十二)肥气231

第三章 男女科病证233

(一)阴痿233

(二)肠覃234

(三)石瘕235

(四)血瘕235

第四章 五官科病证237

(一)耳聋237

(二)耳鸣239

(三)齿痛240

(四)嗌干241

(五)喉痹242

(六)自啮舌243

(七)鼻鼽244

(八)鼻渊244

(九)鼽衄245

(十)瘖病245

第五章 传染科病证249

(一)温病249

(二)疠风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