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杨春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970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92页
- 主题词:软件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系统架构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1
1.1.1 系统架构的概念1
1.1.2 简要的发展历史2
1.2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与职业素质4
1.2.1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4
1.2.2 系统架构师技术素质4
1.2.3 系统架构师管理素质5
1.2.4 系统架构师与其他团队角色的协调5
1.3 系统架构师知识结构7
1.4 从开发人员到架构师8
第2章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11
2.1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1
2.1.1 操作系统的原理、类型和结构11
2.1.2 处理机与进程管理12
2.1.3 存储管理17
2.1.4 设备管理18
2.1.5 文件管理19
2.1.6 作业管理20
2.1.7 网络操作系统21
2.1.8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22
2.2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23
2.2.1 关系数据库基础23
2.2.2 关系数据库设计27
2.2.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9
2.2.4 商业智能30
2.2.5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2
2.3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33
2.3.1 网络概述33
2.3.2 计算机网络35
2.3.3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38
2.3.4 网络工程39
2.3.5 存储及负载均衡技术39
2.4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41
2.4.1 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41
2.4.2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42
2.4.3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42
2.4.4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44
2.4.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45
2.5 系统性能47
2.5.1 性能指标47
2.5.2 性能计算48
2.5.3 性能设计48
2.5.4 性能评估49
第3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51
3.1 信息化概述51
3.1.1 信息的定义51
3.1.2 信息的特征51
3.1.3 信息化的定义52
3.1.4 信息化的内容52
3.1.5 信息化的经济社会意义53
3.1.6 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53
3.1.7 信息化的需求54
3.1.8 信息化战略55
3.2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56
3.2.1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目标范围56
3.2.2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方法论56
3.2.3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软件架构组成57
3.2.4 总体规划的实现过程58
3.3 信息化的典型应用59
3.3.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59
3.3.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61
3.3.3 企业资源规划的结构和功能64
3.3.4 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的应用68
3.3.5 企业门户74
3.3.6 企业应用集成81
3.3.7 供应链管理83
3.3.8 信息化的有关法律和规定86
第4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90
4.1 软件开发方法90
4.1.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90
4.1.2 软件开发模型91
4.1.3 敏捷方法96
4.1.4 RUP100
4.1.5 软件系统工具104
4.2 需求管理109
4.2.1 需求管理原则109
4.2.2 需求规格说明的版本控制110
4.2.3 需求属性110
4.2.4 需求变更111
4.2.5 需求跟踪114
4.2.6 需求变更的代价和风险115
4.3 开发管理115
4.3.1 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115
4.3.2 配置管理、文档管理117
4.3.3 软件开发的质量与风险118
4.4 设计方法120
4.4.1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120
4.4.2 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120
4.5 软件的重用121
4.6 逆向工程与重构工程122
第5章 软件架构设计125
5.1 软件架构概念125
5.1.1 软件架构的定义125
5.1.2 软件架构设计与生命周期125
5.1.3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130
5.2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131
5.2.1 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概述131
5.2.2 概念与术语131
5.2.3 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型132
5.2.4 体系结构需求133
5.2.5 体系结构设计134
5.2.6 体系结构文档化135
5.2.7 体系结构复审135
5.2.8 体系结构实现135
5.2.9 体系结构的演化136
5.3 软件架构风格137
5.3.1 软件架构风格概述137
5.3.2 经典软件体系结构风格137
5.3.3 客户/服务器风格140
5.3.4 三层C/S结构风格141
5.3.5 浏览器/服务器风格142
5.4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143
5.4.1 DSSA的定义143
5.4.2 DSSA的基本活动144
5.4.3 参与DSSA的人员145
5.4.4 DSSA的建立过程146
5.5 系统架构的评估147
5.5.1 系统架构评估概述147
5.5.2 评估中重要概念149
5.5.3 主要评估方法151
第6章 UML建模与架构文档化154
6.1 UML现状与发展154
6.1.1 UML起源154
6.1.2 UML体系结构演变155
6.1.3 UML的应用与未来157
6.2 UML基础157
6.2.1 概述157
6.2.2 用例和用例图158
6.2.3 交互图162
6.2.4 类图和对象图163
6.2.5 状态图和活动图165
6.2.6 构件图166
6.2.7 部署图168
6.3 基于UML的软件开发过程169
6.3.1 开发过程概述169
6.3.2 基于UML的需求分析170
6.3.3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175
6.4 系统架构文档化181
6.4.1 模型概述181
6.4.2 逻辑结构182
6.4.3 进程架构184
6.4.4 开发架构185
6.4.5 物理架构187
6.4.6 场景188
6.4.7 迭代过程189
第7章 设计模式191
7.1 设计模式概述191
7.1.1 设计模式的历史191
7.1.2 为什么要使用设计模式192
7.1.3 设计模式的组成元素193
7.1.4 设计模式的分类194
7.2 设计模式实例195
7.2.1 创建性模式195
7.2.2 结构性模式199
7.2.3 行为性模式204
第8章 XML技术212
8.1 XML概述212
8.1.1 XML基本语法213
8.1.2 标签语法213
8.1.3 文档部分214
8.1.4 元素214
8.1.5 字符数据217
8.1.6 属性217
8.1.7 注释218
8.1.8 CDATA部分219
8.1.9 格式正规的文档219
8.2 XML命名空间220
8.2.1 命名空间221
8.2.2 定义和声明命名空间221
8.3 DTD223
8.3.1 什么是DTD224
8.3.2 为什么引入DTD224
8.3.3 DTD的声明224
8.3.4 元素的声明227
8.3.5 实体的声明228
8.3.6 属性的声明231
8.4 XML Schema232
8.4.1 逻辑XML Schema的文档结构233
8.4.2 元素的定义233
8.5 可扩展样式表语言236
8.5.1 可扩展样式表语言概述236
8.5.2 XSLT的常用句法和函数238
8.6 其他相关规范244
8.6.1 XPath244
8.6.2 XLink和XPointer245
第9章 面向构件的软件设计247
9.1 构件的概念247
9.1.1 术语与概念247
9.1.2 标准化与规范化253
9.2 构件的布线标准254
9.2.1 布线标准从何而来254
9.2.2 从过程到对象255
9.2.3 深层次问题256
9.2.4 XML258
9.3 构件框架259
9.3.1 体系结构259
9.3.2 语境相关组合构件框架263
9.3.3 构件开发267
9.3.4 构件组装271
第10章 构件平台与典型架构275
10.1 OMG方式275
10.1.1 对象请求代理275
10.1.2 公共对象服务规范275
10.1.3 CORBA构件模型280
10.1.4 CORBA设施281
10.2 SUN公司的方式282
10.2.1 Java构件技术的概述282
10.2.2 JavaBean285
10.2.3 基本的Java服务285
10.2.4 各种构件——Applet,Servlet,Bean和Enterprise Bean287
10.2.5 高级Java服务288
10.2.6 Java和Web服务——SunONE291
10.3 Microsoft的方式292
10.3.1 第一个基础关联模型——COM292
10.3.2 COM对象重用294
10.3.3 接口和多态295
10.3.4 COM对象的创建和COM库295
10.3.5 从COM到分布式COM(DCOM)296
10.3.6 复合文档和OLE对象298
10.3.7 .NET框架298
10.4 战略比较302
10.4.1 共性302
10.4.2 不同点303
第11章 信息安全技术307
11.1 信息安全关键技术307
11.1.1 加密和解密技术307
11.1.2 散列函数与数字签名310
11.1.3 密钥分配中心与公钥基础设施313
11.1.4 访问控制315
11.1.5 安全协议317
11.1.6 数据备份321
11.1.7 计算机病毒与免疫324
11.2 信息安全管理和评估327
11.2.1 安全管理技术327
11.2.2 安全性规章328
11.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329
第12章 系统安全架构设计331
12.1 信息系统安全架构的简单描述331
12.1.1 信息安全的现状及其威胁331
12.1.2 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标准和组织333
12.2 系统安全体系架构规划框架及其方法334
12.3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设计338
12.3.1 OSI的安全体系架构概述338
12.3.2 鉴别框架340
12.3.3 访问控制框架342
12.3.4 机密性框架343
12.3.5 完整性框架344
12.3.6 抗抵赖框架345
12.4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设计347
12.4.1 数据库安全设计的评估标准347
12.4.2 数据库的完整性设计347
12.5 案例: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设计350
第13章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353
13.1 软件可靠性353
13.1.1 软件可靠性概述353
13.1.2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354
13.1.3 软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355
13.1.4 可靠性目标358
13.1.5 可靠性测试的意义359
13.1.6 广义的可靠性测试与狭义的可靠性测试360
13.2 软件可靠性建模361
13.2.1 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361
13.2.2 软件可靠性建模方法362
13.2.3 软件的可靠性模型分类364
13.2.4 软件可靠性模型举例366
13.2.5 软件可靠性测试概述368
13.2.6 定义软件运行剖面369
13.2.7 可靠性测试用例设计370
13.2.8 可靠性测试的实施371
13.3 软件可靠性评价372
13.3.1 软件可靠性评价概述372
13.3.2 怎样选择可靠性模型373
13.3.3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374
13.3.4 软件可靠性的评估和预测375
13.4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与管理376
13.4.1 软件可靠性设计376
13.4.2 软件可靠性管理379
第14章 基于ODP的架构师实践382
14.1 基于ODP的架构开发过程382
14.2 系统构想383
14.2.1 系统构想的定义383
14.2.2 架构师的作用384
14.2.3 系统构想面临的挑战384
14.3 需求分析384
14.3.1 架构师的工作384
14.3.2 需求分析的任务385
14.3.3 需求文档与架构385
14.4 系统架构设计386
14.4.1 企业业务架构387
14.4.2 逻辑信息架构388
14.4.3 计算接口架构390
14.4.4 分布式工程架构390
14.4.5 技术选择架构390
14.5 实现模型391
14.6 架构原型392
14.7 项目规划393
14.8 并行开发393
14.8.1 软件并行开发的内容及意义393
14.8.2 并行开发的过程394
14.9 系统转换395
14.9.1 系统转换的准备395
14.9.2 系统转换的方式396
14.9.3 系统转换的注意事项396
14.10 操作与维护396
14.10.1 操作与维护的内容396
14.10.2 系统维护与架构397
14.11 系统移植397
14.11.1 系统移植的形式397
14.11.2 系统移植的工作阶段划分398
14.11.3 系统移植工具398
第15章 架构师的管理实践399
15.1 VRAPS组织管理原则399
15.2 概念框架400
15.3 形成并统一构想401
15.3.1 形成构想401
15.3.2 将构想原则付诸实践402
15.4 节奏:保证节拍、过程和进展404
15.4.1 节奏定义405
15.4.2 将节奏原则付诸实践405
15.5 预测、验证和调整407
15.5.1 预测、验证和调整的定义408
15.5.2 将预见原则付诸实践:准则、反模式与模式408
15.6 协作:建立合作型组织411
15.6.1 协作定义411
15.6.2 将协作原则付诸实践:准则、反模式与模式411
15.7 简化:澄清与最小化414
15.7.1 简化定义414
15.7.2 将简化原则付诸实践:准则、反模式与模式414
第16章 层次式架构设计418
16.1 体系结构设计418
16.2 表现层框架设计419
16.2.1 使用MVC模式设计表现层419
16.2.2 使用XML设计表现层,统一WebForm与Windows Form的外观420
16.2.3 表现层中UIP设计思想421
16.2.4 表现层动态生成设计思想422
16.3 中间层架构设计423
16.3.1 业务逻辑层组件设计423
16.3.2 业务逻辑层工作流设计424
16.3.3 业务逻辑层实体设计426
16.3.4 业务逻辑层框架428
16.4 数据访问层设计(持久层架构设计)429
16.4.1 5种数据访问模式429
16.4.2 工厂模式在数据访问层应用432
16.4.3 ORM、Hibernate与CMP2.0设计思想435
16.4.4 灵活运用Xml Schema436
16.4.5 事务处理设计437
16.4.6 连接对象管理设计440
16.5 数据架构规划与设计440
16.5.1 数据库设计与类的设计融合440
16.5.2 数据库设计与XML设计融合441
16.6 实战案例——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商店PetShop)442
第17章 企业集成架构设计447
17.1 企业集成平台447
17.1.1 企业集成平台的概念447
17.1.2 集成平台的标准化449
17.1.3 实现技术的发展趋势450
17.1.4 集成平台的发展趋势454
17.2 企业集成平台的实现456
17.2.1 数据集成456
17.2.2 应用集成458
17.2.3 企业集成460
17.3 企业集成的关键应用技术462
17.3.1 数据交换格式462
17.3.2 分布式应用集成基础框架465
17.4 面向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模型470
17.4.1 企业模型在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作用470
17.4.2 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企业模型重用471
17.4.3 整体解决方案中企业模型演化473
17.4.4 模型驱动的企业集成系统演化475
第18章 面向方面的编程477
18.1 方面编程的概念477
18.1.1 AOP产生的背景477
18.1.2 面向方面的原因478
18.1.3 AOP技术481
18.1.4 AOP特性482
18.1.5 AOP程序设计483
18.1.6 AOP的优势484
18.1.7 当前的AOP技术486
18.2 AspectJ486
18.2.1 AspectJ概述486
18.2.2 AspectJ语言概念和构造487
18.2.3 AspectJ实践489
18.3 Spring AOP492
18.3.1 Spring AOP概述492
18.3.2 Spring语言概念和构造494
18.3.3 Sring AOP应用496
第19章 嵌入式系统设计499
19.1 嵌入式系统499
19.1.1 嵌入式系统概念499
19.1.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500
19.1.3 嵌入式操作系统502
19.1.4 典型嵌入式操作系统504
19.1.5 嵌入式数据库管理506
19.1.6 嵌入式网络及其他507
19.2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510
19.2.1 嵌入式系统分析与设计510
19.2.2 嵌入式软件设计模型515
19.2.3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环境518
第20章 面向服务的架构520
20.1 SOA的相关概念520
20.1.1 SOA的定义520
20.1.2 业务流程与BPEL520
20.2 SOA的发展历史521
20.2.1 SOA的发展历史521
20.2.2 国内SOA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对比522
20.3 SOA的参考架构523
20.4 SOA主要技术和标准529
20.4.1 UDDI协议530
20.4.2 WSDL规范530
20.4.3 SOAP协议532
20.5 SOA的特性532
20.5.1 文档标准化532
20.5.2 通信协议标准533
20.5.3 应用程序统一登记与集成533
20.5.4 服务品质533
20.6 SOA的作用534
20.7 SOA设计原则535
20.8 SOA的设计模式536
20.8.1 服务注册表模式536
20.8.2 企业服务总线模式537
20.9 构建SOA架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540
20.9.1 原有系统架构中的集成需求540
20.9.2 服务粒度的控制以及无状态服务的设计541
20.10 SOA实施的过程542
20.10.1 选择SOA解决方案542
20.10.2 业务流程分析543
第21章 案例研究547
21.1 价值驱动的体系结构:连接产品策略与体系结构547
21.1.1 价值模型概述547
21.1.2 体系结构挑战548
21.1.3 结论550
21.2 使用RUP和UML开发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550
21.2.1 联邦企业体系结构框架概述551
21.2.2 FEAF矩阵概述552
21.2.3 使用RUP支持FEAF554
21.2.4 结论557
21.3 Web服务在HL7上的应用——Web服务基础实现框架558
21.3.1 HL7模型概念558
21.3.2 体系结构560
21.3.3 开发HL7 Web服务适配器562
21.3.4 案例研究562
21.3.5 结论563
21.4 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整合——案例分析564
21.4.1 案例背景564
21.4.2 业务环境分析564
21.4.3 IT环境分析567
21.4.4 高层架构设计567
21.4.5 结论568
附录569
热门推荐
- 3526361.html
- 2123741.html
- 3760056.html
- 300003.html
- 1232169.html
- 1688048.html
- 1211063.html
- 3297258.html
- 818102.html
- 1920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7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0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3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3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8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9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1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8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1644.html